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分析精选91句

admin 句子 2024-01-01 20:09:24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赏析

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剧情简介

(1)、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社会恶势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剧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下面的人物,描写他们与恶势力进行的悲剧斗争、毁灭及其道义力量。

(2)、在这出爱情悲剧中,既有性格悲剧——奥赛罗的刚愎自用,鲁莽轻信;也有社会悲剧——挑拨者的别有用心,种族歧视;还有命运悲剧——奥赛罗和苔丝狄梦娜的年龄差距。

(3)、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4)、不过客观分析,吴三桂主要还是为了功名富贵,早点向清兵投诚,好处自然更大。后来他做了平西王,镇守云南,确实是权倾天下。

(5)、《第十二夜》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约写于1600一1602年间,1623年在书业公所登记,同年收入第一对开本中。扩展资料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6)、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以索福克勒斯及其剧作《俄狄浦斯王》为代表。俄狄浦斯是作者所描写的理想的人,理想的君王。他品德出众,才智超群,而又毫无错误,只是因为命中注定他要杀父娶母而遭致毁灭。

(7)、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莎士比亚的每一部悲剧乃至他的喜剧、历史剧以及传奇剧,都不外乎以塑造主人公的性格为最主要的任务。个性成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中心点,当然也就是悲剧因素中的决定因素了。这一切都是由时代决定的。时代影响了莎士比亚,给莎士比亚灌输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使他写出了一部部杰出的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和伟大的性格悲剧,成为近代戏剧的前驱。

(8)、最后,一系列的阴差阳错致使哈姆雷特以及他的情人,对手,叔叔,母亲都命丧黄泉。

(9)、这句话翻译到哈姆雷特里面,就叫: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10)、《麦》剧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11)、·这部剧作中,众多的自然意象被纳入其中,从广度与深度上极大地拓宽了文本所及的领域。自然意向的使用不但使整个作品架构更加舒张,气势更加宏大,也使得自然本身超脱了其物质性,而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性意义。

(12)、当诗经《上邪》里说道:“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美。

(13)、小女儿柯苔莉亚是整部剧中最光彩夺目的人物,我们仰慕她,钦佩她。她用她的质朴真诚感动了我们,只要想到这世上还有这样的人物,我们理所当然的会认为真爱毕竟存在,虚伪终将退散。

(14)、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15)、“除了忧郁,还是忧郁:王子的忧郁、癫狂与复仇”

(16)、这一类的悲剧,反映的是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主人公对抗的是现实社会,在对抗的过程中,找到自我。

(17)、其次,他的自卑感和不配得的心态也是强烈的,当他第一次听说她的妻子不忠时,有一段内心独白,他说,也许是我生得黑丑,缺少绅士们的温柔风雅的谈吐,也许是因为我年纪大了点,她才背叛我。

(18)、劳月:所谓“性格悲剧”,指的是造成悲剧的多种因素当中,性格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悲剧作品。在世界戏剧史上,悲剧创作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希腊的命运悲剧,第二个阶段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悲剧。把这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莎士比亚悲剧的个性。

(19)、而李尔王的悲剧在于,美好的愿望最终通向地狱,他对亲情的最大诠释来自权力。作为国王的李尔王,远远盖过了父亲的李尔王。女儿对自己的爱呢?只要一番表白就是爱,而那只是权力带着一张谄媚的面具,像毒蛇嘶嘶着盘旋上来。而最不会说话的那个女儿,就成了维护威权的牺牲品。

(20)、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在卸任后,被两个不孝的女儿赶出家门。小女儿在法国得知李尔王的困境之后前去营救。考狄利娅率军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过于悲伤,最后崩溃而死。

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分析

(1)、他们之间因为种族的原因显得身份悬殊,而且他的年龄比苔丝狄梦娜大很多。所以,尽管他们真心相爱,婚事却没有得到准许。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关于人的理想,是在每一个人的个性充分发展基础上全人类的发展,体现了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来的个人至上的特点。在文化思想和时代风尚变化的基础上,文学与艺术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富有生动、独特性格的艺术形象,开始在作品当中出现。从《十日谈》《巨人传》《坎特伯雷故事集》《堂·吉诃德》一直到莎士比亚,都把塑造人物性格作为最主要的任务,用人物真实、深刻地反映当时的时代和社会。

(3)、这部戏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普罗米修斯敢于为了人类与宙斯抗争。虽然他抵不过宙斯,但是他的这种精神,有一种壮烈的美。

