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有名的诗词名句(文案精选95句)

admin 文案 2023-10-16 10:44:17

苏轼最有名的二十首诗词

1、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词,每一首都是考点必须要会背

(1)、其中“闲”字有深意,看起来是闲逸、闲适,而其实是心中烦闷、长夜难眠、独自伤怀的无以自解,只好无聊、无奈地信步游走,是闲极而烦之意。这也正好引出三句作解:清明刚过,却已春去。“乍过”与“早觉”相对,笔意相承而词意相反,表现出主人公的心境与现实情景的反差和对立。

(2)、到处飞是鸟的命运,各处奔波是人的命运,我们在哪里留下痕迹,停留何处,都是偶然,也是必然。

(3)、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4)、苏轼以清新的笔致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并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5)、《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6)、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7)、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看法。所以为什么说,我们要培养换位思考,多维角度思考的能力。

(8)、(出处)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0)、最后二句“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直抒胸臆,张口即出,语尽而情不绝,言收而意更进,主人公千愁万恨在心头,无人能解无处平的情怀喷薄涌出,无以自收。

(11)、刘攽(bān),字贡父,北宋史学家,和哥哥刘敞合称“北宋二刘”。刘攽曾协助司马光编纂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但是业余生活里,刘攽却和苏东坡一样,是个喜欢开玩笑的,这两个活宝在开封城里碰在一起,常常针锋相对,相互戏谑,于是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12)、(出处)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3)、而放眼千年文坛,如果硬要找出词作整体实力能与苏轼相比较的,个人觉得唐宋之间的一个牛人或许可以拿来一说,他就是李煜。作为一位君王,李煜是失败的;作为一个词人,李煜是个“神话”。

(14)、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5)、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

(16)、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17)、译文:从侧面看庐山岭连绵起伏,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18)、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9)、创作背景: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20)、“遗憾是常常的,孤独是常常的,生来是品尝苦味,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

2、苏轼最有名的诗词名句

(1)、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2)、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

(5)、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想的开看的开,拿得起放得下。

(7)、生世本暂寓,此身念念非。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梦幻去来,谁少谁多。弹指太息,浮云几何。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

(8)、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9)、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   就凭这两首诗,李白妥妥地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11)、创作背景: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12)、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13)、(原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5)、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16)、清欢,是对人生、对生活的品味与享受,是对生活的热爱。

(17)、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8)、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19)、千古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王定国是被苏轼当年的“乌台诗案”牵连最深的一个人,他被贬时,歌妓柔奴毅然选择跟随他,义无反顾。

3、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的诗名

(1)、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2)、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3)、山雨欲来风满楼,学习几句描写天气的古诗词吧

(4)、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

(5)、所以我们要好好的活着,深情的爱着,总会有一处灯塔照亮你前行的路,给你温暖,给你爱。

(6)、既然我们来不及认真的年轻,那就选择认真的老去。

(7)、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8)、苏轼以“雪泥鸿爪”喻人生,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9)、人人皆恶岭南,只有苏轼高兴的说:让我天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一直做岭南人。

(10)、《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1)、(译文)十年来我们人鬼殊途,纵然不去刻意想念,亦是难以相忘。

(1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3)、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14)、人生如同一场旅行,走走停停,起起伏伏,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与其愁眉不展,不如看淡一点,反正要离开,那么就安心地当一名过客。

(15)、“清”是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种简单的美学生活。柴米油盐,一日三餐,你内心平静安乐,一切都是淡淡的欢愉。

(16)、(原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7)、《南乡子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18)、《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

(19)、过去的都过去了,不回头看;未来还没有到来,不如用心珍惜现在。与其把时间用在伤春悲秋和杞人忧天,不如把握这大好年华。

(20)、全词多用白描手法,信笔画之,信手拈之,但一切景语皆为情语,这是李煜词作的基本风格。这首词写愁情春恨,多用对比,多造反差,实是用心去见景,用情去感物,其中作者的心境总与现实景象有极大的对立,因此也才有人指出词为李煜晚期的作品,不无道理。总看全词,质朴无华,淡雅疏朗,含蓄悠远,有“疏而能深,淡而能远”的艺术风格。

4、苏轼最有名100首诗词

(1)、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人生在世,悲欢离合,用心体验就好了。虽然你到最后什么也带不走,但你可以选择在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留下你给予的美好与温暖,留下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留下的就是自己的另一种存在。

(3)、生活中很多时候,换个角度,事情便大不相同。

(4)、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d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5)、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6)、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

(7)、上阕描写了一组暮春景色,虽也有些许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作者被贬谪在外,仕途失意又远离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独惆怅,想寻找一些美好的景物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谁知佳景难觅,心情更糟。上阕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8)、   刘禹锡最富哲理的一首诗,读完后豁然开朗

(9)、   李白的这首爱情诗,金庸把它用在了《神雕侠侣》的结尾

(10)、《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1)、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2)、脾气好如贾宝玉,唯一一次发脾气也是因为仆人迟迟未开门。

(13)、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

(14)、(原诗)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15)、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6)、“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千。这一场景顿扫上阕之萧索,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

(17)、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18)、“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绿水环绕着一户人家。这两句又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春天画面,但缺少了花树的点缀,仍显美中不足。

(19)、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20)、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苏轼最有名的二十首诗词有哪些

(1)、创作背景:《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2)、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3)、要想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除了多角度思考,我们还要摆脱刻板印象,用更宏观广大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4)、这首诗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苏轼称赞这两句有“奇趣”。

(5)、看那青藤爬上檐瓦,黄昏时邂逅了晚霞;看那秋叶随风落地,缓慢中有些不舍;只要你心中有诗,在任何地方都是诗意生活。只要你内心平和,所见皆是清欢。

(6)、(原诗)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着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7)、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无惧挑战。风风雨雨,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9)、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10)、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11)、此诗写苏轼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为乐,显示了诗人幽独高洁的心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

(12)、“此心安处是吾乡”。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却说出了一个人生哲理:心安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13)、苏轼虽然酒量不佳,但是酒令却是十分擅长。有一次喝酒,在座有一位姜志之行酒令,规定每个人指出在座的一样东西,必须是药名。姜志之指着苏轼说:”你就是一个药名。" 大家都问为什么。姜志之说:”子(紫)苏子。"苏东坡反应很快,立刻还击:”你也是药名,若非半夏(药名),定是厚朴(药名)。“ 姜志之没听明白,问苏轼什么意思。只听苏轼嬉皮笑脸的说:”如果你不是半夏或是厚朴,为什么你叫姜志(制)之啊?”原来半夏厚朴两种中药,都需要姜一起熬制。姜志之和在座所有人都拍案叫绝,连连说“妙极!妙极!”。

(14)、许多人赞同这种说法,南宋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15)、有自嘲自伤,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