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戏曲有关的词语说句子精选80句

admin 句子 2023-10-13 10:44:23

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科班出身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剧中人在上场、下场或一段舞蹈、武打完毕后,用一个短暂的停顿,成一定的姿势,如雕塑状,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2)、单皮鼓: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

(3)、古戏舞台上演武将的角色中专门有一个行当叫“架子花”,是“花脸”的一种,观众所欣赏的重点之一就是他的功架(也称“架式”),也就是花哨而不实用的武术动作。

(4)、  亮相: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比喻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5)、在戏曲中,铆上,也作卯上。指演员表演时无保留地尽情发挥个人能力,对于有不同演法的段落,有意选择难度大的进行表演也是铆上的表现。对表演中松劲、懈怠、不肯使劲的表现,则称之为“泡汤”。

(6)、优孟衣冠:yōumèngyīguān (解释):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7)、板眼:节拍形式,中国古代音乐及民间音乐通常以板、鼓击拍,板用以表示强拍,鼓用以点击弱拍或次强拍。因此,古代音乐及古代音乐术语中,把强拍称为板,把弱拍或次强拍称为眼,合成板眼。

(8)、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讲戏曲观众对戏曲知识了解的程度不同,对表演的要求各异。戏曲知识丰富的观众能观赏到表演内在的精妙之处,而缺乏这方面知识的观众往往只注意到戏曲外表场面是否热闹。

(9)、  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10)、◀“郑”好“豫”见你!郑州启动百万“河南人游郑州”活动

(11)、逼上梁山——地煞天罡。铤而走险,雄踞一方。

(12)、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

(13)、飞鸟投林,渺渺茫茫。太虚幻境,世事无常。跟戏曲有关的名言警句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以希望为哨兵。

(14)、意思:指唱压台戏,借指拿出最后最好的一手压台戏。

(15)、     (听戏)红声丽影孙红丽个人演唱会——孙红丽《芦花》

(16)、笙:簧管乐器。由簧片、笙管、斗子三部分组合而成。能奏和音,吹奏时声音轻颤柔和,常与笛配合演奏。

(17)、科班是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戏方式中最普遍的一种,也是培养演员在数量上最多的一种,它是以一种集团方式授艺的教学场所,成功系数较高,也就是好演员出得最多。

(18)、我想给我的灵魂找一条出路,也许路太远,没有归宿,但我只能前往

(19)、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比喻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20)、碰钟:打击乐器。又名撞钟、星、星子。铜质,行如酒盅,以两钟碰击发音。用于青衣唱的反二黄里,唱腔中随板做节奏,过门里随鼓打花点子。也用于和其他管弦乐器合奏的曲牌里面。

2、与戏曲有关的词语说句子

(1)、    捧场:今泛指故意替别人的某种活动或局面吹嘘。

(2)、他们似乎从没有正式地告别过而每一次都是绝别

(3)、一板一眼:(yī bǎn yī yǎn),成语解释: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4)、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于说白后起唱前,将说白的最后一字声音拉长,并配合特殊动作,如抖袖、哭、笑等,称为“叫板”。此乃起唱前对乐师的暗示。

(5)、回复接收“外汉老师必知:中国人和外国人最知根知底的区别”

(6)、(比如李军老师的翻车版《珠帘寨》十一太保擒虎豹)

(7)、    亮相: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比喻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8)、    大拿:掌大权的人;在某方面有权威的人。

(9)、慢板:三眼板类,四拍子。又称慢三眼。曲调速度缓慢,字少腔繁,旋律婉转华丽,长于抒情,多用于抒情性的场合。昆曲中把这种板式的曲调称为“曼声徐度”的“细曲”;皮黄系统称之为慢板、慢三眼、。梆子系统称之为四股眼、慢二八。

(10)、    圆场:为打开僵局而从中解说或提出折衷办法。

(11)、    脸谱:现在常用“脸谱化”来表示某事物有其鲜明的特点。

(12)、锣鼓喧天,汉语成语,拼音是luógǔxuāntiān,意思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表示声音巨大,场面热闹。出自元·尚仲贤《单鞭夺槊》。

(13)、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14)、齐天大圣——百炼成钢。腾云驾雾,登界游方。

(15)、  在戏曲中,大拿是京剧术语。指“文武总管”等后台管理人员。在演出中,安排戏码,分配演员等,统由管理人员掌握大权,故俗称“大拿”。

(16)、黑夜呀,我感觉到你的美了。你的美如一个可爱的妇人,当她把灯灭了的时候。

(17)、行——银行,行列,行规,行业,行情,发行,下行,一目十行,行走,不行,行人,行李,送行,自行车,进行,行为

(18)、    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19)、成语拼音:fěn mò dēng chǎng

(20)、    板眼:比喻条理和层次;比喻办法、主意等。

3、两个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    不搭调:比喻说的不是一回事,两个事物配合不到一起。

(2)、   来源于戏曲:京剧艺术作为一个直接面对观众的艺术种类,它必然遵循中国传统的美学习惯,以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使人物一出现,就得判明其忠善或奸佞的性格特征。京剧艺术的化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涂抹,而是有它一定的规则的,尤其是净角和丑角,必然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来勾画脸上的图案,这种格式叫做“脸谱”。

(3)、在演出中,安排戏码,分配演员等,统由管理人员掌握大权,故俗称“大拿”。

(4)、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

(5)、    在戏曲中,大拿是京剧术语。指“文武总管”等后台管理人员。在演出中,安排戏码,分配演员等,统由管理人员掌握大权,故俗称“大拿”。

(6)、梨园弟子(lí yuán dì zǐ) 释义: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例句:唐·王昌龄《殿前曲》:“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7)、勾脸是京剧脸谱勾绘方法之一。演员用笔在脸上勾勒出眉、眼窝、鼻窝、嘴角,并在脸膛、脑门等部位勾画出各种纹佯、图案,并在空白处填充主色。凡不同揉脸、抹脸的净角脸谱,均为勾脸。

