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特点与风格特征精选128句

admin 句子 2023-10-09 10:40:32

林清玄散文特点

1、林清玄散文特点

(1)、非诚勿扰感想|老师与学生,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关系相处?

(2)、林清玄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30岁前拿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他的文章数度被摘录进入小学语文课本,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2013年,林清玄曾做客央视《开讲啦》,与青年朋友分享成长经历。

(3)、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实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4)、37人生苍凉历尽后,中夜观心,看见,并且感觉,少年时沸腾的热血,仍在心口。

(5)、人物素材|从“台湾第一美人”到知名翻译家——原来优雅的老去如此之美

(6)、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7)、圆通寺是一座全由坚固的石头砌成的寺院,那些黑而坚强的石头坐在山里仿佛一座不朽的城堡,绿树掩映,清风徐徐,我们站在用石板铺成的前院里,看着正在生长的小市镇,那时的寺院是澄明而安静的,让人感觉走了那样高的山路,能在平台上看着远方,就是人生里的清欢了。

(8)、尤其是冬日的早晨,勒着缰绳,马就立在当地,踢踏在长腿,鼻孔中冒着一缕缕的白气,那些气可以久久不散,当马的气息在空气中消弭的时候,人也好象得到了某些舒放了。

(9)、骑完马,到青年公园去散步,走到成行的树阴下,冷而强悍的空气在林间流荡着,可以放纵地、深深地呼吸,品味着空气里所含的元素,那元素不是别的,正是清欢。

(10)、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11)、翻开书页,将目录扫视了几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发芽的心情》,初看这个题目,心中充满疑惑:植物发芽怎么还会有心情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这篇文章。

(12)、2018年年末,林清玄最新的一本散文集《人生幸好有别离》出版,这部散文集收录了林清玄关于“生离死别”这一终极问题的思考,没想到也成了他的绝笔。

(13)、这时,我们指导学生要融入这美的意境之中,细细体会那美的语言,美的风光,美的山山水水,美的描写构思,从而使学生引发出一种阅读的情趣。此外,《海上日出》、《梅雨潭》等作品,也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祖国河山的美好壮丽,融情于物,情景交融,它们是具有很美的意境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教师不妨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深深体味其中的妙处,并融入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去。

(14)、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15)、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卫生堪虑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黑天暗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乡村野店、胡乱搭成的土鸡山庄去豪饮一番;以及狭小的房间里做方城之戏,永远重复着摸牌的一个动作……

(16)、他的文字清新流畅,在平易中有着至真至善的感人力量,感慨人生,关爱生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17)、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18)、林清玄的作品中你或者孩子最喜欢哪一篇?你最难忘的是哪一句?请留言给我们,分享佳句。

(19)、28你有想过到办公室的顶楼看一夜的星星吗?

(20)、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2、林清玄散文特点与风格特征

(1)、现在这两个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只有伤心。湖里的不是荷花了,是飘荡着的汽水罐子,池畔也无法静静躺着,因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损了。

(2)、抓文眼就是抓点,目的是以点带面。要抓准文眼,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安置在“情动而辞发”的“点”上,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笔意思索。

(3)、林清玄说,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

(4)、他说:“其实幸福很简单,无关金钱,是你内心的一种状态,只要打开自己心里幸福的开关,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都可以过得开心、幸福。”演讲最后,林清玄还不忘分享“穷人四宝”——每一天都睡得着;每餐饭都吃得下;不怕人生的转弯;处处无家处处家。

(5)、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6)、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

(7)、“我不会感觉太忙碌,一般作家是想好一篇写一篇,比较好的作家是想好一本书写一本,我是同时想很多本,就好像赛马栏栅拉开,十匹马一起跑,看哪匹马先跑到终点。”

(8)、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冼涤自己的心灵,因为在我们拥有越多的物质世界,我们的清淡的欢愉就日渐失去了。

(9)、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

(10)、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都是清欢”。

(11)、第一流人物是能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

(12)、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13)、“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还记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14)、在生命的旅途中,要努力地追寻,也要保持静观。

(15)、1973年开始创作散文。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16)、要努力增增增肥到90:老先生一路走好!高中好喜欢他的书。

(17)、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18)、2012年,菩提十书重新出版《境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等。

(19)、我大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我送了他一个锦囊,里面四句话:“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

(20)、我从公园穿越过去,想到少年时代的这个公园,心痛如绞,别说清欢了,简直像极了佛经所说的“五浊恶世”!

