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的名言【文案140句】

admin 文案 2023-10-03 12:46:29

谭嗣同的名言

1、

(1)、(6)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十二章》)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释志南《绝句》

(4)、3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5)、(5)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刘禹锡的《(其一)》一诗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题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7)、谭嗣同的浏阳故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区北正南路98号,始建于明末清初,主体原占地21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762平方米,通高8米,大小房舍24间,南北朝向,全木结构,工艺精美,古朴庄重,系典型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筑风格。

(8)、(2)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9)、(1)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0)、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11)、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

(12)、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7)、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其一》

(18)、(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石虎侧面照)尽管没有救下儿子,谭继洵对儿子被杀也颇为心痛,他给儿子写了一副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谭嗣同死后,葬礼非常简陋,“用草席将谭嗣同的遗体裹好,运回浏阳会馆,装棺入殓。”

(20)、①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1)、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2)、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3)、2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6)、3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

(7)、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8)、(1)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_。

(9)、1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竹枝歌》

(10)、谭嗣同代表著有:《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11)、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12)、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谭嗣同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故居被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3)、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4)、2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

(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18)、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赠张丞相》

(19)、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寒蝉凄切》

(20)、1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3、

(1)、3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代人赋》

(2)、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3)、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

(4)、竹子长得太美了,多少丹青画师、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是多么唯美的画面!辛弃疾的“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郑板桥的“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多么倾心的热恋!我愿意像古人一样,与竹子交朋友,和竹子做知己。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和谐的自然景观图;

(6)、中考满分作文标题:《道是无情却有情》、《繁华落尽见真淳》、《剪不断理还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分别引用刘禹锡、元好问、李煜、三毛的名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读者过目难忘。

(7)、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8)、相反,只有那些有骨气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受人敬佩之人。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意真”的夏明翰。……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1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1)、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3)、(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4)、题记是写在作文标题之后、正文前面的一段简短的文字,或交代写作缘由,或渲染气氛,或点明文旨。好的题记能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思考。

(15)、自从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思潮激荡,作为湖北巡抚的谭继洵思想偏于保守。谭继洵对于儿子谭嗣同和其他激进人士的维新变法极不赞同。儿子谭嗣同在倡导变法,计划在浏阳设立算学格致馆,推广新学,曾有人婉请其出名首倡,藉资号召,而谭继洵却表示:“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

(16)、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17)、(2)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18)、(1)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9)、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明·吴承恩·西游记)

(20)、(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1)、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2)、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我寄愁心与明月,(7)___________________。

(4)、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5)、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窦娥冤》

(6)、1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别辛渐》

(7)、(2)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8)、(2)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有赞秋、悲秋两类情感倾向。古有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悲秋,感慨游子愁苦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有孟晚舟赞秋,她在人生的秋天里虽遭受羁押却传递着刘禹锡在《秋词(其一)》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越挫越勇的精神,正如她在归国时所说:“祖国的秋日正是天朗气清、暖阳和煦”。

(9)、(20广东韶关·七年级期末)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11)、(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12)、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1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4)、(1)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5)、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18)、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19)、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之三》

(20)、2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5、

(1)、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2)、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⑸本学期学过的描写月的诗句有不少,如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说的是诗人借日月来表明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的是边城月色,凄神寒骨。

(6)、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7)、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8)、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9)、(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10)、①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11)、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

(12)、(1)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3)、(墓地前华表)鲜为人知的是,谭嗣同被斩首的过程非常残忍。在常人看来,斩首就是刽子手砍掉犯人脑袋。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谭嗣同几乎是“锯下头颅”。谭嗣同被抓获后,慈禧太后决定以最残忍的方式来处决谭嗣同,命令刽子手用最钝的刀。

(14)、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5)、(20广东汕头·七年级期末)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6)、谭继洵不仅对儿子等人的维新变法极不赞同,甚至对当时上司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是不能理解和支持。在“百日维新”期间,就有一位监察御史参劾谭继洵,在所奏不称职官僚折中,指出:“即湖北巡抚谭继洵守旧迂拘,虽人尚无他,要非能奉行新政者。此等即不逢裁缺,亦当分别罢斥,或优之听其告休。”

(17)、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碧云天》

(1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19)、(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1)、(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景抒情,既点明时令,又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

(2)、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佚名

(3)、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4)、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5)、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蝶恋花》

(6)、(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来抒发怀人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这些历朝历代中小学生必背名篇名句汇总,梅老师建议您给孩子打印下来,利用假期背诵下来。

(8)、1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

(9)、⑶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0)、(2)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1)、2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1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13)、1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4)、(5)请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默写完整。

(15)、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16)、(20广东珠海·七年级期末)小海在介绍横琴岛传说时,想引用古诗文来丰富内容,请你帮他补全。

(17)、④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18)、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19)、(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

(20)、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2)、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3)、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5)、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6)、(5)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8)、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

(9)、3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庸集注》

(10)、谭嗣同(1810—1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3)、⑤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1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5)、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16)、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17)、2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8)、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

(19)、2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2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