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内容精选150句

admin 句子 2024-03-29 08:37:31

黑格尔辩证法三大规律

1、黑格尔辩证法概述

(1)、黑的和白的是对立的,但它不矛盾,因为它中间还有些别的,有红的,黑的,它并不符合排中律。矛盾就是要符合排中律,不能有中间的东西,黑的和不黑的,不黑的把所有的黑的之外的东西都包含在内了,这才是矛盾。辩证法就是讲一个东西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所以它才是矛盾学说。

(2)、联系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3)、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内因,外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矛盾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规律

(4)、事物的质、量、度。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一定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

(5)、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黑格尔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6)、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在现实世界中原因总是伴随着结果,结果一定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因果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存在。同时,在无限发展的链条中每一现象发展的原因和结果往往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即甲现象引起乙现象,反过来乙现象又作用于甲现象,甲乙互为因果,即因果循环。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科学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揭示事物因果联系,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7)、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8)、永恒发展(时间角度)“道可道,非常道”,时间上是不断演变的;

(9)、必然性和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必然性就是所谓的“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纯粹以偶然性来看待世界,会没有确定的立场,纯粹以必然性来看,会时时认命,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灵活而符合实际。就像不懂写作和阅读的基本技巧,考试不能的高分是必然的,但是偶尔一次因为种种不确定因素,拿到高分还是可能的。只要有实力,迟早总会在考试上体现出来的。

(10)、总的来说,学法律的当然离不开哲学,哲学方面如果还停留在简单化层面,那么我们的法治是没有根基的。实际西方的很多哲学家大都是法学家,康德也好,黑格尔也好,马克思更不用说了,马克思读的就是法律系,后来得的是哲学博士。

(11)、德国的符腾贝格有座斯图加特文科中学.1787年的一天,学校照例又举行即将毕业的一届学生演讲.走向讲坛的中学生个个表情肃穆.毕业演讲的评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能否顺利进入大学校园.演讲的题目由学生自己决定,便于发挥自己的长处.一位神色拘谨、似乎还有几分谦恭的学生在众人面前,念出自己演讲的篇名《土耳其统治下的应用艺术与科学之衰落》时,在座的一位教师不由吃惊地扬起了眉毛.这个名为黑格尔的学生写过两篇作文《论希腊和罗马人的宗教》、《论古代诗人的若干特征》,给那位教师留下深刻印象.看起来黑格尔对古典文学及希腊、罗马的文化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一般中学生可是做不到的呵.然而那位教师从未听说黑格尔对土耳其文化也有研究呀.黑格尔在演讲开头,历数奥斯曼帝国不重视科学文化的种种弊病,然后话题立即转向赞扬符腾贝格如何重视文学、科学和艺术,婉转又巧妙地对自己的国家、故乡及学校极力讴歌.果然,黑格尔的这篇演讲获得在座的校长、学监与教师的一致好评,也由此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他顺利地进入图宾根神学院读大学.图宾根神学院是培养未来教师与牧师的一座古老学府,有强烈的修道院色彩,学生们不但一律要穿黑色袍服,而且要求学生每天早起就自修,连散步都有时间规定及专门规则约束.图宾根神学院也有体育活动——击剑与骑马,这是当时进入上流社会的人物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从此,图宾根神学院出现了一名用功读书,却不太参加击剑与骑马活动的学生黑格尔.一些同学对黑格尔的埋头苦读颇有看法,就私下里画了幅漫画嘲笑他.一天,黑格尔看到了这幅画.画中的他是一个驼背、撑拐杖的小老头.他宽容地笑了笑没作计较.他比较成熟,既然能够巧妙地用毕业演讲迎合中学校长、学监们爱被奉承的心态,当然也会老练地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在图宾根神学院,黑格尔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哲学硕士论文.1793年通过神学博士论文后,黑格尔放弃了成为一名收入高、生活稳定的牧师的机会,宁可当家庭教师,因为他可以充分运用那些主人家的丰富藏书,研究学问.从1801年起,黑格尔凭扎实的学问进入耶拿大学当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黑格尔写出了《精神现象学》.当时,拿破仑的军队在欧洲攻城略地,摧毁各国封建王朝.法军攻入耶拿的1806年10月29日这天,对黑格尔来说极不平常.这天他亲眼目睹拿破仑骑马进耶拿巡视的情景.第二天他写信给朋友说道:看到这个“掌握着世界,主宰着世界的人骑在马上,令人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同时他又担心自己几天前寄出的《精神现象学》书稿,会不会在这场战火中损坏.《精神现象学》是他数年钻研完成的哲学著作,铸就了他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黑格尔专注于学习研究,却不是一个只埋头于书斋的老学究.他对生活中的美有着非凡的敏感.在美因兹城,他漫步在莱茵河畔,注视着田野里牧羊人住宿的茅屋,静静欣赏田园风光;同时,回想历史上莱茵河孕育的欧洲文化渊源,又感叹战争对平静生活的破坏.看到两边田园中村庄的废墟、被战争炮火削去尖顶的教堂钟楼,黑格尔陷入了沉思中.在法兰克福,黑格尔每星期总要去一次剧院.他欣赏莫扎特歌剧《魔笛》、《唐璜》,对音乐和演员的艺术水准有独到评价.同时他对生活中的美给予理性的思考,提炼后形成自己的美学观念.黑格尔的欣赏总是伴随着深沉的思索,似乎成为一种习惯.他在1797年给妹妹的女友的一封信中,自嘲地说自己“一度是个教师,并把这个称号和他的随身行李一块带着到处奔走,正如背着一个不断用拳头捶打他的魔鬼使者一样”.黑格尔执着地追求真理,同时又不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所迷惑,“我不能满足于开始了人类低级需要的科学教育,我必须攀登科学的高峰.”1807年,他的好朋友谢林告诉他,当时人们对用一根线系上一个金属物体,在水或其他金属上方摆动的磁学实验,十分着迷.黑格尔回信中就友善地提出,实验必须摆脱偶然因素或人为的干扰,才能得出科学的结果.黑格尔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等前辈哲学家的研究成果,吸取了他们哲学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建立起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从“绝对精神”中派生出来的.艺术是绝对精神对自身的直观,宗教是对绝对精神的伟大的崇拜,哲学则是通过概念来表现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都被他认定是观念和精神的体现.他在《逻辑学》一书中提出了辩证法中的三大法则: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从他提出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可以看出他已研究出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沿着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前进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他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地表述了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和《美学讲演集》等,是人类思想史的宝贵财富.他取得的成就来自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努力.在图宾根神学院那枯燥的学习生活期间,他常在同学中朗诵诗人希坡尔的一首诗《生命旅程》:朋友们,向太阳,让人类的幸福之果快快成熟!几茎残枝、几片碎叶,怎能把太阳的光辉遮住?要穿过这些残枝碎叶,奔向太阳边去,吸吮着他的热和光,不要顾虑……黑格尔以此自勉,也激励同学,共同去探索真理.

