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a月饼节b团圆节c故乡节d诗人节精选145句

admin 句子 2023-10-29 11:53:46

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

1、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气

(1)、今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撞了个满怀,在这八天的小假期里,同学们也要注意出行、假期安全,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假期!

(2)、乘坐市内公共交通等车停稳后,依次上车,不挤不抢。不要乘坐“黑车”,因为这些车辆安全没有保障;乘坐火车、轮船、飞机时必须遵守车站、码头和机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3)、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切勿横穿马路,过马路时注意来往车辆,尽量走人行横道。无人行道时靠右边行走。走路时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与机动车抢道,不突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拦。

(4)、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5)、后羿回家寻妻不得,捶胸顿足,仰望月亮千呼万唤地呼唤嫦娥名字。他的呼唤惊动了上天,皎洁的月亮上,果然出现嫦娥的身影。后羿急忙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而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遥祭嫦娥。后来月母被羿的真情所打动,允许嫦娥在月圆之日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6)、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一直流传至今。

(7)、  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中秋节的别名  中秋节是我国范围广、影响大、习俗多的传统节日,也是叫法很多的节日。

(8)、2 , 七月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节日产生了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9)、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元朝时期流传下来的。相传,中原广大人民在元人的残酷统治下,生活非常痛苦。朱元璋想要联合反抗力量举行起义。但官兵搜查严密,消息无法传递出去。

(10)、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11)、月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中秋节节日食俗。其中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买过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12)、  中秋节的由来想必大家也有听说过,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吃了不死药飞上了月亮,她的丈夫后裔为了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祈求吉祥平安。由此,中秋节的习俗就延续下来啦!

(13)、有一次,后羿上昆仑山打猎,昆仑山西王母赏给后羿一颗成仙的药。后羿舍不得离开妻子,就交给嫦娥保管。哪知道被动了坏心思的逢蒙偷听。八月十五这天,趁后羿不在家,逢蒙来抢仙药,嫦娥不想被抢,当即将仙药放入口中,飘向天空,为了跟后羿近一点,她落在了月宫。

(14)、每到中秋,大家回家团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聊聊天。

(15)、12月13日“女孩节”欧洲国家瑞典也把儿童节分得比较细,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节”,又称为“龙虾节”,意思是鼓励全国的小男孩学习龙虾的勇敢精神。这一天,孩子们要打扮成龙虾的样子,表演一些非常活泼可爱的节目。

(1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7)、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18)、    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日中秋。”

(19)、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样。

(20)、    元朝晚年,全国各地灾情频发,特别是陕北一代,旱灾连连,甚至有很多饥民吃软石而致死。据记载:1367年,曾有清涧隐士惠暹捐献余粮2000石,挽救了很多清涧民众,度过了灾年。

2、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a月饼节b团圆节c故乡节d诗人节

(1)、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处在一年秋季的正中间一天,所以叫做“中秋节”。

(2)、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日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3)、    八月十五杀鞑子,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

(4)、中秋是全民的节日,但从前有的地方妇女在中秋有她们独特的节俗活动,如“拜月”,俗传中秋是月亮生日,月亮被称为女神。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吴地有“走月亮”之俗,妇女盛装出游,互相往还,直到天明鸡唱,犹婆娑月下。妇女拜月之俗的形成,可能和古代月亮主生育的民间信仰有关,有些地方拜月活动结合求子仪式,是其证明。闽南及台湾地区的妇女,中秋节有“听香”之俗,听香人燃香礼拜后,或静立或出游,注意窃听别人语言,以占卜吉凶。

(5)、螃蟹在明代的中秋宴上,螃蟹是充场的主角,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吃蟹,佐以酒醋,很是流行。

(6)、  二是中秋节来源于农业生产。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意思就是“庄稼成熟”。农历八月的中秋时节,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都陆续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把秋天三个月的正中间一天,也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这天作为节日。

(7)、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物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8)、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为“花朝”,与之相对应,又将八月十五称为“月夕”,所以,中秋节又称为“月夕”。中秋节习俗  从上述的各种别称,也可以看出中秋节的相关习俗。这里总结一下,在说明一下吃月饼的来历。

(9)、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10)、一想到过节,同学们是不是就会想到每个节日的专属美食呢?中秋节的美食,也是不少呢!伴随着阵阵桂花香,品着美食,这就是佳节的安逸和温暖所在吧!