(4)、莎士比亚这个名字大家很熟悉,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所以在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当中,来进行一场关于莎士比亚悲剧的话题讨论,实在显得非常有意义。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戏剧家、诗人,也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戏剧家。他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为“四大悲剧”。这是世界戏剧作品的一个顶峰,英语文学的最佳范例。在这一次的分享会上,劳月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和我们分享该如何去看待莎士比亚悲剧:从戏剧史的比较,从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从作品的具体分析来看,莎士比亚的悲剧是典型的性格悲剧。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劳月老师在这次分享会上独到的见解。

(5)、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他们失败了,但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成功了。这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个人性格的悲剧。

(6)、伊丽莎白时代之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上演《李尔王》的各种翻版:

(7)、但是,权力欲望最终使他选择造反,就跟他当初引清兵入关一样。

(8)、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内容是写人文主义者的美好理想与当时英国丑恶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理想在年轻一代人身上的幻灭,给正直的人带来的悲剧性命运,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精华。悲剧创作之精堪的戏剧艺术,使莎士比亚戏剧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9)、在艺术上,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首先,多线索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如《哈》剧中安排三条复仇线索,以王子复仇为主线,另两条线索穿插糅合其间。《李》剧中也有两条平行交错的线索。

(10)、在《麦克白》里面,欲望的魔鬼化身为女巫,怂恿和撺掇他谋反篡位。

(11)、从权力角度来说,在家天下思想的君主政权统治下,这样的分封是无可指责的。从亲情的角度考虑,分封给三个女儿是君王企求自己的家族统治千秋万代的最佳选择,即通过父权与王权的双重作用,保证统治者继承权的延续。

(12)、秋雨:除此之外,劳月老师还进行了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具体分析。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莎士比亚给我们创造出一群光彩夺目的悲剧人物。我说的不是一个或者是几个,而是一群。在他的作品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悲剧人物,这些人物所具有的才是真正的悲剧性格。所谓的悲剧性格,根据劳月老师的解释和理解,也就是指人物所具有的性格,在特定的戏剧环境里是必定要遭到悲剧结局的。这种悲剧性格的出现,使戏剧主人公的毁灭趋势成为一种必然。尽管有很多的偶然因素在加速或者是延缓主人公的毁灭,但这都不是主要的。决定一切的就是悲剧性格。而莎士比亚所塑造的就是这样一些伟大又杰出的悲剧性格。

(13)、《李尔王》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其四大悲剧之一。故事来源于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14)、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克里斯多福孟就说过,“怀疑是亲密关系的大敌”,小我不断的进行破坏,扰乱我们的心智,奥赛罗正是中了小我的圈套。

(15)、《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对于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呼唤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社会理想。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向往、对现实中被欲望和罪恶玷污的人性的深刻批判。

(16)、也正是因了这句话,更多的人开始读《哈姆雷特》,读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可以这么说,很多人认识莎士比亚几乎都是从《哈姆雷特》开始的,正式这样的影响力,为《哈姆雷特》成为四大悲剧之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多读莎士比亚的人可能没读过《李尔王》,没读过《奥赛罗》,但一定读过《哈姆雷特》

(17)、通过阅读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你觉得作者莎士比亚是个怎么样的人,谈谈你对他的理解(从他的情感判断,价值取向方面,结合你对他的背景了解来谈,500字以上)

(18)、当裴多菲吟诵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美。

(19)、另外,他强调诗人、艺术家的能动精神主要体现在丰富的想象力。莎士比亚对想象这种人的特殊心理功能是异常重视的,不只在一出戏中论述过想象的作用。

(20)、莎士比亚生活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那时候英国正处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

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剧情

(1)、封建主义自然是禁锢人的思想的,而资产主义的萌发,正是文艺复兴思潮的结果。

(2)、可以看到,悲剧必然伴随着痛苦和死亡,人们着迷于悲剧,正是着迷于在欣赏的过程中人物的遭遇与自身遭遇类似而产生的共鸣。然而,悲剧并非悲观,在不了避免的结局之外,在更多的情节上,悲剧往往透析着剧作家对人性和人生,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在这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了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灵魂的积极性~明知遥不可及却至死不渝的追求,这种看似无力的抗争体现着的是人类不甘摆布无所畏惧的精神,因此,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但决不是生命的终结。

(3)、创作于1605年,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的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卡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的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她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蒙娜身边。故事的核心就是爱情与妒忌。