(12)、“绝对精神”有三个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与此相对应,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包括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逻辑学由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部分构成,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都属于逻辑学的展开。自然哲学研究自然,精神哲学研究人和社会。 

(13)、黑格尔认为,中国哲学首先注重的是孔子的道德哲学。孔子只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智者,在他那里没有一点思辨哲学,只是善良、道德的教条。孔子道德哲学所包含的义务,古人早就道出。

(14)、否定的辩证法、反思的思想构成黑格尔辩证法的内部结构。它表现出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辩证法,但它的内部结构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这个历史渊源要追溯到古希腊哲学。黑格尔很多次谈到,他的辩证法受到古希腊辩证法的影响很深。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柏拉图的辩证法、古代智者学派的辩证法,他们都对黑格尔有非常深的影响。

(15)、这种自否定——自否定就是自我超越,我不愿意这样我不愿意做奴隶了。我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要反抗,哪怕失败也在所不惜。这是自由精神,自由的超越这样一种精神,在理性里面构成一个重要的因素。理性我们通常讲的含义就是超感性。如何超越感性,你得反抗呀,你得跳出感性的束缚,超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低层次超越到高的层次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奋力突围就是超感性,我们通常讲,你这个人太受感性的束缚。

(16)、黑格尔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些批评康德、费希特和F.H.雅各比等人的著作。这些人的哲学被黑格尔看作主观的反思哲学、需要克服的片面性哲学,因而必须把它们同以总体为基础的“真正的哲学”区别开来。

(17)、黑格尔的逻辑学不是形式逻辑,它就是认识论、本体论。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在他那是一致的。黑格尔认为形式逻辑是逻辑的枯骨,他的任务就是要使逻辑的枯骨燃烧起来,把它的内涵挖掘出来,让它变成一种有生命的东西。

(18)、事物的质、量、度。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一定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质是人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这种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9)、分析事物既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比方说以前讨论的在有剥削存在的社会制度当中,剥削阶级内部是实行民主的,这种观察是客观的,也是和古希腊的所谓民主一致的,但是就整体上看,也就是主要矛盾的角度来看,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是社会的主流,局部的民主和平等并不能代替整体上的专治和不平等。这就是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以偏概全的道理。(对一个事情要反复的思考和分析,不要觉得以前想过就不必再提了,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样的事情也会有不同的看法的。)

