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歇后语怎么说精选103句

admin 句子 2024-02-27 08:47:05

打破砂锅的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1、打破砂锅,歇后语下一句

(1)、柳大筐是祖传的编筐匠,父亲一辈子,是窗户眼吹喇叭名声在外的老实人。(《西辽河传》209页)

(2)、“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处是《卖油郎独占花魁》。

(3)、还记得小时候读的音序表吗?音序表字母正确发音

(4)、太平洋的警察——(警察)管的宽(承前(引)省)

(5)、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6)、“皮”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

(7)、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8)、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中,“鞋子”一直被读成“haizi”。

(9)、快来这本《小学生歇后语词典》里面找答案吧!学习更多歇后语,让自己的语言6到飞起~

(10)、乔保用一种不可捉摸的神态,话中有话地说:“瞧你这个人,冲我发火干啥,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靠山堡》169页)

(11)、②同一意思的“注”,也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

(12)、这句歇后语小童不用解释了吧,只要想想小兔子那绒线球一样的小尾巴就明白了。这句歇后语用来比喻做事没有耐心,不能长久。或者比喻坏人终究会被打败,他们能继续做坏事的时间“长不了”。

(13)、“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处是《卖油郎独占花魁》。

(14)、打了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的冷天气。(打春就是立春。)

(15)、打破砂锅为什么需要问到底?是在问谁打破了砂锅吗?

(16)、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

(17)、整个旅程,我们树枝做拐杖——光出岔(杈)子了,不是迷路,就是爆胎。

(18)、语域:歇后语的使用场景,多见于文学类的语体,如小说、散文、话剧等,非文学性的文体较少使用,这跟歇后语的性质(口语色彩较强烈的定型结构)和特点、作用(形象、诙谐、讽刺)密切相关,所以,一些文体(如公文、论文等)极少使用歇后语,因为口语色彩会减弱这些文体的书面语的特性,也会降低其严肃正规的色彩。当然,在新闻语体的社会新闻中,由于日益强调趋向民众、趋向读者,有时也会见到歇后语的使用的,如:

(19)、1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1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20)、我说:“你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认识好人。我是可怜你有病。”(《黎明的河边》15页)

2、打破砂锅歇后语怎么说

(1)、字母表 | 声母 | 韵母 | 整体认读音节

(2)、广州歇后语“屎坑关刀”(茅厕里的大刀),下句便是闻(文)不能闻,舞(武)不能舞。(羊城晚报2009年8月25日A13版)

(3)、崔麻子……此番又当了护路队长,死活想狗戴礼帽——装出点大人物的款儿来。(《龙岗战火》81页)

(4)、用动物做比喻的歇后语也很常见,比如猴子捞月——一场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小朋友你的属相是什么动物?找找和你属相相关的歇后语,看看它是什么意思吧。

(5)、骑着骆驼赶着鸡——高的高,低的低(联合式)

(6)、“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么不通的一句话居然人们还在用。实际上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是度量的意思,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君子、丈夫要有度量。

(7)、八月十五的月饼——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8)、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

(9)、踩着银桥上金桥——越走越亮堂戏法的本领——全凭手快

(10)、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11)、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做“hai”,另一部分则读做了“xie”。

(12)、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13)、后来由于人们道德素质的下降,“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14)、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

(15)、如果不活出人性本善的真实自己,必会与天地自然之道相悖,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当然是“天诛地灭”。

(16)、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17)、四声的“为”,是为了自己;二声的“为”,是作为的意思,“为己”即做最真实的自己。

(18)、★它除提供语言通俗浅显的释义外,还配有典型例句

(19)、你的儿子才高中毕业,我们招收的是大学生,冻豆腐——难办(拌)啊。

(20)、若有人问他的绳甩子是马鬃的还是马尾的?他就说:“啥人玩啥鸟,武大郎玩鸭子。马鬃是贵重东西,那是穿绸穿缎的人拿着。”(《呼兰河传》182页)

3、打破砂锅的歇后语是什么意思啊

(1)、有些歇后语出自历史典故,有些来自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有些拿动物打比方,有些就源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人当然发明不出来这么多语言密码,这是中国的老百姓在长期生活中总结、流传下来的,是集体的智慧。小童来说几个歇后语的前半截,你试试看,能不能猜出后半句是什么?

(2)、四大名著在中国的影响面太大了,几乎无人不知,从四大名著中产生的歇后语还有很多。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小朋友,你都知道其中的意思吗?

(3)、三个下层的、在第一线上行军打仗的裨将,有时他们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起来,就比远在大寨里指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来得有效。

(4)、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5)、看见这家留学机构介绍的学校条件这么好,价格也不是太高,他好比十二月的白菜——动(冻)了心,想把自己的女儿送去。

(6)、赤壁之战爆发的晚上,黄盖按照信中约定,驾着一条小船来投降曹操,船上堆满干草。快到曹操的军营时黄盖点燃干草,自己跳水逃走了。熊熊燃烧着的木船借着东风直撞入曹操的船队,一时间火光冲天,哭喊声响成一片。这场赤壁战役中,曹操一方几乎全军覆没,赤壁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

(7)、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8)、双方各自开出的条件差距太大,湿水棉花——没得谈(弹)。

(9)、此外,还有少数用其他方式构成的歇后语,如“礼义廉——无耻”,“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前者属于截取,后者则是截取加谐音;“王奶奶和玉奶奶——差一点”则运用了析字手法(加双关)。

(10)、人的生命秉于天地自然,其性本善,最真实的自己,就是那个灵性不昧的自己。

(11)、小鹿终于抵抗不住猎豹的袭击,一头倒下,母鹿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釜底抽薪——奄奄一息(熄),却毫无办法。

