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最有名的一句加翻译精选75句

admin 句子 2023-10-13 10:47:17

离骚名句及翻译

1、离骚名句解析

(1)、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2)、晚上宓妃回到穷石住宿,清晨到洧盘把头发洗濯。

(3)、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4)、月神在前开路兮,风神随后奔闯。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5)、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6)、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

(7)、“兮”字在屈原的作品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离骚》中即普遍使用。“兮”字并非《楚辞》所独有,在北方文学中也较早地、大量地使用,“十五国风”中除《秦风》外,十四国风中都有“兮”字出现,而且多达236次。《诗经》中的“兮”字一般是用在句末,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兮”字的典型句式;还有用在句中的句子,如“宽兮绰兮”、“伯兮朅兮”,但是这样的用法相对来说只占少数。到屈原的作品,“兮”字用得更为广泛,而且有比较严格的规律性,用“兮”虽然不是屈原作品的特长,但是用得奇特、富有创造性并因此成为屈原作品语言形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屈原划时代的创造。从《离骚》来看,两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尾,这种用法对调整诗歌节奏起着很大作用。“兮”本来是个语助词,许慎说:“兮,语所稽也”,段玉裁说:“语于此而少驻也,此与‘哉,言之间也’相似”。从屈原作品使用的情况看,“兮”都是语气助词,如果译成现代汉语,相当于语气词“呵”。郭沫若、闻一多认为“呵”是“兮”字的本音。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凡今本《老子》的“兮”都写作“呵”,证明郭、闻二位先生的推断是有根据的。如此“兮”字的作用主要是强化情感、延长音节、调整节奏,增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8)、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9)、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我们一般都称他为屈原。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屈原一生主张联齐抗秦,主张美政,但却遭受了奸臣的陷害。《离骚》就是他的忧愁、忧思之作。全诗两千多字,三百七十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部分。

(10)、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11)、屈原的《离骚》中,用互文的手法写出朝廷小人借“蕙纕”“茝兰”等物指责、诽谤诗人最终导致诗人罢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句中透露出诗人的委屈与不满。

(12)、屈原的《离骚》中,表明诗人宁可死去或被放逐,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最新解析+优秀标题+误区+提纲|2021全国高考作文题大集合(你要的都有了)

(14)、屈原的《离骚》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长太息(叹息)以掩涕(掩面哭泣)兮,哀民生(百姓的生活,一作“人生”)之多艰。余虽(虽然)好(爱慕、崇尚)修姱(kuā,修洁而美好)以羁(喻指束缚、约束。,马缰绳。羁,马笼头)兮,謇(jiǎn,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无实意)朝谇(suì,谏诤)而夕替(废弃、贬黜)。既替余以(因为)蕙(以蕙草做佩带。,xiānɡ,佩带,名词用作动词)兮,又申(加上)之以揽(采集)茝(chǎi,香草名,即白芷。)亦余心之所善(爱好)兮,虽(即使)九(极言多)死其犹未悔。怨灵修(神仙,这里指楚怀王)之浩荡(荒唐,没有准则)兮,终不察夫民心(人心)。众女(喻指许多小人)嫉余之蛾眉(像蚕蛾一样细而长的眉毛,这是将自己比喻成美女,暗示自己有高尚的德行)兮,谣诼(造谣,诽谤)谓余以善淫(生性淫荡)。固(本来)时俗(世俗)之工巧(善长于取巧。工,善于,擅长)兮,偭(miǎn,背向,引申为违背)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背(违反)绳墨(木匠划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绳、准则)以追曲兮,竞周容(苟合取容)以为度(法度、准则)。忳(tún,忧闷)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余侘傺(chàchì,失意的样子)兮,吾独穷困(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走投无路)乎此时也。宁溘(突然、忽然)死以流亡(随流水漂流而去)兮,余不忍为此态(苟合取容之态)也!鸷鸟(zhì,凶猛的鸟,指鹰、雕等。鸟,泛指一般的鸟)之不群(不与凡鸟为伍)兮,自前世而固然(本来如此)。何方(方枘、榫头,比喻端方正直)圜(通“圆”,圆凿,受榫头的穿孔)之能周(合)兮?夫孰(何)异道(不同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责骂)而攘(忍受)诟(侮辱)。伏(守、保持)清白以死直(献身正道)兮,固前圣之所厚(嘉许、推重)。悔相道(观察、选择道路)之不察(清楚、明白)兮,延(久久)伫(久立)乎吾将反(通“返”,返回)。回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的自称)车以复路(返回到原路)兮,及(趁着)行迷(走迷了道路)之未远。步(缓行)余马于兰皋(水边高地)兮,驰(快跑)椒丘(长着椒树的山冈)且(暂且)焉(于彼,在那里)止息(停下来休息)。进(到朝廷做官)不入(不被君王所用)以离(通“罹”,遭受)尤(过失、指责)兮,退(离去)将复修吾初服(指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制芰荷(荷叶。芰,jì)以为衣兮,集芙蓉(荷花)以为裳(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古人以上衣为衣,以下裙为裳。)。不吾知(即“不知吾”的倒装)其亦已(止,罢了,算了)兮,苟(只要)余情其信(确实)芳(美好)。高(使……高,加高,用做动词)余冠之岌岌(高耸的样子)兮,长(使……长,加长,用做动词)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芳(芳香)与泽(光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其犹未亏。忽反顾(回头看)以游目(放眼观看)兮,将往观乎四荒(指辽阔大地)。佩(用作名词,指佩戴的香草和饰玉)缤纷(繁多)其繁饰(众多装饰品)兮,芳菲菲(服饰品之芳香浓烈)其弥章(更加明显。弥,更加。章,通“彰”,明显)。民(人)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美好)以为常。虽(即使,就算)体解(分解人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

