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条农谚语精选140句

admin 句子 2023-10-17 11:45:40

10条农谚

1、20条农谚

(1)、秧好半熟稻,壮秧产量高。娘好囡好,秧好稻好。混水插秧,浅水耘田。

(2)、夏至西北风,瓜菜落苏全烂光。东闪太阳红,西闪雨蓬蓬,北闪落大雨,南闪干松松。

(3)、隔年春,长三春,田里生活不吃紧。立春天气晴,一年好收成。

(4)、立镰芝麻卧牛黍,高粱就得四遍锄。高粱锄三遍,麦子都不换。

(5)、(蚕豆立冬不出洞,到老一根葱。小雪不见(蚕豆苗叶,立夏勿生荚。

(6)、红薯应种植在排灌能力强的土壤上,地势低洼的地块易积水,不利于薯块的形成和膨大,严重的还会导致烂根。

(7)、早上发霞,等水烧茶,晚上发霞,干死克玛(青蛙)。

(8)、麦怕清明连夜雨,稻怕寒露一朝霜。一寸麦不怕一尺水,一尺麦怕一寸水。

(9)、寒露到,割籼稻,霜降到,割糯稻。稻秀只怕风来摆,麦秀只怕雨来淋。

(10)、日落红云起,明日红日升。雾露出好天,不要问神仙。

(11)、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12)、寒露开花不结铃子。麦子只要棉花一白。若要(明年花稻好,冰冻结得早。

(13)、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14)、大寒不寒,人畜病多。腊雪春垟,棉花藏到正梁。

(15)、正月套昭君(正月十四舞龙舞狮看花灯兴山县)。

(16)、秋分后,寒露前,草头籽落地。寒露落草籽,死多活少。

(17)、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必须阴雨天。

(18)、王庭筠曾写过一首诗:梨叶成阴杏子青,榴花相映可怜生。林深不见人家住,道上唯闻打麦声。这可能不是最早描写夏收场景的,但绝对是最有名的。诗人之所以说“林深不见人家住”,是因为男女老幼都在场上忙于打麦,只能听见“打麦声”。

(19)、莳秧一日迟,十日也赶不上。立夏落谷芒种插秧。芽长一粒米,落谷最相宜。

(20)、依据现代气象学统计,谷雨时节真正下雨的年份非常少,但是,在谷雨时节没有下雨的年份照样能够获得粮食大丰收。由此可见,“谷雨不雨,交回田主”这句有关气象方面的农谚就是不正确的。如果这句农谚不正确,那么,这句农谚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就毫无意义。

2、10条农谚语

(1)、1八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

(2)、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指施肥)农事谚语大全抢收快打,免受糟蹋。

(3)、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4)、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5)、1三日风,三日霜,三日炎日光。十月小阳春。

(6)、一般来说,古代的农谚均为农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但农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农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有关气象方面的农谚,并不一定准确,因为风云变化是很难预测的,所以既往的经验未必全部正确。

(7)、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8)、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9)、稳过七月(风潮,能过八月。七月稳(一般不施肥,八月狠施肥)。

(10)、雨水有水,有得吃来有得穿。春寒雨若泉,冬寒雨不多。未过惊蛰(打雷,人吃狗食。

(11)、宁愿田等秧,不愿秧等田。田等稻秧,稻谷满仓;稻秧等田,没米过年。

(12)、栽秧栽得稀,耥稻笑嘻嘻。插秧水汪汪,补秧眼泪淌。

(13)、七月风潮,胜如剪刀。麦怕锈,稻怕瘟。处暑不浇苗,(指施肥),到老无好稻。

(14)、1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之后哭雨。

(15)、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16)、如今,西府农人正在周人劳作过的土地上继续耕耘,勤劳的务农作风未曾离开过这块土地,男人们精耕细作、春种秋收,女人们饲养家禽、种植蔬菜,靠着勤劳的双手不断改善生活。一句句催人勤劳的农谚,也在他们口中生产、流传。

(17)、麦拔节,蛾子来,麦怀胎,虫出来(指粘虫)。

(18)、树木成了林,沙窝不起尘,能防干热风,小麦高产稳。

(19)、如今的麦收不似从前:有了收割机,农人圪蹴在地头的树下,几根烟的功夫麦子就收完装好,只剩下晾晒了。但莫误农时、抢收抢种的习惯还保留着,正像农谚里说的“谷雨前后,种瓜种豆”“麦子发黄,绣女下床”,该种立马种,该收即刻收,庄稼为重.

