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笔记史铁生经典语录精选133句

admin 语录 2023-11-27 09:41:44

务虚笔记史铁生

1、务虚笔记史铁生在线阅读

(1)、小说最后专门写有一章来猜测O的死因。大多数人都认为,O已经不爱Z了,但无法以此解释她为什么不离婚。T说,O一直认为自己的爱情是最完美的,“她说只要能每天看着Z画画,生命之于她也就足够了,只要一辈子都在Z身旁,听着他的声音,看着他的举动,闻着他的气味,照顾他的生活,对命运就绝不敢再有什么奢望了”,“她说,她幸福得有时候竟害怕起来,凭什么命运会一味地这样厚待我呢?”T不屑地说:“其实他俩谁也不大懂爱情”。这样的“幸福”,只能是爱情的坟墓,是人格的消灭。但这还是不能解释O为什么自杀。

(2)、从根源上说,Z的艺术或者爱情,都置根于儿童时代对高贵和美的向往。然而,社会给他上的第一课是:高贵和美是属于上层等级的,人和人的差异或者等级是他达到高贵和美的必经阶梯;他本人则属于下层等级。他用什么来爬升到上层等级呢?用他的天才和勤奋,用他的成就和事业。然而,正如WR一样,目的和手段在Z这里也发生了一种颠倒或者说异化:本来爱情(或艺术)是追求的目标,现在成了征服人、“打败他们所有的人”的手段。“你的崇拜要变成崇拜你,你要高贵地去征服你曾经崇拜的高贵”。他在梦中都在呼唤:“杀了它,杀了它,杀了它们……”。

(3)、 插队的故事(小说)    史铁生小说选 《午餐半小时》4000 —《花溪》80年9期   《没有太阳的角落》—《小说季刊》80年4期 (注:此《小说季刊》即后来的《青年文学》《没有太阳的角落》初发于《未名湖》和《今天》,《小说季刊》发表时名《就是这个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3000《青年文学》83年1期   《插队的故事》83000————《钟山》86年1期   《老屋小记》13000—————《东海》96年4期   附录:《几回回梦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学》83年   《季节的律令》—《黑明摄影集:走过青春》   

(4)、要是一个人做梦,到死都没醒,你说,这梦还能算梦吗?

(5)、残缺就是孤独,寻求弥补就是要摆脱孤独。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

(6)、《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7)、一同去承受人世的危难,一同去轻蔑现实的限定,一同眺望那无限与绝对,于是互相发现了对方的存在,对方的支持,难离难弃,这才是爱情吧。

(8)、如果说诚实大胆是WR的天性的话,那么内心的执着就是Z的天性。巨大的内心体验笼罩了幼小的躯体。而那个懵懂的O在走入这样的世界后,被深深地震撼了,她觉得自己爱上了Z,然后忘记了过去的爱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就真的那样一路爱了下去,直至到死她也没有承认她不爱Z或者Z不爱她。画家Z就亲手将O一直苦心经营或者说是虚构的爱轻易地毁灭,而对于Z来说,他自己也许也正在虚构一种爱,虚构一种自以为是的对高贵艺术的追求。

(9)、    篇幅有限,我想说的又比较零碎与冗长,而脑子里想的一旦化为文字落到实处,往往更可能的是词不达意。各位看官如能从这些文字中找到哪怕一丝的共鸣,我也心满意足,当然如若能共鸣强烈,引笔者为知己的话,当浮一大白。

(10)、小说主线是女教师O分别与政治家WR和画家Z的两段爱情,也包括三人的成长过程,整部小说以O的“死亡序幕”开始,以几乎全体人物对O之死的“猜测”告终。O到底为什么死?是因为爱还是因为无爱?没人说的清楚,甚至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不论如何Z一定是她自杀的导火索。从这条主线可以分离出来医生F与女导演N、诗人L与恋人的两段爱情,因为F、N、L与O、WR、Z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残疾人C与女人X、Z的叔叔与叛徒女人的感情,Z的弟弟HJ与T、T(或N)的父母、Z(或WR)的母亲与死去的丈夫三组故事以及叙述者“我”的穿插和独白。真乱啊,比《百年孤独》人名还烦。

