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古诗五言绝句带拼音的(文案精选146句)

admin 文案 2023-10-09 10:40:44

李白的古诗五言绝句

1、李白古诗五言绝句立冬

(1)、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3)、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4)、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唐代重阳节有各种交谊和游乐活动,往往一天内完成不了诸多事项,所以会在重阳的前一日或后一日举行活动,这就成了两重阳。诗里所记的是九月十日的事,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后一天,又称小重阳。诗人认为“遭此两重阳”是“菊花太苦”,赋菊花以人性。反衬出诗人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中内心的苦闷。

(7)、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8)、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9)、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10)、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1)、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

(12)、(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1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墨梅居简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15)、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16)、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口号留别金陵诸公食出野田美。

(17)、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听筝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18)、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1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0)、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2、李白的古诗五言绝句带拼音的

(1)、杜甫的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4)、五言绝句长干行之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5)、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6)、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7)、《高句骊》:“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这是一首描写舞蹈的诗。据《旧唐书》卷二十九载:“《高丽乐》,工人紫罗帽,饰以鸟羽,黄大袖,紫罗带,大口袴,赤皮靴,五色绦绳。舞者四人,椎髻于后,以绛抹额,饰以金珰。二人黄裙襦,赤黄袴,极长其袖,乌皮靴,双双并立而舞。”高句骊本是居于我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古老民族,其舞乐传入唐宫廷,唐廷才有《高丽乐》。李白对舞蹈的描写是素描,如实写出,没有雕饰。

(8)、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何满子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9)、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0)、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2)、这是一幅深闺女子伤怀图,有人评价此诗:有《诗经·国风》的特点。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

(13)、梅贡性之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14)、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属于吸收汉族民歌的形式而成。

(15)、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1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18)、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9)、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20)、(评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3、李白最短的5首诗

(1)、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3)、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这里的梁园当在河南开封。李白与宗氏结合,寄居梁园。昨夜下了大雪,梁园里很寒冷,兄可能不会知道弟的寒冷。就在寒冷入骨的时候,我对着庭前的玉树伤感。在愁肠欲断的时候,我想起了连枝的从兄。此时天气寒冷,李白的心境也是寒冷的,因为宗氏失势,李白的处境也很凄凉。用词造句平白直露而情感却很真切。“肠断忆连枝”乃是人之常情,用诗来道出人间的常情就是一种境界。

(5)、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6)、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7)、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梅花绝句之三陆游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9)、《玉阶怨》:“玉阶坐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簾,玲珑望秋月。”伫立玉阶,直至露水侵湿了罗袜,是谁在玉阶上伫立那么长久呢?看来应该是少妇,而且还应该是美人。他为什么要伫立玉阶?可以猜想那是在盼望贵人的回来。久久未见人归来,那就只好退入房中。她失望了,打算不再想望了,于是就放下了帘幕。然而,思想无疆,帘幕挡不住,于是就隔着水晶帘望明月,思绪飞向了天涯。朦胧中美人先是伫立远望,然后隔帘望月,这中间还有美人移步,玉手下珠帘的美妙动作,真似一幅画,又似一曲歌。

(10)、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

(11)、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12)、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早梅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13)、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

(14)、岭梅张道洽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15)、《唐诗三百首》是家喻户晓的唐诗选本,是由清代学者孙洙编选的。

(16)、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2373263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17)、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终南望馀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18)、这20个字如一幅画,将古旧行宫现状铺陈开来。

(19)、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长:一直,老是。

(2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4、李白的古诗五言绝句有哪些

(1)、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玉台体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2)、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3)、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4)、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

(5)、秋天月夜,夜泊牛渚,自然想起风流儒雅,能赏识文人的晋朝将军谢尚。作者也能吟诗,只是不能像袁宏那样遇到能欣赏的知音,因此发出无限感慨。此诗名为五律,颔联与颈联都没对仗,应视为五律的变体。

(6)、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7)、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8)、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9)、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10)、送友人离去,不直写离情别绪,而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孤蓬”“浮云”“落日”的比喻,都很贴切。

(1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2)、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13)、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特点,讲究平仄,押韵严格。

(1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5)、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6)、它清脆的叫声,惊醒了我的梦,害得我在梦中不能赶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17)、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昨夜梁园里。

(18)、在深秋的夜晚,我散着步,秋日天气,寒凉起霜。我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睡吧?

