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文案90句】

admin 文案 2023-09-26 11:33:52

秋收起义

1、

(1)、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d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d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2)、而仅仅几个月之后,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基督教婚礼,在大革命的葬礼之后举行的盛大婚礼是个象征,通过这次政治联姻,蒋介石投入了英美帝国主义的怀抱……

(3)、秋收起义实行“三湾改编”,确立d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1927年9月14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第三团与第二团余部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

(5)、9月上旬,毛泽东在安源军事会议一结束并将一切工作安排妥当之后,便与潘心源一道离开安源踏上去往铜鼓的征途。专程护送毛泽东到铜鼓的还有毛泽东的胞弟毛泽民和浏阳工农义勇队的刘建中、周克明,以及安源煤矿工人易子义(又名易绍钦)。安源至铜鼓道路崎岖,山水纵横。当途经浏阳张家坊的七溪坳时,遇国民d团防队员扣留。在押解路过铜鼓排埠月形湾时,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几块银元丢在地上,乘团丁去抢银元之机向附近的山上跑去,并在潘心源、毛泽民、易子义的掩护和当地纸工会会员陈久兴的帮助下机智脱险,留下一段传奇故事。当时,毛泽东在一个高地下面的水塘边躲过团丁的追捕后,走在路上遇到从山上砍柴回家的陈久兴(又名陈帷德)。毛泽东得到陈久兴的热情相救,当晚住在排埠月形湾吴家祠。第二天,陈久兴帮毛泽东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食物,并将毛泽东带到通往铜鼓县城的路口。毛泽东对陈久兴的帮助非常感激,曾于1928年8月从井冈山派人到铜鼓排埠寻找陈久兴,并带来一封密信,信中称他为救命恩人。这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唯一一次被捕的经历。2007年,毛泽东嫡孙、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博士后毛新宇在参观毛泽东脱险处时说:“爷爷在铜鼓经历了一次遇险,如果没有铜鼓人民帮助他脱险,也就没有伟大的秋收起义了。”

(6)、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

(7)、1928年7月,与彭德怀、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d代表兼第十三师d代表,参与领导开辟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红五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会师井冈山后,任红四军副d代表。

(8)、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9月,当年34岁的毛泽东根据d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和安源军事会议的部署,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和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亲临铜鼓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史的际遇把铜鼓推到革命风暴的中心,使铜鼓与毛泽东联系在一起,并见证了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伟大实践过程。

(9)、宋任穷曾回忆说:“自从实行了民主主义制度,士兵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士兵群众的革命热情大大地激发起来,士兵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也明显加强了。部队中出现了一种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

(10)、秋收起义的时代背景,正值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d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d和革命人士,全国白色恐怖笼罩,革命形势处于最低潮。在此危难之际,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思想,会议决定在湘鄂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可以想象,在当时背景下,起义策划组织得严不严密、保密到不到位显得异常重要,任何小的错漏都可能生死攸关。

(11)、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12)、第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d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共产d提出的主张,“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口号,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决策为人民群众所拥护,所以,秋收起义发动后,各地的农民群众广泛响应,愿意跟着共产d,为穷人打天下。

(13)、1927年9月23日,起义部队在江西萍乡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14)、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即三湾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d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15)、当时,退守文家市的工农革命军的人数大致1500多人,面对的却是几十倍的敌人,敌强我弱、敌大我小,再次攻打长沙,无异于以卵击石。毛泽东根据当时形势,主张放弃原定进攻长沙的计划,保存实力、坚持革命斗争。

(16)、前期策划:一场组织观念和保密纪律的生死考验

(17)、1927年8月31日夜,月黑风高,山迢水远,毛泽东与杨开慧就此永别。

(18)、随后,国民d南京政府急忙于11月2日调遣军警赶往宜兴进行镇压,在敌我力量严重悬殊的情况下,3日,暴动指挥部决定主动率部撤离县城,起义失败。

(19)、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军事>正文>秋收起义的三个“第一”

(20)、秋收起义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d学习苏俄的革命经验——走城市包围农村的斗争路线。

2、

(1)、客观原因: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敌强我弱。

(2)、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农民秋收暴动的决定。最后由中共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实施的湘赣两省农民秋收起义,就是共产d人对武装斗争有了崭新认识后的重大举措。

(3)、秋收起义部队在第一次拥有自己番号的同时,也拥有了自己的军旗,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