(20)、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2、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1)、另外,民主的根基是什么呢?我们平常讲民主不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吗?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吗?少数服从多数只是操作上的权宜之计。真正的民主的根基是自由精神。科学精神底下是理性,民主底下是自由精神,它是为了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我们理解的民主是什么呢?就像毛泽东讲的,我们不给少数人自由,只给多数人自由。这叫民主啊?(笑)每个人都有自由,自由是天赋人权嘛,没有自由,是不会理解什么叫民主的。

(2)、如果我们以康德那样的哲学家的形象来描述孔子及儒门后学,那么许多信息已经被遗漏了。

(3)、到了这个阶段仍然没有完结,“爸爸”或者“妈妈”这个概念在继续地完善,当我们有一天经历了某些事情之后,忽然感觉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约束,严厉,责备,暴力等等都是出于对我们的爱之后,“爸爸”“妈妈”这个概念在我们头脑的印象里进入了第二次的否定的阶段,又回到了好“爸爸”和好“妈妈”了!

(4)、马克思的历史分期,显然是从黑格尔的历史理性发展出来的,每一个社会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每一次飞跃到要创造出新的东西出来。所以,历史不是一大堆的资料。

(5)、历史事件是历史活动中主客体、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它是不可重复的,这一点与自然发展的规律有所区别。

(6)、古希腊崇拜语言,这从赫拉克利特那里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就是说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来“逻各斯”是万物的规律,是事物的命运。万事万物都要遵循“逻各斯”。

(7)、我们中国传统里面缺乏语言学的精神。我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哲学的反语言学倾向》。儒、道、佛都有一种反语言学的倾向。我们不重视语言,接受西方的辩证法不是从语言的层面上来理解它,而是从事实的层面上理解。比如说,我们理解矛盾——这可以是辩证法的精髓——什么是矛盾学说,我们在汉语里面找到了韩非子提到的一个寓言,就是矛与盾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那么矛和盾就构成了一个词,我们用来翻译黑格尔的自相矛盾的含义,这个自否定的含义,应该说比较恰当的,自相矛盾嘛。

(8)、习近平: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9)、本质和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蒲松龄笔下的的狼有阴谋诡计,被屠夫识破。分析事情不能仅仅只看到事情表面现象,也不能停留于现象背后的浅层原因,而是要层层推进,最终把握住事物的关键和本质。可用于议论文演绎推理的层层分析,自证其理。如对诸如“官逼民反”这种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民反是表面现象,官逼是浅层原因,官逼背后可能就是整个经济、整治体系行将崩溃,而至于临近崩溃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体制性的,还有一方面是天灾,也许更多的是历史遗留问题,这样就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了。

(10)、20世纪,黑格尔哲学重新受到广泛重视。黑格尔研究成了国际现象,不同阶级、不同的学派,都提出自己的解释,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东西方很少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不同黑格尔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历史现象。但黑格尔哲学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启发当代人的思想。在中国,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也正在得到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

(11)、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12)、《法哲学原理》(GrundlinienderPhilosophiedesRechts)1819

(13)、对于对立,国民d和***对立,左派和右派对立,但他们都不是矛盾的。毛泽东讲的矛盾其实都不是矛盾,其实都是对立。(笑)他不是从语言层面上来讲的,是从事实层面上来讲的。事实上,当时国内正在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有两派,两派有冲突,它们的地位发生相互转化,这些都可以讲的,但这不是矛盾。当然毛主席的这样一种观点也不是他个人创造的,它来自于传统。中国历史从来都把对立理解成万事万物的动因,而不是把矛盾理解为事物的动因。

(14)、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学证明中我们看到,对立统一规律表现得最突出,其次是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说,这个规律在哲学证明中也体现出来了,但不是很明显。

(1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6)、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17)、 有了源泉和动力之后,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新冠疫情带来的发展中也有很好的体现。高度抽象地来说,我们可以把现在的社会和疫情前的社会划分为两个节点。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续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当我们继续基于“避害”机制对其进行分析,不难看出“避害”的一切过程必然是渐进发生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然就不会有“害”的概念;“避害”的方向则不言而明是由社会内部各要素自身的作用而对先前的一切不利于“避害”的因素否定而被指明的,不然不足以“避”。因此,虽然三大规律中的后两大规律能直接被对立统一规律所决定,实际上也在新冠疫情事件中能被独立的证实。

(18)、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也不可能孤立存在。如果意识要对自身存在进行考察,它就必须基于某种对照。

(19)、黑格尔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到底“中国有没有哲学”或者“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的问题,中国学术界长期处在争论中,也没有取得普遍一致的认识。

(20)、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一个随意实践的发展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永无止境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化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

