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的发明者富兰克林精选86句

admin 句子 2024-01-02 09:41:26

富兰克林发明电的故事

1、富兰克林发明电的过程

(1)、但是在富兰克林的这个时代,正是因为他的发现,人类对电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

(2)、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正处于文化鼎盛的时期,贵族妇女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丝绸衣服,带琥珀做的首饰。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把它对着光就呈显出黄色或红色的鲜艳色泽,是当 时较为贵重的装饰品。

(3)、他用专门收集闪电的瓶子,收集了很多从钥匙上传下来的电。他将这一瓶闪电带回家,他想去发现,雷电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4)、这个故事,是我通过资料整理,自己重新写的,这样是结合孩子之前的实践,给出了很多孩子可以思考延伸的空间,传达了科学精神和思维:证明与猜想、于总不同的观点的提出,对社会的影响、关于电的古今观点的变化等等。

(5)、在电学史上,富兰克林是第一个正确阐述电的性质的人,堪称是电学的先驱。

(6)、在公元前的中国,打雷被认为是神的行为。说是有五位司雷电的神仙,其长者称为雷祖,雷祖之下是雷公和电母。打雷就是雷公在天上敲大鼓,闪电就是电母用两面镜子把光射向下界。到了亚里斯多德时代就已经比较科学了。认为雷的发生是由于大地上的水蒸气上升,形成雷雨云,雷雨云遇到冷空气凝缩而变成雷雨,同时伴随出现强光。认为雷是静电而产生的是英国人沃尔,那是1708年的事。1748年,富兰克林基于同样的认识设计了避雷针。

(7)、但是,在富兰克林的时代,那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子,到处都有电。人们基本上对这种叫“电”奇怪的东西了解的很少。

(8)、他就想着去抓一些天上的闪电。也许他可以将抓到的这个闪电放到一个特殊的瓶子里,这个瓶子可以专门用来保存闪电。然后,他就可以弄清楚,这个看起来跟电很像的闪电,到底是什么?怎么来的?

(9)、所以,虽然只是一个不一样看法,勇敢的提出来,能做到这一点,都值得我们尊敬。

(10)、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父亲若西亚·富兰克林(JosiahFranklin)生于1657年,是英格兰北安普顿郡的一个铁匠家庭之子。母亲艾比亚·富尔家(AbiahFolger)则是在1667年时出生于一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学校教师家庭。若西亚·富兰克林于1677年在英格兰首次结婚,生下数名儿女后,在1683年举家离开英格兰移居波士顿,以售卖杂货为生。之后他首任妻子去世,再娶的妻子艾比亚在波士顿生下本杰明·富兰克林。

(11)、1752年7月,费城下了一场大雷雨,46岁的富兰克林领着儿子来到牧场,他们把准备好的风筝抛向天空,不一会儿,风筝就飞上高空。富兰克林父子俩躲在一块屋檐下观察着。闪电出现了,“啪”,闪电击中了风筝框上的金属丝,亚麻风筝线上的纤维顿时直竖起来,而且能够被手指吸引。富兰克林用食指靠近钥匙环,骤然间,一些电火花从他食指上闪过,与莱顿瓶产出的电火花是一样的。富兰克林被一股巨大的兴奋激动着,他抱起儿子大喊:“电,闪电捕捉到了。”

(12)、一次闪电时间一般为0.01秒左右,而一次闪电提供的电能就可以供家用的25W灯泡工作一千二百年。

(13)、这里,孩子说的任何故事,我都表示很有趣,也表示不了解。我说,我还不清楚爱因斯坦做过什么事情,如果你下次知道,请一定要告诉我,我很想听。

(14)、富兰克林的十大伟大发明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主要在电学方面,是探索电学的先驱者之一。为了对电进行探索,他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是谁发明的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15)、富兰克林做的这件事情非常危险,我们不能做这个尝试,因为我们现在都知道雷电的危险性。

(16)、而且,没有实际证据证明富兰克林本人做过此类实验……

(17)、但是,要抓住闪电可是非常难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我们现在都知道,闪电会电死人。

(18)、你看,对我们来讲,晚上的时候,家里或者外面街上被一个叫“电”的东西点亮,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提问互动:这里短暂的延伸一下,如果没有电会怎么样?)

(19)、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思索,他注意到挂在颈项上 的琥珀首饰在人走动时不断晃动,频繁地摩擦身上的丝绸衣服,从而得到启发。经过多次实验,泰勒斯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确实具有吸引灰尘、绒毛、麦秆等轻小物体的能力 。

(20)、   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

2、电的发明者富兰克林

(1)、富兰克林最初是一个出版商,他与欧洲的朋友保持通信,及时获得欧洲的时尚前沿信息,然后在美国印刷传播。电学实验这个新兴事物自然也不容错过。1745年,正好是莱顿瓶刚刚发明、迅速流行的时候,英国商人彼得·柯林森向富兰克林的出版公司赠送了一支用于生产静电的玻璃管,并持续给富兰克林报道来自欧洲的电学新闻。富兰克林显然很感兴趣,很快就跟进购置了一整套电学仪器,开始一系列电学研究。1748年,他干脆把出版公司交给别人管理,自己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埋头研究电学问题。