(20)、棉花土肥雨水多,正枝打杈好收获。棉花不打顶,桃少枝叶盛。

3、十条农谚语

(1)、清明浸种,谷雨落谷。清明浸早稻,立夏插早秧。小满种晚稻,夏至插晚秧。

(2)、菜子头上一撮花,种稻人家话出车(油菜子头上还有点花的时候,要安排牛车稻水的事了。

(3)、疏松的土壤有利于地下薯块的充分膨大,因此在栽培红薯时要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土壤。此外,我们在扦插红薯苗前,要求深耕土壤,土壤深翻30公分以上,这样有利于地下薯块的充分膨大,红薯的产量才会提高。

(4)、立秋雷,田半收。中秋晴,月当空,稻谷棉花堆成堆。

(5)、庚桃、伏桃收白花,秋桃好坐常秕拉(指棉花桃)

(6)、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经典农谚谚语春雷响,万物长。

(7)、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三月清明麦勿秀,二月清明麦秀齐。

(8)、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9)、如今,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年轻人却忽视了对粮食的珍爱,为此,我们要大力提倡珍惜粮食的宝贵品德,光盘行动等文明现象一次次提醒着人们要珍惜粮食、厉行节俭。

(10)、稻田要干耕,胜过浇趟粪。大雪整苗床,秧苗壮又壮。小麦出穗,正好落谷。  菜子头上一撮花,种稻人家话出车(油菜子头上还有点花的时候,要安排牛车稻水的事了)。  谷雨浸谷,立夏落秧。二月清明不忙落谷,三月清明抓紧插秧。清明前后忙落谷。  清明浸种,谷雨落谷。清明浸早稻,立夏插早秧。小满种晚稻,夏至插晚秧。  莳秧一日迟,十日也赶不上。立夏落谷芒种插秧。芽长一粒米,落谷最相宜。  不要问爹问娘,小麦出头好落秧。十成稻子九成扁秧,栽秧要栽蒲秧。  宁愿田等秧,不愿秧等田。田等稻秧,稻谷满仓;稻秧等田,没米过年。  秧好半熟稻,壮秧产量高。娘好囡好,秧好稻好。混水插秧,浅水耘田。  梅里莳秧,一夜生根。早种半天秧,多吃半年粮。十成收粮,九成靠秧。  栽秧栽得稀,耥稻笑嘻嘻。插秧水汪汪,补秧眼泪淌。  小暑补棵一斗米,大暑补棵一升米,立秋补棵补个屁。  后季稻是季节稻,错过季节穗头翘,轮到割稻一包气,斗米斗出笼糠粞。  过伏不栽稻,栽了收不到。小暑里莳秧,只捞点钱粮。小暑插老秧,过年卖老娘。  小暑里插秧,只好收点种子粮。秧长三寸,浇担水粪。插秧赛赶考,收麦如拾宝。  小满栽秧一两家,芒种插秧满天下。五月田,早种一夜高一拳。  小暑发棵,大暑发粗,立秋长穗。人(热得)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柴船(知了)叫,割早稻。稻怕胎里旱,还怕老来涝。处暑处暑,处处要水。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早晨一片金黄,傍晚绿苗成行(双季稻抢收抢种)。  七月风潮,胜如剪刀。麦怕锈,稻怕瘟。处暑不浇苗(指施肥),到老无好稻。  处暑里的水,谷仓里的米,千车万车(水稻田里的水),不及处暑一车(水)。  六月稻田拔棵草,冬至可以吃一饱。大暑不耙稻,收成勿会好。  大暑不耘稻,到老呒好稻。多耘一次稻,等于多下一次料(肥)。  六月南风里,稻管里生虫。若要发,靠手挖。立秋勿拔草,处暑勿长稻。稻耥黄秧,草耥芽。  秧田多拔一次稗,大田少弯百次腰。稻田不耥草成窝。耘耥拔草,胜过还债。  三耥九耘田,砻糠变白米。稻耘三遍谷满仓,棉锄七次白如霜。花靠锄头稻靠耥。  花靠锄头,稻靠拳头。