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经典故事空城计精选141句

admin 句子 2024-04-01 10:18:38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如空城计

1、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简短200字空城计

(1)、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2)、草船借箭,孙刘联合抗操,由于东吴箭不够,诸葛亮利用东风向曹操借箭。

(3)、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4)、   那么,街亭之战的真实情形如何呢?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败之战。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蜀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率10万大军,携七擒孟获的威势,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从汉中出发,一举突破魏军防线,越过祁山,直指当时曹魏所具有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蜀军势大,天水、南安、安定三地,叛魏应亮,整个关中震动。魏明帝亲至长安坐镇,分派张郃、曹真二人反击蜀军。  

(5)、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6)、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深知诸葛亮足智多谋,可他此时却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

(7)、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8)、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败了。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9)、这么说来,在这个故事的语境中,司马懿还是主动的一方。

(10)、这些蜀军怎会消失不见呢?移防的蜀军人在何方呢?会不会是埋伏准备袭击呢?

(11)、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12)、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13)、后来匈奴越想越苦恼,这些汉人到底想干啥?想不通就要探索究竟,这是人类普遍的求知精神,匈奴也不例外。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带着一队骑兵抄了上来,想摸一下李广的底。

(14)、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15)、诸葛亮的空城计很有意思,他并没有利用士兵的藏匿来展开,只是简单做了两个安排便大开城门,等着司马懿的大军。

(16)、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曹操名将夏侯渊,击败曹操、占据战略要地汉中。

(17)、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18)、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于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于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什么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能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19)、现在,孙权终于回去了,他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了,虽然现在四面都是魏军,而且手下也没有多少军队,但他有的是谋略退兵,而且光退兵那不是他陆逊所为,会被历史笑话,他既要安全退兵,又要消灭敌人,反败为胜。

(20)、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

2、诸葛亮的经典故事空城计

(1)、选手越王勾践剑,颜值、气场、实力都有。剑身长7厘米,宽6厘米。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铭文。剑格正面还嵌有蓝色琉璃,背面则是绿松石。据说出土时依然不见锈蚀、锋利无比。

(2)、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曹仁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赵云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正奔走间,糜芳引一军至,又冲杀一阵。曹仁大败,夺路而走。

(3)、就道德而言而言,司马懿的人品,不算太差,比起前后很多权臣,他至少没有谋朝篡位。他的问题,一是有汉代的伦理体系作为背景,有诸葛亮这样的纯臣作为对比,就显得品德卑下了,一是他的后代,从司马昭司马炎到司马衷司马德文,非坏即蠢,一蟹不如一蟹,不但超级内卷,更把华夏文明带进深渊。

(4)、司马懿,字仲达,号冢虎,出生于河内郡,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其孙司马炎代曹叡称帝后,尊司马懿为西晋宣皇帝,庙号为高祖。公元251年六月,司马懿的病愈发严重,同年八月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5)、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

(6)、夏侯惇与副将于禁、李典率军来到博望。赵云出战,诈败而走。刘备引兵接应,也弃营而逃。夏侯惇欺刘备兵少力弱,放心追赶,时天色已晚,道路狭窄。李典、于禁恐遭火攻,急忙提醒夏侯惇,夏侯惇猛然醒悟,但为时已晚,顿时火光四起,曹军大乱,赵云回军赶杀,刘、关、张亦分头杀出,曹军大败,夏侯惇狼狈逃走。

(7)、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著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不过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于干出了一番事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8)、先行后退,再缓徐图:若有埋伏,则顺势引退;若无埋伏,则再兴战事。

(9)、李广带着一百多骑兵在冲到距离匈奴人弓箭有效射程之外的地方突然勒马,然后滚鞍下马。目瞪口呆的匈奴人看着这一百多汉人不仅在自己的眼前下了马,而且还摘掉了马鞍。汉人在几千个匈奴骑兵的眼前把刀枪插在草地上,横七竖八地躺下了,马儿在旁边悠闲地在吃草。

(10)、三顾茅庐刘备听了徐庶的推荐去请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请着第三次才请到了。

(11)、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12)、而当时的司马懿还不足以与小皇帝抗衡,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即司马懿被当成乱臣贼子,进而被小皇帝斩杀。

