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及译文简短精选64句

admin 句子 2023-10-13 10:49:07

荀子名言及译文

1、荀子名言加翻译

(1)、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

(2)、(译文)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

(3)、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荀子•礼论篇》

(4)、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5)、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6)、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7)、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8)、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荀子

(9)、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荀子·解蔽篇》

(10)、荀子有取于道家在“天”、“天道”、“天命”上的自然观的成分,然而它的理论宗旨却不在于走向自然主义,而在于凸现“天人相分”,然后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构自己的“人道”学说。

(11)、译文:人天生有认识的能力,有认识能力就有记忆。有记忆就是贮藏,然而也有所谓虚,所谓虚,就是不因为已经获得的去妨碍将要接受的。

(12)、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13)、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14)、“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

(15)、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16)、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18)、“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19)、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荀子·解蔽篇》

(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2、荀子名言及译文简短

(1)、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2)、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许多人认为从这句话中能看出我国古代“民主”意识的萌芽,表明人民群众才是权利的真正持有者,从而为多数人的统治提供了思想依据。但是这句话真正出自于《荀子》,在《荀子.王制》和《哀公问》两篇中凡可见。

(5)、(译文)眼睛不能同时看清楚两样东西,耳朵不能同时听清楚两种声音。

(6)、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荀子•乐论篇》

(7)、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8)、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荀子·乐论篇》

(9)、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10)、译文:仁者推行道,并不刻意去做;圣人推行道,不必勉强去做。仁者在思虑道时,是恭敬的,圣人在思虑道时,是乐在其中的。这就是治心的根本方法。

(11)、(小学语文)1-6年级看拼音写词语练习汇总

(12)、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3)、“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14)、(感悟)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在于你对事业的态度,你认真敬业,就会成功,你敷衍轻慢,就会失败。

(15)、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6)、马惊扰了车子,那么车上的人就不能安安稳稳地坐车;老百姓惊扰了政治,掌权者就不能安于官位。马惊恐车,就不如使马安静;平民百姓惊扰政治,就不如给他们实惠。

(17)、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8)、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荀子•解蔽篇》

(1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20)、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荀子名言及译文及注释

(1)、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

(2)、(译文)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

(3)、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4)、所渐者然也:被熏陶、影响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然,这样。

(5)、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7)、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做善事(难道是)不能累积(的)吗?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9)、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荀子•乐论篇》

(10)、(感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就看看他结交的朋友,那里一定有他的影子。

(11)、六马:古 代天子之车驾用六匹马拉;此指拉车之马。仰秣:《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仰秣,仰头吹吐,谓马笑也。”一说“秣”通“末”,头。

(12)、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荀子·解蔽篇》

(13)、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14)、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荀子

(15)、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6)、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17)、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荀子•解蔽篇》

(18)、(译文)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亲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

(19)、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4、荀子名句经典语录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3)、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4)、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