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放下执念不再焦虑精选144句

admin 句子 2023-12-06 11:13:43

金刚经放下执念的句子

1、放下一段感情最狠的办法

(1)、所以有人提出来,金刚经中所说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个四句偈?那四句都不是!这四句偈,离经而说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假如一定要以偈子来讲,非要把它确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话,你就要注意金刚经所说的:不生法相,无所住。

(2)、当你在作梦的时候,梦是真的;等到梦醒了,眼睛张开,唉呀,作了一场梦!你要晓得,我们现在就在作梦啊!现在我们大家作听金刚经的梦!真的啊!你眼睛一闭,前面这个境界,这个梦境界就过了,究竟这个样子是醒还是梦?谁敢下结论?没有人可以下结论。你一下结论就错了,就著相了。

(3)、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是在自己的内心。让你烦恼的人,可能是来帮你的。让你痛苦的人,可能是来渡你的。

(4)、《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姜子牙和申公豹一起在昆仑山学艺,下山之前,师父给了他们一人一本奇书。姜子牙在书中看到了美丽的山川景色,祥和秀美,而申公豹在书中看到了烧杀抢掠,血流成河。

(5)、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6)、你所执着追求的一切,其本质都是虚妄不实的,经历体验就好,不必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也不必执着于任何得失成败,更不必执着于任何理念和思想,一切都会随顺因缘而变。如果能够体会到这一切事物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正如禅宗六祖惠能所言“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7)、意思就是,当你心中拥有强大的期待时,你的愿望就会被实现。

(8)、“我”才是一切的根源,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的生活,全是由自己创造。

(9)、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是,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10)、就是执着与“有”如果你又刻意地排除那种想法

(11)、你如果说空是没有,金刚经说:「于法不说断灭相」,说一个空就是断灭相,同唯物的断见思想是一样的,那是错的。当梦幻来的时候,梦幻是真,当梦幻过去了,梦幻是不存在的;但是梦幻再来的时候,它又俨然是真的一样。

(12)、姜子牙在书中看到了美丽的山川景色,祥和秀美,而申公豹在书中看到了烧杀抢掠,血流成河。

(13)、遇到事情,不要一味向外求,试着向内找找原因。总是换工作,是因为每个工作都很差呢,还是因为自己带着怨恨工作?总是失恋,是因为遇到的人都不好呢,还是因为自己内心少点宽容和理解?

(14)、须菩提,关于下面的问题,你的意见是怎么样的?如果有这样的人,他看破了他所在的这个世界以及更多的更大的无数的世界上各种各类的奇珍异宝,不被这些珍宝吸引、束缚,能够从思想上、行为上完完全全放下那些所谓珍宝,他因此所得到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很多?须菩提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值得尊敬的、伟大的觉者啊,那一定是很多的。为什么这么说?其实这些所谓的“福德”并不是真正的福德,从本质上说,或者按照一个觉悟者的角度来说,这种名为“福德”的暂时的东西再多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如果有这样的人,他看懂了、证悟了这本金刚经所讲述的关于万事万物万法都是缘起缘灭、相空性空的道理与方法,甚至只要是仅仅证悟、受持了这本经中最关键、精华的部分,而且这个人除了自己觉悟解脱,还能够慈悲的把自己证悟的道理方法无欲无求的告诉给其他人以至众生,那么他能得到的才是真正的福德,远远胜于那种仅仅是脱离了物欲而得到的“福德”。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要知道啊须菩提,实际上一切觉悟者,以及这些觉悟者所宣教讲述的道理与方法,都是和这本金刚经所讲述的一本同源,讲的都是一个道理一个事,不过是阶段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不同、语言不同等等外在的不同,所以说啊须菩提,不管什么贤、什么圣、什么佛,什么理论什么思想什么方法,都不要去纠结、迷惑于哪些是法那些是非法,不要去偏执、著住于哪些是法那些是非法,重要的是自己的实证,实证专注,专注的观专注的止专注的定

(15)、我们所求的太多,身心便会一直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16)、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7)、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有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

(1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19)、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0)、一个人总是想快乐的事情,就会变得快乐;总是想着悲伤难过的事情,就会变得忧郁。心中无尘心自安,烦恼由心而生。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一切。