(13)、周瑜用连环计,使不习惯水战的曹操上了当。曹操把所有的战船在长江上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他手下的步兵渡江如履平地了。但周瑜的意图却是借东南风,火烧曹操那些连在一起的战船。

(14)、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司马懿本身就是三国时代最有城府的一只老狐狸,江湖人送外号:冢虎,也就是趴在坟墓边一动不动随时准备跳出来吃人的老虎。

(15)、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16)、因为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最后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 于是,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

(17)、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更传奇的故事发生在后面。李广让手下绑了活捉的射雕者,骑着马返回军营。当李广和他的骑兵们爬上一个山坡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大汉朝身经百战的勇士们都吃了一惊。他们看到了现在只有在巨额投资的战争大片中才能看见的镜头——数千名匈奴骑兵漫山遍野,如洪水一般席卷了过来。

(18)、先生坐在蒲团上说:“我出的第二个题目是,要你想办法使我离开这座位。”诸葛亮走到墙角,顺手拿了一根竹竿就要捅房上的瓦。先生连忙起来阻止说:“不要捅漏了房子!”

(19)、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20)、但是荆州后方空虚,东吴违背湘水划界,在背后对盟友倒戈一击,吕蒙以白衣渡江乘机夺取荆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最后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失荆州”使得刘备元气大伤,蜀汉政权也开始走下坡路。

3、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空城计

(1)、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率军,魏国派军进攻蜀军街亭(今甘肃秦安陇城镇),诸葛亮派马谡防守失败。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2)、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3)、当然,诸葛亮这曲空城计为罗贯中妙笔生花,是为了烘托诸葛亮而虚构的。

(4)、司马懿不久便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

(5)、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

(6)、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7)、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8)、他心想着反正已经打了几次胜仗,想必文夫人也开心了,于是连夜撤走了军队,而郑国面临的危机也圆满得到解决。

(9)、在这场心理战中,诸葛亮又火了一把,他能以一座空城吓退司马懿的大军,也让人纷纷直呼诸葛丞相当真是活神仙。

(10)、当时敌方大兵压境,诸葛亮身边兵力空虚。危急时刻,他下令城门大开,自己则若无其事饮酒抚琴。敌人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觉得有埋伏,赶紧下令退兵。

(11)、   《三国演义》和戏剧中的空城计,上演的风风火火,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段落。同时,关于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是否实施过空城计,人们也是众说纷纭。

(12)、司马懿是个聪明人,他清晰地知道,只要蜀汉还在蹦跶,曹魏的皇帝小子就需要自己在前线为他卖命,毕竟曹魏像他这么能打仗会打仗的人还真不多。

(13)、三年后的一天早上,水镜先生对弟子们说:“我出一道考题:从现在起到午时三刻止,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庄,谁就出师。”弟子们急了,有的大呼:“庄外失火!”有的谎报:“家里死了人,得赶紧回去!”水镜先生根本不理睬。只有诸葛亮,早伏在书桌上睡着了。鼾声大作,搅得考场不得安宁,水镜先生很生气。午时三刻快到了,诸葛亮一觉醒来,听说先生出了这么个考题,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这么刁钻,尽出歪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弟子了,还我三年学费,快还我三年学费!”水镜先生是天下名士,谁不尊敬?现在见诸葛亮这么辱骂他,气得浑身打颤,喝令他滚出水镜庄。诸葛亮哪里肯走,水镜先生使几个弟子,硬把他赶了庄去。诸葛亮一出庄子,哈哈大笑起来,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镜庄,跪在先生面前,双手捧上棍子说:“刚才为了应付考试,万不得已冲撞恩师,弟子愿受重罚。”

(14)、诸葛亮,中国人都知道,不知道的不是中国人,这话没毛病吧。司马懿,中国人基本上也都知道,他在三国里的知名度,仅次于刘关张诸葛亮曹操。

(15)、   如今,空城计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说到“空城计”就自然浮现出,诸葛亮站在城头观山景弹琴的情形。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空城计。诸葛亮和空城计是后人虚构出来的。

(16)、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7)、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诸葛亮《戒子书》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19)、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20)、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4、诸葛亮的事迹空城计

(1)、而诸葛亮亲率五千兵马运粮,这些分拨安排,正是打算撒兵的序列开始。

(2)、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亲自到江夏,请诸葛亮共议破曹大计。诸葛亮在鲁肃邀请下出使东吴。

