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东施效颦来造句(文案精选84句)

admin 文案 2023-10-17 11:50:42

用东施效颦造句子

1、用东施效颦写一个小文段

(1)、他模仿小品演员赵本山的语言和动作,学得活灵活现。

(2)、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后来,“不刊之论”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3)、关于“胴体”一词的本意,现在看到的所有的词典都没有标出“女性裸体”的义项。《辞源》中的解释为“屠体,家畜屠宰后的躯干部分”.而《现代汉语词典》中虽然在解释“胴体”时有“指人的躯体”的义项,但是第一义项却是“躯干,特指牲畜屠宰后,除去头、尾、四肢、内脏等剩下的部分”.如此看来,“胴体”虽然有时也可以指“人的躯体”,但和“女性的裸体”却没有任何直接的语义关系的。而且,在词源学的意义上,用“胴体”来形容女性身体,也明显带有一定的侮辱意味。然而很多时候,许多人并没有真正弄清该词的基本意思,却在乐此不疲地用着这个词来形容女性的身体。

(4)、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严格地说,古代“中国”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中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

(5)、装出来的稳健成熟大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假与无奈。

(6)、“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7)、高考前一天,有家电视台做了一则各单位为考生提供良好的考试环境的报道。报道的标题是:“各地纷纷为莘莘学子们参加高考提供便利。”其中,一名记者在报道结束时说:“祝愿莘莘(xinxin)学子都取得好成绩。”看完之后,不由得为考生发愁:若是高考卷子上出现了这个词,看节目的学生该如何是好?

(8)、老花匠把这口传家宝敲了三下,那是当年一位老状元送给他们家一个德高望重的祖先的礼物。

(9)、做事我们要有自己的主张,东施效颦往往达不到目的的。

(10)、问题出在“平天下”的“平”字身上,后人望文生义地认为,“平天下”就是平定天下,用赫赫武功荡平狼烟,靠威武之师扫平敌寇……总之,“平”总是和武力联系在一起的,总是和沙场联系在一起的。但这是误解。

(11)、东施越来越得意,她开始忘形起来,保养品、保养精华什么的只涂了几天,就被扔进了垃圾推理。到了后来,虽然感觉腿有点难受,脸颊发热,但被赞美蒙蔽头脑的东施根本不放在心上,幸好父母发现了异常,连夜将她送到神医哪里,才把女儿从生死线上拖了回来。

(12)、当我们形容一个人读书很多、学识渊博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用“读书破万卷”这句成语,意思是,万卷书都被翻破,足见读书之多。那么古人的“万卷”究竟又该有多少书呢?

(13)、成语造句: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

(14)、西施有气无力地说:我的心口不知为什么那么痛?

(15)、在2005年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指出:我国官民比例高达1比与之相比,十年前为1比改革开放初期为1比如此的官民比例,比清末高出35倍;比西汉时期高出306倍!也就是说,西汉时期,八千个老百姓才养活1个官;如今,26个老百姓就要养活1个“官”.这一数字,道出了全国各政府机关机构臃肿的事实。

(16)、汉语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语言,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词义,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讲究“得体”。交际语言的“得体”,是指注意语境,注意对象,在什么场合下该讲什么话,在什么对象面前该讲什么话等。

(17)、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8)、吠形吠声(fèixíngfèishēng)

(19)、(爱的礼物)作为王老师的粉丝,能有什么享受?

(20)、(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身材苗条,唇红齿白,十分漂亮,由于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常用手捧心口皱眉头,看起来十分妩媚动人。邻居丑女东施见了也学她那样做,人们见了,觉得东施更加丑陋难看

2、用东施效颦来造句

(1)、邻居家儿子言谈举止并没有变化,但在丢斧子的人眼里却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见是人们对事物或人进行正确认识的大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我也可以用它造句子,如:我们总是疑邻窃斧就会失去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2)、(基本释义)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的意思。东施:越国的丑女,代指丑妇。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贬义

(3)、“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4)、事实上,我现在仍然常常在想,像这样在他身边打转寸步不离亦步亦趋偷窥狂似的行为究竟是不是一个错误。

(5)、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6)、(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带有贬义的意思。

(7)、学习有了进步时,决不能沾沾自喜,自我陶醉。

(8)、价值连城(jiàzhíliánchéng)

(9)、有些成语,往往会让人产生误解。比如“空穴来风”,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应该是事情没有根据的意思,但这个成语在词典上的解释却是事出有因。这到底该怎么解释呢?