(8)、月琴:拨弦乐器。发音清脆明亮,京剧伴奏主要辅助乐器之一。月琴起源于阮。月琴和阮比,比阮小,音色更亮些。在京剧文场中,月琴和京胡、京二胡合称三大件。豫剧使用大八角无品月琴伴奏,它和二弦、三弦合称三大件。

(9)、曲调( qǔ diào ) 歌曲或戏曲的调子。

(10)、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11)、悲欢离合,荣辱兴亡。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精选跟戏曲有关的成语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百读不厌,击节称赏。

(12)、京剧国粹——鳌头独占。粉墨登场,锣鼓喧天。

(13)、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14)、  一招鲜,吃遍天:戏谚。指演员掌握一两下绝招,就可以四方走得。如今看来,演员仅有几下拿手的绝活是满足不了观众的审美需求的,鼓励初学者刻苦训练基本功,用“一招鲜”是可以的,但只能是“学好戏”,而不是“吃遍天”。

(15)、流水板:有板无眼类一拍子,乐句结构更为短小精练,旋律起伏虽大,但字密腔简节奏上显得更为紧凑急促。常用叙事,并表现紧迫的戏剧情绪

(16)、古典小说——雅俗共赏。四大名著,不朽篇章。

(17)、京剧教育史上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所科班。

(18)、比喻条理和层次等。比如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为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

(19)、    在戏曲中,圆场是舞台调度手法。一个或几个角色在舞台上按规定的圆形路线绕行,以表现舞台空间的转换,速度有快有慢,统称为“跑圆场”或“走圆场”。

(20)、成语出处:唐 王昌龄《殿前曲》:“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4、与音乐有关的词语

(1)、挑大梁是戏曲术语。主要流行于江南京剧界。旧时把戏班中生、旦、净、丑各行当的角色喻为房屋结构的“四梁四柱”,有才能、有号召力的主角喻为“大梁”。挑大梁,即承担戏班中的主角。

(2)、   在戏曲中,过去把学戏的地方叫做“科班”,按《词书》的解释,“科”字的定义就是“类别”,也就是“名目”,“班”字就是“行列”,也就是“集团”,把“科”与“班”连起来,就是“某一种名目的集团组织”。科班是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戏方式中最普遍的一种,也是培养演员在数量上最多的一种,它是以一种集团方式授艺的教学场所,成功系数较高,也就是好演员出得最多。

(3)、压轴,原本是戏曲名词,指一场戏剧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压轴戏”,但压轴也常被误用。“压轴”本意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倒数第一个,倒数第一个节目称“压台”。

(4)、中国传统戏剧服装俗称“行头”。从属于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戏剧服装,属于“写意艺术体系”,是一种由生活化服装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装,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生活服装又并非历史生活服装,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化服装。

(5)、  圆场:为打开僵局而从中解说或提出折衷办法。

(6)、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7)、戏曲中把道白的最后一句节奏化,以便引入到下面的唱腔上去。用动作规定下面唱段的节奏也叫叫板。

(8)、    挑大梁:泛指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9)、◀准备好了吗?今年的博博会就是你的首秀还有奖金等你拿!

(10)、优孟衣冠(yōu mèng yī guān) 释义: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出自于明·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王文成亦有病处…高视阔步;优孟衣冠;是其病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这些不经之谈;端的都从何说起?难道偌大的官场;真个便同优孟衣冠;傀儡儿戏一样?” 例句:梅兰芳之所以能唱功出众,这与他小时候在戏班里~熏陶有很大关系。

(11)、  来源于戏曲:京剧艺术作为一个直接面对观众的艺术种类,它必然遵循中国传统的美学习惯,以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使人物一出现,就得判明其忠善或奸佞的性格特征。京剧艺术的化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涂抹,而是有它一定的规则的,尤其是净角和丑角,必然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来勾画脸上的图案,这种格式叫做“脸谱”。

(12)、的确,每个人的成功其实是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的,无论是典故里的人物张僧繇,还是戏曲中的马周,都是需要有很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13)、字正腔圆,汉语成语,拼音是zì zhèng qiāng yuán, 意思是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14)、    海报:戏剧、电影等演出或球赛等活动的招贴。 

(15)、  挑大梁是戏曲术语。主要流行于江南京剧界。旧时把戏班中生、旦、净、丑各行当的角色喻为房屋结构的“四梁四柱”,有才能、有号召力的主角喻为“大梁”。挑大梁,即承担戏班中的主角。

(16)、科班出身——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有板有眼。

(17)、在戏曲中,过去把学戏的地方叫做“科班”,按《词书》的解释,“科”字的定义就是“类别”,也就是“名目”,“班”字就是“行列”,也就是“集团”,把“科”与“班”连起来,就是“某一种名目的集团组织”。科班是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戏方式中最普遍的一种,也是培养演员在数量上最多的一种,它是以一种集团方式授艺的教学场所,成功系数较高,也就是好演员出得最多。

(18)、软靠:京剧服装之属靠,用于非战斗场合的武将。

(19)、  大拿:掌大权的人;在某方面有权威的人。

(20)、  从戏曲中来:由于需要上台的演员未到或扮戏未完成,所以台上的演出只能放慢速度。演员往往要即兴增添台词或故意放慢表演的速度,以达到延长时间的目的,所以这位演员就是“下不来台”了。京剧术语称之为“马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