(稻田)秋前(错失时机)拔稗,秋后拔坏(稗籽多)。  立秋不耥稻水,处暑不长稻穗。秋前不搁稻田,秋后就叫懊恼。  秋前不干稻田,秋后勿要怨天。伏天夜雨稻人参。伏里雨多,囤里米多。  白露三朝露,好稻满大路。早稻白露起收,晚稻留一步收。  寒露到,割籼稻,霜降到,割糯稻。稻秀只怕风来摆,麦秀只怕雨来淋。  后季稻怕寒露一朝霜。秋分晴到底,砻糠变成米。  白露白弥弥,秋分稻秀齐,寒露呒青稻,霜降一齐倒,立冬无竖稻。  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稻老要养,麦老要抢。稻种好,不及养谷老。  花要高低,稻要平。粒饱的谷穗必低头。麦倒一把麸,稻倒满仓谷。  早稻要抢,晚稻要养。白露三朝,中稻开刀。霜降到,割糯稻。  割青不割青,三天一百斤。精收细打,颗粒归仓:多掼掼,割稻饭;多抖抖,割稻酒。  一粒两粒不上秤,千粒万粒就成斤。一穗落一粒,一亩拾一簸。  一步漏一颗,拾起来煮烧一釜。  蔷薇花(指野蔷薇)开种棉花。枣树发芽,好种棉花。清明谷雨紧相连,棉花播种正当时。  谷雨早,立夏迟,枣树发芽正当时。清明种棉早,小满种棉迟,谷雨立夏正当时。  谷雨早,小满迟,立夏种花正当时。棉苗下得早,棉花长得好。  早花结好桃,晚种收花萁。谷雨前种棉花,要多三根丫。雨过种豆晴种棉,种菜最好连阴天。  麦花立夏前,早花立夏后(麦田里种的棉花叫麦花,光田里种的叫早花)。  一年棉花两年闹,棉花要花隔年工(年前选好种子)。生地种瓜,熟地种花。  只有白车水,没有白鎝花。棉花一出土,见草就要锄。夏至棉花根边草,胜过毒蛇根边啃。  开深沟,早鎝花,棉花长到一人高。黄梅雨前早鎝花。  鎝花要等黄梅炘(时),锄头落地长三寸。人勤地长苗,人懒地长草。  要棉好,有三宝,捉虫、施肥、多除草。锄头勤鎝,棉花白如银。种棉不除草,冬天没棉袄。  三月雨来绿油油,六月雨来好鎝花。早花多长铃,晚花多收柴。  夏至棉田锄三遍。胜过多施三次肥。脱花要等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  (棉田除草)头时金锄头,二时银锄头,三时无用头。  七月小暑连大暑,棉田锄草莫失时。大暑开黄花(棉桃鲜花),四十五天捉白花(棉花)。  莳里锄头,胜过垩头(肥料)。松土深一寸,等于上次粪。七月下雨斗量花。  伏桃满腰(花袋装满棉花),秋桃盖顶(蒲包装满棉花)。  稳过七月(风潮),能过八月。七月稳(一般不施肥),八月狠(施肥)  处暑不开黄花,收勿到好棉花。白露看花,秋分看谷。白露三朝,棉花上街。  棉吐絮,不宜雨,还要严防白露连阴天。八月雷公公,十个铃子九个空。  寒露开花不结铃子。麦子只要棉花一白。若要(明年)花稻好,冰冻结得早。  腊雪盖上春,一步捉三斤(棉花)腊雪春烊(融),棉花藏到正梁……  桃花开得好,棉花产量高。干鎝棉花湿鎝瓜,干干湿湿鎝芝麻。  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番芋。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头莳棉花二莳豆,三莳只好种赤豆。大暑前小暑后,正好种绿豆。  花(卢都花)变花(棉花),四十五天好捉棉花。早花捉得早,早花捉得好。  秋天好日头,棉花堆山头。好是好倒新女婿,苦是苦到拔花萁。  黄豆最怕霜降早。麦到芒种稻谷到秋,寒露才把黄豆收。  头莳花,二莳豆,三莳种赤豆。好种出好苗。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11)、连树开花麦饭香。油菜籽,七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七成收。