(3)、   此时,王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郃以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王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条)。此时,蜀军全军被动,被迫撤回汉中。街亭之战时,蜀军主帅是诸葛亮,魏军主帅则是张郃。第一次北伐的战果,一是得到"凉州上士”姜维;二是撤走西县居民千余家。

(4)、诸葛亮高举北伐大旗,集结大军来袭,不管是移动三郡居民或是节度蜀兵诸将的行动,都不会是小活动而不为人所知,纵使司马懿不知蜀兵虚实,也能知悉蜀兵曾有大规模的移动。

(5)、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

(6)、就决心纳录英才,收服姜维。诸葛亮一面布置了连环扣战,让岱、关兴、张苞拖住姜维;一面派魏延假扮姜维“骂关”,使心地狭窄、多疑妒贤的马遵中反间之计。

(7)、这一刻匈奴人一定很震惊。这哪里是汉军在塞外打匈奴,分明就像是在海滩度假。他们不知道此刻对面围在李广身边哆嗦的年轻骑兵们正在发牢骚:“老大,有没有搞错?这么多匈奴兵就在对面,咱们还把马鞍卸下来了,匈奴人要是扑上来咱们怎么跑得了啊?这不是找死吗?”李广言简意赅,“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8)、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9)、火烧新野,是诸葛亮出山后帮刘备打败曹操的第一仗。

(10)、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11)、三顾茅庐。 官渡之战后,刘备第一谋士徐庶被曹操用计骗去许都,他推荐刘备去邀请诸葛亮当军师。第一次去书童告诉他,诸葛亮出游了。第二次冒着大雪去,诸葛亮探望朋友去了,见着了他弟弟,留下书信,表达了请他出山的愿望。第三次去,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门外候着,自己也在台阶下等待,等诸葛亮醒了向他讨教天下形势,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做出了“三分天下”的伟大战略构想!自此诸葛亮出山。

(12)、带领几十名骑兵的太监看见三个匈奴人,情不自禁地冲动了,毕竟他曾经也是男人,于是太监指挥骑兵冲了上去企图活捉三个匈奴人。

(13)、说起江夏太守,我们自然会想起黄祖,他就是刘表手下的江夏太守,那也是一个牛人,抗衡东吴三代,而且孙坚就死在他的手下,后来的孙策也拿他没有办法,直到孙权立,遇到了周瑜这样的绝世人才,再加上这个时期的刘表政权已到末期,最终于公元208年被周瑜消灭。

(14)、那是在公元234年,为了配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孙权亲率大军十万进驻巢湖口,准备进攻合肥新城。遣陆逊与诸葛瑾率万余人进至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城)、沔口(今湖北汉口),准备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还遣将军孙韶、张承率万余人进抵淮河,准备进攻广陵(今江苏泰子州.)、淮阴(今江苏淮安)。

(15)、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

(16)、三路大军北伐,这或许是东吴最大的壮举,曹睿闻报,遣护军秦朗统领步、骑兵二万人援助司马懿抵御蜀军,遣步、骑兵八千人为先头部队驰援新城。

(17)、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18)、马遵听了将信将疑,姜维立下军令状,他才下令出兵。诸葛亮沉浸于乐曲中,在等待着赵子龙老将军的胜利消息。

(19)、那是在公元234年,诸葛亮于54岁第五次率军北伐,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北伐至八月时,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得知诸葛亮重病的消息之后,大喜,以为击败蜀汉大军的机会终于到了,于是,亲自率领大军袭击蜀军后方,并且步步逼进,蜀汉军队已危在旦夕。

(20)、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5、诸葛亮故事有哪些成语故事

(1)、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2)、司马懿板着脸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3)、   后来,戏剧中对此情节进行了改编。尤其京剧的《空城计》诸葛亮在城头的唱段,成为经典片段:

(4)、诸葛亮坐在城头上优雅的抚琴,司马懿虽然会心生疑虑,但他只需要找个箭法很好的士兵,瞄准诸葛亮便能将他从墙头上射下去,接下来城内会有什么反应,自然很快见分晓。

