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古诗大全(文案精选115句)

admin 文案 2023-10-17 11:49:40

二十四节气对应古诗

1、二十四节气对应古诗立春

(1)、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2)、  大暑来了,秋天也就不远了,“林钟”律音起,夏天就要过去了。一轮圆月开启子夜时光,萤火虫凭空翻飞照亮夜空。准备菰米邀请饱学诗书的客人,菰蒲铺满碧绿透凉的水面。不要卷上红色纱帐昏昏欲睡,古代典籍等着清风来翻阅。

(3)、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4)、译文: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5)、   课上老师们带领学生结合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古诗一起追寻节气更迭的脚步,体悟二十四节气当中蕴藏的中国人洞察天地、感知自然的智慧,感受用诗歌传递节气的灵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思与诗意。除此之外,不同的年级,围绕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课上还展开了丰富多彩的交流分享活动。

(6)、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锁高门。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画堂无绪,初燃绛蜡,罗帐掩馀薰。多情不解怨王孙。任薄幸、一从君。

(7)、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

(8)、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 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

(9)、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小雪日戏题绝句》张登)

(10)、《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11)、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12)、  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衙门每日空闲的时候居多,而这个月的农事却是比较忙活些的。老百姓在地里耕作,酷热也不知怎么抵挡的。正午时分那些人和物都在歇息,静悄悄的,惟独我自己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好不惬意。城墙高耸,城门紧闭,树木葱翠,绿荫静寂。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在这里可以抛却烦恼忘掉忧愁,终日对影举着华丽的酒杯畅饮。

(13)、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才子霏谈更五鼓。剩看走笔挥风雨。

(14)、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15)、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16)、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17)、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18)、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19)、点击下列名称,让我们学习诵读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 

(20)、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2、二十四节气古诗大全

(1)、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2)、秋:立秋:8月7--9日、处:8月22--24日、露:9月7--9日、秋:9月22--24日、寒: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

(3)、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空交大寒。

(4)、译文: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5)、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小暑(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6)、“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每年9月23日前后迎“秋分”。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称秋分。这一天,昼夜在春分之后又一次平分。从秋分以后,白昼短于黑夜,日甚一日,直到冬至。

(7)、处暑:“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8)、小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9)、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0)、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11)、大雪:12月7日前后,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12月7日前后,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12)、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13)、更闻歌子夜,逃李艳妆新。清明(清明)4月5日/4日,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14)、春分:3月20日/21日,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15)、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6)、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17)、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18)、以上,便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是不是特别美?

(19)、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20)、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3、二十四节气对应古诗二十四首

(1)、霜降:10月23日前后,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2)、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3)、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4)、立秋:8月7日/8日,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5)、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6)、“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7)、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8)、“小寒已近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每年1月6日前后迎“小寒”。这一节气也标志着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节气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

(9)、关于二十四节气中立冬、冬至、大雪、小雪、小寒、大寒的自创诗

(10)、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雷声走过天空春天的颜色涂满了我们的前额草叶下的虫儿用翅膀张开了春天亲爱,你拉起我的手穿行在麦苗和河流之间满脸是幸福的汗水模仿昆虫的姿势在粉蝶般的蚕豆花上挥霍爱情迎风招展的身体渐渐变轻渐渐长出了翅膀二十四节气诗之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14)、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15)、大暑(大暑)7月23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6)、白露:9月8日前后,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

(17)、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18)、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19)、译文: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20)、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4、二十四节气对应古诗大雪

(1)、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2)、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小雪:11月22日前后,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4)、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5)、念此一筳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6)、译文:随风飞舞的雪花看不厌,再多了还可以让树林和山峦看不见。正在为生计发愁的我坐在书房的窗户下,窗外飞来一片雪花也带进来一片严寒。

(7)、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8)、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9)、《莲生八戕》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10)、3) 竹报三多家见喜,梅开五福位居尊。

(11)、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12)、大寒:1月20日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13)、小满:“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古人不取“大满”,而止于“小满”,是为了告诫人们要虚心。《道德经》中有“大满若盅,其用不穷”一句来看说明。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引申为:大器已成之人,总感智慧不足,这种人生追求所产生的作用才是无穷的。为人境界越高,就越谦虚。

(14)、(小雪)11月22日前后,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15)、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16)、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7)、由来惯采无近远,阴岭长兮阳崖浅。大寒山下叶未生,

(18)、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是三泰。

(19)、芒种:6月6日前后,“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正是散播播种的时候。

(20)、丙子冬至李梦阳奉天门下玉阑桥,此日催班早侍朝。占史奏云懽万国,大官传宴散层霄。

5、二十四节气对应古诗名句

(1)、“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迎“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这一天,我国民间有“迎春”“打春”和“咬春”的美好习俗。

(2)、译文: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3)、杂咏杨允孚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4)、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沈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5)、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国秋。霜降(霜降)10月23日前后,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6)、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初寒》陆游)

(7)、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8)、节气诗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下半年是八廿三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9)、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10)、尧市人稀紫笋多。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11)、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诗:立春偶成宋代: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12)、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1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每年12月22日左右迎“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所以冬至在我国历代也称为“日短”“日短至”“日南至”。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

(14)、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15)、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16)、“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每年11月7日或8日迎“立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此时节,朔风起,地始冻,水始冰,天气一天天变冷。

(17)、立秋: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8)、忽对林亭雪,瑶。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白居易)

(19)、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20)、(小满)5月20/21日,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1)、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2)、(小寒)1月5日前后,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3)、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4)、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5)、《客中初夏》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6)、“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每年8月23日或24日迎“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

(7)、《春雨》唐朝·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8)、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立秋宋代: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9)、(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10)、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夏至避暑北池唐代: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11)、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2)、处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13)、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14)、注: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15)、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