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雨的俗语有哪些精选121句

admin 句子 2023-12-21 09:29:57

带有雨的俗语

1、带有雨的俗语造句

(1)、大雨前兆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2)、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3)、那么,“雨水”节气究竟是“有雨”好,还是“无雨”好呢?我们还是看看老祖宗们是怎么说的?

(4)、释:指打雷一直没停过,响了一声又一声,如同绕着圈转,像这样的情况就是快要下雨了。

(5)、1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与气象有关的谚语青蛙叫,大雨到。

(6)、雨后怕阴天,下了就不干(豫)雨后天晴热死人,下雨还未停(桂)

(7)、这句话说的是早晨下雨的话,那么当天就会是大晴天,太阳会出来晒水坑了,就会是湿热的,大家平常肯定遇到过这种。

(8)、当一个地区出现长时间持续阴雨天气时,必然是冷暖两种气团交锋造成的,冷风是冷空气南下出现的天气现象,吹冷风表明冷暖空气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后,干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湿气团的位置,原本降水的地区被冷高压控制,天气必然转晴。

(9)、                                         

(10)、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01~0.0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11)、以上便是“头伏有雨,伏伏有雨”的意思,其实在民间关于三伏天下雨的俗语还有很多,比如“三伏有三雨,五谷才进仓”、“淋伏头,晒伏尾”、“头伏连天阴,平地出黄金”等说法。

(12)、前几天还是三十六七八度的高温天气,这两天随着秋分节气的临近,气温已经明显的凉爽许多,早晚出门不穿个秋裤,都不敢出门了!

(13)、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汽较少,不易形成大雾,若有大雾出现,则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有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经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早晨会出现大雾,预示阴雨结束转晴。

(14)、“城堡云”气象上叫做堡状层积云或堡状高积云,云块顶部突起,云底连在一条水平线上,呈黑色。它是由于暖湿气流与干冷空气在高空相遇,中低空上升气流穿过云顶的逆温层后形成的,容易产生雷雨天气甚至大的降水,对夏季雷雨天气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15)、那头伏有雨,为何伏伏有雨呢?伏天根据热的程度不同,分为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我们知道古人计算入伏的方法是“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日是太阳垂直照射北回归线的时刻,此时阳气最盛,过了这一天太阳掉头南移,但是由于太阳辐射地球的热量大于地球散发的热量,所以地球的余温仍然继续增加,直至到达一个峰值,然后开始渐渐转凉,三伏天的温度便是由温至热后转凉的过程。

(16)、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17)、释义: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18)、 凄风苦雨:指寒冷的风,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常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19)、同样的意思,如果秋分这天下雨的话,那么未来很长时间,雨水就会比较充沛,庄稼土地都不会缺墒,那么来年的庄稼丰收就有了保证。

(20)、雨后怕阴天,下了就不干(豫)雨后天晴热死人,下雨还未停(桂)

2、带有雨的俗语有哪些

(1)、雨过天晴:指雨霁云开,天空晴朗,比喻情况由坏转好;

(2)、1久雨有雾晴,久晴有雾雨(桂)含雨的谚语阴雨猛晴雷雨见(陕)

(3)、总之,为了春季的风调雨顺,夏粮的丰收,惊蛰节应该打雷不下雨,是最好的气象,是风调雨顺的象征,小麦才能顺利地收获,不至于因雨水过多引起小麦发芽腐烂变质,一举夺得夏粮的丰收。

(4)、释义:比喻外界的磨难和挫折,不能摧残英雄人物的意志。

(5)、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6)、阴雨猛晴雷雨见(陕)雨的谚语久雨絮云天,雨去晴在来。

(7)、10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8)、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9)、释: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天空灰沉沉预示着雨天要来。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1)、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之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12)、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鄂)

(13)、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蓑衣。

(14)、不求门当户对,只求感觉到位。不求应有竟有,只求该有都有!