(4)、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d学习苏俄的革命经验——走城市包围农村的斗争路线。毛泽东在此之后带领队伍攻打大城市长沙,结果受挫,退到文家市。在文家市进行了文家市决策——由于敌强我弱,必须要放弃攻打敌人力量比较集中的大城市,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5)、“三湾改编”后,各连队开始发展工农骨干入d,毛泽东在第一批新d员宣誓会上,要求加强组织观念和组织纪律,组织生活无故不得请假,d员要每星期开一次小组会,d内的事情不要乱讲,尤其是d内的秘密,对自己的亲人都不能讲,d的决议一经做出就要严格遵守。

(6)、——这是毛泽东1927年写下的《西江月·秋收暴动》,是毛泽东第一首军事题材的诗词。如果说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那这首词便是中国革命里程碑上的碑文……

(7)、他“雪夜夺枪”的故事广为流传。d史专家马海鹰介绍,1928年1月初,秋收起义部队驻扎在遂川县城。离遂川城15公里的卢土豪家有10条枪。当时的团长张子清安排有“小参谋”之称的寻淮洲带领20人去把枪弄过来。寻淮洲认为人去多了容易暴露,危险大,不如他一个人去,目标小。获张子清同意后,寻淮洲冒着大雪,深夜摸进卢的房间,用枪对准卢土豪,低声命令:“别动!我是工农革命军,要借你的10支枪用用。按我说的把枪收拢来送出村去,可保你平安。”卢土豪见寻淮洲是个瘦小的“孩子”,三番五次耍花招,寻淮洲严厉地说:“你再不老实,我就开枪。枪一响,外面埋伏的3个排的战士冲进来,到时候你人枪两空。”卢土豪无可奈何,只得把枪送出村外。天亮时,寻淮洲踏着茫茫白雪,将10条枪交到了团部,战友们都说他“小参谋”成了“大英雄”。

(8)、途径渣津烈士陵园,队员们向长眠在此的一千多名革命烈士致敬。

(9)、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d内的反动势力开始背叛革命。为了挽救革命,消除d内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举行秋收暴动,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d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于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

(10)、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中国共产d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11)、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12)、队伍沿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率先起义后所走的当日道路重走。具体线路为:义宁镇紫花墩、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西摆→宁州镇黄田村→杭口镇双井、杨坊、茅坪村→西港镇马祖湖、修口村→马坳镇青板桥、湖洛村与老街、火马村→渣津镇司前、水车、龙坪村、渣津烈士陵园,最后至秋收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渣津老街万寿宫。

(13)、井冈山革命斗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14)、1927年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

(15)、秋收起义的意义在于首先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其次它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16)、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卢德铭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四团在修水吹响了革命的号角,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在古城修水高高飘扬。

(17)、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红色政权,锻造了一支体现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

(18)、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d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d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19)、时光回溯到1927年。彼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无数先烈遭到迫害,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事业正处生死存亡之际。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改组湖南省委,筹备和策划秋收起义。

(20)、1927年8月,共产d领导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奉d中央之命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得知起义军已退出南昌,便来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驻扎待命。

3、

(1)、起义部队受挫的实际教训,使毛泽东科学地分析革命形势,提出把革命工作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29日,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时,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为了扩大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的影响,最后确定部队的立足点,毛泽东指示分兵两路游击。

(2)、实际上,毛泽东早已明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为,政治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在毛泽东看来,空谈误d,空谈误国,空谈会导致革命失败,空谈会造成杀人如草不闻声。从血光、火光、泪光和刀光中站立起来,他因此认识了一个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正确反映了中国革命和中国战争的规律,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中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工农武装割据”,成为中国共产d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4)、当蒋介石反革命势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日益膨胀,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的斗争愈演愈烈之时,陈独秀受共产国际代表影响,以致在上海和武汉等地都发生强迫工人纠察队交出枪支的事件。在农村,也限制农民革命,反对农民建立和掌握政权。

(5)、毛泽东的人生时间表与历史一致,而与常人不一致。当大革命进入高潮的时候,他预言革命的危机,当“虚假的革命”失败的时候,毛泽东预言:真正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6)、1927年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

(7)、第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d人对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崭新认识。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之后,通过八七会议,中国共产d纠正了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把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提上了工作日程。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农民秋收暴动的决定。最后由中共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实施的湘赣两省农民秋收起义,就是共产d人对武装斗争有了崭新认识后的重大举措。

(8)、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d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伟大的贡献,就是毛泽东在艰难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和罗霄山脉中段根据地斗争中所创造的。