(12)、时间一长,“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13)、原来,在古汉语中是没有j、q、x这3个音的,所以,在古汉语中“鞋”是读做“hai”。

(14)、回到“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5)、提示一下:都是谐音歇后语哦~(关注我们,留言“歇后语”,验证答案)

(16)、从歇后语构成的类别来看,大致有“喻义”和“谐音”两大类,而以喻义最为常见。

(17)、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大家洼说法。楞,比较厉害的人,有冒失、鲁莽的意思。横,凶狠;蛮横。厉害的人怕凶横蛮横的人,凶狠蛮横的人又怕拼命不怕死的人。指只有不怕死的人是最惹不起的。)

(18)、④省略关系。即承前(引)省或蒙后(注)省,如:

(19)、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20)、徐庶进曹营——(徐庶)一言不发(承前(引)省)

4、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

(1)、包脚布做鞭子——文(闻)不能文(闻),武(舞)不能武(舞)

(2)、②宾语。歇后语做主语很少见,但做宾语却比较常见,例如:

(3)、“度”与“肚”同音相谐。指人心胸宽广,对人宽容。

(4)、对待科学,我们要具有打破砂锅——问(璺)到底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5)、裁缝做嫁衣——(裁缝)替旁人喜欢(承前(引)省)

(6)、第二天,周瑜召集众人商讨如何打败曹操,黄盖故意说:“曹操八十万大军,我们只有五万,实力差距太大了,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打不过曹操,不如早点投降吧。”周瑜听完勃然大怒,大骂黄盖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下令把他拖出去斩首。

(7)、“行”与“航”同音相谐。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

(8)、逼公鸡下蛋——故意刁难;有意为难;办不到;没法办

(9)、(1)喻义。许威汉(2008)说:“喻义依靠比喻部分作提示,解说部分为前边比喻的推断或为进而‘引寓’的新意。”(132页)如:

(10)、★它精选了小学生应当了解、学习和掌握的歇后语4000余条

(11)、歇后语是说出前面半句话,听者已经知道后面那句话的意思了。

(12)、歇后语还可以在复句中充任分句,以充当前面的分句为多,例如:

(13)、关于汽车,他是肚子里撑船——内行(航),别的事我不敢说,讲一节课还是没问题的。

(14)、后来在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15)、城隍爷掉井里,土地爷扒头看——不敢劳(捞)驾;劳(捞)不起大驾

(16)、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17)、他高烧三天没退,看来事情咸菜蘸酱——严(盐)重了。

(18)、“老黄瓜刷绿漆——‘装嫩’”,形象地说明了元帅号老态龙钟的状态,以印度的教训来反衬我们发展航母的紧迫性,起到较好的修辞效果。

(19)、一般说来,在传媒中使用歇后语,由于空间的有限性,歇后语在形式上会产生紧缩现象,即通常不用破折号或逗号来表示停顿,但口头表述时要将这个隐含的停顿讲出来,如:

(20)、我说他:“你在哪儿喝的猫尿哇,别人给你灌点酸米汤,你就狗咬吕洞宾不认识真人了!”(《艳阳天》640页)

5、打破砂锅这句话的歇后语是什么?

(1)、出膛的子弹——不会拐弯;永不回头;决不回头

(2)、“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因“输”“书”同音,

(3)、古代米商在卖米给大家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以惠买家。

(4)、“办”与“拌”同音相谐。指事情办起来不容易。

(5)、乌兹响三枪,国足成别客(新京报2007年7月19日A33版)

(6)、后来变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很有意思,虽然逻辑上不通,不过还是有个意思在。

(7)、如“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因“法”“发”同音;

(8)、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9)、打破砂锅问到底(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是一句俗语,用来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0)、弄不好,我就成了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真不如当个社员心静。(靠山堡273页)

(11)、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12)、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中,“鞋子”一直被读成“haizi”。

(13)、从“度”到“毒”,无非是一些小人的自我安慰用法,结果还流传的这么广,岂不让人唏嘘。

(14)、璺读作wèn。和“问”同声,即裂纹直到底部,

(15)、写出“鹅鹅鹅”的骆宾王,后来都做了些什么?

(16)、拆了茅房盖楼房——臭底子;底子臭;根子不净

(17)、大家洼地区的谚语具有北方谚语的共性,内容广泛,风趣幽默,朗朗上口,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的集成。

(18)、小朋友,你和小伙伴之间,有没有一些只有你们知道的密码?比如你想约好朋友出来玩,只用说:“今天晚上老地方见。”不用说明“老地方”是哪里,小伙伴也会按照约定出现在那儿。因为你们之间有默契,很多话不用说明白,彼此也能够心领神会。我们中国人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我们说话也有密码,而且是走遍大江南北,中国人都能听懂的密码。这个密码叫做——歇后语。

(19)、四声的“为”,是为了自己;二声的“为”,是作为的意思,“为己”即做最真实的自己。

(20)、徐文庭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好,信得着,你们就信他好了。这就叫‘狗咬吕洞宾,不认真伪人’。”(《桐柏英雄》395页)

(1)、谚语,熟语的一种。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2)、“平”与“瓶”同音相谐。高:本指所处的位置离地面远,转指能力强。指人的学识或能力等很高很强。

(3)、①“引”描写的是一种奇特的意象,令人捉摸不透,但一听到“注”的解释,便前后贯通起来,产生妙不可言的修辞效果。例如:河边洗黄莲——何(河)苦;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圆)。这种奇妙的效果在方言歇后语中同样可以感受得到,如粤语歇后语“非洲和尚--黑(乞)人憎(僧)”、“拿破仑——费卵事倾(FranceKin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