(15)、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16)、阴雨天无夜露(冀)与农业有关的谚语稻要河泥麦要粪。

(17)、雨后怕阴天,下了就不干(豫)雨后天晴热死人,下雨还未停(桂)

(18)、除此以外,作为平分夏秋季节的一个重要节气,在农村还有很多关于秋分的俗语。例如下一句,就是我们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劳动中,根据秋分这天气候的变化,而总结出来年收成好坏的俗语。

(19)、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20)、2014年11月11日,谚语(陕北民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含有雨的俗语

(1)、第二句是说,如果雨水节气这天下雨,天气就会一直阴沉到谷雨节气;第三句是说,如果雨水节气这天下雨,之后会一直降雨不断,大河小河都会被降水溢满。

(2)、当进入到农历六月时,夏季播种的农作物已经开始生长,此时的农作物除了对养分的需求量会加大以外,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会增加,所以六月降雨天气频繁,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的长势好,收成才会很好。

(3)、年终盘点|2019农资行业十大并购整合事件!撤退如潮

(4)、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鄂)

(5)、同样的经度和维度之地,平地已经鸟语花香,高山却还是白雪皑皑。所以,地方不同,同节气的气温、降水也不同,万物复苏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地方“雨水”有雨对庄稼就有利,有的地方雨水有雨对庄稼就不利。

(6)、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秋分下雨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农民朋友们也非常愿意秋分过后来几场雨水,这样就不用担心因为墒情的问题,影响庄稼的发芽生长。

(7)、农村俗语:“雨水有雨百日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雨水落雨三大碗,小河大河都要满”,分别是什么意思?

(8)、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嘻嘻。(南京)

(9)、谚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yàn yǔ,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10)、 风雨同舟:指在风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共度难关;

(11)、而对于北方地区来说,伏天贯穿整个玉米的生育期,高温干旱的天气将降低玉米的光合作用,使玉米干物质积累下降,由于高温会缩短玉米生育期,导致雄穗分枝变小,花粉瘪痩,活力降低,散粉受阻,同时雌穗也会分化时间缩短,果穗变小,后期玉米产量及质量降低,但若伏天雨水充沛,这些现象就不会出现,而是呈现五谷丰登的大好年景,俗语“伏里有雨,囤里有米”、“伏里多雨,囤里多米”等,都是说伏天有雨的好处。

(12)、同样的俗语还有“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意思。

(13)、若雷雨云在太远的地方,就只会看到闪电听不到雷声;如果听到雷声绕圈转,则表示很近的地方有雷雨发生了。此时,冷暖空气在当地上空激烈交锋,易于生成锋面,云块密蔽,云面凹凸不平,造成回声,形成“绕圈转”的现象。既然雷雨就发生在附近,雨自然不久就到了。

(14)、这里的闪电指的是发生在冷锋上的雷电,是由冷暖气流交汇碰撞形成的,气象上称为冷锋雷雨或飑线雷雨。冷锋位于北方冷空气团的前锋,自北向南移动。如果南边出现闪电,就表示冷锋已经过境了,冷高压控制下以晴天为主;如果北边出现闪电,则意味着冷锋即将到来,锋前会有降水天气。

(1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16)、以上五句关于“雨水”节气的农谚俗语,为什么含义会截然相反呢?难道是我们的祖宗错了?

(17)、释:说下了一段时间的雨后如果出现了大风,那么第二天的天气就会转晴。 

(18)、其实这句俗语还是很有道理的,三伏天通常会在小暑节气后开始,小暑不仅代表着炎热夏季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各地将会进入到雷暴最多的季节,在小暑节气后,常常会出现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有时还会出现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导致小暑后降雨量会增多的原因,是因为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因此在小暑后雷雨天气便会变得十分频繁。

(19)、7月10日08时至11日08时,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南部、陕西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以及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东部、河北东北部、山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四川盆地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100~240毫米)。内蒙古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5级风(见图3)。

(20)、近段时间,瑞安阴晴不定,天空中不时出现美丽的云朵,这些云朵又藏着哪些气象信息呢?学会气象谚语,我们也可以看云识天气吗?

4、含有雨的俗语和成语

(1)、农村俗语“惊蛰下雨并闪雷,麦秸场上如土堆”,意思是说。惊蛰节这天下雨并且响惊雷,春季雨水多,既影响小麦的生长,又影响小麦的收获。惊蛰下雨打雷,春季雨水多起来了,小麦在拔节后,抽穗扬花灌浆期,既容易引起病害,又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当小麦生长发育不正常,又会引起小麦病害虫害,另外小麦收获的时候,雨水多将会影响收获。雨水多的春季,往往是造成小麦减产的重要原因。则所以说,麦秸场里收获的小麦,因雨水多,收获困难,造成小麦腐烂变质,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2)、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3)、关于秋分,我们农村有很多习俗,例如吃秋菜,送秋牛,秋祭月,晒秋等,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晒秋了,秋风起,晒秋忙,又是一年丰收季。