(9)、在中国革命史上,文家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0)、回顾秋收起义这段历史,不难看出,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关键是有中国共产d的坚强领导,有严明纪律和优良作风的坚强保障,所以人心所向、战无不胜,毛泽东就总结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当前,我们d带领全国人民正在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奋勇前行,而全面从严治d就是我们取得新的胜利和辉煌的最大保障!(徐建中)

(11)、起义中坚:一支训练有素的工人队伍的浴血奋战

(12)、1934年夏,到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入列宁学院学习。

(13)、又见当年鱼水情,沿途村组、百姓获悉队伍重走秋收起义首发路,纷纷送茶水、鸡蛋给队员们补充能量,更有农民腰鼓队为队员们加油鼓劲!

(14)、相比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旗帜鲜明,首先打出的是共产d的旗子。在毛泽东的亲自发动和组织下,一支以共产d的旗帜为引领,由共产d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

(15)、这些作品展现的,是中国革命之路探索与确立的过程,而秋收起义正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16)、南昌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d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表明中国共产d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共产d的目的是联合愿意革命的国民d左派,挥师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二次北伐。

(17)、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会议,确定部队建制和名称,计划9月暴动。9日,5000余人的起义部队分别从江西修水、安源、铜鼓出发进入湖南境内,准备合攻长沙城。

(18)、陈独秀在右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致在国民d反动派叛变之时,共产d没有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加以制止。但是,中国共产d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就是典型的例子。

(19)、1927年9月10日,毛泽东在铜鼓县城萧家祠主持召开第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根据抵达铜鼓后了解到驻修水、铜鼓的队伍已经改编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的情况,便决定在安源会议军事部署的基础上,正式公开宣布将集结在安源、铜鼓、修水的武装力量统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设4个团,共5000余人。同时,宣布组建前敌委员会,书记为毛泽东。《西江月·秋收暴动》就是毛泽东于当晚在萧家祠写下的。

(20)、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d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虽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道路,并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将中国的革命时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4、

(1)、正是有了严明的纪律作保障,工农红军才得以胜利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翻开崭新一页,并取得最终胜利,还为我们留下了井冈山精神这样宝贵的财富。

(2)、正如中共中央1927年12月15日复湖南省委信中指出:“秋暴的事实已告诉我们,攻打萍乡、醴陵、浏阳,血战几百里的领导者和先锋,就是素有训练的安源工人……可以说秋暴颇具声色,还是安源工人的作用。”

(3)、张家湾军事会议一结束,毛泽东在安源直接指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的组建。这个团主要由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以及邻县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组成,共计2100多人,占整个秋收起义部队的40%,其中安源工人1300多人,占第二团总人数的60%,其中很多是参加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中坚力量和中共d员。

(4)、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d在著名的“八七”会议后,第一次组织的武装暴动,也是在农村进行的第一次起义。

(5)、17日早晨5时50分,徒步队伍在秋收起义誓师大会遗址——散原中学紫花墩集结完毕。

(6)、确立了我们d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群众路线,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

(7)、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8)、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的深入,中国共产d把工人特别是农民、士兵都组织起来,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大力支持打倒军阀的北伐运动。这就直接危及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危及到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统治基础。这样,帝国主义支持策动国民d新老右派破坏革命,并向共产d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

(9)、此前,共产d人闹革命屡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关于根据地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曾有一非常形象的比喻: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

(10)、客观原因:一是起义前期被迫改期,没按计划进行;二是起义军寡不敌众。

(11)、9月19日当晚,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决定保存实力,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您现在听到的是电影《秋收起义》对当时历史场景的真实再现。

(12)、引兵井冈:一次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开创之旅

(13)、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14)、一位名叫邓文龙的老矿工曾回忆道,“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下半年,有几天矿警队的气氛非常紧张,岗哨由平时的一人增加到两人,而且全部是共产d员和共青团员……当时布置秋收起义,许多普通矿工并不知情,为了绝对保密,会议选择在安源新街尾贴近农村的张家湾一所僻静的房子里举行。”正是有了如此严密的组织和保密工作,才能有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词中所言,“霹雳一声暴动”,一场声势如此浩大的秋收起义,突如瞬间爆发,让敌人措手不及。