(4)、《麦克白》的悲剧颇似于古希腊悲剧,强调命运对人的超弄,麦克白本身功成名就、富有健康,可他却相信女巫的预言,并一个一个的去应验,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凄惨结局,这与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是多么的类似啊,人的行为受到不可抗拒的神的喻示,最终逃不掉既定命运的安排,可怜的是人在其中的抗争是如此的渺小。

(5)、他的偏执自大和刚愎自用,最终毁了他的国土,也毁了他的亲情。这是李尔王的故事。莎翁在这场喜剧中,描写了双线,另一条线与李尔王互成镜像,是同尊贵大臣与野心儿子的,那位大臣被野心小儿子陷害,被挖了双目在旷野中哭嚎,陪在他身边的就是自己听信谗言而放逐的大儿子,装成乞丐,疯疯癫癫,他听不出来。当大儿子对他坦露身份,他喜极而泣,死在了大儿子的怀里。

(6)、“我爱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7)、其实,李尔王的家庭悲剧并不能完全称之为家庭了,因为自古皇室无亲情。

(8)、《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9)、麦克白的悲剧其实很纯粹的就是欲望和道德的两种力量对抗的悲剧。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有野心的,至少是有欲望的,只是没有足够肥沃的土地滋养,又被道德的紧箍咒束缚着而已。如何破解?一言道之,合适的道德设置,合理的欲望力量!只是所谓合适,所谓合理,又要视具体历史情境而定,所以欲望和道德的力量对抗始终会存在,这似乎是这出悲剧中更深更无法脱解的悲剧。

(10)、通过这一斗争,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11)、然而,诸葛亮依然还是要兴汉;冯唐也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卓一航在等下一个六十年。

(12)、《哈姆雷特》至今都被认为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桂冠上的明珠。《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最巅峰的作品《李尔王》讲的是“国王退位后被两个女儿追杀、一个女儿救驾”的故事。

(13)、哈姆雷特在德国上学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叔父克劳狄斯即位后与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匆忙结婚。这一连串事变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哈姆雷特遇到了父亲的鬼魂,向他说明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

(14)、看到这个故事,我自然就想到明末清初的将军吴三桂。他引清兵入关,葬送了明朝。

(15)、但是在生和死的边缘,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存在。

(16)、在这样的情况下,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不过是一种身份定位,角色扮演罢了。所以,李尔王才会如此昏聩地听信有所图谋的两个大女儿,而把淳朴诚实的小女儿驱逐出境。

(17)、这里面有一波接着一波的诡计,有一轮接着一轮的悲剧,有毒杀、误杀、仇杀,有亲情、爱情、友情,最终王子虽然复了仇,自己却也倒在了毒剑之下。

(18)、其次,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善于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其性格更丰满深刻。如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富有哲理性。麦克白杀人后精神崩溃的过程更是刻画得细腻真切。此外,作者还善于渲染气氛,营造悲剧性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

(19)、莎士比亚在创作时,正值他艺术生涯的最高峰。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更清晰、更透彻,更关注人性、道德和哲理的思辨。

(20)、年迈的李尔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

4、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内容

(1)、在戏剧演出上,莎士比亚反对“过”与“不及”,就是说要遵崇自然的“常道”,接受生活常识的指导,过分或者懈怠都是违背自然之理的。可以看出,他的创作理论和表演理论都是一脉相承的,反映了人文主义尊重现实的精神。

(2)、《哈姆雷特》创作于1601-1602年间,主要讲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丧父后又未能继承王位,以及开始调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父王的死亡,以及后续一系列的爱恨情仇,最后哈姆雷特也死于国王歹毒的阴谋。

(3)、这个说字,即是盟约。盟约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应该时时刻刻都能够像当初那样,互相吐露心声。

(4)、据说莎士比亚生前一度为此表示遗憾。《麦克白》某种程度上是莎士比亚的“绝作”《麦克白》讲述了“贪婪恶毒的国王和王后被推翻”的故事。

(5)、《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6)、▣ 人类本身固有的缺陷(人无完人,人类生而有之的缺点往往会成为其悲剧宿命的起源); 

(7)、《奥赛罗》创作于1603年,作品讲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

(8)、因为他根本不在意亲情,而看重王权。小女儿不愿意花言巧语地讨好他,他就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轻视。

(9)、《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其四大悲剧之一。故事来源于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

(10)、看到悲剧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对悲剧追根溯源,引以为戒。但我觉得,好的剧作家是这样的,一般人能看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最后得出结论,看到的是一篇劝善福音,而恢弘如莎士比亚,看到的却是挣扎。

