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50句精选115句

admin 句子 2023-12-13 10:33:33

论语句子摘抄

1、论语语句摘抄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议论,过往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那些过去的事情所困扰。

(4)、——弗莱格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5)、论语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大家都知道《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论论语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论语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7)、(译文)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8)、翻译: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10)、——《增广贤文》刀要磨才锋利,人要学才聪明。——越南谚语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注释)曾子:即曾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6)、1(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7)、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8)、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9)、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20)、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2、《论语》经典50句

(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2)、言外之意:警惕不要成为巧言令色的人。万一遇到了,也要慎防!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1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曰:再,斯可以.)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6)、翻译: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8)、(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赏析)这是曾子的话。他告诫人们,使“民德归厚”的做法,要从“慎终追远”做起。注重丧祭,目的是强调仁、孝。仁、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了仁、孝,民间的风习就自会淳厚,而不是刁顽。

(11)、7子夏:“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2)、赏析:君子不可以像容器一样,只在某一方面有用处。君子要博学多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要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并且对人类的整体命运与未来,有基于正义的判断,基于判断的见识,基于见识的行动!

(1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15)、(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16)、(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17)、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8)、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19)、——歌德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20)、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通晓就是通晓,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便是智慧。不懂装懂就是无知,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应当学会虚怀若谷。

3、论语句子摘抄及翻译

(1)、闻名世界、超尘绝俗的寒山禅诗中英文选(附音频)

(2)、备注:实际上,这是孔子指出的一个人人格成长的正确过程,“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七事具备,方以为人,读后感.这七事做到了,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个“人”,要先立德学做人,然后再学习知识技能。而立德,首先要做的的是一个孝,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做不到这个孝,之后的一切都失去起点,无从谈起。

(3)、(译文)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毁伤之处)!《诗经》中说:‘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弟子们!”

(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8)、(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0)、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翻译:颜渊问仁是什么。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1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20)、言内之意: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触犯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而喜欢谋乱的人,则从未有过。君子做到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原则树立后万事万物也就能顺利发展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的基础!

4、论语句子摘抄大全

(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点评:读书做学问,要以践行为主,只有把学问落实到生活实际当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快乐。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言内之意:对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为君上办事效力,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11)、1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2)、(译文)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13)、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5)、注释:聪明的人喜欢流动的水,仁者喜欢稳重的山;聪明的人性好动,仁者性好静;聪明人快乐,仁者长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注释: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大车如果没有安装横木的輗,小车如果没有安装横木的軏,怎么能够行车呢?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注释:见到利益能够想一想是否合乎道义,遇到危难愿意献出生命,长时间陷于困顿之境而不忘平生所立的实验,也可以称作完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注释:人们的性情本是相近的,因为习染不同,便相差很远。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可为知也。——《论语.里仁》注释:不担心自己没有职位,担心自己没有可以立身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具备让人知晓的本领。谈为师

(16)、10(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17)、(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警句摘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18)、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论语句子摘抄短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中关于仁的句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译文)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8)、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

(9)、歌曲学唱:国外著名治愈歌曲Shivoham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1)、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5)、(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16)、(释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谨慎地尽礼尽哀,对祖先要诚敬地追念致祭,(能做到这样)民间的风习,就会归于淳厚了。

(17)、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19)、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与利益无涉,而是出于道义。如果牵涉到利益,往往就产生很多纠葛。

(20)、1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2)、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3)、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译文)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6)、——弗莱格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魏源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7)、(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8)、——《论语·公冶长》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乌申斯基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谚语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1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14)、(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