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竹子精神的句子精选75句

admin 句子 2024-02-28 09:14:11

赞美竹子的古诗

1、赞美竹子的古诗七言绝句

(1)、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明.徐渭《风竹》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2)、新竹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3)、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 符曾《上元竹枝词》

(4)、势如破竹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唐·杜甫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6)、湘娥竹上泪痕浓。 —— 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7)、▶赏析:诗的头两句赞扬了竹的不可毁其节的刚正,后二句又指竹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种考验相抗,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这首诗将诗人百折不挠的气概与宏伟博大的抱负跃然纸上。

(8)、咏竹(唐.李峤)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9)、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10)、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王维《山居即事》

(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2)、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独啸。

(13)、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咏蝉》

(14)、●劲节生来瘦,高村老去刚;竹青怀素志,梅龙秉芳心。

(15)、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从韦续处觅绵竹》唐·杜甫道院竹繁教略洗。

(16)、骑过春泉掣手飞。竹十一首之六须题内史琅坞。

(17)、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

(18)、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郑燮《新竹》

(19)、翻译: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关于竹子的诗句和解释竹石·郑燮(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0)、义士一首诗,节妇双眉皱。眉皱意何如,有难难相救。

2、赞美竹子精神的句子

(1)、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2)、      ——《赋得阶前嫩竹》陈·张正见

(3)、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译文: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4)、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5)、竹子的象征意义竹子中空象征: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不可居无竹:意思是自己和世俗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不一样,自己只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民间还有句话:竹报平安竹是花中四君子一样,最普遍的象征意义就是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质,比如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不怕威逼利诱,坚持自我等。竹的分类按照竹子地下茎部分邢台特征可分为乔木状竹类、灌木状竹类和藤本竹类。

(6)、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 李邴《汉宫春·梅》

(7)、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 李商隐《潭州》

(8)、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9)、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10)、释义: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

(11)、大帝闻其名,衡茅降至尊。朱熹.宋(1130-1200)。

(1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1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居易《夜雪》

(14)、(解说)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和竹子有关的诗句英文翻译Modestyofnature,Yourlifetimehighsection

(15)、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16)、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17)、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次韵择之咏竹竹坞深深处,檀栾绕舍青。

(18)、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9)、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20)、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3、赞美菊花的古诗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金石丝竹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3)、着于竹帛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亦作“着乎竹帛”、“着之竹帛”。

(4)、▶赏析:这首诗是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议论为主,但写得很有风采但由于适当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以及赋的某些表现手法,因而能于议论中见风采,议论中有波澜,议论中寓形象,于平凡的题目中别出新意,吐语不凡。

(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王维《竹里馆》 

(6)、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7)、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 杨万里《夏夜追凉》

(8)、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

(9)、《竹石》是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是一首题画诗,曾被郑板桥题在自己的《竹石图》上。同时,它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在赞美了竹立根于岩石中的坚韧品格外,它也含蓄地表达了郑板桥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思想情操。

(10)、秋竹烟笼色,寒花露浥香。——过故人庄(作者:樊阜)

(11)、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慈竹》宋·乐史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12)、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 —— 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14)、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咏蟹》

(1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竹里馆》

(16)、他是传说中杜牧的儿子,写下一首哲理诗,短短四句令人叫绝

(17)、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帖碎金。竹里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18)、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有此三人

(19)、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20)、朝寒阶玲珑,暮寒阶恤勿。翻然下一叶,未觉瘦崷崒。

4、赞美竹子的短句

(1)、释义: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3)、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4)、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5)、竹子的叶子小小的宛如小雨滴,绿绿的又像一片片晶营剔透的绿色翡翠片。在阳光的照耀下,忽闪忽闪的,十分美丽。竹子的品质诗句表现竹子品质的古诗有:《竹》梁·刘孝先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6)、云里栏干过子猷。竹十一首之十丘壑谁话碧鲜。

(7)、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 李邴《汉宫春·梅》

(8)、《赋园中所有》宋·苏辙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9)、笋脯南山春笋多,万里行枯腊。不落盘餐中,今知绿如篑。

(10)、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题新竹杜牧(唐)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11)、岁见梅追和一首,终恨有儿女子态耳 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

(12)、故人恋恋睇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和耿天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三玉润明信好冠,错力剜出鲜纹干。

(13)、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14)、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15)、杖藜徐步转斜阳。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