(4)、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

(5)、其实严格意义来讲,这是老辈人预测年景的一句气象谚语。

(6)、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7)、字面含义为伴有鸡叫的雨,下雨时有鸡叫。下一句为下不长。此为谚语,来自民间。鸡能感知气候,如果雨只能下一阵,鸡会有感觉,只要鸡鸣叫了,肯定一会雨就停啦。此谚语多用作形容短期的,不能长期进行的事。

(8)、来源: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9)、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10)、 风霜雨雪:比喻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风雨兼程,指冒着风雨加倍赶路;

(11)、说的是哪个月的农历二十五这一天要是下雨了,那么下个月就的降水(雨、雪)就会格外的多,充足的降水会使得地面上的土都不容易干燥。

(12)、三伏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并且空气最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天的到来,让这个夏季热情似火,“伏”的是一个人与一条狗,意思是伏天要杀狗吃肉,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认为炎热天气里潜伏着邪毒,即邪风、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它们对人体极为不利,古人为了祈求顺利过夏,通过杀狗祈福,也就是“降伏”,据清雍正十三年刻本《陕西通志》:“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蛊者,热毒恶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这应该是最早的“降伏”记载。

(13)、在一般情况下,惊蛰节是要下雨和打雷的,说明这一年雨水充沛。春季雨水既是福,又是祸。春季即惊蛰以后,春雨绵绵,下得即时合情合理,恰到好处,是风调雨顺,是夏粮丰收的基本条件。这就是惊蛰节以后下雨,就是福的原因。惊蛰节打雷下雨,雨量逐渐增大,连绵不断,时间越来越长,那就不是好事情。这就应证了“惊蛰雨纷纷,二月雨绵绵”。因此,依据农村惊蛰农谚的说法,惊蛰有雷是最好的,一年四季将会风调雨顺,就是福年好年景;惊蛰打雷并下雨,这年春季雨水非常多,将会影响夏粮的生产,就是灾年坏年景。~

(14)、小时候,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老人们下田前都会先看下天上的云;天气还很晴朗,老人看了看云,却说要下雨了。这里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15)、所以,这五句关于“雨水”节气的农谚都没有错,原因在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差异很大。

(16)、立夏是二十四个节气当中的一个节气,立夏也是代表着夏天的正式到来,但是此时的天气并不是很热,只有到了三伏天才是最热的,三伏天也是最热的一段时间,但是对于“立夏有雨三伏凉”的说法只是一个比喻,因为三伏天要是凉了,这天就是太不正常了,这句俗语也是一个比喻罢了,但是从天气上来看,不管立夏下不下雨到了三伏天都是比较热的,此时立夏要是下了雨那么对于农作物是有着一定的好处。那么对于说“重阳有雨三九湿”,主要是在重阳节这天要是下雨了,那么冬天就会有雨雪,尤其是在三九寒冬的日子里,雨雪多并不好,如果在重阳节这天要是是不下雨的话,那么以后在冬天里都会很少出现雨雪的天气,毕竟在冬天要是雨水交加的话,对于人们的出行也是不利的。

(17)、释:如果天空南边出现闪电表示即将放晴,北边出现闪电则要下雨。

(18)、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19)、阴雨天无夜露(冀)与雨有关的谚语久雨看西北,亮了将转晴(浙)

(20)、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5、含有雨的俗语和诗句

(1)、而秋分过后又是华北地区小麦播种的季节,这个时候如果天上能来点雨水的话,那么土地墒情就会得到缓解,有利于接下来的小麦播种和生根发芽,来年就会有一个不错的收成。

(2)、2011年5月23日,谚语(沪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这句话说的是早晨如果下雨的话那么当天就回晴天,意思是下雨时间长不了;不过如果是晚上下雨的话一般就会下一晚,雨水会下的比较久,不同时候下雨下雨的时间就不一样了。

(4)、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鄂)

(5)、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6)、其实,这三句俗语基本上是一个意思。“百日阴”是三个月,雨水到谷雨是两个月,而春雨细小,要小河大河都溢满水,也需要下很长时间雨。

(7)、 风雨无阻:指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住,无论天气如何都照常进行;

(8)、不过这句俗语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秋分过后正是南方稻谷收获的季节,水稻收获需要晾晒,如果这个时候下雨频繁的话,水稻就会因为不能晾晒容易导致发芽腐烂的出现。

(9)、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鄂)

(10)、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鄂)

(11)、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12)、释义:形容经历了很多沧桑,常常遇到挫折等,最后就变得从容了。

(13)、它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秋分这天是晴天的话,那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天气都会干旱少雨,庄稼就会容易出现旱情,导致明年庄稼的减产。