3、黑格尔辩证法三大规律是什么

(1)、第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在以往考试末以大题形式出现过,应予以重视。

(2)、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3)、“反思的因素”。“反思”,就是反过来追溯其原因,返回它的根据,追溯它的来龙去脉,反思的思想在黑格尔那里很关键。“米娜发的猫头鹰直到傍晚才起飞”,“米娜发”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肩上的猫头鹰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猫头鹰不选择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时降临,恰恰说明人的思想和理性总是自甘孤独、意味深沉的,其实讲的就是反思。怎么反思呢?通过一种逻辑与语言的连贯性,语言记载我们思想。这是辩证法很重要的思想。这体现在对语言、逻辑的重视。西方哲学家都很重视语言。辩证法的词源“dialectic”在古希腊本意是交谈辩论的意思,通过语言交谈发现矛盾,在语言的反思过程中揭示矛盾。

(4)、  古代朴素辩证法。古代朴素辩证法,是与古代社会的生产水平相适应而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

(5)、为什么都翻译成理性,它们两个其实是不同的,起源都不同。一个是语言,说话,另一个是灵魂,灵魂是自动的,自己运动,并且推动万物。它们在西方都翻译成理性,我们中文遇到这两个字经常也是都把它翻译成理性。这就促使我们想到西方所谓的理性其实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它是一个二重结构,西方的理性本身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对立统一体。

(6)、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7)、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8)、事物运动全过程的辩证图景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性过程。只有全部走完这个周期性过程,才能达到矛盾的完全解决。并使新事物日益完善,这是否定之否定,“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辩证发展的真谛。

(9)、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10)、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11)、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这本书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12)、那么,为什么应该学习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概念呢?这是因为辩证逻辑的概念才能够准确地反映我们面对的客观世界,人类社会,思维及思维自身的结晶---“概念”。

(13)、原因里面有内因和外因的区别,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所以分析因果关系的时候,要学会从内外两个角度来具体分析。

(14)、经过近一百年接触黑格尔的思想,开始的理解显示出表面性。因为两种文化的接触一开始只能是表面的,这种表面的接触也是有益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

(15)、内容和形式:(旧瓶装不了新酒,源于《圣经》的一句话,意思就是说旧的形式不能适应于新的内容,比方我们经常说的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社会的大变革)。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形式也是反作用于内容的,比方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主要是内在气质所决定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也是重要的,所谓的“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既有内在,又有外在,才是一个完美的状态。议论文的观点、论据、论证是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但是具体表达方式也会影响文章的质量的,所以既要考虑内容,也要注重形式。还有就是考试的时候,具体的答案是内容,卷面的整洁是形式,形式也是要算分数的,如果形式极端不佳,就会严重影响内容,因为内容和形式之间都是相互转化的。

(16)、                                                ——黑格尔

(17)、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和结构及其表现形式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

(18)、否定之否定规律原本是黑格尔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的核心规律!可是在列宁那里却退居其后,让对立统一规律上升到了核心规律的位置至今也没有人敢去改变它!因为这弄得不好是要犯杀头之罪的!

(19)、“机”的繁体字“機”,两个幺底下一个人还有一个戈字,那个人拿了一个兵器在那里守卫两个小东西,这个人就是那个第三者,他和兵器的关系又是一个“机”。毛泽东讲“一分为二”,而且无限可分,这个观点是传统中发展起来的,并不是他自己发明的。

(20)、其实黑格尔的每一个概念都是动态的,运动的,变化发展的概念,而且只是在概念自身内部进行。

4、黑格尔辩证法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1)、    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发展正是基于此效应。当我们把主体适时地迁移,世界作为遭遇新冠疫情这一“生米”的“吃饭者”,其变化发展的路径自然也十分明了了。正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断新冠疫情的发生,已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而其“避害”的作用机制,也恰好吻合了发展对于前进性的必然要求。

(2)、只要我们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它的来龙去脉,那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它的实质的把握可能要更准确一些。

(3)、第发展的上升性、前进性,这是事物发展的总的趋势。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循环。

(4)、黑格尔的辩证法把自由的超越性和规范的必然性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把自由和必然性合在一起,它是以往西方哲学发展的集大成。整个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以来,就有强调人的自由这一方面也有强调人的规范的另一方面,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以来也是,有些人强调自由的突破性的力量,有些人强调规范的力量,那么黑格尔把两者辩证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了辩证理性。

(5)、人的自由创造是自由的,但是不是那种为所欲为的自由,人总是在已有的环境,已有的条件下去创造自己的自由,那么这里面就有一种历史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是可以用理性来把握的,当然不是形式逻辑,而是辨证逻辑。所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也可以称之为逻辑,但不是形式逻辑,我们图书馆把黑格尔哲学归为逻辑那一类,归错了。

(6)、③可能向现实转化了客观条件,还需要主观件,即主观努力。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各种条件,使好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