(12)、发现粉蜜源,回巢舞翩翩,群蜂得信息,蜂拥齐参战。

(13)、一年棉花两年闹,棉花要花隔年工(年前选好种子。生地种瓜,熟地种花)。

(14)、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15)、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16)、白露白弥弥,秋分稻秀齐,寒露呒青稻,霜降一齐倒,立冬无竖稻。

(17)、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18)、从字面意义上我们就能够得知,如果在立冬时节(一般均指立冬日的前五天和后四天)不出现连阴雨天气,天天艳阳高照,那么,冬季就会出现干旱的情况,从而影响冬小麦以及油菜等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会导致冬小麦以及油菜等农作物颗粒无收。

(19)、潮汕为什么盛产这么多富豪?秘密就藏在这些潮汕古训里!

(20)、*溃腐灵:溃疡,腐烂的克星,特别对柑橘病害有特效

4、农谚100句

(1)、是的,你没看错,最近的天气预报都是雨!雨!雨!OH!MYGOD!这对于“不玩(浪)会SHI”的小编而言,简直比40度高温更!难!熬!虽然躲不过雨水,但是或许可以在TA来临之际“先跑为敬”,及时转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2)、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收成抵一年。三道犁头三道耙,穗子长成狼尾巴。今年不翻冬,明年粮仓空。

(3)、芒种芒种,样样要种。三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屋。(芒种雨的话,全年干旱。

(4)、今天,小编就来教大伙熟读十条在莞城流传的农谚语,只要记住TA们,“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没带伞出去玩啦!”

(5)、麦田多敲敲,胜如下肥料。人冷盖被,麦冷盖泥。芒种忙,收麦芒。

(6)、(天热得人受不了,棉花水稻生长更好。立春的雨水落到清明)。

(7)、周人就是一个依靠农业崛起的部族,以执农不弃而君临天下。三千多年前,居住在豳地的姬姓部落,因“窜于戎狄之间”近五百年,便在部族首领古公亶父率领下,举族迁徙,来到了渭水流域的岐山脚下,《诗·大雅·绵》说的就是这件事。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农业时代,周人将务农技艺运用于生产实践,从而带动整个关中乃至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

(8)、立冬刚刚过去,在这个立冬时节里,有网友发现了这样一条谚语------“不怕重阳十天雨,只怕立冬一天晴。”对于这条谚语,有一部分网友觉得不明白这句谚语的意思,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句谚语,下面,我们就聊一聊这句谚语。

(9)、谷雨早,立夏迟,枣树发芽正当时。清明种棉早,小满种棉迟,谷雨立夏正当时。

(10)、此外,周人吸取殷人祭祀追求祭品丰厚导致消耗无度的教训,在祭品使用方面展现节俭主义。周人吸取纣王荒湛于酒的教训,颁布禁酒令《酒诰》,要求人们不得任性饮酒,减少酿酒,节约粮食。周人这些节制的观念值得后人借鉴。

(11)、蛤蟆打哇哇,还有六十天吃馉馇。注:馉馇guzha,一种面制食品,即面疙瘩。当春天听到青蛙叫哇哇的时候,离收割小麦还有六十天左右。

(12)、处暑不开黄花,收勿到好棉花。白露看花,秋分看谷。白露三朝,棉花上街。

(13)、做瓦靠个坯,种豆靠把灰。若要番麦(玉米长穗,不要叶子相打。

(14)、话说,周原是一个宜农宜耕的好地方,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连野菜都是香甜的。《诗经》曾用“周原,堇荼如饴”的诗句赞美周原。正是有了这片沃土,周人的农事发展才有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周族始祖弃被尧推举为农师。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并且“世后稷”(世袭农官),负责管理华夏族的农事活动。

