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四句诗五言精选88句

admin 句子 2024-03-19 08:05:51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五字

1、端午节古诗四句五字一排字

(1)、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诗旅社”,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3)、诗中写女子的美貌多情,能歌善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结束两句,由悦赏径入为爱慕。“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这种爱得死去活来的大胆直白,在古代诗歌中是十分罕见的。

(4)、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5)、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6)、③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④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7)、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五言·出自唐·高适《自蓟北归》

(8)、农历五月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2009年9月,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众多版本,流传最广、意义最深远的莫过于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

(9)、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10)、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11)、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12)、第七名:讽刺了现实社会丑陋之处的13幅插画

(13)、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4)、         ----(宋)许文通《端阳采撷》

(1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6)、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7)、芳草迷归路,春衣滴泪痕。——五言·出自唐·惟审《别友人》

(18)、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9)、诗词|夏天必读的10首最美荷花诗词,哪首才是你心中的第一?

(2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2、关于端午节的四句诗五言

(1)、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

(2)、原文: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3)、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4)、芳蓝滋匹帛,人力半天经。——五言·出自唐·王季友1《青出蓝》

(5)、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6)、十二楼台藏秘诀,五千言内隐玄关。——七言·出自唐·吕岩《七言》

(7)、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8)、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五言·出自唐·李隆基《端午》

(11)、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五言·出自两汉·秦嘉《赠妇诗三首》

(12)、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3)、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简释)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16)、可翻看诗词的注释,有时候诗人的一些用词我们不太理解,这时可翻看诗词的注释,甚至可以通读下别人的全文翻译。

(1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8)、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五言·出自唐·韦应物《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1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0)、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七言·出自清·纳兰性德《秣陵怀古》

3、端午节的古诗四句五字

(1)、《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3)、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七言·出自唐·崔颢《黄鹤楼》

(5)、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7)、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8)、四月末五月初是寒消暑长,阴阳交替的时候。这样一阵仿佛从土地深处冒出来的暑气先驱走了成熟的麦苗上残留的凉意,继而让知了们一下子觉到了口渴似的哇啦哇啦地叫出了声,然后树林中的鸟儿们也纷纷受不住了,它们的歌唱让整片林子都热闹起来。

(9)、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0)、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1)、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五言·出自唐·杜甫《无家别》

(12)、清代诗人李静山在《节令门•端阳》中又为我们介绍了更多的习俗:

(13)、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1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5)、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端午,是时,东坡被贬惠州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1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7)、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8)、赏析: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19)、赏析: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开元曲先声。“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蓼园词选》)。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谓先获我心。

(20)、竞渡曲刘禹锡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4、端午节的诗,四句

(1)、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2)、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4)、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5)、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五言·出自南北朝·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6)、五岳滩头景象新,仁人方达杳冥身。——七言·出自唐·吕岩《七言》

(7)、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8)、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9)、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每年五月初便是端午时节。《风土记》有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11)、吃粽子、赛龙舟……成为人们寄托哀思、缅怀屈原的重要方式。而中华优化文化中流传的有关端午节的优秀诗词也数不胜数,在此选择数篇,略作评析,以抒情怀,以飨读者。

(12)、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13)、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4)、第八名:近千年内中国五大富豪,宋子文、沈万三榜上有名,他排名第一

(15)、如今,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已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不妨让我们闻着棕香,沾着艾味,徐徐走进古人的世界。

(16)、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1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1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0)、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5、端午节的诗四句每句五字

(1)、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七言·出自唐·王建《李处士故居》

(2)、端午节从何而来?作者用“空渺渺”“直臣冤”的悲愤、无奈表达了对忠直之士屈原的悼念。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端午节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和清白、廉洁的精神紧紧连在一起。

(3)、悬艾叶、菖蒲、蒜头: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在端午这一日,古人常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用来清退蛇虫。

(4)、白话文释义: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我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端午节)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5)、五逆十恶辈,三毒以为亲。——五言·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6)、伍子胥乃春秋时期的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吴伐楚,入楚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后因提倡彻底消灭越国受谗言陷害以赐死,子胥死前曾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吴王闻言令取子胥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至此,端午传说人物中又填下了伍子胥一人。

(7)、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五言·出自南北朝·谢灵运《夜宿石门诗》

(8)、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欣赏明代边贡的诗《端午观竞渡》,想想这首诗描写了端午的哪种习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