(7)、(1)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现特征。现象中分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8)、唯物历史观的确立使社会科学成了一门真正的科学,人们可以借此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

(9)、通常一谈到黑格尔理性主义,就想到“逻各斯”,就想到他的逻辑理性,认为这套东西是束缚人,压制人的自由的。其实上黑格尔的理性不仅仅是逻辑理性。这是对他的误解。黑格尔的理性其实包含了自由的精神,强调逻辑是为了给人一种工具,用来实现自己的自由。

(10)、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11)、《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罗伯特•斯特恩著,丁三东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

(12)、                    辩证法

(13)、尽管很多人深受黑格尔的影响——像海德格尔,哈贝马斯都非常深受黑格尔的影响——但是在这点上都非常拒斥黑格尔的影响,就是因为黑格尔提出历史理性似乎是反对人的自由的,压制人的自由创造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其实,他的历史理性并不是先扣一个帽子,一个框框,而是从人的自由创造里面找出来的规律。

(14)、民主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才能构成法治。民主建立在自由基础之上,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有理性的自由,这才是法治。我们五四以来强调这个东西,实际上都对它没有吃透。

(15)、这种精神缺乏主体和客体的分离,缺乏内在性和主观性。在哲学上,因为精神缺乏与自身的自由联系,中国哲学处在宗教哲学的阶段。中国哲学不属于哲学史。

(16)、“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此句出自《权利的哲学纲要》一书(《GrundlinienderPhilosophiedesRechts1820》。

(17)、人们研究黑格尔,更多是从研究马克思的角度研究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而黑格尔也直接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早年是青年黑格尔派,了解些黑格尔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而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尽力去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

(18)、关于开展2017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19)、黑格尔的辩证法,辩证法是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的。所谓“正题”、“反题”、“合题”,其实是绝对精神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正题必然地派生出它的对立面———反题,并且和反题构成“对立”,最终二者都被扬弃而达到“统一”的合题。

(20)、这体现在对语言、逻辑的重视。而不象我们中国不重视语言,仅诉之当下体验。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都很重视语言。辩证法的词源“dialectic”在古希腊本意是交谈辩论的意思,通过语言交谈发现矛盾。

5、黑格尔辩证法三大规律用道家思维解释

(1)、在黑格尔看来,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成长,都可以找到它的对立面,或者对它加以否定,这样事物才能不断发展,如果事物只有纯粹的一面,那就没有任何意义,就像黑格尔说的:绝对的光明就如同绝对的黑暗。

(2)、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1770年,黑格尔出生于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1801年黑格尔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文,参加当时的哲学争论。这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

(4)、有人十分反感黑格尔对于中国哲学特别是对孔子的“贬低”,因为黑格尔认为孔子的《论语》只不过是一些道德教条,是非哲学性的。当然,我们也应该肯定黑格尔的思维敏锐。

(5)、这两大要素相互之间也有关系。否定之否定作为原则,是一贯的原则,不是否定一次以后就不否定。否定能作为原则需要返回自身,是否定之否定,否定自身。这就是“反身性”的原则,“否定”返过来否定自身,反身性就是反思。否定与反思不可分割。

(6)、2019年末,新冠疫情突发并持续演变为波及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其间,新冠疫情一度给我国及世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时至今日,随着许多国家对疫情的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球对于新冠疫情的认知也渐趋理性化。新冠疫情的发生及其泛化影响不再被认为是“给人类的毁灭性打击”,而是作为人类历史中的一次非常事件充当起研究世界变化、发展的新材料来。

(7)、对立统一规律或者说矛盾规律被认为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进一步说,这实际上根源于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不可避免的内在机理。从“避害”的角度看问题,新冠疫情的发生首先催生了疫苗研发项目的快速开展,还带动了新一轮的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研究。这实际上是“无知”与“有知”这对矛盾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新冠疫情之所以能对人类造成如此大的威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医学技术对其处理能力的不足。因而这种“无知”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的的进展,催生“有知”的产生。而回过头来,这种一开始的“无知”,也很大程度上是与固步自封的“有知”相互依存的。另外,疫情发生后在我国国内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如官僚主义、卫生乱象、谣言四起等,概括来说也是“有问题”和“没问题”这对矛盾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它们的有力处理自然也是使我国社会进行了新的转化。另外,总的来说,中国通过对疫情的有效防控赢得了世界的高度认同,我国政治制度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方面的优越性也得到了彰显。有人说这是必然的,但如果没有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作为平台,我国的这些优势又如何得到强有力的检验?因此,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挑战”与“机遇”这对矛盾也在疫情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些显然都是疫情带来的无可反驳的发展内容,也无可反驳的被证明是由矛盾规律作用而引起的。因此我们说对立统一规律是适用于分析新冠疫情带来的发展的。

