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和道理精选140句

admin 句子 2023-10-04 11:46:35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加意思加出处

(1)、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君子周急不济富。——《论语·雍也篇第六》。

(4)、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大家厌恶他,必须仔细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也要认真考察。

(5)、人人都希望富贵,但如果是通过做违背道义的事情而得来的富贵,那对于君子来说,就跟浮云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了。

(6)、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先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工作,自然顺风顺水,事半功倍。

(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0)、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志存高远,乐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简朴,又有何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11)、《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5)、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6)、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1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8)、白话文释义: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9)、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和道理

(1)、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4)、(译文)富贵不能乱我心意,贫贱不能改变我志向,威武不能屈我品节。

(5)、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

(6)、将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将邪恶的人放置一边,这样人民便会服从。将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将正直无私的人放置一旁,人民就不会服从。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论语》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0)、出自《论语·颜渊》。为了遵从仁义,要克制自己的言行和私欲,使符合礼制。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12)、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13)、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6)、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7)、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18)、君子端庄矜持,不和别人争执,和大家相处融洽,但不结d营私。

(19)、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20)、(译文)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现在的不为正是为之后的可有为,每个时期都会有要为有不可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分清轻重缓急。

3、论语中的名言名句短句

(1)、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2)、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先把事情做出来,然后再去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随后再说出来。

(3)、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我曾经整天吃不下饭菜,整完都睡不着觉去思考问题,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还不如去学习。

(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篇第十八》。

(5)、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我们为人处事,往往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对别人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过低,所以才会遇到很多不顺。孔子告诉我们,凡事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自己都不愿去做的事,就不要勉强别人去做,这样与人交往,才能合作愉快。

(10)、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犯了过错,如果还不肯忏悔改过,那就是真正的过错了。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2)、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13)、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别人身上总有自己学习地方,对于他人好的地方,不妨加以学习和利用,而对于不好的地方则想办法改进。不盲目排斥他人,随时随地的学习,不成功也难。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君子勇于改错,而小人有了过错,一定会编造谎言,掩饰自己的错误。

(17)、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别人身上总有自己学习地方,对于他人好的地方,不妨加以学习和利用,而对于不好的地方则想办法改进。不盲目排斥他人,随时随地的学习,不成功也难。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论语中的名言名句三年级

(1)、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易,既然这样,倒不如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包容宽厚的心态待人,自然更容易被人接受,大家其乐融融岂不更好?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9)、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10)、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1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4)、出自《论语·泰伯篇第八》。孔子说:“可以让人民按照执政者的意愿去做事情,而不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情。”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17)、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特别有智慧和特别愚笨的人,往往都是可造之材,能够坚定不移老老实实地去做事,只有中间的人,才会高不成低不就。

(18)、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19)、(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0)、(译文)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5、论语中的名言名句10字

(1)、(译文)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

(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领导好别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这样才能服众,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做到,别人就不会服气了。

(5)、见到善行,就唯恐自己不能做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像将手深入热水中一样,迅速拿开。这句话常用来告诫人们,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

(6)、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7)、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不确定。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0)、(译文)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澈了解很高的道理。

(11)、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13)、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易,既然这样,倒不如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包容宽厚的心态待人,自然更容易被人接受,大家其乐融融岂不更好?

(1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5)、(译文)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6)、(译文)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7)、语出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约束自己,使得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要求,这样便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18)、译文: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19)、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20)、出自《论语·为政》。这句话主要是叙述了孔子学习的过程。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想境界也在不断的提高。

(1)、(教师教学用书)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上册汇总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5)、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从我们传统文化来讲,凡事都有“体、相、用”三个方面,先有体,次有相,然后有用。这里的“性”指的就是本体,“习”指的就是用,不但是人,乃至万事万物的本性都是相近的,所以说“性相近”。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到后来差异越来越大,所以说“习相远”

(7)、译文: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8)、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9)、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10)、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2)、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3)、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篇》。艰苦的环境,困难的时刻,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性。百折不挠,不轻言放弃,才可能有所成就。

(14)、(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1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6)、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17)、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1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君子学习了道,就能够恩惠天下苍生。小人学习了道,就会容易役使。

(1)、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4)、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5)、“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7)、(译文)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篇》。艰苦的环境,困难的时刻,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性。百折不挠,不轻言放弃,才可能有所成就。

(10)、译文: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5)、译文:孔子说人要杜绝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16)、译: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篇》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0)、(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