(11)、就人们的情感倾向来说,正义的、光辉的、高尚的,总会被传播的更广泛,更高尚一些。

(12)、毋论《哈姆雷特》,毋论《堂·吉诃德》,毋论别的什么,注目的都是永恒的人性:人类共有共生的特质。而只有强烈关注人类共有人性、述写“为造化所玩弄的愚人”(一幕四场)的作品才能成为人类永恒的经典。过多地牵挂于“文化”之外的因素可以使文学获得“当下性”、“时代性”的摹本或成功,甚而流行并因之所获不匪,但不保永久。我这么固执地以为。

(13)、你看《白雪公主》,《睡美人》的故事多么的美好,尽管中间有曲折坎坷,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好的。

(14)、·四大悲剧中最早、最繁复而且篇幅最长的一部;

(15)、《哈姆雷特》是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雷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

(16)、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哈姆雷特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疯话。可笑的是真话成了疯话。所有人都明白他真话背后的含义,可所有人都怕那真话的锋芒刺痛自己内心深处仅剩残渣的良知,而如果那只是疯话,那么一切谴责的意味都可以被消解了。所以没疯的人成了疯子,该受到谴责的人成了高尚的人。

(17)、当然这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奥赛罗》是莎士比亚争议最大的作品之一和其他三大悲剧都不同,《奥赛罗》没有讲述王室故事,而是讲的“男人听信谗言杀害了自己的无辜妻子”。

(18)、可是也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这样的童话故事,结局让人落泪,看不到希望。

(19)、这个故事被记载在《汉书》中,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20)、因为是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悲剧。而悲剧又能够警醒世人,推动社会进步,正如谭嗣同说的话一样,自来革命没有不流血的,就从我开始吧!

5、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系列

(1)、我想到《琅琊榜》里面梁帝指着龙椅,声音嘶哑地对梅长苏说:你知道吗?这个位置会让人变的!

(2)、在《麦克白》一书中,麦克白既渴望王位,又不愿意用不当的手段来获得,终于被欲望一点点的腐蚀,最终失败。

(3)、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戏剧舞台上的经典。9月由英国浓缩莎士比亚剧团创作的中文版《短打莎士比亚》,即将登上大剧院舞台

(4)、《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无疑是这个悲剧的主角。他是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形象。他的致命的错误是虚荣心。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国王来说,总是被人赞赏常会导致虚荣心,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可以说小女儿的诚实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讽刺,长期习惯于生活在虚荣中的人必然不习惯于这种诚实,也不喜欢这种诚实,所以他才会如此恼怒,才会把小女儿赶出家门。最后李尔王流落荒郊,饱尝暴风雨袭击的苦楚,随着地位的改变,他不由联想起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穷人。他激动地说:“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小女儿考狄利娅是一个悲剧的形象。她在剧中可以说是完美和正义的化身。当被父王问及有多爱父亲时,她诚实地把心中地想法表达出来;当得知父亲被姐姐抛弃时,她又毅然为自己得父亲讨回公道。正是她在父亲颠沛流离之时期兵讨伐两个不孝的姐姐,但是悲剧总是这样,把美好的事情毁灭给人看,小女儿最终失败自缢而死,老王也因此而悲痛去世。 

(5)、就好像诸葛亮用火计把司马懿围困在山谷中,但是天上却突然降下了雨;就好像生不逢时的冯唐到老了都英雄无用武之地;就好像那六十年吐蕾的天山雪莲,就在卓一航的上山的那一天凋谢。

(6)、莎士比亚以自己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从创作者和欣赏者的角度议论了想象的作用,这不仅是创作技巧上的贡献,更是文艺心理学方面的重大贡献。

(7)、人们看到《窦娥冤》的悲,也欣慰《西厢记》的喜。在看的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代入剧中的角色。仿佛我们看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8)、命运的悲剧跟现实,跟性格都是密不可分的,当他不小心刺死了自己心上人的父亲的时候,其实已经注定了这是一个悲剧。只不过,伤痛本身会带给人力量,复仇帮助他走了下去。

(9)、“如果人们被迫不得不失去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只保留一部,也许大部分最了解和欣赏莎士比亚。”

(10)、看这种悲剧非常令人抗拒,面对人性当中的那些黑暗面非常难,但它确真实存在,时时警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

(11)、与英雄悲剧相对的,是普通的人的悲剧。普通人不需要拯救世界,他们往往先要拯救自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