(15)、麦花立夏前,早花立夏后(麦田里种的棉花叫麦花,光田里种的叫早花。

(16)、1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17)、放蜂地点,认真挑选,蜜源中心,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切忌火烟,不能积水,离人畜远,臭气农药,不能沾边。

(18)、割青不割青,三天一百斤。精收细打,颗粒归仓:多掼掼,割稻饭;多抖抖,割稻酒。

(19)、东闪太阳红,西闪雨蓬蓬,北闪落大雨,南闪干松松。

(20)、处暑里的水,谷仓里的米,千车万车(水稻田里的水,不及处暑一车水)。

5、30个农谚谚语

(1)、种子换,产量变。一年平,二年增,三年、四年就不中。

(2)、谷花养在泥洞里,麦花养在裂缝里。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3)、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谷雨不雨,交回田主”的意思是说,如果在谷雨时节没有下雨,天气就会干旱,庄稼就难以种植,租地主家的田地也不用种植了,干脆将田地交还给地主算了。

(4)、比如,“谷雨不雨,交回田主”这句农谚就不正确。

(5)、四季东风有雨下,只怕东风起不大。伏里东风不下雨。

(6)、(湿度低于10%,气温高于20℃,风速大于米5/秒)。

(7)、1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8)、夏至棉田锄三遍。胜过多施三次肥。脱花要等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

(9)、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早晨一片金黄,傍晚绿苗成行(双季稻抢收抢种。

(10)、黄豆最怕霜降早。麦到芒种稻谷到秋,寒露才把黄豆收。

(11)、如今,拾麦穗的场景依然能在西府农村见到,老人、妇女、小孩提着竹篮在割过的麦地里捡拾遗漏的麦穗。吃饭时候,如果见到小孩剩饭、倒饭,再溺爱孙儿的农人也会狠狠地将孩子教育一番,让他牢牢记住粮食糟蹋不得。“惜衣常好,惜饭常饱。”在西府人看来,懂得珍惜粮食的人不会饿肚子。太白县黄柏塬镇人武宗宽称当地的洋芋糍粑为“救命饭”,因为在过去,这种由土豆砸制而成的饭食曾数次救过村民。

(12)、周原土壤肥沃,水草丰美,引来了周部族,周人在这里留下了勤劳的务农作风。不信你看《诗经》中,就有周人开荒种地的描写,周人用作、屏、修等劳动程序,将各种树木杂草砍伐干净,开垦出种植庄稼的田地。周人使用石镰、石刀、蚌镰、镈等农具,进行农作物的耕种收割,并勤于开沟排出雨水、治理害虫,经常为庄稼除草。此外,周人还勤于种植葵、韭、瓜、葫等蔬菜,以及桃、枣、栗等果树。

(13)、日刹落雨。(日出是如有带状黑云遮住,则要有雨

(14)、一亩地三道堰,该收八斗打一石。山地不打堰,饿死庄稼汉。

(15)、1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16)、红薯旺长会导致只长茎叶,而不结红薯,红薯的产量会严重降低,因此红薯在生长期一定要学会控旺。

(17)、三月雨来绿油油,六月雨来好鎝花。早花多长铃,晚花多收柴。

(18)、我们在对待农谚时,一定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当我们觉得有些农谚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后,我们就应当传承下去,反之,当我们觉得有些农谚没有丝毫的科学道理后,我们就应当将之摈弃,否则,没有科学道理的农谚就会给我们造成误导了。

(19)、有些西府农谚是提醒农人注意时令的,比如“惊蛰不耙地,好比蒸笼跑了气”“清明不光场,麦在土里扬”。

(20)、草粿煮熟,天时变局,二碗卖做一;南畔浮乌云,草粿卖有存

(1)、红薯宜采用高垄栽培,垄高宜大于20厘米。红薯采用高垄栽培可以防止红薯受涝受旱(大雨后有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以顺沟灌溉),有利于集中施肥,有利于机器采挖。

(2)、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每年冬季的开始。按照“节气法”的划分,只要到了立冬季节,自然界中的万物就会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中。依照自然规律,其气候也将由少雨干燥的秋季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3)、小满栽秧一两家,芒种插秧满天下。五月田,早种一夜高一拳。