(11)、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园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12)、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自五月初五(端午节)开始,人们就要经历洪水、瘟疫等一百天的大难,许多人家妻离子散、阴阳两隔。而到八月能够重新团聚的,理所当然值得庆祝一番了,于是就有了中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宋苏轼有《水调歌头》,早在宋代,人们就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赋予了中秋“祈盼团圆”的主题。后世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都围绕着“团圆”这一主题来进行,故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13)、  他的谋臣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让人做一种饼,把“八月十五起义”的字条藏在饼里,再让人分头传到各地的起义军手里,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起义。

(14)、    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仿就马上意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到最后,也没能将那树木砍倒。

(15)、月饼甜腻,一定要配上热茶才能解。“一口月饼一口茶”,有助于消化,又增添雅兴。茶可促进消化道分解月饼里的油,减少“积食”。而吃什么馅儿的月饼配什么样的茶,也是另有讲究。例如,枣泥、豆沙、莲蓉馅的月饼适合喝薄荷茶或者绿茶;蛋黄酥、五仁馅的月饼则搭配普洱茶、菊普茶更为相宜;豆沙、冰沙馅的月饼和乌龙茶则是绝配。

(16)、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17)、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18)、写到这里,这篇推送到此结束,我要先去吃月饼了。

(19)、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每当风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

(20)、    可是安徽离北方远,靠“北方红巾军”传递信息,跟传到陕北时,只知道是“八月十五杀鞑子”,具体的时间就不知道了。有人就想出,采用陕北红枣做馅,烙成饼,代替月饼。这个月饼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枣泥做馅做成的月饼以卖钱为主,主要是蒙骗蒙古鞑子。其实还有一种月饼是,里边包一颗枣子,意为八月十五一早(枣)杀鞑子,要趁着天还不大明时,在蒙蒙的夜色下就把鞑子杀了。为了保密起见所以有人专门挑着担,到村上门送月饼,传递消息。

3、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月饼节还是故乡节

(1)、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饮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

(4)、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

(5)、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仲夏端午是龙升天的节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

(6)、    天亮了,你听一声声的喊着“八月十五杀鞑子了”“八月十五杀鞑子了”到处都在敲起鼓,打起了锣,鞭炮齐鸣。还有人就像过年一样,乐的嘻嘻哈哈,跳起了陕北大秧歌。

(7)、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主要是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等全国性习俗。此外,各个地方也有些特有的习俗,比如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也是一项盛事。江南一带有制灯船的习俗,湖广带则有燃灯的习俗。

(8)、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周时已有秋分祀月之说,秦汉前后有中秋敬老的活动,还赐以糍粑饼。赏月、祭月、敬老习俗汇合起来,经过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益,就成了后世的中秋习俗。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9)、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10)、  中秋节起源较早,但一直到唐朝初年才由官方确定为节日,盛行于宋朝,道明清时,已与元旦(指正月初一)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11)、                 中秋节的来历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

(12)、祭月、赏月、拜月《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13)、    这些住在户上的鞑子,都是些穷凶极恶的歹徒。不但将兵器没收,连切菜刀都得由他们保存,规定三至五户才可使用一把菜刀,用时去领,用后即还。如遇到谁家结婚媳妇,第一次进洞房的一定是鞑子,谁也不敢吱声。就在平时,谁家有大姑娘、小媳妇的一定要交进门费,谁家不交进门费,鞑子就能随意进入家里,想跟谁睡觉就跟谁睡觉,坳犟不得,否则,有杀身之祸。如果每月交了进门费,鞑子还稍微规矩一些,进门费没标准,他们想要多少就要多少。富户还能交得起,穷人家哪能交的上,妻女只能任其糟蹋。

(14)、  在古代,拜月是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女子多希望通过拜月来祈求“貌似嫦娥,面如皓月”。一般来说,拜月仪式由女子主持,在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因为只有女子可以祭月,所以又称为“女儿节”。在《辞源》中就记录着“中秋也叫女儿节”。