(8)、第把握规律与认识、规律与真理的区别。规律指的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本质必然联系,具有客观性。真理则是对规律的认识,属意识领域。

(9)、可能性是指包含在事物中的,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现实性是指导包含内在的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10)、  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这一形式的辩证法以康德、黑格尔等为代表,在自然科学发展和社会革命兴起所显露的辩证性质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唯心主义形式将辩证法的研究推向“自觉”的新阶段。

(11)、(3)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①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科学的任务就是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达到科学的认识。②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不要为假象所迷惑。

(12)、第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在以往考试末以大题形式出现过,应予以重视。

(13)、①内容是指事物的内在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事物的构成成分、内在特征、运动过程以及发展趋势。形式是指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内容活跃易变,形式则相对稳定,内容不同于形式。

(14)、肯定,否定,新生事物,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

(15)、1816年黑格尔开始在海德堡担任哲学教授,他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哲学全书》于18181830年出版,每次重版都作了重要修改。他还发表了政论《评1815年和1816年符腾堡王国等级议会的讨论》,坚持他的君主立宪制观点,批评邦议员们要求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法制。

(16)、所以,超越性和规范性两者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才构成西方理性的精神。我们中国人没有这种东西,这两方面是分裂的。儒家有一套规范,但却限死了不得超越;道家和禅宗有超越精神,但没有规范,由于它是分裂的,所以这种超越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规范,不能真正超越。儒家的规范不是理性的规范,它是建立在传统习惯之上的,所谓周公之礼。

(17)、肯定方面是指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事物质变走向死亡的方面。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事物内部固有的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18)、黑格尔说这个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独自存在的绝对精神就是上帝,其实黑格尔本人不信基督教,为什么黑格尔将这么重要的绝对精神说成是上帝呢?其实,“上帝”一词在哲学家们那边不是并非基督教中的“上帝”,可能是哲学家们都想让自己创设的这种“终极范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吧。另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个“上帝”可以保护哲学家们免受迫害。

(19)、中国文化,中国的儒、佛、道从来不讲自否定,自己建立自己自由意志的目标,自己建立自己的规矩,而总是让人去遵守既定的规矩,天道,天理,存天理,灭人欲。因此,在这个方面它妨碍了我们去理解黑格尔辩证法以及马克思辩证法。通常我们把辩证法理解成外部的冲突,而不是一种自否定,一种思维的痛苦,一种自觉的追求。

(20)、这种义务的实践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孔子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际活动的基础。

(1)、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个别和一般:中间环节是特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个性和共性、特殊性和普遍性,一般存在于个别,个别比一般丰富。这个对于议论文的论证很有用,一般的举例论证就是这个思路,但是要防止以偏概全的问题,所以例子要有典型性。比方我们说毛泽东、袁隆平的爱好促进了事业的发展,推理出所有人的爱好都会有这个作用。中间用特殊人群的情况再搭建一个推理过渡区,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3)、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4)、另外还有一些概念,对于分析事物有用,比方说“实然性和应然性”,实然就是指现状怎样,应然就是指实际应当怎样,比方说教育应当需要最优秀的人才去从事,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而实然和应然不一样的情况,正是我们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5)、(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身否定。由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对立统当事物的肯定方面占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处于量变阶段,而当矛盾双方长期斗争,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而居于支配地位时,发生矛盾转化,量变也转化为质变,以致该事物死亡,发展为新事物。

(6)、    辩证法三大规律是指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恩格斯从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著作《逻辑学》中提炼而来,分别用于描述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状态变化、道路方向方面的抽象实质。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三大规律的核心。

(7)、接下来,我们具体来聊聊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

(8)、所以,所谓的“自我”,都是在通过外人对“自我”的评论中,获得着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这里有一个悖论:一方面,没有“非我”就没有“自我”;另一方面,没有“自我”也不会有“非我”。

(9)、正是因为人类只有以动物为参照物,才可能了解自己,人最爱的是爱自己,但他必须须通过爱别人,或者恨别人的方法来展示自爱。

(10)、你的自强不息的程序和目标都是天所规定好的。孔子讲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是这个意思。你的从心所欲好像是从心所欲,但都在既定的规范之中,都是天规定好的。

(11)、所以,理性主义要从双重含义去看它,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在根本上毋宁说是自由的、创造的精神,自由的突破和反抗,从原来的状态进到更高级的状态,从低层次的自由进入到高层次的自由,黑格尔认为这样一种过程就是历史。黑格尔的历史理性是很有名的,对马克思的影响非常深。历史是有理性的,为什么呢?历史本身就是自由创造的一种体现。