(4)、1草灰(农村锅底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5)、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很多关于“红薯种植”的农谚,这些农谚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下面我就向大家分享10句实用的红薯种植农谚,以确保红薯高产、稳产。

(6)、串种时间要把关,低产麦田早,丰产麦田晚,一般麦收前十天。

(7)、要棉好,有三宝,捉虫施肥多除草。锄头勤鎝,棉花白如银。种棉不除草,冬天没棉袄。

(8)、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9)、气象与农事关系密切,我们潮汕先民在日常的耕作、畜牧、渔猎中领悟天时地理,形成这些朗朗上口的农谚,从而流传下去,指导着子孙后代从事农活,避免因经验欠缺而造成损失。

(10)、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注:早上东南方向天空又阴雨云,白天可能下雨;傍晚西北方向天空有阴雨云,晚上可能有雨。

(11)、1麦收三场雨。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12)、一株不治害一片,今年不治害明年。人人防治病虫害,保证庄稼不受灾。人人一把火,螟虫无处躲。

(13)、蝉惊蛰始鸣,白露绝鸣;蟋蟀清明初鸣,秋分终鸣

(14)、晓雨就停一天晴。寒露北风吹,畦畦要灌水。早雾不出门,晚雾行千里。

(15)、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注:五月十三是雨节。传说关公磨刀杀曹操。

(16)、日出燕脂红,不是雨来便是风。东藿日头西藿雨。

(17)、依照实践经验来看,“不怕重阳十天雨”是非常有道理的;而“只怕立冬一天晴”是没有太多的道理的。

(18)、冬发长产量,春发长看相。若要麦丰收,腊前三场雪。

(19)、小暑刮南风,十冲干九冲;黄鳝问泥鳅,那里有陷洞。

(20)、重阳无雨一冬晴。秋前北风雨,秋后北风晴。秋后北风田里干。

(1)、黄鹂唱歌,麦子要割。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2)、在农业生产方面,在重阳节期间,北方地区的秋收已经接近尾声,而冬小麦还不需要播种,相对来说,重阳节期间的农活还是比较轻松的,人们即便是休息十天半月也不会耽误农作物的收获或者耕种,而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即便是在重阳节期间出现连阴雨天气,也不会耽误农时。当然了,如果在重阳节期间出现了连阴雨天气,田地里的墒情会更足,而足够的墒情对于未来的冬小麦播种则非常有利。

(3)、1青蛙春分初鸣,秋分终鸣。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

(4)、施肥早,就主动;苗期追,蕾期用;蕾期追,供花铃。

(5)、秋天好日头,棉花堆山头。好是好倒新女婿,苦是苦到拔花萁。

(6)、春西北,晒被头;冬西北,必转晴。秋冬西北风,日日好天空。春发东风连夜雨。

(7)、三麦但是立冬关,油菜但是小雪关。霜降蚕豆立冬麦,过了时节都不发。

(8)、春寒雨若泉,冬寒雨不多。未过惊蛰(打雷,人吃狗食)。

(9)、三月初清明(春寒,冻伤爱美人(冷暖无常。未吃端午棕,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白露身勿露,再露变猪猡。

(10)、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辣椒在移栽时不要单株移栽,红薯在栽种时要单根薯苗扦插,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11)、1春天囝仔面(孩子的脸,一日变三变。春稻十八难。

(12)、小暑发棵,大暑发粗,立秋长穗。人(热得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13)、立春打霜,当春烂秧。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14)、所谓的“重阳”,是指重阳节期间,并不是指重阳节这一天。而所谓的重阳节期间是指农历九月初九的前五天和后四天。

(15)、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16)、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17)、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18)、正如农谚说“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因此红薯早插苗是提高产量的有效,红薯是一种怕冷、不耐寒的植物,温度低于15℃时会停止生长,温度低于8℃时植株会经霜枯萎死亡。红薯栽培得晚,对应的生长周期短,红薯的产量肯定不高。

(19)、1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20)、(拦在山腰的云一般是局部性的云彩,云层不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