(19)、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0)、第三首:“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湖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李白一行驾舟从北湖去,从南湖回,绕着鹊山荡舟。在舟上的人看来,船未动而水在流山在转,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系不同运动的状态也不同。

5、李白的古诗五言绝句 诗句

(1)、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236366266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3)、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4)、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5)、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送殷叔三首》之第三首:“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龙筇是一种竹子。在一个寒凉的夜晚,人们在竹林下痛饮,灯光是青暗的,自有一种寒气,月光很皎洁,送来的也是寒气,醉后的人们高歌不歇,夜半了,歌声惊起白鹭,飞向沙滩。灯光与月光之寒,醉酒的人心之热,交融在在一起。竹是绿的,灯光是青的,月光如银,白鹭是白的,月下的沙滩也应该失败的,整体色调是那是冷冷的和谐,人高歌而白鹭惊飞,这是动态,宁静的夜晚的动态就显出了精神。这是一种令人进入神仙境界的浪漫。

(7)、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8)、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0)、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1)、《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遥看若桃李,双入镜中开。”李白的侄子带着两个妓女到会稽的东山去,李白有何感慨呢?李白认为,一路上由两妓相伴,处处春光明媚,动人心弦。远远看去就像桃李花开娇艳无比,李白眼看美人远去,心情是很复杂的。对李白来说,这美人就存在于自己的镜子中,是虚幻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携妓而归是唐代文人的风习,此时的李白难道不会联想起谢安来吗?要是他联想起了谢安,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很忧郁的。(文/童昌森)

(12)、渡汉江李频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3)、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4)、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15)、第二首:“湖润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第一首诗说“湖水遥”,那是概括性地描写水面之浩渺,这一首的前两句则具体写湖水的情状。“湖润数千里”可见湖水之遥,“湖光摇碧山”引人联想湖水环绕着鹊山的情景:红日当空,水面波光粼粼,微风吹拂,鹊山在水中微微摇荡。诗人一行在湖中荡舟直至夜晚月明,明月护送李膺归来。李膺是东汉时人,气节高昂,与宦官作斗争,受到迫害而不屈。李白以李膺自喻,表现出了李白不畏权贵,不阿附权贵的高贵气节。

(16)、《夜下征虏亭》:“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征虏亭是晋朝建立的,建在金陵石头坞。在月光下,诗人驾小舟去扬州,在舟上仰望征虏亭。月光下的征虏亭,清晰可辨,征虏亭旁边山花烂漫犹如少女露出笑脸,江上有不少行舟,行舟上的灯火犹如流萤。月光、山花、小亭、行舟、灯火、江水等物景鲜明真切,其中的情景欢快深沉,此情此景构成了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卷。

(17)、杨柳枝词刘禹锡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8)、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9)、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早梅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20)、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1)、(韵义)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2)、《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29首五言绝句,今天想分享10首如画一般的五言绝句,清丽绝美,每一首都值得背下来。

(5)、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山间小路上原本并没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湿人衣。

(6)、44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7)、这是一幅生活画面,在春光如此可爱之时,女主人公却懊恼黄莺的啼叫,五言绝句妙在以小见大,语短意长,这首诗正是如此。

(8)、美人卷起珠帘,坐在深闺中,皱着眉头。只见她脸上泪痕斑斑,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

(9)、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10)、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11)、有人说,此诗虽不如《长恨歌》般的宏篇世制,却字字珠玑,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表现无遗。