(10)、08你自以为聪明的仿效别人的设计,制作出这么一件既不精巧又不实用的器物来,我看只是东施效颦地令人感到可笑罢了。

(11)、田登当官后,命州内的百姓不许说与“登”同音的字,要用某字来代替——花园里的灯心草叫做开心草,灯台、灯罩、灯笼得叫亮托、遮光、路照,太守出门登车得说驾车,就连吹捧太守“登峰造极”也得说“爬峰造极”……

(12)、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提到一句话:“前者自王昌龄等始用,滥觞于晚唐五代。”该文作者认为,将初始、起源之意的“滥觞”,当作了其后的发展、普遍来用是不对的。如果看了“滥觞”的第四种义项,该文作者就会知道是自己只知其不知其二了。

(13)、话说东施效仿西施捂心皱眉,不但没有使自己变得漂亮,反而让大家觉得她丑得可怕,纷纷避开。由于东施的鲁莽模仿,使得家人们没有脸面出门。为了家人有脸面、有光彩,东施决定让自己真正的漂亮起来!她四处打探,不停地寻找变美的良方。终于有一天,她从邻里的聊天谈话中得知越国的X城Y市有一个神医会整容手术。看到希望的东施欣喜若狂,第二天天没亮,她就驾着马车火速赶往神医的诊所。

(14)、“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关于这个成语,也有历史渊源。

(15)、之所以对西拉米念念不忘,难道真的是怀念她生子有功和她的善良吗?更多的是对西拉米美貌的执著。而诗妮娜光是模仿诗妮娜的造型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她的美貌。

(16)、第42期-点击收听“望梅止渴”第43期-点击收听“喋喋不休“

(17)、老生常谈(lǎoshēngchángtán)

(18)、2,美国方面希望通过播放萨达姆被捕的电视画面促使伊拉克抵抗武装放下武器,曾几何时,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曾指责伊拉克方面播放被俘美军士兵的电视画面违反了《日内瓦公约》。

(19)、我讀蘇東坡《前赤壁賦》,一看再看,一讀再讀,讀看間,倒是覽出了一片赤壁風景。看到了羽扇綸巾、談笑用兵,看到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當然也看到了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但一切總不免強櫓飛灰煙滅,浪花淘盡了英雄,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讀之﹗誦之﹗思之﹗夢之﹗就這樣日復一日,歌之詠之,前赤壁賦成了我文學生命的律動,我曾仿此寫了《危微賦》,又仿此寫了《鼾聲賦》,賦如何寫,對我已不重要,但書胸襟而已﹗‍

(20)、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事情来办,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3、用东施效颦造句子10字

(1)、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漂亮的姑娘,她家住在一条小河的西边,所以大家都叫她西施。那条小溪的东边,也住着一个姑娘,长得很难看,大家都叫她东施。

(2)、我们来看这样一句话:“你作为高教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很通顺,但是这里的“忝列门墙”却是用错了。“忝列门墙”为谦语,只能用于自己,不可用于别人,此处属误用。

(3)、他模仿古人吟诗竟然模仿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4)、托木尔峰耸立在天山的西部,地势奇特,景色非常迷人。

(5)、点石成金(diǎnshíchéngjīn)

(6)、不論中外、古今,你一旦做了翻譯、詮釋的練習,在對比的推敲、琢磨下,對於語文的學習是有莫大效益的。神遊古代,你得將它化作現代情境﹔遙及異域,你必須將它轉成本國語文傳統可理解的。當然,另一面也是可能的﹗你亦得學習將中化為外,今轉為古,做多少是多少,練習了總有好處。最大好處,在於你能將古今中外的神韻都通了,這一通會讓你眼神為之發亮﹗這時,你會將孔老夫子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教,說「禮」是「分寸節度」,「樂」是「和合同一」,「射」是「對象的切確」,「御」是「主體的掌握」,「書」是「典籍的教養」,「數」是「邏輯的思辯」。你會對《老子道德經》所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有這樣的譯述﹕「失去了總體的根源,之後,便強調內在的本性﹔失去了內在的本性,之後,便強調彼此的感通﹔失去了彼此的感通,之後,便強調客觀的法則﹔失去了客觀的法則,之後,便強調具體的規範」。我深深感受到要讓中國古代典籍的古漢語,與現代生活上的漢語,還有學術上的話語,在自然交流的過程中和合為一。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卻也是一有趣的、深睿的心靈活動。

(7)、有时候在学习上东施效颦往往是达不到效果的。

(8)、《现代汉语词典》对“不耻下问”的解释是“不因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其中,“耻”在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以……为可耻”;而“不耻”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在“不耻下问”中使用。按照这种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上述那句话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就是要“多问老师”。但是作为学生,无论成绩再好,问老师也不能算是“不耻下问”。

(9)、而“杏坛”则与“杏林”没有任何关系。“杏坛”之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在曲阜祖庙筑坛,环植杏树,遂以“杏坛”名之。

(10)、大家好,我是西安经开第一小学三年级三班的崔语桐。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成语是沉鱼落雁。“沉鱼”和“落雁”原本用来形容西施和王昭君的美貌,后来多用于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11)、看,爱美之心虽然人人皆有,但不能为了美丽漂亮而损害了身体,那样只会得不偿失。

(12)、逼上梁山(bīshàngliángshān)

(13)、“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扩张,“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14)、综上,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来由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若怕用错,可将“空穴来风”同“未必无因”连用。比如,“说她准备退出剧组,大概不是乱讲。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她已经好长时间不在片场,也是事实”.