2、怎么样放下执念不再焦虑

(1)、另一个人也很喜欢蝴蝶,他于是在窗口种植了漂亮的盆栽,静静坐在窗边品茶,看着蝴蝶翩翩而来,心情很是愉悦。

(2)、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曾经对上面这句话很不理解,甚至一度认为这是佛弟子中不愔数学不识宝物的比丘狗尾续貂之妄语,后来在对布施有了正确理解后才转过弯来,所以虽然道理浅显,还是与大家分享下:这里说的是一种境界,说的是一个(种)人,在脱离了世人俗称的各种物欲的需求以后,回过头来看哪些金银珠宝宝马香车俊男靓女,觉得没什么放不下的,一定要要的,所以不会被这些东西牵挂的一种境界。不是非要赚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再捐出去三千大千世界七宝,那不是人类能完成的。其实从古到今,宝的概念也是不断变化的,今天的玻璃拿到佛陀时代也是算宝贝的,佛陀时代的乞钵在今天也算是文物的,所以说宝无定宝身边有很多人喜欢收藏甚至因此痴迷于满世界拍买拍卖,多数把一些或金或玉或紫或黄等等价高稀少之物供若神祖,就算有些或财大气粗或临难暂悟的友人对所谓的宝物从心任性的用用送送捐捐,也大都离不开一个“宝”字,所以说真正体会领悟的有关布施的眷属般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又是很多人在临终前恍然大悟的事,所以有时看到大操大办丧葬之事还烧车烧房甚至烧美女烧手机的不禁哑然······所以此处劝建各位,切莫五十步笑百步,人生早行减法简法,利人利己啊。

(4)、译文: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应当如是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当住在物质现象上,而想要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一旦住在物质现象上,那是凡夫的虚妄心,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感觉、记忆等现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虚妄心,应当无所住。无所住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是什么事都不想。应无所住,并不妨碍起心动念,不妨碍行住坐卧。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

(5)、因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很快,他就爱上了这座雕像。

(6)、年轻人说:“大师,这么重的东西,我的肩膀扛不动啊!”

(7)、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译文: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了不可得。(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所产生的意识现象,相继不断使我们错谬的以为己心。)

(9)、人类的小心眼儿,关于生老病死以及你不想了解的那些事

(10)、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1)、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佛家禅语: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12)、所以这十个譬喻梦幻泡影等都是讲空,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梦幻中如如不动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像一场梦一样,对不对?对!梦有没有啊?不是没有,不过如作梦一样。

(13)、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要想改变一切,首先改变自己!在这世上,不如意的事常有,看不惯的人常见。如果拥有好的心态,就不会被这些琐事烦扰。

(14)、译文:以不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的妄想分别心去修持一切善法,那么即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15)、《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中不安定的烦恼因素,也是整个佛法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若没有安定的心,给他再多的名声和财富他都不会满足。比如社会上有很多人,经过努力买房买车,衣食无忧,生活宽裕,却偏偏心不安著,非要跟那些坐拥豪宅豪车的人相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终日郁郁寡欢。

(16)、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惠能大师虽不识多少字,没有什么文化,但自幼酷爱佛法,尤其非常喜欢读《金刚经》,无论做什么,砍柴还是挑水,都随身带着此经,边读边悟。最终因悟透其中的名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成佛,接禅宗法卷,成为禅宗六祖。

(17)、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18)、*作者:云谷禅师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ID:RXYSGXPT)

(19)、于是他请求神明,让这个少女成为自己的妻子。

(20)、佛家禅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佛家禅语: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佛家禅语:《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3、一句禅语道尽人生

(1)、达照法师曾说:无忧即是福,心宽则无忧,故心宽是福。心宽如海,百福竟来。

(2)、南怀瑾评价说:“《金刚经》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3)、“有为法”和“无为法”相对应,“无为法”指的是没有生灭变化而永久不变之物,这显然不属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万事万物都不是永久不变的,都要经历“成住坏空”这样一个生灭变化过程,都是依照因缘而生的诸法,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是“有为法”。

(4)、我们研究学习《金刚经》时,不能将它局限于佛教的范围。将《金刚经》的宗教形式放一边,不论你信奉佛教与否,都可以从这部经典中汲取最有营养的人生智慧。纵览《金刚经》,我们可以知道,人生需守住八颗心,便可解脱烦恼、获得幸福、提升生命的价值。

(5)、在无所执着、无所求的情况下,才能召见本心。应该没有任何执著的升起慈悲心、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并没有希求清净的目的,没有具体的境界,不执著于色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随时随地无所执着,坦坦然,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6)、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如同梦幻泡影般无常,又如早晨的露水和天空划过的闪电般短暂,虚妄不实,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观一切法无常,识得一切法无定法,故而要看破人生的空幻无常,活在当下,不生执念,珍惜眼下,随缘就安。

(7)、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8)、一切众生的心都在不断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心念在不断流转变化中,自然的流淌......

