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十二章精选127句

admin 句子 2024-04-18 07:48:41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1、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大全

(1)、(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4)、(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5)、(释义)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6)、(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7)、(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9)、(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0)、(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11)、(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13)、(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4)、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5)、(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16)、(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8)、(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19)、(出自):《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20)、(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2、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十二章

(1)、(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2)、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6)、(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7)、《口袋里的小古文》怎么教?二年级孩子这样学,背得欢还入迷!

(8)、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9)、(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0)、(释义)不也是很快乐吗?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11)、(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12)、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3)、(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4)、(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5)、(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17)、(出自)《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8)、(出自)《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19)、(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20)、(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1)、(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2)、(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3)、(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4)、(出处)“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

(5)、《让课文遇见小古文》怎么教?朱文君老师举例详解

(6)、《小学生小古文100课》怎么教?这位老师的方法“震惊”课程专家!

(7)、(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8)、(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9)、(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10)、(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11)、(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12)、(3)温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

(13)、(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4)、出自:徐迟《搜尽奇峰打草稿》:“而在那个主要工程的位置上,则缀有一颗大红宝石。在它的周围又加众星拱月,环绕着好些较小的红宝石。”

(15)、(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6)、(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7)、(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18)、(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19)、(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0)、(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4、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是什么

(1)、(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2)、(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3)、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4)、(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5)、(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解释)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8)、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9)、(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10)、(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11)、(解释)比喻众人拥护,围绕着一个他们所敬仰的人。

(12)、(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14)、(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15)、(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16)、(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17)、(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18)、(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9)、(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0)、(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1)、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2)、她关切地对丈夫说:"官人,何必如此用功,不惜贵体安康,为这些文字吃这样多的苦头,官人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怕先生生气,只怕后生生讥,后生可畏耶!"逝者如斯出处:《论语•子罕》

(3)、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5)、(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6)、(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7)、(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8)、(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9)、(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0)、(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1)、(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2)、(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13)、(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4)、(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5)、(解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16)、(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17)、(出自):语出《论语·乡d》:“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18)、(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9)、(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20)、(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1)、(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4)、(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5)、(出自)《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6)、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8)、(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9)、(出自)《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0)、(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1)、(出自)《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4)、(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15)、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6)、(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17)、(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18)、(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19)、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0)、释义: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3)、(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4)、(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5)、(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7)、(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