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河的古诗四句话(文案精选130句)

admin 文案 2023-10-25 10:30:05

描写黄河的古诗四句

1、描写黄河诗句古诗大全

(1)、(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2)、这首诗是《登高》,作者是律诗的大宗师杜甫。

(3)、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4)、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  “野旷天低树”中的“天低”和“野旷”是相互依存的、相互映衬的。               

(6)、(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7)、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

(8)、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9)、边塞诗人王之涣公然叫板,他发起挑战,要在对方最擅长的七绝上打败对手。某年某月,他来到边塞,以45度角,牛哄哄地仰望天空,写下:

(10)、(2)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你感受到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11)、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12)、译文:黄河巨浪滔天滚滚而来,轰鸣回响犹如雷声震动。

(13)、翻墨    快    雨大且急     忽

(14)、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谢榛《渡黄河》

(15)、(2)播放《书湖阴先生壁》情境课文(背诵版)或借助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背诵古诗。

(16)、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17)、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浪淘沙:唐代曲名。②浪淘:巨浪淘洗。③簸:颠簸。

(18)、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9)、④朗读指导:读诗歌的第四句,读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20)、(赏析)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2、描写黄河的古诗四句话

(1)、译文: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

(2)、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预设3:“万”表示极多,虚指。“万里沙”突出了黄河的沙多。我仿佛看到了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声势浩大,浩浩荡荡。

(5)、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谭嗣同《望海潮·自题小影》

(6)、见君如见晋人裴叔则,如行玉山之上,朗然照人。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9)、(赏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10)、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11)、译文:大概是园子的主人不想让青苔上落下木屐的痕迹吧,诗人敲了半天门也不见有人来开门。可是满园子的春色却不是一道门能够关住的,正有一枝红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1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14)、预设:后两句诗写了湖阴先生家庭院之外的景色。“护田”“排闼”赋予了自然景色拟人化的动态,令整幅画面显得生动可爱、极富情趣。“排闼”二字既暗含了院外两山相对的态势,又赋予了青山动感,再结合后面的“送”字,仿佛自然环境对居于此地的人都表现出了友好亲近的态度。突出表现了景色的自然幽雅。

(15)、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

(16)、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1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8)、   ①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君之胸怀之阔大,如黄河落天,直入东海,当纳入其间矣;

(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3、描写黄河的古诗四句诗

(1)、③引导:诗歌后两句写了湖阴先生家哪里的景色?想象画面,发现景色的特点。

(2)、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杜甫《石壕吏》

(3)、(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4)、黄沙派认为,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做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地理、人文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妥当。

(5)、(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6)、诗的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特点。“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黄河的蜿蜒曲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

(7)、花貌年年溺水滨,俗传河伯娶生人。——汪遵《西河》

(8)、两河萧瑟惟狐兔。——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1)、播放《江南春》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12)、简析: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13)、关于律诗,这首诗就是尺子放在那里,让人望尘莫及。

(14)、话说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纪晓岚家,看到纪正在练习书法,便顺手把手中的纸扇交给他,让他在上面题首诗。纪晓岚接过纸扇,只见上面有远山、近城、杨柳。他略加思索,便龙飞凤舞写下了王之涣的《凉州词》。

(15)、“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首诗悠然,壮阔,大写意,李白一出手就想拿唐诗七绝头牌。

(18)、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19)、每个姓氏里,藏着最美的情诗,属于你的是哪首?

(20)、A.如今直上银河去  疑是银河落九天   

4、关于黄河的古诗100首

(1)、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2)、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李白《公无渡河》

(3)、简析:此诗以奔腾的黄河水,象征裴十四宽阔宏大的襟怀。诗人倒插喻意在前,一笔点醒于后,手法变幻矫健。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6)、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紫微”“杜樊川”。杜牧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7)、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8)、一切是那么的天衣无缝,仿佛出自神的剪裁。一代又一代人只要学唐诗,背诵的第一首都是《登鹳雀楼》。这首诗写出了大唐气象,像唐代人拼搏进取的精神,海纳百川,富含哲理。

(9)、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浪淘沙》(其一),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和声音,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深刻体会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诗人的豪迈气概。(板书:磅礴气势豪迈气概)