(1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组成的,它不断变化发展着,产生了自然界和人以及人类社会。

(1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4)、⑵马克思主义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了旧唯物主义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的缺陷,科学地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认识不再是对客体的消极直观反映,而是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5)、即便该体系本身在黑格尔死后便开始遭到质疑,黑格尔的一些具体思想仍然对克尔凯郭尔、马克思、卢卡奇、萨特、波伏瓦、梅洛–庞蒂、拉康、利科、阿伦特、塞拉斯等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波普尔所代表的一代人的误解后,黑格尔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复兴。这是因为,他在人类共同体生活方式、艺术和宗教之于人类存在的地位、自然科学思想方式的局限性等话题上提出了至今振聋发聩的见解,尤其是在承认了恶的不可避免性的同时,主张一种理性的乐观主义,强调宽恕与和解的重要性。这些主题很大程度上是通过60年代以来对《精神现象学》的重新解读而实现的。

(16)、《哲学全书》(EnzyklopaediederphilosophischenWissenschaften)1817-1830

(17)、历史和逻辑是一致的,历史里面有逻辑,历史里面有规律。黑格尔是第一个想在人类历史中发现一种规律的人——这是恩格斯对他的高度评价。现在很多哲学家不承认历史有规律,认为历史是偶然的,都是人自由创造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干不干得成,那是命运。但是命运里面有没有一种规律?现代哲学是否定的,一旦找到规律那人不是定死了?认为黑格尔的毛病就在这个地方,所以现代哲学非常拒斥黑格尔。

(18)、也就是说,人必需要有一个“非我”作参照物,才能了解何谓“自我”。

(19)、斯特恩(RobertStern)这部导读属于“劳特利奇伟大著作导读”(RoutledgeGuidestotheGreatBooks)系列,篇幅不长。它以一种简洁、自洽的方式给出了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以学术研究的标准看,斯特恩对《精神现象学》的解读尽管并非唯一的可能,却至少言之成理、可以辩护;更重要的是,以一部导读著作的标准看,它为读者进一步研究黑格尔的原著提供了一条既容易理解又引人入胜的线索。在这个意义上,斯特恩此书是一部成功的导读书。

(20)、道家、禅宗不是理性,所以它们的自由精神只是一种虚假的自由精神,立不起来。也对抗不了儒家和法家的这样一种森然的体制的压制。人们觉得那个时代忍受不了,最后还是要回到儒家、法家的怀抱,有秩序总比没有秩序好。

(1)、是反思的因素。就是反过来追溯其原因,返回它的根据,追溯它的来龙去脉,反思的思想在黑格尔那里很关键。怎么反思呢?通过一种逻辑与语言的连贯性,语言记载我们思想。这是辩证法很重要的思想。

(2)、这是对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三大规律是黑格尔辩证法的表现,这是由辩证法内部结构所构成。我通过从康德到黑格尔的研究,认为黑格尔辩证法有两大要素:一是否定的辩证法;二是反思的思想。

(3)、然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宏大复杂,应该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黑格尔本人曾经写道:“只有一个人理解我”。人们都感觉,那个人是他自己。更有人说“反对他要比理解他更容易”。黑格尔最迷人的方面莫过于敏锐的问题意识、无情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哲学思辨。但无论如何,黑格尔揭示了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动态运动。

(4)、原因和结果:因果关系不是简单的前后关系,人的心理上有天然把前后关系理解成因果关系的倾向。因果关系的证实有时候不能直接做到,故反证法有时候可行。一般的议论文论点不是很强的因果证明,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关联证明,但因果分析是议论文强化自证的最有效的方式,要予以重视,就是说证明观点,不能仅仅用外在的类比论证,而要用更有逻辑证明力的因果分析。

(5)、①掌握客观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只有立足于必然性,努力研究揭示必然性,才能使科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认识必然性利用必然性才能获得自由。

(6)、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有利于总结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工作经验时,不仅要肯定成绩,发现错误,而且要找出取得成绩和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工作。准确地把握因果联系,能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预见今后工作中可能产生的成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排除不利成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件。

(7)、但是另一方面,我们通常讲的理性是指一种规范性。这就是逻辑的规范,或者是通过确定的语言,语言逻辑。没有规范性怎么说是理性呢?说话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就像禅宗,那里是没有理性的——当然有一种机锋,有一种智慧一种体验。所以理性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要有规范。这两者恰好是相对的,你要打破现状,打破一切束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你就必须要超越。但是你要是完全不遵守一种规范,那你就没有理性。这两个方面恰好是两极相通。我们来解释一下。

(8)、比如说“爸爸”或者“妈妈”这个概念,它进入我们的映像里的第一个阶段一般是正能量的,亲切,安全,保护,依靠等等!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爸爸”或者“妈妈”这个概念在我们的映像中进入了第一次的否定阶段,约束,严厉,责备,暴力等等,负能量的东西越来越多,带来了和前一阶段对立的感觉。“爸爸”和“妈妈”已经不是前面的“爸爸”,“妈妈”了!好爸爸好妈妈随着不停的量变,发生了最后的质变,成了坏爸爸,坏妈妈!