(11)、往事,或者故人,就像那落叶一样,在我生命的秋风里,从黑暗中飘转进明亮,从明亮中逃遁进黑暗。在明亮中的我看见他们,在黑暗里的我只有想象他们,依靠那些飘转进明亮中的去想象那些逃遁进黑暗里的。我无法看到黑暗里他们的真实,只能看到想象中他们的样子——随着我的想象他们飘转进另一种明亮。(p8)

(12)、   人的本性倾向于寻找世界的规律和必然性,寻找不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似乎掌握了因果,我们便拥有了对抗不确定的武器。因此,当我们解释历史时,我们会去寻找一个事件发生的原因,似乎所有事情的发生都需要有原因,没有一件事会无缘无故的发生。

(13)、爱情的根本愿望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寻找一种自由的盟约。

(14)、务虚,是每个人最大的自由。在那里,你可以畅所欲言,你可以愿望实现,你可以接近真实,你可以去掉伪装。你可以体验务实以外的轻松与幸福。

(15)、爱却艰难,心魂的敞开甚至危险。他人也许正是你的地狱,那儿有心灵的伤疤结成的铠甲,有防御的目光铸成的刀剑,有语言排布的迷宫,有笑靥掩蔽的陷阱。在那后面,当然,仍有孤独的心在战栗,仍有未熄的对沟通的渴盼。你还是要去吗?不甘就范?那你可要谨慎,以孤胆去赌――他人即天堂,甚至以痛苦去偿你平生的夙愿。――史铁生《病隙碎笔》

(16)、  如果虚无意味着不存在,那么我们如何证明虚无本身?

(17)、性实际上是爱侣之间,表示爱情的最恰当,最热烈的语言,贞节之所以必要,是为了保护这种语言不被污染,为了不让它丧失那种示爱的功能。

(18)、《务虚笔记》想要讲述什么?在我看来,这部看似破碎的长篇小说实际上正是用一个个印象填补了一个写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世界,F,N,L,WR,O这些不是小说中的人物,而是“我”的一部分,史铁生是用一种袒露的方式将写作时的精神状态展示出来,他想借助这些印象来证明自我的存在,到底有什么可以证明我的存在不是一片虚无?也许是欲望,也许是差别,也许是孤独。

(19)、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务虚者与务实相对,与灵魂、精神、形而上、本质相关。如题所示,小说“务虚”不重实,注重的是对生命的一种印象;不注重记忆中的真实,而注重印象中的真实;不注重各个人物的完整的形象与历史,而注重与生命同时拓展的不同的心魂起点与去向。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

(20)、真实并不在我的心灵之外,在我的心灵之外并没有一种叫做真实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待在那儿。真实,有时候是一个传说甚至一个谣言,有时候是一种猜测,有时候是一片梦想,它们在心灵里鬼斧神工地雕铸我的印象。(p8)

2、务虚笔记史铁生经典语录

(1)、人有时只需静静的呆着,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合欢树》

(2)、历史的每一瞬间,都有无数的历史蔓延,都有无限的时间延伸。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破碎而成片段。互相淹没的心流,在孤单中祈祷,在破碎处眺望,或可指望在梦中团圆。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史铁生《记忆与印象2》史铁生经典励志语录不美满,那才是需要智慧和信念的时候。

(3)、小说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个风趣的放牛倌的故事。

(4)、独自贴近墙根我往回走,那墙很长,很长而且荒凉、记忆在这儿又出了差错,好像还是街灯未亮,迎面的行人眉目不清的时候,晚风轻柔的让人无可抱怨,但魂魄仿佛被它吹里,飘起在黄昏中再消失进那道墙里去。捡根树枝,边走边在墙上轻滑,砖缝间的细土一股股的垂流……咔嚓一下所送走的都扎根进记忆去酿制未来的问题。那可能是我对与墙的第一印象。――史铁生《我与地坛》

(5)、C关于爱情的思考开启了画家Z和女教师O的死亡序幕,故事到了这里有几分悬疑的味道,同时也将一群人牵出水面,医生F,女导演N,诗人L他们之间有着抽丝剥茧般的联系,随着故事的深入,这样符号性的人物忽然有了色彩:

(6)、当白昼的一切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个世界。

(7)、2002年荣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8)、本书讲述的是侏儒症患者小女孩,父母对她的生理残缺有两种态度:逃避与直视,以此而引发的故事和对读者的触动。

(9)、如果你喜欢这本书,那么欢迎你来到史铁生的世界。

(10)、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的讲述不是简单的叙述故事,更像是散文写作—常常在叙述完故事后,史铁生就开始阐明他的观点。《务虚笔记》被看作是史铁生的自传体小说,但你千万不要期待能从中读到史铁生的完整的人生经历,因为史铁生的意图不是向我们讲述故事,而是借着故事作人生的思考。王安忆形容这部小说是“纯粹虚构”的小说。一般的小说,虽然也是虚构的,但它们大部分都是对外部现实的模拟,而史铁生的这部小说摆脱了外部的现实模拟性,以虚构来虚构。王安忆的话很难理解对不对?如果我没有理解错,那么她想说的其实是,《务虚笔记》不像传统小说那样具有连贯的情节,没有讲述一个包含着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故事。

(11)、因为N出身而与之分手一夜白头的F,埋葬了自己最热烈的情感过着如同河床里重复流淌的河水一般寂静的后半生。

(12)、它说的是,人类在观察和理解事件时,并不会按照事件本来的样子去接受它;相反,我们喜欢过度解释,喜欢寻找事件中的逻辑关系,或者更精确一点说,是寻找事件中的因果关系。我们相信世上必有因果,因为这样的相信能给我们以希望: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坏人总会受到惩罚。但相信因果会带来另一种危险:我们习惯于从一个结果中,推断出一个似乎必然的原因。突降的厄运,让史铁生发现了这世界的无常和偶然。仔细想想,无常和偶然是否才更接近于真相?因这些无常和偶然的存在,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道“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

(13)、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男,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散文家。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14)、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15)、幸福感不是能一次给够的,一次幸福感能维持多久这不好计算,但日子肯定比它长,比它长的日子却永远要依靠着它。

(16)、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17)、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

(18)、记得是去年七月份,我在书店闲逛不经意间看到了这本在学校一直想借阅却被人捷足先登的书《务虚笔记》。我对这本书可谓是心仪已久了,好奇于史铁生在轮椅上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也惊叹于他对于不幸与残疾的豁达。于是买下这本书,回家沐浴更衣,焚香静心开启读书之旅。

(19)、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20)、我没统计过我与多少个世界发生过关系,我本想借此关系去看看另外的、非我的世界,结果他们只是给了我一些材料,供我构筑了这个对我来说的世界。(p74)

3、务虚笔记史铁生作者简介

(1)、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史铁生《我与地坛》

(2)、在我们赞扬他,用身残志坚勇于和病魔抗争的字眼来形容他时,是不是残忍的否定了他本该熠熠生辉的另一面人生?

(3)、佛家有一说:杀一生命,等于杀一世界。那么,一个生命的出生也就是一个世界的出生了,任何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

(4)、1919年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5)、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在史铁生21岁时,也就是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6)、往事,过去的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未被意识到的,它们都已无影无踪,甚至谈论它们都已不再可能。另一种被意识到的生活才是真正存在的,才被保存下来成为意义的载体。(p7)

(7)、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务虚者与务实相对,与灵魂、精神、形而上、本质相关。如题所示,小说"务虚"不重实,注重的是对生命的一种印象;不注重记忆中的真实,而注重印象中的真实;不注重各个人物的完整的形象与历史,而注重与生命同时拓展的不同的心魂起点与去向。

(8)、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放。――史铁生《我与地坛》

(9)、看见苦难的永恒,实在是神的垂怜——唯此才能真正断除迷执,相信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助。

(10)、女导演N的猜测是,Z在爱情上的不专一使O失望。她并且评论道:“O错了,她大错了,她可以对一个男人失望,但不必对爱情失望。……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希望,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望。爱情是你自己的品质,是你自己的心魂,是你自己的处境,与别人无关。爱情不是一个名词,而是动词,永远的动词,无穷动”。“爱情的根本愿望就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寻找一种自由的盟约”。但O并没有达到这一层次。O并不会由于Z的不专一而自杀,她也没有对Z失望,甚至没有对爱情失望。她只是承受不了这种爱情的自身矛盾,因为这种爱包含恨,而且是建立在恨之上的。正是这种恨,带来邪恶的激情,与她的纯情格格不入。她爱着一个她不该爱的人,或者说,她没有爱那些她本该爱、也渴望她爱的人。她不想伤害任何人,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怨恨,但她为了一个人而伤害了其他人,而这个人是不怕伤害任何人包括她的。在O那里,爱就是与所爱的人一起恨所有的别人、恨世界!她不愿恨世界,但也不愿放弃爱,所以她只有离开这个世界。

