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天气谚语大全精选145句

admin 句子 2024-01-04 09:14:05

二十四节气天气谚语

1、二十四节气谚语大全100条

(1)、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2)、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3)、(4)四月: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4)、   大雪节气,这一段时间,天气更冷了,降水量也在增多。

(5)、1六月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6)、1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7)、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8)、更有的谚语说:“霜降无降雨,清明断水车”。看来不仅影响到春天雨水多少,即使到了清明时节,雨水也不多,因为水车都不能正常运转了,看来确实是雨水

(9)、送月雨,后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10)、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1)、送月雨,後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12)、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13)、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14)、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15)、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16)、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17)、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18)、老王和老李都说小寒节气当天是阴雨天才好,最好是能下一场雪,这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明年将会是一个丰收年。

(19)、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20)、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2、二十四节气天气谚语大全

(1)、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民间谚语》

(2)、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3)、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4)、夏至棉田锄三遍。胜过多施三次肥。脱花要等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

(5)、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6)、小满前后,种瓜种豆。二十四节气的.谚语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7)、乌云飞落海,棕蓑盖狗屎。(满天乌云飞向海边,表示转晴,不须雨具。)

(8)、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9)、1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二十四节气的谚语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10)、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二十四节气大雪的说说下雪了真的下雪了,呵呵好冷的天,好美的雪,好痛的心。

(11)、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12)、1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13)、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二十四节气立冬谚语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

(14)、麦花立夏前,早花立夏后(麦田里种的棉花叫麦花,光田里种的叫早花。

(15)、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才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呢。

(16)、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17)、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18)、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9)、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冬至:天进白天短,夜间长。

(20)、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3、24节气气象谚语

(1)、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2)、10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苏、桂、湘)

(3)、霜降霜降,寒霜降临,在二十四节气中,已经到了下霜的时节,温度在零度左右徘徊,我们看看这天晴天有什么说法。

(4)、1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5)、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6)、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民间谚语》

(7)、24节气的谚语有哪些,在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很多的谚语,中国有很多谚语,在古代人们没有天气预报的`时候,常常就会通过二十四节气来判断。24节气的谚语有哪些呢?24节气的谚语有哪些1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8)、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9)、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0)、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11)、鹖鴠(hédàn) 不鸣。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禽经》曰:鹖 (hé) ,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 (dòu) 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古籍《诗》中又把它称作"渴旦"。

(12)、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13)、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14)、俗话说:“霜降九月节,过了就是雪”。大家现在总是感觉,冬天不冷了,温度提高了,天气暖和了。实际上,到了农历九月中旬,已经到了霜降时节,最低温度达到冰点,清晨下霜是常用的现象,而且有一些地方还会出现雪花飞舞。可是,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呢?霜降天晴好不好?别急!老祖宗留下的谚语有答案!

(15)、它的意思也很简单,说的是小寒节气当天如果比较的暖和,那么到了来年的开春以后,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恶劣天气。

(16)、送月雨,後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17)、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18)、落霜有日照,乌寒著无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19)、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20)、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4、二十四节气象谚语

(1)、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2)、可以看出,天气变化,不符合节气特点,出现差异,往往预兆不是个好兆头。“大雪不冻,惊蛰不开”,可预见是个倒春寒现象。

(3)、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二十四节气立冬谚语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

(4)、煮酒赏梅听春信,喜待百花激情扬。关于二十四节气歌的谚语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5)、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

(6)、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7)、而在此期间“冷得透”,那么来年的春天就暖和,这样农民就可以早一点开始为春耕做准备。

(8)、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9)、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10)、二月三日若天清,着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11)、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24节气的谚语有哪些3寒露脚不露。

(12)、花(卢都花变花(棉花,四十五天好捉棉花。早花捉得早,早花捉得好。

(13)、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14)、在有些地方还有更详细的说法,就是“小寒不冷大寒冷,大寒不冷倒春寒”,它的意思是说小寒节气不冷,那么大寒节气就会冷。

(15)、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16)、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豫、湘)。

(17)、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18)、   准备活动可以升高体温,降低肌肉的粘滞度,放松肌肉,使肌肉达到运动所需的状态。不可不做准备活动直接参与大运动量活动。如果直接就进行剧烈运动的话,是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一般来讲,当感到身上开始出汗时,应该说热身已做足了。运动中要逐渐脱减衣服,锻炼后及时擦干汗水并添加衣服保暖。应依据个人的身体适应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服装,尽量减少身体暴露。

(19)、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20)、正如其他农谚所说:“霜降无雨,暖到立冬”。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下一个节气是立冬,相距15天时间,也就是说在霜降节气没有降雨,那么这个深秋天气暖和,雨水匮乏。

5、二十四节气表谚语

(1)、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2)、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小雪,是因为“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寒流活跃、降水渐增,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

(3)、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4)、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5)、六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6)、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7)、正如老人所说:“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一句话,概括性非常强,如果霜降节气这天晴天无雨,那么后期雨雪偏少,天气晴朗干旱。反之,进入霜降节气雨水降临,则冬春时节,雨雪霏霏。

(8)、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9)、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10)、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11)、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12)、最后这句农谚则是老王说的,他告诉我说,根据他多年的经验来看,如果小寒节气这天下雪(雨)了,一般第二年春天来得早,并且暖得早。

(13)、这个就和前面的小寒节气宜雨雪不宜晴是一样的道理,同时老李还补充道,类似的农谚还有“小寒有雪粮价贱,小寒无雪多讨饭”!

(14)、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15)、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6)、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17)、正月动雷雷转雪,二月动雷雨勿歇,三月动雷四开裂,四月动雷秧打结。

(18)、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9)、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老李就说出了上面这句农谚,他还解释说,当然是小寒节气下雪好,因为小寒、大寒节气当天的天气还能预测来年小暑、大暑期间的天气。

(1)、在等雪花,圣诞树,新年烟火,和更好的我们。

(2)、1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3)、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4)、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5)、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6)、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广州人最喜欢用腊味来做腊味萝卜糕、腊味煮香芋,还有腊肠炒蜜豆。

(7)、(1)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8)、翻译:谷雨节气这天下雨了,那在后面的雨水比较多,换句话说就是谷雨时节雨量比平时要多得多。

(9)、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10)、乌云飞落海,棕蓑盖狗屎。(满天乌云飞向海边,表示转晴,不须雨具。)

(11)、大雪节气的雪多、雪大均预兆来年丰收。比如:

(12)、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在冰雪天地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13)、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麦冬灌,保墒防冻。植树造林,采集树种。改造涝洼,治水治岭。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14)、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15)、○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16)、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17)、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18)、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冬至:天进白天短,夜间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19)、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20)、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1)、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降雨开始。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

(2)、送月雨,後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3)、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4)、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5)、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6)、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7)、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8)、大雪节气的寒、暖、风、雪等异常天气现象的出现,均对未来的天气有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10)、尤其是在古代,这更是成为了农民预测天气的重要依据。

(11)、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13)、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14)、1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15)、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16)、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1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18)、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19)、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20)、立春节日露,秋来水满路。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1)、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2)、老李接着解释说,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小寒节气这天如果下雪了,那么这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来年将会是一个丰收年,像越冬的小麦这些作物将会迎来大丰收。

(3)、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4)、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5)、(2)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