(15)、毛泽东作为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慎重地将起义策源地选在了江西萍乡安源,这里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我d曾经在此领导组织过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建立了中国共产d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d支部,形成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路矿工人俱乐部,从组织纪律和保密等方面为秋收起义提供强力保障。毛泽东第一时间赶赴安源,紧锣密鼓进行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于1927年9月初,在安源张家湾召开起义前军事会议,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和下辖三个团,设定了工农革命军的军旗,对整个秋收起义作出了较为周密细致的作战计划。

(16)、左起前排:赖传珠、张宗逊、孙开楚、赖毅、谭冠胡龙奎

(17)、1927年3月-4月之间,即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夜,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8)、浏阳工农义勇队在铜鼓驻扎期间,周边各地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仅铜鼓县就有160多名青年加入革命队伍。为提高新兵的军事技能和政治素质,部队专门在定江河南岸的武曲宫设立了新兵训练处,负责对新兵和军事素质较差的基层指挥员进行培训。同时,为争取能尽早得到d的指示,部队先后四次派人分途寻找d的上级组织,其中刘建中、周克明赴萍乡安源,见到了从上高与部队分途到达安源的潘心源,潘心源向毛泽东详细报告了修铜一带武装情况、群众基础、地理优势等,为毛泽东指挥秋收起义提供了可靠的军事情报,致使毛泽东果断决定亲临铜鼓直接指挥第三路部队起义。

(19)、9月15日,三团攻打浏阳白沙、东门两战皆捷之后,由于团长苏先俊骄傲自满,致使部队在东门遭到国民d军队的突袭,加之从修水出发的第四团叛变致使第一团在金坪失利,毛泽东率领第三团从浏阳上坪沿铜浏边界抵达铜鼓排埠。就在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三团从铜鼓出发至起义受挫退驻铜鼓排埠万寿宫休整期间,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因团长王新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麻痹大意,致使全团损兵折将,败失浏阳。毛泽东在排埠利用等候卢德铭、余洒度率第一团前来排埠会合的空隙时间,开始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重新思考和探索,而这种思考他是早有思想准备的。早在安源军事会议上,讨论到如果起义失利后部队往哪里撤的问题时,毛泽东根据王新亚“要是打不赢,部队就往我老庚袁文才、王佐那里撤,那里高山大岭,是敌人鞭长莫及的地方”,强调:“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萍、安,使敌人断绝我们的退路。”当时,王新亚在安源向毛泽东介绍了贺敏学、贺子珍、袁文才、王佐等在永新、宁冈一带共同战斗以及井冈山的各方面情形,对毛泽东决定带兵上井冈山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933年, 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武装动员部部长。曾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5、

(1)、在秋收起义纪念馆,寻淮洲的故事引人瞩目。这位少年将军生于湖南浏阳,15岁投笔从戎,参加秋收起义,此后追随毛泽东艰苦转战,18岁便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师长。1934年在激战中不幸负伤牺牲,时年仅22岁。

(2)、1927年9月19日,起义队伍退守文家市。是继续攻打长沙还是实施战略转移?前委会发生了激烈争论。

(3)、由于部队麻痹轻敌,第三团于1927年9月11日在铜鼓起义,胜利占领了白沙镇。

(4)、当《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的时候,如同毛泽东所预言的那样,“大革命”作为一场“虚假的革命”已经全盘失败了。这篇文章发表数日之后,蒋介石便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d左派随之也背叛了工农运动,千百万工人和农民被残酷屠杀,大批共产d人倒在血泊里。从1927年4月12日开始,在上海,针对共产d人的、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屠杀进行了3天。蒋介石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了血淋淋的葬礼。

(5)、1937年5月,毛泽东同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合影

(6)、   17时19分,队员们在行军11个小时后胜利到达秋收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渣津老街万寿宫,行程110余里。这既是一次对他们体能的考验,更是一次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

(7)、1927年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

(8)、经过一系列的组织和准备之后,9月9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团胜利地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收编在起义部队中的邱国轩部叛变,向我军袭击,战斗失利,遂向浏阳方向转移。10日,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在接连胜利的形势下,团长王新亚麻痹轻敌,未及时撤出浏阳,起义军严重失利。毛泽东亲自指挥第三团战斗,相继歼灭反动武装一部。14日,起义军遭到敌人两个团的围攻,被迫撤退。

(9)、刘少奇、朱少连1923年合著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曾作如下评述:“这一次大罢工,共计罢工5日,秩序极好,组织极严,工友很能服从命令。”可见,安源工人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能战斗的坚强队伍。

(10)、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回师铜鼓旧址——排埠万寿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