(15)、讀翻譯著作是不可少的,佛經是譯本,《莎士比亞》是譯本,《柏拉圖對話錄》是譯本,《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是譯本,《戰爭與和平》是譯本,……從梵文的佛經,到諸多西方語文的名著,都有中文譯本。翻譯重在「信、達、雅」,譯本既多,良莠不齊者所在多有,而且再怎麼說,都難免受其原先語文的影響。像漢譯佛經,多經過譯場的校正,但終不免受梵文影響,但也因此注入了梵文的語用方式,融到漢文中來,使得當時的古典漢語,有新的生命。一樣的,近代以來,大量西書漢譯,對中文影響甚大。只是,若沒經過一番刷汰工夫,以目前看來,仍處在極艱澀難理的階段。

(16)、中國哲學是離不開文學的,有了文學的覺知才可有深入的哲學創造。

(17)、这位老人是位德高望重,勤劳俭朴的人,他对周围的邻居影响很大。

(18)、投稿信箱1013102739@qq.com

(19)、泰王一家六口齐聚,诗妮娜孤单跪在角落里,泰王却没将她遗忘

(20)、(示例)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

4、用东施效颦造句子二年级

(1)、难兄难弟(nánxiōngnándì,nànxiōngnàndì)

(2)、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

(3)、在句子中一般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4)、(活动汇报)王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会终于来啦!

(5)、因此,在正常使用“朕”的场合,虽然有时也可以是第一人称的代指,但更多时候这个词倾向于“我的”,譬如,“勿废朕令”说得通,“勿废朕之令”就说不通。

(6)、汗牛充栋(hànniúchōngdòng)

(7)、(解释):效:仿照;颦:皱眉头。比喻不恰当的模仿,带来相反的效果。

(8)、(近义词)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画虎不成反类犬。

(9)、一天,太守田登正在堂中坐着,一个仆人被衙役带上公堂。仆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声求侥:“冤枉呀!太守大人,今天我也没干什么呀!只是天刚亮,我就去厅前闭灯,不知犯了什么罪,被衙役蹬了一脚,差点被蹬下凳子。”太守田登一听,大怒,命人把仆人捆了个五花大绑,吼道:“大胆刁民,竟敢犯了我的忌讳还不知罪,拉下去,赏五十大板”……

(10)、(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1)、据《吴越春秋》或《越绝书》等书记载,当初有人发现了这个美女,就把她献给越王勾践,勾践又把她送给吴王夫差。后来越国打败吴国,报复国仇,西施曾为祖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西施的名声于是流传。两千余年来,人们一直把西施作为最典型的美女形象。

(12)、惊弓之鸟(jīnggōngzhīniǎo)

(13)、你“跳槽”了吗?在眼下,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话。其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你炒没炒老板的“鱿鱼”?你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地方工作?但在明清时代,这句问话却含有狎邪之意,相当不雅。

(14)、她气质不好、再怎么模仿明星、也只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15)、「我筆寫我口,我口說我心,我心如我感」,感之親切,心之通達,說之明白。

(16)、“阑珊”共有五种含义。一是表示“衰减、消沉”,如“诗兴渐阑珊”、“意兴阑珊”,意思是说没有什么诗兴了,兴致不高了。二是形容灯光“暗淡、零落”,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是表示“残、将尽”,如“春意阑珊”,意思指春天渐去渐远。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五是指“困窘、艰难”。如“近况阑珊”。意思指现在的情况不好,处境困难。从这些解释来看:“阑珊”没有一种义项可以表示灯火通明、兴致很高。

(17)、敢如此待钱,是要具备两个条件的:一是思想上的清高,一是生活上的保障。以世俗之心看,生活上的保障比思想上的清高又要来得更为重要。王衍、管宁都是官宦之家,有钱;而且管宁既然有地可锄,在那个时代,地里长出的五谷也可以保证他的生活了。至于生活不能自保者,没有钱是行不通的。清金埴《不下带编》载有某人对杜、韩行为的评论:“少陵之投诗京兆,邻于饿死;昌黎之上书宰相,迫于饥寒。两公当时不得已而姑为权宜之计,后世宜谅其苦心,不可以宋儒出处,深责唐人也。”

(18)、根据上述解释,我们可以明白“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是两个意义截然不同的词语:“不负众望”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而“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群众信服。这两个成语虽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截然相反。

(19)、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东施一样不知道好在哪里就学哟!

(20)、反义词:择善而从、自我作古、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5、用东施效颦写一句话

(1)、在一段时间的公务中,诗妮娜的脸部僵硬到没法看,像是假人一般。很多人都不理解诗妮娜为何对自己的容貌下手,可泰王就是一个以色区分人的男人。

(2)、每一次他的偶像转换形象,他便马上跟风,他这种东施效颦的做法使得许多人偷偷在背后讥笑他。

(3)、清.无花藏主人《两交婚》第三回:“所以称盛者,不过如刁直之东施效颦耳。”

(4)、“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