(9)、“黑格尔:存在即合理”,黑格尔认为,宇宙的本源是绝对精神(derabsoluteGeist)。它自在地具备着一切,然后外化出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科学,最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自身。因此,凡是在这个发展轨迹上的就是合乎理性(vernünftig)的,也就是必然会出现的、是现实(wirklich)的。反过来讲也同样成立。这才是“存在即合理”的本来意思。

(10)、因为“逻各斯”和“努斯”这两个东西不仅仅是不同,而且相反,因为“逻各斯”它讲究逻辑,“logic”“logic”这个词就是从“逻各斯”发展出来的。

(11)、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12)、黑格尔辩证法的真正的含义:黑格尔辩证法其实是矛盾统一体。它不是那么单纯的一个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两个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东西居然能够在同一个理性里面结合在一起,结合得那么好。很多人都不假思索的把它翻译成理性。而里面的含义恰好是丰富的。西方的理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超越性的方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自我超越。

(13)、历史学家将黑格尔学派分为两个阵营,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柏林汉博德大学的追随者,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伦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14)、包括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在搞法律工作的人对这不是很强调了,认为它是意识形态,主张法律上的具体问题要具体研究等等。实际上,它是有联系的。

(15)、真正的教养必须要求在最初避免出风头,犹如毕达哥拉斯的教育制度要求学生在最初的五年里保持缄默。

(16)、“逻各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的命运,人逃不了,它是神的代表。叫做“神圣的逻各斯”。“逻各斯”就代表着辩证法里面的一种反思的精神、这样的一贯的逻辑精神、语言的精神。我把它称之为辩证法语言学的起源,西方人非常重视语言,从一开始就是这样。

(17)、“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18)、我们引进了技术,但是我们没有科学精神,没有那种规范性,中国人长期自由散漫惯了。只有一种外在的强制规范我们才能遵守,只有在人行斑马线上拉一根绳子才能把我们管住,不知道重庆怎么样,武汉拉的绳子又粗又脏,谁也不敢碰(笑)。

(1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的,万物皆流,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2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我人对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或者现象的反映即:“概念”都是具有自身内在不停地自身否定自身的特性!

(1)、善恶美丑、高低长度都是相对相生的,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此也就没有彼,就像庄子说的:“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2)、(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①现象和本质的对立和区别是: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在事物的内部,只能通过抽象思维去把握。现象是个别、片面的东西;本质是一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现象多变、易逝,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相对稳定,比现象单纯、深刻。②现象与本质又是统一的。一方面,本质离不开现象,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一定现象的纯粹本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现象也不能脱离本质,本质决定现象,即使是同本质鲜明对立的假象,也为本质所决定,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

(3)、(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①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事物的发展是旧事物死亡和新事物产生,是质变;发展只能通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实现。任何新事物都是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否定,就没有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诞生,也就没有发展。②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旧事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新事物是从旧事物的结体中脱胎出来的,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旧事物之间的这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正是通过否定这个环节实现的,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的特征。

(4)、孔子关注的重点是为现实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提供准则与合法性的依据,这也是儒家一如既往的特征。儒者的安身立命之本不在于对概念进行抽象、为思想提供逻辑基础。

(5)、《逻辑学》(WissenschaftderLogik)1812-1816(lasteditionofthefirstpart1831)

(6)、超感性是一个有理性的人任何事件面前都维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也就是超然的态度,超然事外。只有超然事外,才能把握事件的本质。一个有理性的人才能把握事件的本质,因为他不是陷在感性里头,不是投身于里面而忘记跳出来了,而是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把握事件。这就是理性的态度,所以理性里面肯定要有一种超越性。这就是努斯精神在里面起的作用。

(7)、自我意识绝不是一种简单的以个体为中心的意识而已。在《自我的本质》这本书里面说的,自我都是通过环境而塑造的。

(8)、孔子也讲:“天何言哉?”。都是否定言的重要性的。佛家、禅宗,禅宗不立文字,禅宗讲的话都是听不懂的,(笑)那不是语言,那跟打你一棍子是差不多的那个意思。禅宗的棒喝啊,大吼一声啦,这些都是废弃语言的。所以,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西方对语言那么重视。

(9)、②偶然性体现必然性,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凡是存在偶然性的地方,其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任何偶然性都不能完全地、绝对地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

(10)、主要领域:逻辑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