(15)、    这里的“タ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锥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16)、    想想,元朝当时这样的统治,让汉人怎么生活呢?铲除暴虐成了每个汉人的最大一份心愿。只要有人举旗,就有人跟随。但是人少了不行,必须要人多,还要人心齐,一起动手,才可推翻元朝。这样就在全国出现了,朱元璋、刘福通、以及“北方红巾军”等等揭竿而起的义军。

(17)、开学第一个节日就是中秋节,离别与团聚总是这么离得这么近。中秋是团聚的节日,今天陪你过中秋节的人也是你的家人,和他一起赏月吃月饼吧。

(18)、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19)、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20)、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4、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日

(1)、    相传在元朝建立后,蒙古族的贵族和喇嘛僧侣的跋扈,官吏的贪污,地主豪强的专横,与日俱增。除残酷的贪污剥削外,又接连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严重的瘟疫及北方的大旱,南方的水涝之灾,在天灾人祸的迫害下,饥民遍野,狼豹成群,民不聊生。

(2)、中秋节的习俗是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喝桂花酒,吃桂花糕,猜谜,燃灯,烧斗香,拜祖先,舞火龙一系列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感恩、报答世间的一切美好。

(3)、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4)、中秋节还是祭月节,是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中秋时节,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对于人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人们通过祭祀土地神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因为时值八月所以叫中秋节。

(5)、    因为秋季的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6)、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7)、    关于八月十五的故事,大家听的最多的就是嫦娥奔月,关于八月十五的来历还有什么传说呢?

(8)、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9)、12月13日则是瑞典的“女孩节”,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瑞典传说中专门保护女孩的女神,每到这个节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样,为其他孩子做好事。

(10)、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

(11)、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12)、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13)、    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14)、    今年和往年不一样,今天和往日不一样,太高兴了,汉民们解放了,高高兴兴过了一个团圆节。

(15)、同学们返校时要尽量少带现金并保管好携带的物品。

(16)、3 , 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17)、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同学们依旧要注意个人防护。公共场合自觉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

(18)、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19)、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除此之外,又称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20)、    由于晚年的元朝,已是病入膏肓,各地出现了好多支起义队伍,义军并占领了一定的地盘,使朝廷惶惶不安,心神不宁。所以为了加强他们的统治,就一面派军队镇压义军,一面将驻守全国各地的军队,分散放入各个村庄,派兵驻守到各家,然后每户供养一个士兵。在西北方,因连着蒙古地界,他们就派蒙古的贵族及其僧侣喇嘛在每个村,每户人家,一方面他们搜刮财物,一方面监管汉人,同时也减少了国库开支,为了巩固他们的权利,以这一方式统治着汉人。

5、八月十五又叫

(1)、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混了进来。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交于嫦娥保管。后羿恶徒逢蒙(传说后羿后来就死于此人箭下)趁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吞下不死药,不多时便飘离地面,飞落月亮上成了仙。

(2)、终于到了小编最喜欢的部分了,吃货小编对了月饼还是有一定的研究的。

(3)、    到了八月十四日整个陕北的百姓们,都在做着各自的准备,将比较顺手好用农具如镰刀、锄头、镢头等都放在了一定的位置,等待着八月十五黎明的那一刻。只听见这家噢唠一声,那家哎呦一声,片刻功夫,平日嚣张跋扈的蒙古鞑子,已血肉模糊,身首异处。

(4)、长途旅程的同学要尽量结伴旅行,不要单独回家。

(5)、尽量不要带贵重物品、手提电脑外出。建议不要将贵重物品放在电脑包内。

(6)、世间有很多版本,但大概都是相同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谢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

(7)、传说人间原本有10个太阳,烤的大地一片焦土,民不聊生。有一个名叫后羿的后生,他勤劳朴实,敢作敢为,决定为老百姓解除苦难,自告奋勇上昆仑山上射下了9个太阳,他的勇敢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许多年轻的后生都要拜后羿为师,其中有一个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来拜师学艺。后羿却毫不知情,同样收了。他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个姑娘的爱情,她就是嫦娥。

(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下元节  ,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10)、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1)、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品味家的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食。

(12)、  中秋最大的习俗应该是吃月饼了。你知道吃月饼的来历吗?