(16)、朝搴(qiān)阰(pí)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17)、头上戴着高高的高山冠啊,长长的佩带我系在腰上。芳草和美玉聚集我一身啊,峻洁的美质无一丝损伤。忽然回过头来纵目四望啊,我打算去周游天下四方。

(18)、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9)、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20)、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2、离骚最有名的一句加翻译

(1)、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2)、《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3)、屈原在《离骚》中委婉地表明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句子是“     ,        ”。

(4)、我走马在这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我奔向那长有椒树的山丘,暂且在此停息。

(5)、一周热词|领导人气候峰会、博鳌亚洲论坛、特斯拉致歉、欧超联赛、中国超2亿单身

(6)、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7)、“夏启偷得《九辩》和《九歌》啊,他寻欢作乐而放纵忘情。

(8)、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             ,             。

(9)、姐姐对我遭遇十分关切,她曾经一再地向我告诫。

(10)、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11)、夜来香在夏、秋季开放,花型像一颗五角星,叶子呈椭圆形,每到晚上香气特别浓,嗅一嗅,使人神清气爽,精神抖擞。

(12)、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13)、国内既然没有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

(14)、在《离骚》中,屈原用“      ,       ”两句写出自己身处污浊的社会环境中的压抑。他只能委屈心志,把谴责和耻辱一并承担。

(15)、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16)、清晨我将要渡过白水河,登上阆风山把马儿系着。

(17)、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      。

(18)、屈原的《离骚》中,诗人抒发完自己忧愁不安、穷困失意的郁闷之情后,马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宁可被放逐也不以媚俗取巧为姿态的决心。

(19)、我们再结合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来看一下作者屈原究竟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司马迁这样写道:“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司马迁也是一个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人,从这一点上看,他读屈原的《离骚》肯定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20)、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3、《离骚》名句

(1)、张璐1977年出生于济南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在医院工作,父亲在铁路工作。1993年,张璐从济南燕山中学保送到省实验中学,“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是她每学期几乎都能获得的荣誉。“在同学们中威信好”“工作大胆泼辣、高标准要求自己”“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工作能力”,这是张璐得到的最多评价。

(2)、我心中犹豫而疑惑不定,想自己去吧又觉得不妙。

(3)、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      。

(4)、我在天上观察四面八方,周游一遍后我从天而降。

(5)、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6)、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雄鹰这些大鸟和燕雀这些小鸟自古以来就不合群一例作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高翻的工作不是光英语好就可以的。”据外交学院老师王燕介绍,外交部选拔主要看重三点:一是踏实的语言基础、优秀的语言能力;二是熟悉外交、外事业务;三是综合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王燕补充道,譬如曾为朱镕基担任“两会”翻译的朱彤,在校成绩仅处于中上等,但朱彤讲话简短干练、不啰唆、咬字清楚,谈吐“令人舒适”,具备成为高翻的潜力。

(8)、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可以看出对于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诗人原本是打算委屈心志、压抑感情,以待有朝一日能洗刷耻辱。

(9)、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10)、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諑谓余以善淫。    

(11)、折下玉树枝叶作为肉脯,我舀碎美玉把干粮备下。

(12)、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      。

(13)、想听从灵氛占卜的好卦,心里犹豫迟疑决定不下。

(14)、世上的人都爱成群结伙,为何对我的话总是不听?”

(15)、张璐本科毕业于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并非科班出身的她凭什么击败了很多翻译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国翻”?这其中自然离不开她的语言天赋,但更重要的是她花了百倍于常人的努力。

(16)、诵读专家: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17)、《离骚》与《诗经》的区别在于,当上下两句有可能形成对偶的时候,《离骚》有意识地变换词语的结构形式,使之具有错落之美,如“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蜿蜿”与“委蛇”是叠音词与连绵词相对,“掩涕”与“浪浪”是词组与叠音词相对,对应的词语或词组结构发生变化,是为了使语言形式发生变化,从而形成诗歌语言的节奏变化。《离骚》“乎”和“于”的用法,很能说明屈原有意追求错落的特点。“《离骚》语法,凡二句中连用介词‘于’‘乎’时,必上句用‘于’,下句用‘乎’,‘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胥其例也。”

(18)、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19)、我希望它们都枝繁叶茂,等待着我收割的那一天。

(20)、屈原的《离骚》中,诗人表达自己忧郁失意,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穷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名句积累翻译

(1)、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2)、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

(3)、皇览揆(kuí)余初度兮,肇(zhào)锡(cì)余以嘉名:

(4)、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5)、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6)、世道黑暗使人眼光迷乱,谁又能够了解我们底细?

(7)、(bèishéngmòyǐzhuīqǔxī),

(8)、释义: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9)、(tuìjiāngfùxiūwúchūfú);

(10)、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

(12)、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13)、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各,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14)、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15)、芬芳与污垢已经混杂在一起,唯独我这光明洁白的本质未曾蒙受丝毫减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