(9)、详见:金刚经禅语录金刚经经典禅语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1)、提到布施,应当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布施后就忘记这件事了。而且布施的时候,是不会看对象的,只有这样,才能修得功德圆满。

(12)、人的喜怒哀乐皆由自己的心决定,心是一切的根源,是烦恼的根源,也是快乐的根源。若是不想受到无常的困扰,就要历练自己的心境。

(13)、佛家禅语: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孝顺。

(14)、史上最有诚意的“数绵羊”,睡不着的就靠它了

(15)、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说自己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好布施的。其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片诚挚的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任何自己觉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布施,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布施成为习惯,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真正的给予是不求回报的,这才是真正的布施,真正的奉献。

(16)、再来聊聊如来的三千大千世界吧首先不要拘泥于作为数字意义的三千古印度的人对数字不敏感只是很多的意思对绝大多数没有开通所谓天眼慧眼的人来说需要些想象力的是

(17)、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8)、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9)、年轻人拍了拍包裹回答:“很宝贵的东西!都是我过去的眼泪、痛苦和挫折,我必须随身携带。”

(20)、首先,先简要介绍一下《金刚经》。《金刚经》和《心经》是异曲同工的,都侧重于般若智慧,无我和空相,都属于大乘佛教般若品中的重要典籍。《金刚经》全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在此比喻修行者要突破人生的各种关卡,才能顺利得成正果。

4、金刚经最精髓的句子

(1)、风吹芭蕉叶的声音,煞煞煞……吵得他睡不著,实际上,他是在想那位小姐。那位小姐懂了,拿起笔也在芭蕉叶上答覆他:「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2)、一个人若能领悟到一切万法的本质皆缘生缘灭,看透自我、苦乐、名利、美色等,世间万物之心便会生起,这样就能逐渐明白凡事不必过于执着,应以随缘的心态做事。顺境时珍惜眼前所有,以良好的机缘去成就事业,活出幸福的人生;逆境时坦然地面对、承受、化解人生中的各种困苦,依然能笑对人生,活得轻松、自在。如此,无论顺逆境,一个人都能坦然面对世间的悲欢离合、炎凉冷热,超越成败、荣辱和得失,甚至生死,随缘而行,无住生心,便能领悟人生的大智慧。

(3)、“而生其心”,这里的“心”是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菩提心,这个心也是佛心,是我们修行的根本,也是终极追求。心清一切清,心清净便是极乐所现。

(4)、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5)、译文:菩萨应远离一切相状发无上圆满正等觉的菩提心,不应执著色法生心,不应执著声、香、味、触、法生心,应不执著任何法生起真实无伪的胜义菩提心。如果自心有一丝执著,就不是真实的境界。

(6)、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古人说:心安事无问,心定菜根香。假使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自在,远胜山珍海味高床大屋。

(7)、佛家禅语: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涵养容人之德。

(8)、所以你研究了佛经,说金刚经是说空的,你早就错得一塌糊涂了,它没有告诉你一点是空的,它只告诉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是叫你不要执著,不住,并没有叫你空不空。

(9)、人的喜怒哀乐皆由自己的心决定,心是一切的根源,是烦恼的根源,也是快乐的根源。若是不想受到无常的困扰,就要历练自己的心境。遇到事情,不要一味向外求,试着向内找找原因。

(10)、“般若”是范文音译,指的是“智慧”。“波罗蜜多”意思是到达彼岸。“经”指学佛成佛的道路。若能修持此经,必要悟透此中佛理,明心见性,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到达解脱的彼岸,从而开悟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11)、这句巧妙地呼应了王铮那句诗的意境,更加化解了王铮的尴尬。众人纷纷称赞,王铮羞愧难当,从此不再诋毁金冬心。

(12)、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3)、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最好的说明,佛讲到这里,金刚经全部圆满。关于佛经的诗句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14)、师父于是感叹:“心善之人,看什么都觉得是美好;凶险狡诈之人,看什么都是黑暗。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

