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经典语录五则精选143句

admin 语录 2023-10-26 10:30:29

老子语录经典语录

1、老子语录经典语录摘抄

(1)、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4)、老子名言: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6)、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8)、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孔子《孝经》

(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0)、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经法·道法》

(1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

(1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1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4)、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要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1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7)、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诗经》

(18)、道进入德是由自然秩序同向社会秩序的一道屏障,即转而论述人的行为规范。德与法都是规范社会与人的行为的约束力量,但在老子那里两者有不同的地位。老子认为,上德的本质与道之德的本质同于因此上德源自于“道”。老子所言之德也不同于常人所言之德。

(19)、老子名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老子经典语录五则

(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寿者,有百分之三十;短命者,有百分之三十;本可长寿而因自己行为不当跳入死地的也有百分之三十。)——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

(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4)、解悟:最高层次的品德修养,就如同水一样,只管付出,不问得失。水,虽然给天下万物提供滋养,功德无量,却总是默默无闻,不仅不会居功自高,还甘居人下,任劳任怨。

(5)、老子名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30)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7)、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8)、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1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1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4)、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5)、感悟: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1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9)、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20)、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出处I(道德经·第二章》(译文)生养了一切但不据为己有,做成了什么并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就是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会消逝。

3、老子最霸气的一句话

(1)、老子名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

(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7)、老子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8)、“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其实,只有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过分的意义,看上去普通,但若作合适的联系我们就会感觉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在生意或者事业很好的时候,我们想进一步发展,计划往往做得很有野心。然而时势是变动的,当下有利的条件不会持续几年甚至一年。所以计划的时候不仅是个展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控制收缩的过程。

(9)、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我们生活的好坏也是相对的,有的人一直和别人比较,心比天高,怎奈何命比纸薄?

(10)、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1)、感悟: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万事起于细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12)、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易经》

(13)、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4)、解悟: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个整天。恶人恶行虽然一时可以得逞,但终归不会长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15)、老子名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7)、感悟: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万事起于忽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18)、(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19)、第23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老子语录大全

(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老子六十三章》

(3)、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老子《道德经》"

(5)、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

(7)、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8)、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

(9)、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10)、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天下》。

(1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3)、译文: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1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7)、老子名言: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8)、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经》

(19)、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0)、(译文)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5、《老子》经典语句

(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1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楚辞》

(3)、万物皆由道(物质)而生。三国魏·王弼《老子》三十四章注。

(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8)、(译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

(9)、老子名言: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0)、老子名言: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11)、译文:对别人所畏俱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对此有一颗敬畏之心。

(12)、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淮南子·原道》。

(13)、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孝经》

(1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10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诗经》

(1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孔子《孝经》

(2)、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江海篇》。

(3)、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老子《道德经》

(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老子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1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3)、语出《老子·第八章》。最好的人,就像流水一样,水能够帮助万物生长,但是他们却不相争。

(14)、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15)、第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7)、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8)、做学问学知识,是越学越多,反而障碍和束缚也越来越多,佛家叫“所知障”,学到的是知识,障碍的却是你的智慧;修行大道则相反,是越修欲望和毛病就越少。修道最后,什么欲望和毛病都没有,智慧也就自然生起,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了。

(19)、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道德经》

(2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2)、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难的事情,从简单的做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老子《道德经》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屈原《楚辞》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老子名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0)、(第三十一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傅佩荣)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反战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很多人赞同把社会看作是像战场一样,充满了残酷和阴谋。虽然这种看法无可非议,但有些手段跟“兵革”是一样的,属于“不祥之器”。是要谨慎对待的。

(1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1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1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14)、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5)、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有与无相互生化,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比较,高与下相互趋向,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追随。

(1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9)、(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

(2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的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是最笨拙的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