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60句精髓精选85句

admin 句子 2023-11-06 09:20:52

王阳明心学60句

1、王阳明心学20句 通俗易懂

(1)、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2)、这四句话的意思是世间的道德伦理,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天生就具都有,而不是要去外面格物求取才能获得。心和良知已经光明了,没有杂念邪念了,那还求索什么呢?已经满足了!心的本体是没有好坏善恶之分的,善恶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人有了意念、思想后就有了善恶。

(3)、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4)、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5)、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6)、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7)、故事背景: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

(8)、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9)、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10)、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11)、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12)、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3)、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14)、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5)、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16)、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透过昏黄的纸窗,我仿佛看见阳明和徐爱二人正在促膝长谈,没有名缰利锁,尽弃一切俗欲,时而激烈辩论,时而抚掌大笑。往来古今,四极八荒似乎都已凝滞在此时此地,寰宇之间,只有他师徒二人的交谈之声,讨论着世间最朴素,最纯粹的道理,不知东方之既白。

(17)、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18)、大意:人应当知学。求学讲论无非是涵养德行。不求学讲论,只是因为涵养的志向不够真切。

(19)、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20)、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2、王阳明心学60句精髓

(1)、感悟:对于那些不地道的人,讲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满脑子的歪理邪说,永远能拿来跟你胡搅蛮缠,要说服他们等同于改造他们的整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么可能!你跟他们探讨下去,不但说服不了对方,他们还会不断愤怒失态。你如果跟着呛,他们就会变本加厉。看来王阳明也是遇到过这样的人。所以碰着了,趁早闭嘴吧。

(2)、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3)、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4)、译文:世间的诸般事务发展,都遵循着物极必反、盛极则衰的内在规律。看似熊熊燃烧着的烈焰,光辉如是,势力如是,其实,离熄灭之期已经近了。

(5)、大意: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6)、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7)、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8)、感悟:很多人都以为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圣人其实很简单、很平常,就是知道善恶,并能从善如流、嫉恶如仇。这就是大道至简。可说起来容易简单,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9)、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10)、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1)、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12)、译文:那些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总是以谦恭好礼、守法合矩的态度自处;那些骄傲自夸、好独断专行的态度,都是会给行事带来灾祸和不测的啊。

(13)、大意: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14)、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如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15)、“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6)、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17)、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18)、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19)、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

(20)、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

3、《王阳明心学》

(1)、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2)、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更是毫不避讳的在自己的员工面前说:我两次两次创业都将公司带到世界五百强的秘诀,就是知行合一。

(3)、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4)、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5)、大意:克制自己务必要将私心彻底扫除干净,一点私欲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

(6)、感悟:为什么厌弃外物就是骄横怠惰?因为那背后是你对这个世界的鄙夷,以及不屑为伍。而世界只是自然,运作只依造化,又有什么可鄙夷和不屑的?

(7)、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8)、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9)、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10)、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11)、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12)、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

(13)、感悟:耽误人的其实不是诋毁,而是看不到自己的一颗心狭隘戾气,不够宽容和涵养,又把精力放了太多在诋毁上,那么就既在加剧心中恶疾,又没有时间精力去改善这种状况。

(14)、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15)、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是在讥笑王阳明。

(16)、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17)、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1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9)、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20)、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4、王阳明心学60句经典语录大全

(1)、译文: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

(2)、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3)、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4)、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5)、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6)、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直接的源头是“陈湛心学”。阳明心学始创于“龙场悟道”,其“悟道”的理路,与陈献章的“静养端倪”堪相一致,这一看法已是学界的共识。

(7)、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8)、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9)、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10)、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11)、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12)、人的外在行为本就是受到意识影响的,一个人的行动和认知不应该出现巨大而偏差。

(13)、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14)、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5)、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16)、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17)、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18)、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传习录》

(19)、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20)、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5、王阳明心学简书

(1)、译文: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2)、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3)、译文:能清楚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的人,是聪明人;能在看到自己弱点的同时改正并战胜这个弱点的人,是真勇士;自暴自弃,怀疑自己的潜能的人,是将长期卑下的精神和灵魂;相信自己,自强不息的人,终将获得胜利和无比的成功。

(4)、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凡今作事,贵在谋始。

(5)、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