(15)、幻也不是没有,当幻存在的时候,好就是真,这个世界也是这样。这个物理世界地球也是假的,它不过是存在几十万亿年而已!几千万亿年与一分一秒比起来,是觉得很长,如果拿宇宙时间来比,几千万亿年弹指就过去了,算不算长呢?也是幻呀!水上的泡泡是假的真的?有些泡泡还存在好几天呢!这个世界就是大海上面的水泡啊!我们这个地球也是水泡,你说它是假的吗?它还有原子、汽油从地下挖出来呢!那都是真的呀!你说它是真的吗?它又不真实永恒的存在!它仍是幻的。

(16)、佛陀在上文否定自己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一切贤圣佛一切法一切经一切道一切理都源于空起于缘

(17)、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佛家禅语: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

(18)、在这世上,不如意的事常有,看不惯的人常见。

(19)、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0)、《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适合发朋友圈的佛系句子

(1)、唐义净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另外,还有藏文、满文译本等。

(2)、金冬心的画画技艺高超,待人谦和宽容,所以人们都十分钦佩他。

(3)、真正读懂其中的精华十句话,就可以给你化解痛苦的源头,让你断一切苦。

(4)、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他问,佛厉害吗?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但也有很多方面去回答。大家在看西游记的时候都知道,当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时候,玉皇大帝等天庭那些神仙都拿孙悟空没办法。

(5)、经典二:不可说。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人生的苦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心态造成的。一个人总是想快乐的事情,就会变得快乐;总是想着悲伤难过的事情,就会变得忧郁。

(7)、王铮想要争先,就脱口而出:“飞来柳絮片片红”。众人听了,愕然相顾。柳絮是白色,本是常识,王铮却说出这么没有常识的句子。话说出口,王铮顿时酒醒,羞愧不已。

(8)、有一个国王喜欢雕刻,于是精心雕刻了一座美丽的少女像。

(9)、佛家禅语:莲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飘四海,一生若能服务于大众,那这一生定是幸福的。把自己的安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种罪过。

(10)、为了不被师父责骂,他心生一计,去问师父:“师父,两个人相爱,可以永远在一起吗?”

(11)、是你自己心里作鬼太无聊,这个答覆是对不住,拒绝往来。我们说芭蕉,难道佛也晓得这个故事吗?不是的,这是中国后来的文学,砍了一颗芭蕉,发现芭蕉的中心是空的,杭州话,空心大老倌,外表看起来很好看,中间没有东西。

(12)、非要认定一个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说都不是。这才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才能讲四句偈。

(13)、心随境转,苦不堪言;境随心转,才得自在。人生的苦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心态造成的。

(14)、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佛教认为,一念之间,人就会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佛要大加修行,根本就是要“善护念”,也就是要让这些烦恼“住”,要“降伏其心”。好好的掌控好自己的心念,千方百计把自己各种想入非非的想法停下,各种念头止住了,由此产生的各种痛苦自然也就消失了。

(15)、怎么解脱,就是活在当下,而且还是对当下你可以把握的事情,可以掌握的事情去做。只有活好当下的自己,你才有可能活好以后。不是设想好以后再从现在出发,而是现在需要做什么才有未来。

(16)、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只是被无明所覆。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见性,一旦觉悟,随顺自然,便不再需要法来诠释,最终法都不再需要,何况那些与法相背的非法呢?

(17)、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源自我们的心中执念,执念什么,必然受困什么。

(18)、无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以下经句更是其中精华,读通此经,即可开悟。

(19)、正如三毛所说:“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20)、(此文是无师对经文通俗版的解读,部分释义参考南老先生释注)

(1)、真正的布施,应当是用清净的心去做一切善事,是不分对象,是无私而不求回报的,布施后就忘记这件事了。而且布施的时候,是不会看对象的,只有这样,才能修得功德圆满。

(2)、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不断变化,就像梦幻泡影,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流转。

(3)、你所经历的种种不甘困苦,既然已是过往,就不必再多强求。不强求,就是在放过自己。

(4)、《金刚经》中有一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禅师一看,年轻人不远万里前来,身上竟然还背着一个巨大的包裹。

(6)、《金刚经》中有一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7)、古人云:“风月无今古,情怀各相异”。古今风月都一样,只是看的人心境不同,所以产生了别样的感觉。就像我们常说的:心中有佛,则所见皆是佛。