(12)、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3)、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14)、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15)、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16)、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7)、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18)、红梅王十朋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19)、“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20)、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1)、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2)、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3)、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玉台体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4)、早梅柳宗元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5)、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6)、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7)、“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月夜忆舍弟杜甫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9)、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10)、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11)、孤灯伴着我没有做完的梦,楚国千里迢迢还远在天涯。月儿落下杜鹃也不再啼叫,只见庭院里开满了山杏花。

(12)、《铜官山醉后绝句》:“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迴舞袖,拂尽五松山。”铜官山在安徽的铜陵,铜陵产铜。从“千年未拟还”出发理解“铜官乐”,当指诗人在铜官山所享受到的快乐。五松山亦在铜陵。酒醉以后,诗人兴奋地舞之蹈之,诗人舞蹈起来长袖飘拂,可以拂尽五松山,可见诗人豪气之博大。有酒可乐,诗人就不想再回长安去了,那自然是不愿低头折腰事权贵的傲慢者的心态,同时也是壮志难酬,满腹才华无处发挥作用的失意者的心态。

(13)、李白是诗仙,喜饮酒,酒后诗兴勃发,自然有精神。下面就从这八十六首绝句中,选十首与酒相关的诗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领悟李白五绝中的酒与精神。

(14)、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15)、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6)、《红楼梦》咏红梅花(梅字)曹雪芹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17)、五言绝句长干行之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1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9)、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0)、回答:李白的五绝如下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1)、《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的杜陵原上,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五陵是汉代长安城外五个汉代皇帝陵墓所在地,分别是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李白登杜陵望五陵能望到吗?不能。这就留给我们许多想像的空间,登高望远,就有一种透视的效果,远远望去,迷蒙一片,什么都隐在在朦胧中,落日的余晖照在秋水上仍然是明朗的,那是想像,是虚的,而远山却被落日的流光湮灭了,这是可见的,是实写。五陵被湮灭了,寓意是什么?那就是时间和空间能够改变一切。对于李白来说,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他可以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这是空间对人的检验。李白的诗句千古不朽,而帝王的豪华的陵墓却被时间所淹没,这就是时间对人的检验。

