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诗词名句,境界高远的(文案精选64句)

admin 文案 2023-10-15 10:50:55

重阳节诗词名句

1、重阳节诗词名句摘抄

(1)、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2)、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3)、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唐)刘兼《重阳感怀》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4)、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5)、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6)、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7)、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8)、而诗歌后两句则是带有鲜明重阳节特征的名句。古人有佩茱萸囊的习俗,在重阳节登高之时,往往臂上佩带藏有茱萸的布袋。这种“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情景,乃是王维设想兄弟们登山时候的图景,只是虚空一笔,却也是他内心对兄弟团聚的渴望。因此,这两句诗语淡而情长,让人回味无穷。

(9)、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风俗是吃重阳糕,“高”和“糕”谐音,重阳糕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之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有步步登高的吉祥用意。

(10)、重阳节的时代精神在如此众多的重阳诗中都提到登高、宴饮、赏菊、饮菊花酒等等活动,可见重阳节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节日。

(11)、而重阳佳节,结伴登高,返归自然,开口一笑,酩酊一醉,自己性情之舒展,亦皆充满“乐山”“乐水”,“乐以忘忧”的意趣。作者“胸次之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见于言外”《论语集注》。作者词中,已非杜牧诗中一般人生情感的境界,而是这位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朱熹此词赞美自然,赞美人生,抒发性情哲思,贵在深入浅出,出以优美高远的意境和清畅豪爽的格调,故深含理趣而不堕庸俗。

(12)、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1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14)、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道出了重阳时节,所有作客他乡之人的普遍感受。如今身在他乡的人们,每逢过时过节也常常引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15)、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晒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易经》定“六”为阴,定“九”为阳。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亦称重九。

(16)、(唐)李群玉《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17)、杜甫因病无法饮酒,以至于发出“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的嗔怪,将重阳节无法饮酒的落寞之情表现出来,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8)、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19)、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20)、(55)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2、重阳节诗词名句,境界高远的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扣题目,写异乡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增。

(3)、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唐)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第3首,《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6)、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8)、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9)、还有一句广为传唱的佳句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其实,这首诗描写的并不是重阳节情景,但因为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句,点出了重阳节的标志性活动,而被人们当作重阳节诗词看待。

(10)、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11)、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12)、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13)、译文:刚刚过了重阳节,天气渐渐冷了,庭院里秋风瑟瑟。落叶纷纷。在这秋日的清晨,朱红阑干外的木芙蓉却开得非常美艳,像在特地竞吐新的芬芳。

(14)、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15)、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16)、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17)、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18)、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自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19)、遥想家乡兄弟们登高的时候,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20)、重阳节又是一个敬老节。九为阳数之极,“九九"亦含长久、长寿之意,重阳菊更是长寿之草,再加上重阳时节正值民间秋祭拜祖,故重阳节便有了尊老敬老之意。

3、重阳节名诗古句

(1)、《四时佳兴与人同—2019诗词日历》,央视重大主题宣传新媒体“1号线上”等策划,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韩可胜等主编。与季节、节气、节日、纪念日、花信风等高度对应;篇篇经典,覆盖中小学课本大多数诗词;湖南卫视“声临其境”声音指导狄菲菲团队艺术配音。各渠道统一定价,可开具正规书籍发票。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3)、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4)、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5)、(赏析):《大有•九日》是宋代词人潘希白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重阳节。词的上阕,写采菊而知重阳节已至。秋已到而南山翠色依旧,然而夜间风雨加之人之悲秋,亦无登临之意。下阕写天气已觉寒冷,饮酒亦无兴致。秋色萧瑟,岁暮人老,使人又起归乡思旧之情。

(6)、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7)、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8)、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9)、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10)、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11)、曹丕有“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之句,表达了又逢重阳的惊喜;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13)、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14)、《诗境浅说续编》:杜少陵诗“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乐天诗“一夜乡心五处同”、皆寄怀群季之作,此诗尤万口流传。诗到真切动人处,一字不可移易也。

(15)、重阳节离不开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活动,诗词中都有体现。饮酒容易使人忘记尘世的种种烦恼,可那种醉酒后的潇洒开怀,仅仅是暂时,并非永久。

(16)、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17)、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18)、《碛砂唐诗》:谦曰:圣叹曾言,唐人作诗每用“遥”字,如“遥知远林际”、“遥知兄弟登高处”,皆用倩女离魂法也,极有远致。

(19)、《九日送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先描述了诗人于重阳节送别故人时的凄凉情景,再写诗人对故人的送别,最后写诗人对彼此分别后的遐想。全诗格调苍凉,在问语的强调、今明的对比、虚词“且”“暂”“应”的呼应中,一波三折地倾诉离别之苦。

(20)、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4、重阳节经典诗词名句

(1)、年月多,春愁秋思知何限?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缦。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

(2)、《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此时有难以自持的愉悦感,恨不得将菊花插满头,才不辜负了这个重阳节。诗人的这种旷达中夹杂着凄恻低回的愁情,这是郁结的愁绪与登临的欣喜交织的结果。

(3)、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4)、唐宋时,重阳节后一天被称为“小重阳”,因此,人们连续两天宴饮、采摘菊花,诗人李白发出“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的感慨,表面上表达诗人对菊花遭遇的同情,实际上正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与不平之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