(5)、这是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的说法,真实性存疑:桓温伐蜀,跟过诸葛亮的小吏还活着,时年170岁。桓温问他:诸葛公有什么过人之处?这个小吏回答:也没有啥过人之处。桓温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这个小吏过了好久又说:他去世之后,我再没见过能跟他比的人。

(6)、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7)、在许多人眼里,司马懿算成功的:一是作为军事家,熬死了“生平第一劲敌”诸葛亮,一是作为政治家,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发动高平陵争辩,抄底成功,三国归晋,虽然对中国没什么贡献,甚至危害很大,最后还被刘裕斩尽杀绝,不过这已经是170年后的事。

(8)、《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空城计,指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它是根据我国古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9)、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10)、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11)、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他的军队撤退,成千上万的魏军迅速撤走。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这就是诸葛亮有名的“空城计”。空城计的故事篇3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12)、面对只剩诸葛亮一人的军队,除非司马懿目中无人,看不见魏延、高翔、赵云及王平等蜀将。

(13)、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14)、诸葛亮之所以敢唱空城计,并不是他对自己多么自信,是因为他断定司马懿根本不敢杀自己,更不敢攻城,至于原因,倒不是因为司马懿害怕中计,而是司马懿背后暗藏杀机。

(15)、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前,周瑜刁难诸葛亮“限十天造10万支箭”,岂料孔明当场答应3天搞定,并立下军令状。前两天诸葛亮不见任何动作,第三天江上起雾,他命士足将20多艘船连起来一字排开绑上稻草行至曹营擂鼓呐喊,曹操不知虚实命人射箭,末了诸葛亮还让士兵大喊“谢曹丞相赐箭”,气他一气。回去后后数一数箭10万余支,周瑜服气。

(16)、《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应该就是移花接木于陆逊的这一伟大杰作。

(17)、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18)、陆逊告诉诸葛瑾,别害怕,现在陛下已经大驾东归了,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原来,陆逊最怕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孙权,而陆逊怕孙权的原因,就怕孙权亲自上前线指挥,他只要听说孙权要上前线亲自指挥,就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因为他知道,有孙权指挥,那这场战争就赢不了。

(19)、而最令陆逊传奇千古的是大摆空城计,转败为胜。

(20)、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居士,是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当时蜀汉的丞相。原本刘备和自己的叔父归隐山野,在隆中隐居不出,后来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秉持着为天下万民谋福祉的信念,诸葛亮出山联合孙权大败曹操。

(1)、事实上诸葛亮也不是仅带万人就敢北伐,连南征南蛮都不止动用万人,北伐又怎只用万人。

(2)、原来,诸葛碗,也称孔明碗。主要的特点就是看似只有一只碗,却是由两只碗上下粘接而成的,两碗中间留空,外面碗底心有一圆孔相通。

(3)、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4)、三顾茅庐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曹操势力越来越雄厚,刘备在打了败仗之后四处招募人才,随后得知了卧龙先生诸葛亮的美名。于是刘备就专程去拜访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够出山协助自己。刘备第一次去的时候,诸葛亮不在家,刘备第二次又冒着风雪前去,结果诸葛亮又外出游历去了,刘备第三次去请,结果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只好等到诸葛亮睡醒,在与他协商。

(5)、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1)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6)、其是在四道城门分别安排了20多个士兵,扮成普通老百姓,让他们打扫城门。

(7)、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

(8)、也就是蜀兵人数不少。若是司马懿大军以众凌寡,又何需在意区区万名蜀兵呢?

(9)、任何人遇上灾难,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这时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突然而至的险境,才能使自己走出人生的低潮。

(10)、诸葛亮想以这点兵力抵抗司马懿,很显然是痴人说梦,诸葛亮对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于是乎,这两位智谋超群的人玩了一场心理战,这便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空城计。

(11)、当时公子元是楚国的令尹,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打定了主意之后,便亲自率兵浩浩荡荡攻打郑国,郑国在国力上不如楚国,一连被公子元攻下了好几座城池,公子元意气风发,直接逼近了郑国国都。

(12)、三国演义诸葛亮故事很多,如七擒孟获,三顾茅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三气周瑜等等。

(13)、   在另一方面,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肯定搜罗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自然也包括也有关于郭冲五事的相关记述。他便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巧妙地这个故事,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

(14)、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15)、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等刘备强大后势必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但迟迟不攻取。

(16)、勾践凭借卧薪尝胆的坚韧行为为其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作为关键人物的夫差同样存在感十足。所以选手们呼之欲出了,这便是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从名字开始,就充满了一种针锋相对的感觉。

(17)、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诸葛亮空城计退敌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

(18)、“空城计”虽然常用而且好用,但也需要防止敌人“将计就计”。只有善于用计,才能让自己“套路”别人的同时,看破并化解别人的圈套。 

(19)、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20)、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1)、     那么,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情节是如何来的呢?