(11)、人与上帝间有着永恒的距离,这很要紧。否则信仰之神一旦变成尘世的权杖,希望的解释权一旦落到哪位强徒手中,就怕要惹祸了。――史铁生《灵魂的事》

(12)、永恒的距离,才能引导永恒的追寻。永恒孤独的现实才能承载永恒爱情的理想。所以在爱的路途上,永恒的不是孤独也不是团聚,而是祈祷。

(13)、爱如果是你的心愿,爱已经使你受益,无论如何用不上大义凛然。

(14)、在这世界上我只爱你,要是我有力量再爱一回,我还是要选择你。(p31)

(15)、C说O已经不爱Z了,她甚至不爱自己了,如果有爱她就不会死。但是她的“不爱”并不是厌倦、憎恶或者仇恨,而是她没有能力去爱、没有力量去爱。她没有独立的人格平等的地位,没有创造爱的能力,只有一个受虐者的承担。画家冰冷的言论让她发现,她所期望的儿童式的纯真和温暖统统落空,画家不可爱了,自己不能爱了,她终于无法继续自欺了。C认为“她可以为一个男人失望,但不必为爱情失望。不管你对多少男人失望了,你都没理由对爱情失望。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希望,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望。爱情是你自己的品质,是你自己的处境,与别人无关。”善良的女人至死都没抱怨,你看她的遗言“在这个世界上我只爱你,要是我有力量再爱一回,我还是要选择你。”她只承认自己累了,不是不爱了。真是个可爱的女人,没理由不为之动容!

(16)、难到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

(17)、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18)、树叶柔和爽朗的呼吸,诗人一路吹着口哨回家,一路踢着石子妙想联翩,感到夕阳和晚风自古多情,自己现在和将来都是个幸福的人。

(19)、有为,与爱情,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但暂时,亦可在心中长久,而写作,却永远地不能与爱情无关。

(20)、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4、务虚笔记史铁生原文

(1)、我永远留住了一个偏见:女人是最适合当大夫的,白大褂是她们最优雅的服装。

(2)、《务虚笔记(中)》(10-16章)    附录2:张柠的评论   

(3)、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

(4)、    我们从虚无中诞生,同时世界从虚无中显现,我分分秒秒的长大,世界分分秒秒的拓展,我的全世界从一间小屋拓展到一个静谧的小院,从一个小院拓展到一条街,从一条街拓展到一个村庄,从一个村庄拓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颗地球。到底是随着我的长大,投入到了这个世界,成为了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呢?还是随着生活的进行,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一切构建成了我的全世界?无论如何,外部世界以其一点接纳了我的进入,从我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被编织在一个既定的网结上,并且看不出条条脉脉的由来与去处。有的时候我甚至在想我们作为一张世界大网的各个网结,出生前不由我们掌控,那么出生后呢?真的是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吗?从出生那一刻我们周围的环境已经在那里了,而接下来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事,遇到的人难道不是冥冥中有迹可循吗?那么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其实世间的一切都是在按照一定的轨迹在运行,那么究竟这是不是所谓的命运呢?

(5)、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6)、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

(7)、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8)、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谈不响。

(9)、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10)、             摘自《务虚笔记》

(11)、从第一章写作之夜到最后一章结束或开始,我们随着作者温和如水的文字走进一个个片段式的故事里,还来不及猜测“我”是谁,就被带入了残疾人C和X的爱情,我们忍不住思考,爱情和欲望究竟是怎样的结合?是否一定要有性才可以称作真正的爱情?