3、林清玄散文特点与风格

(1)、如果我生在北极,可能要为煮的问题烦恼半天,与性急的人交谈,回家要用大火煮烤;与性温的人交谈,回家要用文火。倘若与人吵架呢?回家一定要生个烈火,才能声闻当时哔哔剥剥的火爆声。

(2)、一生中只有这一次聚会,是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会沉入一种疼惜与深刻,不至于错失那最美好的因缘。

(3)、过了两个星期,我的希望破灭了,因为全班每个同学都去过他家里吃饺子。他对每个同学都用生命保证过。

(4)、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5)、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6)、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坛,林清玄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台湾最为多产而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7)、明川Mingccc:从小到大看的文章很多都是他的,老先生走好!

(8)、19所有的束缚是自己造出来的,只有自求解脱才是唯一的道路。

(9)、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10)、他的微博定格在2019年1月22日这一天,对于离世,他似乎有所预知。

(11)、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12)、如:《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吃鱼骨、嚼草根献出生命的形象描写;英勇杀敌,拒不投降而跳悬崖的狼牙山五壮士的高大形象的刻画;为了战争胜利而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形象的描写;日理万机,积劳成疾的周感人的展现,都运用了准确入深的语言进行描写。教师找出关键词语,反复诵读。深入赏析,细细品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的兴趣。

(13)、读过很多散文,我最心仪的,是林清玄先生的。

(14)、我们有时没有什么事,心情上只适合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地方,有茶有咖啡的地方总是嘈杂的,而且难以找到一边饮茶一边观景的处所。

(15)、在台湾作一个畅销作家并不难,但从事真正的纯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却极少,琦君就是这极少数作家中的一位。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分别是林清玄和琦君。

(16)、18我们会认为阳光是来自太阳,但是在我们心里幽暗的时候,再多的阳光也不能把我们拉出阴影,所以阳光不只是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心。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会感应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能与有缘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即便在最阴影的日子,也会坚持温暖有生命力的品质。

(17)、林清玄先生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8)、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19)、有几个地方我以前常去的,像阳明山和白云山庄,叫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堆叠着的高楼与人欲,自己饮着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

(20)、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4、林清玄散文特点总结

(1)、一旦真正的坎坷来了,挫折到了,我们大可不必以为天塌下来了,世界的末日到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笑迎一切挑战,面对一切挫折,将风浪与挫折抛在身后,闯过去,前面必定是阳光灿烂,前面必定是坦荡如砥。

(2)、让世界的吵闹去喧嚣它们自己吧!让湖光山色去清秀它们自己吧!让人群从远处走来或者自身边擦过吧!我只要用四个手掌,围成一个小小的谷,纯粹只有我们自己的风雨暗中,我们的世界里唱着一首暖暖的歌。

(3)、“一生一会”的说法是有点幽凄的,然而在幽凄中有深沉的美,使我们对每一杯茶、每一个朋友,都愿意以美与爱来相托付、相赠与、相珍惜。

(4)、23我们建造了玻璃与水银的围墙,心窗心镜反而失落了。

(5)、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6)、开始语:读到今天这篇文章,对照自己,突然发觉最近几年,每年春天都有培植几抹绿色的习惯,尤其今年,种了几棵西红柿,一片小葱,还有一盆木耳菜。每天早上醒来,跑去看看它们的碧绿和茁壮,心里就装满了满足。我喜欢这难得的清淡的欢愉,也怀着这样的心情与您分享林清玄的散文:清欢。

(7)、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8)、你说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9)、4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10)、生命的历程就像是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失去了痕迹。

(11)、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也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12)、台湾是一个佛教的信奉地,而林清玄的思想里也融进了佛教的质地。佛曾曰:一切因缘而起。而我与它的第一次邂逅却是奇妙而朦胧的,也许这是缘的造化吧。放飞思想,在文字的跳跃里,自由的呼吸着。文字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在穿梭的进行中,你会发现乐观是他的主旋律。虽然出身卑微,但却坚信自己的梦想,他总会把困难与挫折当成人生的经历,童年的满身光辉是他写作的根本源泉。他如苦难的沙子般处处沉淀,渐渐将他的灵魂磨砺成了耀眼的珍珠,不是每个恩都配得起那些苦难的。尼采曾说过,生命是一条毯子,整个生命。

(13)、小学语文的课文,有很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学作品。老师要抓住这些好文章予以分析,与学生一起领会文章中那幽深美好的意境。课本中描写大自然风光,歌颂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就很多。如,《桂林上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这些优美的文字画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美,将我们引入了一副神异的山水画中。