(10)、过渡: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让我们跟随着诗人韩愈、叶绍翁的脚步,一步一景,去感受他们笔下别样的春色。

(11)、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在长安到杭州的旅途中,一个诗人路过长江。那天傍晚,夕阳西沉、晚霞映江,随后便是弯月初升。这个诗人情不自禁在记事本里写下了这首诗。

(13)、译文:花山寺是因鲜花繁多、美丽而得名,来到这里才发现,不见鲜花,只见杂草丛生。鲜花栽种的培养和修枝很重要,要勤奋努力,要知道,花是很容易凋零的,而杂草却是很容易就蔓延生长的。

(14)、许多人读到这首诗,都惊叹“相对出”;“日边来”。用词是多么精确,气势是多么壮观。很多人都想搞个皮划艇,到诗中的江面去疯、去爱、去撒野。要的就是这种一叶扁舟,天边悠然而来的感觉。

(15)、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

(1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17)、提到朱熹,我会联想到他的另一首诗《观书有感》。其中的“_________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唐代李白的《将进酒》

(19)、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二首。(唐)杜甫

(20)、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5、赞美黄河的千古名句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设计意图:从课内到课外,从内容和情感上加深对美好春光的认知和感受,积累更多古诗词。

(5)、点拨:借助注释,了解“浪淘沙”是唐代曲名。《浪淘沙》(其一)是刘禹锡创作的组诗中的第一首。

(6)、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__________。

(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8)、他是白居易,后来许多人都说这首诗在写景上,简直厉害到爆。不少以毒舌著称的批评家读了这首诗,都对“半江瑟瑟”击节赞叹。

(9)、教师从整体上指导诵读:前两句诗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后两句语调可稍稍低沉,读出蒙蒙细雨的缥缈之感。

(10)、                   ③回乡偶书

(11)、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12)、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本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_,这是他写在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哪里)的一首诗。

(14)、早在公元767年,一位被大唐雪藏多年的诗人,艰难地走过他的一生。他站在长江边上,怅然涕下。万里的长江一叶扁舟也没有,他悲痛欲绝,反问自己: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完了吗?他失望至极,用尽力气,向苍天交出完美四句:

(15)、(5)空有希望与理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和努力才能把它变成现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6)、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古诗大意,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磅礴气势的,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17)、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18)、③启发思考:“黄河”和“银河”“牛郎织女”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9)、(赏析)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20)、③引导:这句诗中有两个数字,你发现了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1)、(1)默读古诗,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感悟诗人情感。

(2)、酒旗戏鼓甚处市。——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5)、 (2)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7)、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是诵读。

(8)、(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9)、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范云《渡黄河》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12)、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出自唐代李白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13)、20年后,一个叫王昌龄的硬汉。来到了位于大唐边陲之地的黄河边。他要用笔为黄河代盐,与王勃悲滞的长江不同,他笔下的黄河是兵戎相见,马革裹尸的疆场,是奔流不息的大涛大浪。

(14)、(赏析)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它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15)、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6)、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____________  

(17)、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

(18)、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19)、过渡:同学们,作者杜牧笔下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江南春色呢?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寻找答案吧!

(20)、  A.平常     B.空闲     C.无端,平白地   

(1)、在古代许多诗人都善于观察和发现,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请你仿照示例,写出下面的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及情感。

(2)、  “黑云翻墨未遮山”写的是雨来之前的景象,而“望湖楼下水如天”写的是雨后的景象。                                           (     )

(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4)、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5)、②学生回忆《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简单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前两句写景,“朱雀桥”乌衣巷”,昔日繁华之地,只今唯余野花闲草,夕阳斜照。后两句写情,依然是今昔对比,依然是轻描淡写,道出了人是物非。诗人不直接写物是人非,而是以燕归旧巢为喻,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深受后人推崇。诗的妙处在于,只写普通景物,没有一字感叹,却深刻地表现出那种沧海桑田的兴衰之感。这就是诗论所谓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8)、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古诗大意,《书湖阴先生壁》最后两句诗有什么表达特点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9)、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10)、(2)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你感受到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