(12)、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甚至盼望站到死去,去看生。

(13)、《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14)、怅然若失,是一个少年皈依真理的时刻。——史铁生《务虚笔记》

(15)、窗外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秋雨,下得细碎,又不连贯。早晨听收音机里说,北方今年旱情严重,从七月到现在,是历史上同期降水量最少的年头。水,正在到处引起恐慌。

(16)、在C和F的眼里,真正的爱并不是死,而是一个可能的世界。F这样解释O的临终遗言:“O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她没有力量爱了,但在另外的存在中她仍然在爱,仍然要爱”。F认为:“可是,也许,并没有两个截然分离的世界,O,她就在我们周围,在我们不能发现的地方,司空见惯的地方……”C也说:“爱,也是在这样的地方”。O把爱这个可能的世界推到了死亡里,但其实,可能世界就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它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另一维”。在生活的现实维度中,爱永远是一个疑问、一种追寻的诱惑和召唤;而在可能的维度中,“那永恒的爱的疑问即是爱的答案,那永恒的爱的追寻即是爱的归宿,那永恒的爱的欲望正是均匀地在这宇宙中漫展,无处不在……”爱的真正形而上的本质,就是对爱的追寻。

(17)、史铁生第一篇小说是《爱情的命运》,代表作中篇是《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代表作长篇小说是《务虚笔记》,《务虚笔记》使他一举成名。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18)、甚至还有葵花林里的叛徒女人和Z的叔叔,少年hj为了爱情的长跑,Z对姐姐M说不出口的迷恋,这些因为在特定的时代而显露出绝望的悲哀的故事都指向了同一个命题——爱情。

(19)、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坦然赴死,你能够坦然送我离开,此前死与你我毫不相干。此前,死不过是一个谣言北风呼号,老树被拦腰折断,是童话中的情节,或永生的一个瞬间。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入死而观,你能够听我在死之言,此后死与你我毫不相干。此后,死不过是一次迁徙永恒复返,现在被未来替换,是度过中的音符,或永在的一个回旋。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历数前生,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所以死与你我从不相干。――史铁生《永在》

(20)、WR在大西北劳改地,确实懂得了很多事理。他懂得了孩子式的激情(也包括他的初恋)的徒劳无用。“童话是没有说完的谎言”。他懂得了“只有权力,能够真正做成一点儿什么事”,他要抓住我们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的把柄。经过了生活的磨炼,他当然懂得了政治的肮脏;但他决心投身于肮脏的权力斗争。可是,正当他滔滔不绝地宣讲自己的政治哲学并所向披靡的时候,冷不防“我”向他提到了O,并质问他:“你真的是不爱她了吗?”他立刻楞住了,不知如何回答。他无法欺骗自己的心。但他仍然想用理智来克制自己的情感:“我只是想,怎么才能,不把任何人,尤其是不把那个看见皇帝光着屁股的孩子,送到世界的隔壁去。其他的事都随他去吧,我什么都可以忘记,什么都可以不要,什么骂名都可以承担……”“我”则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他的伪善:“这么说你才是一个圣洁的人,对吗?”他不承认。但他越是不承认,越是标榜自己将来会“遗臭万年”,就越是说明他与他所攻击的那些“圣洁的人”、精神贵族没有两样,甚至比那些人更加“圣洁”,进而他牺牲了“个人的”荣誉和爱情而结了一门政治婚姻,据说为的是更有权力来拯救人民!

5、务虚笔记史铁生读后感

(1)、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了自己之丑恶的可能。

(2)、苦难消灭自然也就无可忧悲,但苦难消灭一切也就都灭。

(3)、我曾走过山,走过水,但我只不过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

(4)、就像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还有名的你,那是你的继续是同一个人的继续。人山人海也是一样,其中的每一个人,一百年后最多二百年后就都没有了,但仍有一个人山人海在那儿继续,一如既往地喧嚣踊跃梦想纷纭,这之间的衔接就如同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看不出丝毫断裂和停顿。(p108)

(5)、如果宗教是人们在不知时对不相干事物的盲目崇拜,但其发自生命本源的固执的向往却锻造了宗教精神。

(6)、小说(约165000字)    《毒药》15600 —————《上海文学》86年10期   《我之舞》20400 ——————《当代》86年6期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23000——《收获》88年6期   《小说三篇》20000 ———《东方纪事》89年2期   《中篇1或短篇4》37000 ——《作家》92 年4期   《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 的戏剧之设想》47000——《钟山》96年4期   