(14)、16第一流的人物看白云虽是至美,却不想拥有,只想心领神会。今生今世,情如白云过隙,物则是梦幻泡影。

(15)、从年轻人的角度而言,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往往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骄傲自大,而在挫折面前却经不起考验,灰心丧气、失去信心。作者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一个人取得成绩固然重要,或者说是一种财富,但在受到挫折时,就很少有人认为也是一种财富了。他认为:“一个人假如一生都没有成功过固然痛苦,假如不幸没有失败过也不开心。没有失败过和没有成功过,其实都一样,未能真正领会真实的人生。”于是作者把体验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作为人生的重要经验。对于没有体验过失败的青年人,在某种程度上“求败”,迎接各种磨难,甚至比取得成功更重要。

(16)、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17)、西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18)、我喜欢茶道里关于“一生一会”的说法。意思是说,我们每次与朋友对坐喝茶,都应该非常珍惜。因为一生里这样的喝茶可能只有这一回,一旦过了,就再也不可得了。

(19)、你是你,已不是最初的你!也不是昨天的你!奔波的岁月,一站又一站的旅途,在动荡与流离中,只要反观自心、自净其意,就定了、静了、安了……每天的睡去,是旅程的一个终站。每天的醒来,是旅程的一个起点!

(20)、        由于林清玄从小受到父辈热衷宗教事务的影响,以及有文化、有学识母亲的关爱,母亲的言语和入释后的经历共同塑造了林清玄散文的语言特色。

5、林清玄散文特点与风格例子

(1)、后来,朋友嫁人,到国外去了。我去了一趟圆通寺,山道已经开辟出来,车子可以环山而上,小山路已经很少人走,就在寺院的门口摆着满满的摊贩,有一摊是儿童乘坐的机器马。

(2)、林清玄(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新大学。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

(3)、在《开讲啦》的舞台上,林清玄不聊散文,也不说写作,而是用人生经历侃侃而谈他的梦想和感悟。他以“不怕人生的转弯”为主题,告诉青年朋友,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应该被旁人保证,而是应该由自己决定,当你确定了内心的向往,就应该无所畏惧地去实现,不要害怕困难与转弯。

(4)、每日更新大量免费的语文知识、高分作文技巧、人物作文素材、高考诗词解析、名家美文共赏、哲理名言和学习陪读建议等等…

(5)、他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学之路。题材涉及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而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

(6)、温柔种茧: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然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7)、哈士奇爱吃巧克力:先生的散文也是陪伴了我初高中,先生走好!

(8)、       例如,在《家家有明月清风》中,其对人生幸福的来源进行了描述,“人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宝殿”,这段文字描述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艺术形式,使幸福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展现。

(9)、正像林清玄先生所说的那样: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10)、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坛,林清玄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台湾最为多产而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11)、不是突然!生命的成长虽然有阶段性,每天却都是相连的,去日、今日与来日,是在喝茶、吃饭、睡觉之间流逝的,在流逝的时候并不特别警觉,但是每一个五年、十年就仿佛河流特别湍急,不免有所醒觉。

(12)、光之色先是例举了塞尚的苹果色彩的不同。而后是在阳光下,所有的事物自有它的颜色,当阳光隐去,在黑暗里,事物全失去了颜色。”想想,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到底还是保持着本色,黑暗里本色失去,一只苹果可以蓝,可以七彩,人还有什么不可为呢?阳光本色的失落是现代人最可悲的一种,许多人不知道在阳光下,稻子可以绿成如何,天可以蓝到什么程度,玫瑰花可以红到透明,那是因为过去在阳光下工作的占人类的大部分,现在变成小部分了,即使是在有光的日子,推窗究竟看的是什么颜色呢?我常在都市热闹的街路上散步,有时走过长长的一条路,找不到一根小草,有时一年看不到一只蝴蝶;这时我终于知道:我们心里的小草有时候是黑的,而在繁屋的每一面窗中,埋藏了无数苍白没有血色的蝴蝶。

(13)、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14)、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15)、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16)、第三个梦想是娶“奥黛丽•赫本”作妻子,不娶到就誓不为人!林清玄这三个“誓不为人”的承诺,竟然最终都“梦想成真”!

(17)、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18)、从8岁开始写作,现年62岁的林清玄已出版了160多种书,被誉为台湾最高产的作家,更曾创下一本书在台湾卖十几亿新台币的惊人纪录。在大陆,他也是读者熟知和喜爱的畅销书作家,出版了60多种书,有18篇文章被收进课本。

(19)、我们建造了玻璃与水银的围墙,心窗心镜反而失落了。

(20)、一向很喜欢台湾作家,不是被台湾二字吸引,也不是隔着一道深深浅浅的台湾海峡所使的一种好奇与敬慕,只是觉得他们的铅墨字下有一种平易近人的力量,即为反省。

(1)、生命会不会再有一个四十年呢?如果有,我能为下半段的生命奉献什么?