(8)、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9)、今天爱你、疼你、恨你、伤你、怨你、折磨你的人和境,该来的让它们来,该去的就让它们去。不去执着,你才知道你还是你,你没有被它们牵着走,这样你才做回了一个真正的你。

(10)、人生不必沉沦纠结,心大一点,不强求,放得下,才能活得轻松。

(11)、如果一个人着相了,就无法走出来,这也是一个非常大问题。所以,既要修心,也要从这些相中超脱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从《金刚经》中这两句总领略大智慧。

(1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3)、《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4)、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欢喜亦无悲。

(15)、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16)、“如来”是个通称,任何一个人成了佛都称如来。“如”是好像,“来”是来了,好像来了。南怀瑾先生说:“不要把佛的境界假想得那么高远,其实是非常平凡的。不坐也不卧,不来也不去,现身就是佛,既没有动坏念头,也没有生好念头,此心平平静静,不起分别,当下就在如来的境界里。”

(17)、“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8)、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佛家禅语:禅师讲经: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

(19)、从前有一个妇女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船夫救上船。

(20)、心宽了,烦恼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顺了,人生也会圆融自在了。清代有两位杰出的画家,一个是金冬心,另一个是王铮。

(1)、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投子义青。

(2)、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3)、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1卷。

(4)、译文:如果你认为《金刚经》是佛法(觉悟之法),则《金刚经》就不是佛法(觉悟之法)了,因为你着了佛法(觉悟之法)之相了。

(5)、内心若是安定自在,则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够悠闲自得;内心若是烦恼不堪,就算呆在风水宝地,都觉得痛苦煎熬。

(6)、《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7)、佛家讲:万法唯心造。人们对于外界环境的感知,其实都是自己的心念所感召。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

(8)、乍看上去,这段话描述的就是佛的一段日常生活,并无奇妙之处。可细想一下,像佛这样具有大智慧、超凡脱俗、德高望众的人,其平常生活与普通僧人并没有两样,也要自己化缘,自己洗脚,吃完饭就打坐休息,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按说,佛陀身边有这么多的弟子,有这么多的护法,如果佛陀稍稍摆个师父的架子,他身边的弟子一定很乐意供养他。可是佛陀没有这么做,这是佛陀慈悲,让众生有机会种福田,并且以身作则,将真理介绍给世人。

(9)、一个人只要安住自己的心,不管他在做什么,打坐也好,走路也好,吃饭也好,你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那份宁静、祥和与自在。

(10)、过去心不可得,意思就是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就应该放手,不应该有执念。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沉溺于对于过去的自豪或悔恨中。过去的成就或者过去的错误其实都流水一样过去了,如果你想回到过去找到你心的真谛显然是不可能的。

(11)、这句话也是要告诉我人们不要对这些东西有执念。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让你有烦恼的根源,也是让你痛苦的根源。苦海真的是无边的,如果不能解除掉就会很难受。所以佛就是告诉我们要从这些烦恼中解脱出来。

(12)、别人如何待我,是我的因果;我待别人如何,是我的修行 

(13)、于是,小和尚紧接着说道:“师父,那这样看,您和您的茶杯,缘分到头了!”

(14)、所以,佛家常常劝导我们:“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15)、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金刚经》中的句子解释请看净空老法师开示:

(16)、师父于是感叹:“心善之人,看什么都觉得是美好;凶险狡诈之人,看什么都是黑暗。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一切唯心造,无心自解脱。

(17)、苏轼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人生本来如大梦,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一个人若能领悟到一切万法的本质皆缘生缘灭,看透自我、苦乐、名利、美色等,世间万物之心便会生起,这样就能逐渐明白凡事不必过于执着,应以随缘的心态做事。

(18)、唐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即《大般若经》的第九会);

(19)、这时,师父才知道小和尚打碎了瓷器,不禁笑道:“是啊,不管你多在意的东西,都是会逝去的,所以不必强求,更不必伤感啊。”

(20)、这是古人笑话中的大福徳若在今日之中国之上海

(1)、客栈老板却告诉他:“墙上种高粱,那是高种。戴着斗笠打伞,那是稳上加稳啊!”

(2)、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3)、译文:如来常常说:你们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过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呢?

(4)、译文: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了不可得。(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所产生的意识现象,相继不断使我们错谬的以为己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