(7)、在最后《务虚笔记》到底表达了什么?太难以被概括了。我所展现的也仅是它的冰山一角。我真诚地推荐每个人去阅读这本书,跟随史铁生去作一些务虚的探讨。

(8)、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9)、当我们以为残疾限制住他时,何尝又不是他主动将生命投入向内的思考和理性中去呢?周身没有武器可依仗,唯有不断的思考可以将他拉出深渊。

(10)、会做恶梦的人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可以醒来在那些岁月,我每每醒来却发现,我做了一个想从恶梦中醒来的美梦。――史铁生《原罪·宿命》

(11)、然而,如果说WR只不过是为了他的理想而牺牲了爱的话,那么Z的整个理想都只是建立在“恨”之上的,是以接受和承认人与人的等级差异和互相残杀为前提的。他以他的艺术“为心里的愤怒寻找着表达”,抒发着他的“雪耻的欲望”。所以当O问他“恨谁”时,他感到被击中了要害。正是这种弱者对强者的仇恨,激发起他要“使自己成为英雄”的强烈欲望。在社会的等级差异中,他要杀败一切人去占据最高等级。就连他对O的爱,也在潜意识中埋藏着某种报复心理和施虐倾向,因为他把O看作那个漂亮房子中的九岁的女孩,他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那根大鸟羽毛。在做爱中他能感到对方既是“多么高贵”,又是“多么下贱”,因为他能够肆意地践踏、喝斥和侮辱这种高贵。他以能征服高贵的东西,能污损、破坏、占有和随意处置高贵的东西为满足。这样,他对美和高贵的崇拜就成为了一种极其可怕的变态的怨毒。他向往的是一枪把那只白色大鸟打下来,用白色的羽毛来装点英雄的帽饰。他对O和所有的人说:“你们要学会仰望”。

(12)、爱就是不演戏!把你的一切都敞开吧,把你愿意敞开和不愿意敞开的都敞开吧!

(13)、来到人间(小说)(约136000字)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5500 ——《当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注:此篇曾名《墙》,初发表于《今天》4期)   《绵绵的秋雨》7500 ———《中国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鸭》83年4期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鸭》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学》84年5期   《来到人间》14000 ————《三月风》85年9期   《车神》5500 ———————《三月风》87年1期   《礼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14)、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15)、我什么也没忘,只是有些事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史铁生

(16)、当你必然地要从其一点进入,我说过了,你就会发现自己已被安置在一张纵纵横横编就的网中,你被编织在一个既定的网结上,并且看不出条条脉络的由来和去处,那就证明历史的确在。(p82)

(17)、在我看来,爱情大于性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困苦中的漠然相守,一是隔离中的相互敞开。

(18)、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史铁生《我与地坛》

(19)、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的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的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20)、画家以他艺术上的成功证明,他正是WR曾如此鄙视地贬斥的精神上的富人。同样,Z也瞧不起WR的“忍辱负重,救世救民”,认为“那不是虚伪就肯定是幼稚”,并指出“虽然他并不能拯救什么,但是他也许可以成为万众拥戴的拯救者”。实际上,如果有谁挡了WR的道,他的确会毫不犹豫地送他到“世界的隔壁”去(如果有此必要而他又有这个权力的话)。Z则否认一切救世主,“每个人都应该管他自己,他是奴隶还是英雄那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没有谁能救得了谁”。这的确比WR更高明。

(1)、但Z和O一样,都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这就是对“平等”这个概念的理解。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总是用现实性来消灭可能性,而西方平等概念本身只是一个可能世界的概念,它是与人的自由、即人的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不可分的,是建立在“天赋人权”和个体人格这些“抽象”概念上的。缺乏这些概念,现实生活就会一天天沉沦,人文精神失落,道德理想滑坡,就会堕落为一个弱肉强食、人欲横流的“精神动物王国”。

(2)、这世界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无论局限于哪一种都会损害生命的自由。

(3)、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哲学的三个终极命题的第一个就让许多人停下了脚步,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假如抹去了一个人的名字,而用抽象的字母来指代,我们就会惊恐地发现,你无法确定他们究竟是真实的,还是只是存在于你脑海里的想象。

(4)、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并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止透析。此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

