端午节最简单的诗 古诗大全精选79句

admin 句子 2023-10-20 10:50:55

端午节最简单的诗古诗大全

1、端午节的古诗最最简单又短

(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2)、《端午》  李隆基·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3)、                                                      

(4)、风中飘过一朵哭泣的云,撕扯着六月的鳞片。如果思念的风还能吹醒季节,就像吹醒汨罗河桥头熟睡的粽子,我乘坐一枚艾叶在《离*》与《天问》之间自由的泅渡。对于那些擦肩而过的许诺,我会牢牢嵌进心里,永不忘记!

(5)、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古民谣唱到:“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关于节日的由来有很多,有纪念伍子胥的迎涛神,有纪念孝女曹娥,有纪念诗人屈原等等。但关于恶日的传说最早,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6)、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7)、《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8)、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9)、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劝阻楚怀王,但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果然楚怀王上当被囚。

(1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11)、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阴深处的水洲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12)、《同州端午》这首表达了作者长期离乡背井,而今返里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13)、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4)、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15)、宜城远近名扬,数百载,业欣文更昌。叹汉徽双调,蜚声海外;院墙六尺,垂范家邦。文苑桐怀,人才辈出,抒写传奇奏丽章。至今日,喜群雄荟萃,再续辉煌。

(16)、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17)、春风春雨唤农畴。备神牛。物资愁。寻觅人工、唯恐不能求。播管时光无自我,风携汗,泪双流。

(1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20)、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2、端午节最简单的诗 古诗大全

(1)、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翻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3)、三是驱邪避恶防病治病说。主要在北方。《史记》、《论衡》、《风俗演义》等古籍都有记载。《岁功典.端午部杂录》说:“五月五日,采繁蒌、葛叶、鹿活草、槲叶、芍药、地黄叶、苍耳叶、青蒿叶和石灰捣为团,如鸡卵,暴干,抹以疔疮,大神验。”陕南群众流传说“端午百草都是药”。关中和陕南等地,小孩和少女要戴香包,香包用五色丝绸和布料以及五彩丝线制作,中间包着山奈、细辛、艾叶、藿香等香味药物,戴香包的目的是“消灾去病”。北方许多地方家家户户门前悬挂菖蒲、艾叶,说是可以“辟邪”。端午季节,进入仲夏,蚊蝇活动频繁,疾病易于发生,以上种种都有一定的避秽、去毒、防病作用,古人这样做,是有他的道理的。古人还有在五月五日这一天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这一天又称“浴兰节”。

(4)、《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5)、端午节最快乐的要属我们小朋友了。来到大街上,我们胸口,有个香喷喷的挂件摇来晃去,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的……我有一个香袋呈“心”字香气迷人……

(6)、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7)、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8)、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9)、书法、绘画、旧体诗词、新诗、散文、历史等的创作、鉴赏、品评与交流探讨等。

(10)、农历五月初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1)、 《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3)、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4)、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15)、早在1987年的端午节,中华诗词学会在北京成立。随后,各省、市也相继成立了分会。从那时起,于是写作旧体诗也便逐渐地成了更多人的一种时髦、或者说是一种时尚;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从存在的问题层面看,浏览“东南西北中人”所写作的旧体诗,“三字尾”问题实在不能不说是其中很普遍的、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为了能引起更多写作旧体诗的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于是,我想在徐迟先生“大凡七字句的诗歌,关键往往在‘三字尾’上”的说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说一句:“写作旧体诗,功在‘三字尾’!”

(16)、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7)、——宋 黄公绍《潇湘神 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18)、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有关端午节的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1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20)、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3、端午节最简单的诗4句

(1)、杯酒过汨罗这个耐人寻味的已然离我们远去,可以探寻的足迹唯有盘中微微泛黄的粽叶,婉转西流的汨罗江和江边那一缕亘古不变的。

(2)、端午节到了,一说到端午节我们就会想到粽子。是的,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很热闹,都在包粽子,今年我也要学包粽子。今天上午,我和弟弟一起在家里学包粽子,之前的准备是;一碗调好料的糯米,一些粽叶,兰草和调好料的肉。

(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听写的词语+期末课文必背内容!给孩子测试一下!

(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5)、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⒒鹘诶足巽伲�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G鬣动,�E�X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6)、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7)、●小学1-6年级下册综合资料集(电子课本、知识要点、教案、课件等),更新中......

(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9)、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0)、翻译: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11)、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12)、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13)、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4)、●(看拼音写词语)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写字表)看拼音写词语全册练习

(15)、 《已酉端午》 (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6)、●(日记)低年级学生日记范文25篇,打印出来给孩子作参考!

(17)、记忆中还有一位王姓作者在纪念周总理的诗中有″XXXX冻雨匆"这样的三字尾。

(18)、《端午日》  殷尧藩·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9)、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20)、●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听写的词语+期末课文必背内容+重点课文默写!给孩子测试一下!

4、端午节最简单的诗15首

(1)、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2)、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仅仅因为它能吃粽子和绿豆糕,更因为它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3)、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也是和端午节一样有趣的,我们要一起保护中国的传统节日。

(4)、二是龙节说。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两篇论文中引据七十多种书目进行考证,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华夏族的先人以龙为部落标志。伏羲、女娲和禹都是龙族著名领袖。后人自称龙子龙孙、龙的传人。每年五月五日,举行盛大的龙祭。叫做端午节。

(5)、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6)、(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7)、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8)、●小学语文常见的八种句式改写方法,弄懂了高分拿到手软!

(9)、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10)、(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11)、(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齐心,同心;协,共同合作。

(12)、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13)、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4)、《浣溪沙·端午》  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5)、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16)、妖艳:红艳似火。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浴兰:见浴兰汤。惊破:打破。

(17)、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8)、●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看拼音写词语、日积月累必背内容默写填空

(19)、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