(14)、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15)、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

(16)、释义:不经历一番艰难险阻,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17)、所以,春天下雨太多对农作物生长不利。从这个角度讲,这三条俗语告诉我们,雨水节气有雨并非好事。

(18)、伏天的到来,让这个夏季热情似火,“伏”的是一个人与一条狗,意思是伏天要杀狗吃肉,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认为炎热天气里潜伏着邪毒,即邪风、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它们对人体极为不利,古人为了祈求顺利过夏,通过杀狗祈福,也就是“降伏”,据清雍正十三年刻本《陕西通志》:“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蛊者,热毒恶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这应该是最早的“降伏”记载。

(19)、相反,如果秋分过后干旱少雨,在古时候靠天吃饭的年代,这个可是一个致命的伤害。小麦缺水不能发芽,来年收成自然就没有了保障,所以就有了“秋分天晴必久旱,秋分有雨来年丰”的说法。

(20)、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汉语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1)、那头伏下雨好不好呢?我们知道,三伏天里高温闷热,人们酷热难耐,若是伏天阴雨连绵,那人们就会感觉丝丝凉爽,那是再好不过的,而对于田间的作物来说,此时正是茁壮成长的阶段,对于南方地区早稻进入灌浆结实期,中稻处于幼苗生长期,高温干旱的天气会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甚至产生“热害”,导致水稻不育,而处在幼苗生长期的水稻,高温干旱使其分蘖受到抑制,甚至造成分蘖停止而成为僵苗。

(2)、释:早晨如果天空出现像棉絮一样的云,那么中午过后就一定会下雨的。

(3)、也就是说,雨水这天如果下雨,之后降水就会比较多,那么,春天降水太多对农作物有好处吗?

(4)、综上,农村俗语“头伏有雨,伏伏有雨”,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伏天高温闷热,阴雨连绵的天气让人们感受清凉的同时,还可以滋润作物,让水稻、玉米五谷丰登,所以头伏有雨是好事情。

(5)、第二句是说,虽然雨水节气这天下雨了,但当天就停了放晴了,那么,这年雨水节前就会降雨。说明气温回升快,万物复苏早,风调雨顺,丰收在望。

(6)、“大春”指的是当年播种,当年收获的农作物,比如水稻,每年5月插秧,9月份收获,而且,现在还有一年两季甚至三季稻种植;

(7)、而农谚又是各地老祖宗们千百年来在自己土地上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只适用于当地,而并不一定适应其它地方。

(8)、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9)、尽管说:“春雨贵似油”,但也要适当。如果阴天过多,气温就不高,就会影响万物复苏。如果下雨过多,土壤气孔被过多的雨水堵塞,刚刚返青的麦苗的根系呼吸不到氧气就会腐烂。

(10)、雨水节气,江南早已是春暖花开,百鸟争鸣,更牛遍地,黄河两岸还是乍暖还寒,草木刚刚发芽,而东北却还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

(11)、密云不雨:言乌云密布而未下雨,原指德能未能下及,现比喻事件已酝酿成熟,但还没有爆发;

(12)、释:连续晴天突然起西风,天就要转雨;连续下雨,突然起西风,天就要转晴。

(13)、今日是3月4日,明天就是惊蛰节气了。古往今来,农村就把惊蛰看作有雨水有雷电的节气,如“惊蛰一场雨,二月雨绵绵”、“惊蛰一声雷,万物皆复苏”等等。一般情况下,惊蛰打雷是规律,是常态,有雷就有雨,雷雨不分家。惊蛰打雷,万物复苏,各种害虫和动物结束了冬眠,准备出洞,繁衍生息。因此,在古老的岁月长河里,广大劳动人民早就掌握了惊蛰节的自然规律,惊蛰是一年中春雷开始响起的时候,是春雨形成的重要节点。所以,古代农民就把惊蛰称为雨水的节气。~

(14)、――――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16)、总之,我国南北长达5000公里左右,不同维度的地方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千差万别,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方的出现的情况也不同,雨水节气是有雨好,还是无雨好,没有准确的标准的答案。

(17)、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18)、释:如果看到天上有形似“城堡”的云出现,可能出现雷雨天气。

(19)、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20)、“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是一种丝缕结构的高云,向上的一头有小钩或小簇,下有较长的拖尾,常分散出现。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预示锋面或低压即将要移来,天气将要转坏的过程。但是,如果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恰恰相反,预示会出现晴天或霜冻。

(1)、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