(13)、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4)、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15)、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来自百度百科)

(16)、    一天,朱元璋向军师刘伯温讨计策,刘伯温能掐会算,满腹韬略,略一思谋,就想出计。就是利用农历八月十五这个节日,把鞑子除掉。首先到处散步谣言,说全国到处流传着一种瘟疫,必须要吃八月十五的月饼,方可防止。在每个月饼里放了一张纸条,上写“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字条。鞑子不懂这事,看到卖饼的问“这是什么?”人们告诉“这是月饼,八月十五拜月的供品。”于是他们解除了戒心。中秋晚上,月圆时,家家都拜月,一边赏月,一边喝着烧酒,一会把鞑子喝醉了。家里早就将备好工具,一家人一齐动手,将鞑子杀死了。这样就一夜间把撒在民间住户的鞑子都杀了。

(17)、“七五三”儿童节。11月15日是日本的“七五三”儿童节。在日本习俗里,三岁、五岁和七岁是小朋友特别幸运的.三个年纪,所以每年的这一天,会专门为这三个年纪的孩子热闹地庆祝一番。这一天,小朋友会穿上最好的传统和服,还会背上一个画了松树、乌龟或鹤等图案的小纸袋,纸袋里装满了父母买的糖果和玩具。穿戴整齐后,父母会带小朋友上日本神社,祈求并感谢神明给小朋友带来健康和快乐。

(18)、相传吴刚是樵夫,西河人氏,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留在月宫,要他砍倒桂树,方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完一半,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的工作始终无法达成,必须不断的砍下去。吴刚最终虽没有砍倒月桂树,但吴刚却也不再浮躁,并将月桂树的种子传入凡间,引导人们去恶从善。

(19)、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寒食节(农历冬至后的105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20)、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1)、中秋节到了,小编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中秋节的小知识了。

(2)、月饼的分类也有很多,由此诞生了各种口味的月饼。

(3)、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  ,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4)、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タ月。朝日以朝,タ月以タ。

(5)、    鞑子在当时比自家的老祖宗还尊贵,家里有点好吃的先让他吃,有个好用的尽着他用,稍有不顺心,不是打就是骂,处死你都无处伸冤。平时亲戚朋友不能聚会,否则说你谋反。天黑不能行路、串门,所以,天黑了就吹灯睡觉,免得祸从天降。

(6)、  对于在外打拼的人来说,中秋节也是回家与家人团圆的日子,毕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不管多远,如果有时间都会尽量赶回去跟家人一起过节。

(7)、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8)、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个部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又处在秋季,所以叫“仲秋节”。

(9)、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10)、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

(11)、  一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据《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帝王在春天要祭日,秋天要祭月。所谓夕月,就是祭月亮。这就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僚和文人学士相继仿效,逐步就传到了民间。

(12)、中秋节起源于初唐时期对月的崇拜,按我国古代历法,一年四季分“孟、仲、季”三部分,而八月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被称为“仲秋”,八月中旬故被称为“中秋”。

(13)、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14)、    全国的起义者多为汉人,因此蒙古统治者对汉人更为仇视。以元朝丞相伯颜等人为代表,曾提出要杀绝汉人中的张、王、刘、李、赵五大姓氏的主张。同时又提出汉人不得执兵器,不得执寸铁,并且下令北人(指蒙古人)殴打南人不许还报等。这些禁令的实施,更激发了反抗元朝的火焰。

(15)、    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枚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16)、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17)、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18)、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传说中,这只白色的玉兔,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后,触犯玉帝的旨意,于是将嫦娥变成玉兔,每到月圆时,就要在月宫里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在道教掌故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19)、中秋节吃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有“西风响蟹脚痒”,说的就是每年中秋之时,螃蟹黄满膏肥,是最佳的品尝时机。

(20)、寓意着家人团圆圈家欢乐,正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圆很亮的原因,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团圆节”。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1)、  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的八月,故又称为“秋节”“八月节”“八月会”。

(2)、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3)、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4)、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这天的月亮分外明亮,又满又圆,象征着团圆。在这样的夜晚,人们仰望圆月,自然会期盼与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月亮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含有家人团聚的意思。

(5)、嫦娥走后,后羿常常思念嫦娥,每年的八月十五都在院子里摆上她爱吃的点心,水果。盼望嫦娥能回来团圆。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然后就演变成节日,当时刚好时值中秋,所以叫做中秋节。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