(5)、若再把那同情和摇头转换为对坚强与乐观、无私与奉献的千倍万倍的赞许,便是一个渴望爱而又不敢爱、指望死却又不能去死的可靠处境了……(p19)

(6)、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心灵间的呼唤与呼应、投奔与收留、坦露与理解,那便是心灵解放的号音,是和平的盛典是爱的狂欢。那才是孤独的摆脱,是心灵享有自由的时刻。――史铁生《爱情问题》

(7)、日子总在过去,成为一张张作废的卡片。失恋,是一团烟雨,心灵的一道陌生又熟悉的布景。

(8)、我永远留住了一个偏见:女人是最适合当大夫的,白大褂是她们最优雅的服装。――史铁生《我与地坛》

(9)、我不敢说我看懂了《务虚笔记》,但我想在每个人都忙着务实的今天,我们的精神世界由谁来关照?

(10)、这世界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无论局限于哪一种都会损害生命的自由。――史铁生

(11)、舍得。有阳光就注定有黑暗。有白天就有黑天。一分钟只有一种度过内容。务虚,让我们的情感丰富,活得更加有血有肉。现实,务虚的载体。希望每个人的务虚,都能最大可能的照进现实。

(12)、往事,过去的的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未被意识到的,他们都已无影无踪,甚至讨论他们都已不再可能。另一种被意识到的生活才是真正存在的,才被保存下来成为意识的载体。

(13)、    青春还剩下一点点余温,所以咱们就先从史铁生的第二章残疾与爱情说起吧。在一片亘古至今的空寂之中,忽然有了一个女人的脚步,和一个残疾男人的轮椅声。

(14)、我们的生命有很大一部分,必不可免是在设想中走过的。在一个偶然但必须的网结上设想,就像隔着多少万光年的距离,看一颗颗星。

(15)、现在是趋于零的,现在若不与过去和未来连接便是死灰,便是虚空。那么未来呢?未来是真实的吗?噢是的,未来的真实在于它是未来,在于它的不曾到来,在于它仅仅是一片梦想。(p7)

(16)、世界的结构基本不变,寒冷和温暖的比例基本不变。但这并不是说,极地的寒风不会造成赤道的暴雨。上帝的人间戏剧继续写下去,就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p46)

(17)、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18)、人与上帝间有着永恒的距离,这很要紧。否则信仰之神一旦变成尘世的权杖,希望的解释权一旦落到哪位强徒手中,就怕要惹祸了。

(19)、我做一个不尽恰当的类比:史铁生写作这部小说的方式就像程序员写代码,而且是使用最简单的语句写代码:If……then……

(20)、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1)、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

(2)、《第一人称》(小说)(约140000字)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42000———《文学家》84年3期   《命若琴弦》16500 ———-《现代人》85年2期   《原罪宿命》30500 —————《钟山》88年1期   《钟声》10000————————《钟山》90年3期   《第一人称》10000 —————《钟山》93年1期   《别人》14000 ———————《花城》94年1期   《死国幻记》10000 ———《北京文学》99年8期   《两个故事》7000 —————《作家》2000年2期   《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约410000字——《收获》97年1-2期   《务虚笔记(上)》(1-9章)    附录1:邓晓芒的评论   

(3)、爱情本来是一种心愿,不能到街上看看就说没有。

(4)、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史铁生《合欢树》

(5)、不是不想变老,也不是想一直年轻。只是想年轻的他们,能在我年轻时的身边多陪伴我一点时间。

(6)、我什么也没忘,只是有些事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7)、我曾赴白天,伤在集市。在那儿,价值埋没于价格,连人也是一样。

(8)、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8年9月,史铁生所著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9)、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合欢树》《病隙碎笔》《务虚笔记》《我的丁—之旅》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作品入选多种版本的语文课本,被译成英,法、日等多种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10)、史铁生是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1)、所以,虚无的悲叹,寻根问底仍是由于肉身的圈定。肉身蒙蔽了灵魂的眼睛,单是看见要回那无中去,却忘了你原是从那无中来。――史铁生《病隙碎笔》

(12)、《我的丁一之旅》   我二十一岁那年(1)   我二十一岁那年(2)   我二十一岁那年(3)   

(13)、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