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人名言100句精选114句

admin 句子 2024-03-02 09:58:25

老子的名人名言

1、老子的名人名言以及解释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4)、因贪欲过重,追逐名利,贪享过度,耗尽阳气,中途夭折者,十中有三。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

(6)、老子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1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老子名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

(1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2)、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道德经》

(13)、老子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6)、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19)、(译文)这句有两个关键词“不仁”与“刍狗”,“不仁”不能理解成“不仁慈”,这里的“不仁”指的是无所偏爱;“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祭祀完就会扔掉,没人拿它当宝贝,所以天地、圣人对万事万物都一样看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0)、道者性也,乃天地万物,一切生命之先天之本,原始之性。其无形无象,含而不露,空虚无迹,却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无所不为,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却从不自彰、自恃。

2、老子的名人名言100句

(1)、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2)、老子名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老子在哲学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的理论,在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而在人生观上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态度,使他对外界物质生活的接触持否定态度。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就是说过多地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各种颜色、声音等,会使人眼瞎耳聋,口味败坏。这种情况反映在老子的认识论思想上就是排斥感性认识。老子认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应到客观世界中求去,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他说“不出户知天下。”这是属于闭目塞听的神秘主义的认识论。老子把这种神秘主义的内心直观比喻一面最深的镜子,他称之为“玄览”。通过“致虚”、“守静”人们达到与万物同体融合,平等观照的大智慧,即与“道”合一的境界。故,致虚,守静,观复等,是修养功夫,亦是人生境界。

(4)、释义: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7)、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

(9)、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

(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1)、但后面的四种情况却常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发生,老子的意思就是让人们清楚自己难免会有浮躁的举动,我们要时常用冷静来调节自己的浮夸。

(12)、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13)、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15)、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1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7)、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君命不可违,天命更不可违,兵者杀人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不可以胜为快,战争一起,尸横遍野,民不聊生,应以悲泣之心处之。

(1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9)、第二种“宝”,叫克制。克制就是在明白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前提下,坚决不去做那些违反“道”的、不能做的事情。

(20)、1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

3、老子的名人名言我干脆直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1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经》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名”是无形无限的宇宙本体,“有名”是有形有限的现象世界。

(4)、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能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

(5)、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道德学说的十大特性: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

(7)、老子名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1对他人有宽恕之量,对谤语有忍辱之量,对忠言有虚受之量,对事物有容纳之量。《道德经》

(1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

(1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

(12)、后一句讲老子对万物的观察,他说:“万物的蓬勃生长,我看到的是循环往复的道理。”

(13)、不自我表现,因此才能够通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能得到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才能够长久。

(14)、老子名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6)、人身和谐,阴阳平衡,百脉畅通,身康体健,心旷神怡,颐养天年。

(17)、老子名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8)、老子名言: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9)、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0)、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战国·老聃《老子·三十一章》

4、老子的名人名言短句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4)、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为人处谦为下而能以下为上,统万人之心。)《道德经》

(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

(6)、内欲者贪于进修,穷寻真理,自以为无所不知,总是找人争执、辩论,不虚心,不请教,以致烦恼而生。

(7)、“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8)、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9)、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1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1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德经》

(12)、1“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13)、1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14)、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人生于天地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也。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1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8)、老子名言: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老子的名人名言简短

(1)、虚、静都是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私欲与外界的干扰而变得不安。所以老子劝导人们不争功名,不求私欲,让心灵回复自然的状态,顺从自然的法则。

(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

(3)、人生于天地之间,生老病死本应顺其自然,不可以倒行逆施,战争无端夺去他人生命,悖逆大道。

(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5)、老子名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老子名言: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六十四章》

(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0)、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1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能为百谷王》

(13)、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真理不会有人辩解,有人辩解的不是真理。有智慧的人并不是无所不知,什么都知道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智慧。圣人从不吝啬,而是尽力帮助别人,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得到的更多。上天的准则是,施利与万物却不伤害它们。圣人的准则是,帮助,给予他人却不与他们竞争。

(1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5)、老子名言: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6)、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1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9)、紫气东来这个成语历史上所指的是哪位圣人,你知道吗?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

(3)、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1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

(8)、老子名言: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9)、人生于天地之间,生老病死本应顺其自然,不可以倒行逆施,战争无端夺去他人生命,悖逆大道。

(10)、这几种情况都不是自然的常态,一直踮着脚尖和迈大步走远路,这样的事情我们几乎见不到,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样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3)、感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有”这个层次上,说到头都是“镜花水月”、“电光石火”、“梦幻泡影”一类的东西,是不值得我们过分重视的。

(1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