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10大名句精选142句

admin 句子 2023-10-14 11:40:02

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1、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大全集

(1)、译文: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3)、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

(4)、译文:对别人所畏俱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对此有一颗敬畏之心。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8)、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9)、无:没有,不存在;未曾发生或出现过的事物。 有:存在,发生过或是出现过的事物。 无中生有: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来。后被人们用以形容那些本来没有,却凭空编造出来的事物。

(1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1)、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5)、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9)、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老子的10大名句

(1)、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2)、国政和谐,上下同心,百官尽职,百工尽技,百姓乐业;

(3)、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4)、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老子第六十五》

(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道者性也,乃天地万物,一切生命之先天之本,原始之性。其无形无象,含而不露,空虚无迹,却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无所不为,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却从不自彰、自恃。

(1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1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4)、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5)、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20)、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老子的名言警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3、老子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四十五》

(3)、(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5)、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6)、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名句

(8)、佛家讲菩提心,佛菩萨慈悲爱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天下众生,自己没有想要一点好处。既然他什么都不要,别人还和他争什么?他本身就是空空无己,你怎么与“空”争?世人之所以有烦恼,有痛苦,有失败,是因为你有所求,有所执着,想抓住点什么,想得到点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出去,自然别人也和你争不起来了。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1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第四十一》

(11)、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12)、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4)、“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15)、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1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18)、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19)、“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

(20)、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4、老子经典名句100句

(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3)、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一切随其自然发展,到了这个年纪,该走的就放手让他走,该来的岁月也不会辜负了你!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7)、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8)、“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1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2)、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5)、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老子》

(1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18)、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语,善用人者为之下。 《道德经》

(1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9)、慈性自然,以仁慈之心善待天下万事万物,以己之慈,感化万物,万物受感,自亦归慈。若天下人皆慈,百姓自安,国家自治,慈焉能不勇。

(10)、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3)、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老子·六十七章》

(14)、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15)、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战国·老聃《老子·八十章》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十八》

(1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8)、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9)、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20)、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

(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大道无名,天下善恶美丑,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旦有了美的标准,就会搞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一旦有了善的标准,就会被恶人利用,成为作恶的挡箭牌。“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纣为长夜之饮,通过之人皆失日”。所以,人要保持一颗清净心、平等心,不要有所偏好,太过偏激,这才是正道。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德者,道者用也,二者一也。人合于道者则德,物合于道者则序,反之则为悖为逆,人德物序则天下正,人悖物逆则天下乱,和谐是道德学说的基本法则之一。

(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治理一个国家,应该像烧菜做饭一样,小心翼翼,掌握好火候,按自然规律去做,不要动不动各个调料都想加一点,火觉得越大越好,油放得越多越好,这样烧出的饭菜,反而成了四不像了。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应该按照无为而治的理念,一切顺其自然,休养生息,不要动辄搞这个运动那个活动的,天天折腾老百姓,不得安宁。

(1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1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5)、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18)、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20)、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第五》

(1)、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理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2)、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3)、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语不华美,华美的言语不可信。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善良。有真知灼见的人不求知识广博,有广博知识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见。

(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

(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7)、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老子的名言警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0)、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

(11)、(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12)、“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13)、自然和谐,星辰顺序,天清地宁,风调雨顺,万物繁荣;

(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5)、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8)、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1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感悟: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万事起于忽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2)、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我独异于人。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希言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