(2)、很多人的离去令人唏嘘,感叹于诸多名人大师的陨落。

(3)、台湾有个学生,父亲是种凤梨的农民,因为要鉴定凤梨的甜分,每个凤梨敲3下,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学生很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三下鉴定凤梨甜度的机器,后来得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

(4)、一个成功的人,只要有大的愿望理想、坚强的意志、谦逊的态度和温柔的气质就行了。

(5)、林清玄,1953年出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6)、这是全文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我认为最精彩的一句。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个社会在进步各种表层上所显示的迹象的特征都在说明这个社会亦或是民族正在进步,朝着一个他们所认为的理想的目标行进着,可能不得以实现,但现实是行进着就好。光鲜亮丽的表面很好看,大家也很高兴,但是掩藏在surface下的景色呢,我想不会是大堡礁,是灰暗的破落的珊瑚虫残骸,是的我说的是人们日渐缺少的作为一种生物的感知自然的能力与想法,除了呼吸之外,自然教会人们的太少太少,少得可怜。“无数苍白没有血色的蝴蝶。”蝴蝶,轻的,小的,翩翩然的。任何人对于蝴蝶的印象无非是这些,活力。这是指人吧我想,苍白没有血色,人怎么可以这样呢,但现实确实如此没有什么可以申辩的。林清玄大致上便是如此的一人,只想充实人,从内而至外。只是想让蝴蝶恢复亮丽与血色而已,他选择了铅墨这条路,执意行走到底,义无反顾。

(7)、 对于一个不相干的,不了解的事情,所有的言说都是自心的显现与投射。为别人心理的投射而生气,不是太不值得了吗? ——林清玄

(8)、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秋雨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余秋 雨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读者反思、追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已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这点也许是最重要的。

(9)、2014年,林清玄在苏州做客湖畔论坛时,曾介绍自己心中最伟大的三个人:茶圣陆羽、禅圣慧能和经圣玄奘。他希望通过这三位从人生底层出发的人所代表的文化向上精神,告诉读者如何认识自我,实践自我,开发自我的伟大志业。

(10)、由于流逝的岁月,似我非我;未来的日子,也似我非我,只有善待每一个今朝,尽其在我珍惜的每一个因缘,并且深化、转化、净化自己的生命。

(11)、面对生死,他并不悲观,在文中道出了这样的乐观之语:

(12)、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13)、我们若一直盯着坎坷、盯着挫折,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走不出心里的阴影,那么,坎坷与挫折就会被放大,就会像山一样地压倒我们。

(14)、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15)、在生命的旅途中,要有所敬畏,也要有所无惧。

(16)、林清玄,1953年出生,中国台湾地区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

(17)、我和我的孩子相处很好,每天孩子出门,我站在门口拍拍他们肩膀,说爸爸爱你们,要加油,每天孩子回家,我还是抱抱他们,说爸爸爱你们,今天辛苦了。我和三个孩子关系都很好,和他们就是朋友,同时从他们身上学习。

(18)、我发现大陆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

(19)、在《在生命的路途中》这篇文中,林清玄提到了对人生无常的态度:

(20)、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何?

(1)、散文的精髓是形散而神不散。读一篇好的散文,就像在炎热干燥的沙漠里逢着一片绿洲,满心装满了欣喜与崇拜。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真正地将我推进了散文的殿堂,但只是崇拜他的文笔,并没有激起感情的阵阵涟漪,好像内心的一片天地是空虚的一般,林清玄的散文却总能引起思想的共鸣。

(2)、一切的死亡,都不是在目的地发生,而是在旅程中发生的。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经过一个优美的地方,不经意就在美中死去了。

(3)、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就沉默地转身离开,山还是原来的山,寺还是原来的寺,为什么感觉完全不同了,失去了什么吗?失去的正是清欢。

(4)、光之四书,收于林清玄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这四篇文章分别是是借光线来反省人性的沦陷,城市的进步所致人对自然感知力的退步,对于自然的漠视,第四篇是对阳光的忽略。主体是人与太阳所代表的自然,以人为,和谐社会,台湾的作家大多有这良知,能够对人有所关怀,私以为这才是作家之本。

(5)、百货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也是这样,作为95%的东西其实是很像的,比较起来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性的5%,包括人的养成特色,人的快乐痛苦欲望。香精要熬个五年、十年才加到香水里面去的;人也是一样,要经过成长锻炼,才有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是独一无二的。

(6)、2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

(7)、茶若相似,味不必如一。但凡茗茶,一泡苦涩,二泡甘香,三泡浓沉,四泡清洌,五泡清淡,此后,再好的茶也索然无味。诚似人生五种,年少青涩,青春芳醇,中年沉重,壮年回香,老年无味。

(8)、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