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六首送别诗高中精选95句

admin 句子 2024-04-15 08:31:52

最有名的六首送别诗

1、白居易送别诗

(1)、朋友窦七所乘的小船就在这时离去了,诗人一往深情地凝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千种离情,万般别绪全在这深情一“望”当中展露无遗。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含义、手法和情感,难度中。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第二首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6)、每每读到这首诗,眼前就浮现一个幽远、清寒的冬雪天,一个旅人孤独行走其中,幸运的是,他看见了一座白屋,让他可以休息,这真幸运。

(7)、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8)、裴回苍梧野,十见罗浮秋。—— 唐 · 李白《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一》

(9)、“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10)、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1)、汪伦不像孟浩然那样,是一个闻名于世的大诗人,但这首《赠汪伦》,名气却不比《送孟浩然之广陵》小。

(12)、愿每一个人,在风雪中,都能遇一小屋,有一炉火,有一杯热茶取暖。

(13)、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14)、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15)、悠悠的白云缭绕着安静的沙洲,门外芳草萋萋,友人的门却紧闭着。

(16)、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17)、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18)、唐朝是送别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王昌龄、白居易、王勃等都是写送别诗的高手。那么,同写送别诗,到底谁技高一筹呢?以下我们不妨一一欣赏比对一番。

(19)、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20)、诗仙李白,性格豁达,交友广泛,加之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所以他写的送别诗最多,有《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传世。其中尤以《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为家喻户晓。

2、最有名的六首送别诗高中

(1)、刘长卿借弹琴来抒发内心那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抱贞守朴,却知音稀少,无人赏识,只能孤芳自赏吧。

(2)、于刘长卿来说,被贬的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唯有温暖的家,能治愈心伤。

(3)、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4)、“杜少府,此去可要做好父母官,保境安民啊。”

(5)、后两句虚笔联想,抒发难分难舍,相依相伴的深挚情怀。说友人的轻舟必须尽早出发,不想分别却又不得不别,只有善解人意的明月能够理解我们这伤心情,留下不走,万里相照。

(6)、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

(8)、子安是初唐诗人王勃的字,看完上面的对话,大家应该已经猜到这一篇要讲的诗歌了吧?

(9)、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 唐 · 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10)、诗的前三句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宴饯风笛,离亭暮色的场景描写,已将离别的氛围渲染得极为低沉,最后一句“君向潇湘我向秦”突然停止,让人觉得后面还有很多话没有话,但却已经说不出来,诗虽到此为止,愁绪却绵延不绝,两个“向”字,读来凄然欲绝。

(11)、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12)、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13)、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 唐 · 李白《少年行》

(1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送别诗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5)、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

(16)、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17)、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唐 · 李白《高句骊》

(18)、诗为送别,除了送别友人的离伤,还有怀才不遇的怨愤。

(19)、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唐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0)、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王勃送别诗

(1)、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别诗的又一特点是,多数写得慷慨旷达,气格高尚。例如《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2)、“一代文宗”元好问经典诗词八首,首首都有一名句

(3)、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唐 · 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5)、别人写送别,多写送时别时的场景,而刘长卿写的是送别后的场景。

(6)、元·徐再思《折桂令》: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译文:我本是不懂思念的,我看见你,你离开了,我开始疯狂的想你,却又偏偏不能说喜欢,多难过的事情,思念成病,想你成瘾。

(7)、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唐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9)、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

(10)、鲁迅最经典的10首诗,一首一个名句,绝对值得一读

(11)、从风景秀丽的江南贬到荒凉偏僻的潘州,诗人又怎么开心得起来呢?

(12)、人生最难过的时候,最想家。独立天边的诗人,流下思乡的眼泪。

(13)、王维的这首《山中送别》,区区20个字,简约而不简单,题材虽然普通,构思却独具匠心,不写送别时的场景情感,却写分别后的所做所想,表达了渴望来年春来时与能与友人重聚的情怀。如此一来,感情愈发真挚。南宋词人刘辰翁评曰:“占今断肠,理不在多。”

(14)、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5)、这首送别诗充满民歌的色彩,李白乘船离开,却听到岸上汪伦唱歌相送,情感自然流露,尾联以桃花潭水比友情,随物赋情,自然入妙。

(16)、苍翠竹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寺中的晚钟声。灵澈背着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沿着青山独自走向远方。

(1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8)、这首诗可谓家喻户晓,无论遣词造句还是整体意境风格都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我们还是先一句一句看。

(19)、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20)、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4、最有名的六首送别诗句

(1)、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2)、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3)、他述说着如今的日子:天天听着猿猴的哀鸣,日日看着勾起思念垂柳,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呀?

(4)、很多时候,有些苦必须一个人扛,这就是人生。

(5)、“子安兄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此去蜀中路途千里,风烟缈缈,更没有一个朋友。相比之下,我还更想待在长安,至少还有几个同道中人相陪。”

(6)、杨炯:“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7)、诗人爱古调,却没有知音。因为高雅的古调,现代人都不爱了,只有他固守着自己的喜爱,独自听琴。

(8)、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9)、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10)、胡应麟:王勃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抒写悲凉,洗尽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11)、高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最为后世熟知的作品是送别诗《别董大》(其一):

(12)、岭峭纷上干,川明屡回顾。—— 唐 · 李白《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13)、小山连緜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 唐 · 李白《白毫子歌》

(14)、诗人许浑,并不出名,但他的这首《谢亭送别》,却是送别是中的千古名篇。《唐诗绝句类选》中甚至说:(《谢亭送别》)后二句可与《阳关》竞美。

(15)、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16)、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 唐 · 李白《送殷淑三首 二》

(1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这一天,刘长卿兴冲冲地来拜访朋友。朋友住在山中,是一个修行的道人。

(19)、王维的这首《山中送别》,正是抓住这样一个时刻,抒写他内心的离别之情。

(20)、更悲伤的是,刘长卿无人可诉心中的悲凉,只能来到贾谊故居,向这位去世几百年的人倾诉同样的遭遇。

5、最有名的送别诗

(1)、清凉的七弦琴,奏出悠扬的曲调,细细听来,就像那起伏的松涛声。这种古调,我自然是非常喜欢,可是,现在的人大多都不弹了。

(2)、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3)、题目要求“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分别对两首诗的含义、手法、情感进行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诗中意象“明月”,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4)、刘长卿的一生,是坎坷失意的,所以,他的诗,不是在送人,就在被贬谪。

(5)、第一首诗最后用“谁见泣离群”一句来表达离情,写得比较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叹的韵味,沈德潜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

(6)、    《赠汪伦》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7)、在白屋歇下,听到狗叫声,是主人家踏着风雪归来了吧!

(8)、后两句写友人离去后,日暮酒醒,人已远去,只有满天风雨,洒在心头。那满天的风雨,就是诗人无法抑制的内心情绪。

(9)、精炼的语言,恍如图画,淡雅的意境,和高僧的风致太配。

(1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1)、唐末·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译文: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12)、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话说得响亮而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1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唐 · 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