(2)、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言绝句。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http://www.slkj.org/a/240html,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五言绝句古诗大全:  《春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诗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登鹳雀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登乐游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古诗如下: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翻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贾岛。其全文古诗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独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译)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Www.SLkJ.orG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鹿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送崔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裴迪。古诗全文如下: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翻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竹里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终南望余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祖咏。其古诗全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翻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宿建德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诗如下: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翻译)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渡汉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翻译)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相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翻译)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怨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翻译)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鹿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八阵图》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翻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杂诗三首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送灵澈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全文古诗如下: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问刘十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古诗全文如下: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翻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红泥炉的小火苗,烧得殷红。天色阴沉,貌似晚上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哥舒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西鄙人。古诗全文如下: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翻译)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春怨》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金昌绪。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翻译)  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它清脆的叫声,惊醒了我的梦,害得我在梦中不能赶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幼女才六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施肩吾。其古诗全文如下: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翻译)  幼小的女儿才刚刚六岁,还不知道什么是灵巧和笨拙。傍晚时分在院子里,她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拜月乞巧。  《田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聂夷中。古诗词全文如下: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翻译)  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已经修好了等待征敛。  《昨日歌》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文嘉。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  (翻译)  嘴里总是在说着昨天的成功事迹,但是昨天又在哪呢?昨天能成功,现在为什么不做点同样成功的事情?现在你的不切实际的回忆昨天往事,而你现在无为浪费的时间终究会变成你未来日子里的昨天。早知道当初你的成功事迹会让你像现在这样无所事事,那么你的昨日还不如做点平平淡淡的事呢!多做点平常的小事吧,也比只有一天光辉历史要强。别把昨天当今天,昨天只能成为过去。  《今日歌》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文嘉。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翻译)  总是今日又今日,今日能有多少呢!今天又不做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何时才,能完成呢?人这一生能有几个今日,今日不做事情,真是可惜啊!假如说姑且等。  《梅花》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江上》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翻译)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陶者》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梅尧臣。其古诗全文如下: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翻译)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蚕妇》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张俞。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翻译)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镇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集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画》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翻译)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山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翻译)  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山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翻译)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更何况秋风风寒,黄叶在漫山飘飞。  《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古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曲池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照邻。其全文古诗如下: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翻译)  荷花香气浮动盘绕在曲折的河岸,圆月笼罩着荷叶重重叠叠的覆盖在池塘上。常常害怕秋风早早的吹来,到那时只有荷叶飘零,君也不知道了。  《悯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绅。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听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端。其全文古诗如下: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翻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峤。其全文古诗如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翻译)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采莲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平。其全文古诗如下: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翻译)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而这首小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维妙维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这具“象牙微雕”是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灵逐层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诗人择词炼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历其境。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弹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全文古诗如下: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翻译)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如今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赠萧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全文古诗如下: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翻译)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拜新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端。其全文古诗如下: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翻译)  李端这首《拜新月》,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诗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夜宿山寺》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秋浦歌》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剑客》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贾岛。其全文古诗如下: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试君,谁为不平事?  (翻译)  用了十年工夫磨制出一把宝剑,剑刃寒光闪闪却还没有试用过。今天,把它拿给您看,请告诉我谁有不平的事要伸张。  《行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其古诗全文如下: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翻译)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塞下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许浑。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翻译)  桑干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何满子》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祜。古诗全文如下: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翻译)  故乡远隔三千里,(别了兄弟父母);深宫幽闭二十年,(好比笼中鹦鹉)。听一声何满子曲,(不禁想我身世);双眼落泪在君前。(你害得我多苦)!  《玉台体·昨夜裙带解》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权德舆。古诗全文如下: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翻译)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爱碣石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叉。其古诗全文如下:  碣石何青青,挽我双眼睛。  爱尔多古峭,不到人间行。  (翻译)  这首诗中所描写的山峭拔锋利,含有激愤不平之气。通过作者本人借此所抒发的思想、性格来看,他之所以这么喜爱碣石山,就是因为碣石山地处偏隅,却古老峻险,峭拔不群,正好使诗人触景生情,借以寄托自己所引以为豪的品格、情操。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诗人在结束自己的碣石山之行时,目光几乎都收不回来了。  《闻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翻译)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在淮河的南部下着冰冷秋雨的夜晚,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答李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翻译)  在林子里看过一段穷究天人的《易经》之后,悠闲地来到溪边与鸥鸟相对。自古以来楚地就是词人墨客最多的地方,但是谁跟你最投契呢。  《过山农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顾况。其古诗全文如下: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翻译)  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熏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山中杂诗》作者为宋朝诗人吴均。古诗词全文如下: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翻译)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咏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适。古诗词全文如下: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翻译)  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3)、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4)、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5)、《渌水曲》:“绿水明秋月,南湖採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秋月凉如水,湖水明似月,月光下小舟荡漾,那是人在南湖采白萍。迟开的荷花在月光下娇艳欲语,与采萍人交相辉映。面对如此美艳的荷花,荡舟人开始犯愁了,为什么?原来荡舟的人是美女,她正与荷花比美,她确信自己胜过荷花,然而又怕万一被心爱的人误解,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正是月下之情切,朦胧之美艳。

(6)、《清溪夜半闻笛》:“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渭水与崖水合成陇水,《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可见陇水之情乃是悲愁之情。李白《秋浦十七首》之第二首有“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之句,可见这里的“清溪陇水情”乃是断肠之情。诗人夜半闻笛声,或许笛子所奏的是梅花引之曲调,或许根本不是悲愁的曲调,但是诗人却就联想到了悲愁的身世和处境,从而引发了悲愁之情。此处的寒山当在秋浦。玉关声应该是使人肠断的悲声,因为“春风不度玉门关”。月光、流水、笛声、断肠人是构成这幅画图的基本元素。月光下的情,月光下的景,总是朦胧的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