(2)、诸葛亮面对群儒,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以降曹必亡,曹军可以打败之理,说服众臣,驳得张昭“瞠目结舌,无言答对”;虞翻“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步骘、薛琮”语塞口呆“。

(3)、那么疑问出来了,诸葛亮如此谨慎之人,连魏延要率5千人马出子午谷的险也不冒,怎么会冒指挥机关被端掉,自己被俘的危险呢?

(4)、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5)、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6)、获悉魏军进攻,当时诸葛坐镇西县,精心组织了街亭阻击战,派马谡担任先锋,同时指派王平、高洋、黄袭、张休、李盛五人率精兵1万协助马谡防守街亭,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进入关中的通道——陇山道西口的畅通。临出阵之前,诸葛亮叮嘱马谡要当道下寨,而在实指挥中马谡却自作聪明违背诸葛亮嘱咐,据守山岗背水一战,结果却被魏军截断水道,致使士兵不战自乱。

(7)、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

(8)、公元二世纪末,东汉衰落,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占据了中原、巴蜀和江东地区。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

(9)、即使是真的,以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也不可能上当,派一支小分队试探一下便知道虚实。不过有人说了,司马懿是故意“上当”的,真要打败抓住诸葛亮,他在魏国就避免不了“兔死狗烹”的结局。

(10)、陆逊任大都督伊始,于公元221年到222年,陆逊指挥东吴大军在夷陵一战大败刘备,刘备因此气死在白帝城,陆逊从此名享天下,成为三国时期顶尖的统帅,比肩周瑜、诸葛亮、司马懿。

(11)、诸葛亮在得知街亭及列柳城尽失时,正着手安排北伐军撤兵事宜:

(12)、又让赵云乘虚而入,攻进天水关,救出被马遵扣为人质的姜维的母亲、妻子。诸葛亮的周密安排逐一实现。

(13)、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14)、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15)、诸葛亮指指先生说:“你这老匹夫,分明没有本事,在此胡扯!”先生气得脸色发紫,诸葛亮却摘下他的帽子,扔到房顶上。先生气急了,只好脱了鞋蹲在诸葛亮父亲的肩上去拿帽子。这时,诸葛亮抓起先生的鞋子藏了起来。先生拿到了帽子,却找不到鞋子,诸葛亮说:“您寸步难行啦!”

(16)、诸葛亮笑了:“先生坐地,我想通天,先生不是离开座位了吗?”先生稳坐回椅子上说:“你能使我寸步难行吗?”

(17)、诸葛亮创作的诗文《出师表》是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必修诗文。这首诗以诚恳直白的语言,就当时的形式做出了分析。从中能够看出诸葛亮的政治理念,也能明白诸葛亮“北定中原”的信念感以及对刘禅、刘备的忠贞之情。我们学习这首诗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当时三国鼎立局势之下,诸葛亮所做出的的斗争。

(18)、三国时期,诸葛亮因失掉街亭而挥泪斩马谡,司马懿率大军15万向诸葛亮奔涌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众人听闻司马懿带兵前来后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顿时胸有成竹,在敌前凭栏坐下,焚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见此就对手下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敢冒险。现在城门大开,肯定必有埋伏,如果冲进去,正好中了诸葛亮的计谋。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19)、   持诸葛亮空城计无的人认为:诸葛亮没有摆过空城计。而街亭之役,魏方主帅是张郃,而非司马懿,孔明根本无法以“空城计”吓退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司马懿。

(20)、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1)、而选手吴王夫差矛同样铸造精良,长5厘米,器身饰有相似的菱格花纹,同样有类似铭文证明身份,也同样被传锋刃锐利。可以说,越王勾践剑与吴王夫差矛都是同时代顶尖青铜兵器的代表,将华美与实用完美融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