(2)、关于雷电的部分,基本都是故事结合图片的形式,我把故事稿放在素材分享里,大家直接打印出来,就可以跟孩子去聊这些故事。

(3)、早在公元前585年,希腊七贤中有一位名叫泰勒斯的哲学家记载了用木块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后来又有人发现摩擦过的煤玉也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在以后的2000年中,这些现象被看成与磁石吸铁一样,属于物质具有的性质,此外没有什么其他重大的发现。在东方,中国人民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就已经具有天然的磁石知识。据《吕氏春秋》一书记载,中国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已经有的指南针,他们在古代就已经用磁针来辨别方向了。

(4)、再讲这两个故事的时候,我和kiki在阅读区(布置的很温馨的一个飘窗台),洗完澡,很放松。

(5)、  “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

(6)、问及接近钥匙时触发电火花那一刹的感觉,富兰克林说,当时他只觉得手腕一阵麻木,与在实验室中“触电”时的感觉相同。原来,富兰克林曾尝试用几个莱顿瓶电死一只火鸡,但不慎碰及瓶子,被电流击昏。

(7)、交流电又称交变电流,是指方向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电流,是目前使用最广的电,简写AC。

(8)、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是18世纪美国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9)、电学史上,富兰克林身处过渡时期,从早期以收集定性规律和表演为主,到逐渐定量化、数理化。他提出的电流、正电、负电与电荷守恒的概念都对这一过渡非常关键,可以说是整个现代电学理论体系的起点。在实验方面,他对仪器的改良和对实验的设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电学实验的重心从追求表演效果,逐渐转向定量分析。

(10)、富兰克林的十大伟大发明中数学上,他创造了8次和16次幻方,这两个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仍为学者称道。幻方中的64个数字是从1顺序增加至每半行、半列上各数和为130(幻和是260),幻方角上的四个数与最中心四个数和等于幻和值2从16到再从23到17所成折线“∧”上八个数字之和也为2且平行这种折线上的八个数字和也为2

(11)、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12)、1832年法国人皮克西制造出世界第一台试验性发电机。

(13)、我们在惊蛰和春分的节气中,都会有涉及雷电,夏季又是雷电频繁期,雷电是大自然的力量,也是一种特定的天气。

(14)、安亲老师讲故事|住在箱子里的兔子开播啦~~

(15)、1878年9月,爱迪生开始进行电力照明方面的发明试验。爱迪生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爱迪生首先发现真空状态对白热灯非常重要,关键是灯丝。他先后试了钡、钛、锢等各种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一天,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用棉纱纤维做灯丝。在连续进行了多次试验,灯泡的寿命达到了13小时,又一下子延长到45小时。根据棉纱的性质,爱迪生决定从植物纤维这方面去寻找新的材料。最后,爱迪生选择竹这种植物。爱迪生把炭化后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与此同时,爱迪生又开设电厂,架设电线。过了不久,美国人民便用上这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竹丝灯泡。竹丝灯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16)、当电流达到50mA时,就会使人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就可致命。

(17)、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名人故事》系列故事的《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18)、伴随着电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很多的发明创造得以应运而生,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悄然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及生活方式。

(19)、所以,我们知道打雷闪电就是因为云之间摩擦了,但是他们转移的电子太多了,于是,我们就听到了长长的闪电和轰轰的雷声。

(20)、  突然,天空中掠过一道耀眼的闪电。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富兰克林高兴极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触碰一下引绳上的钥匙。“哧”的一声,一个小小的蓝火花跳了出来。

3、富兰克林发明了

(1)、在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中,天上的雷电总会被赋予某些神圣意义,例如神灵的惩罚,富兰克林的实验的确对这类传统迷信给予了打击。不过,这件事情之所以可能,前提在于,人们已然认为“地上的电”并不神秘。如果人们对“地上的电”毫无了解,或者以为是巫术,那么引下天雷的人顶多会被理解为“大法师”,并不会破除人们对天雷的迷信。

(2)、从远古人类没有电,大家可以想象这个世界漆黑的样子。直到发明了电之后,这个社会的进步就开始腾飞一般的前进,因为有了电之后就很快的各种电子设备开始孕育而生。所以我们现在能在灯光璀璨的照耀下,应该要感谢一下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富兰克林。

(3)、19世纪,农民在田地里建造风车,用来汲水和给牲畜喂水。风车利用桅杆上的螺旋桨的转动,为从地下水中汲水的泵提供能量。20世纪70 年代以来,新的风力涡轮机已经配备了三叶螺旋桨。人们将这种风车安装在风力强劲且有规律的地区,比如在海上或在田野上。一台1兆瓦的风力涡轮机可以为一千户家庭提供电力。

(4)、忽然,一阵电光击中了风筝,只见风筝线上的细毛都竖立起来。那人伸出手指,沿着风筝线上下移动,竖起的细毛竟随着手指移动的方向摆动。接着,他将手伸向钥匙,噼啪一声,钥匙和手腕间闪出一道火花!那人惊叫一声,马上把手缩了回去。然后,他兴奋地欢呼了,因为他知道,他已成功地证明天空中的闪电与莱顿瓶所产生的电是一样的。

(5)、当通过人体电流为0.5~1mA时,人就有麻或痛的感觉。

(6)、馆藏地:北洋园文理阅览区、卫津路人文社科阅览区

(7)、伏特电池发明之后,各国利用这种电池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和研究。德国进行了电解水的研究,英国化学家戴维把2000个伏特电池连在一起,进行了电弧放电实验。戴维的实验是在正负电极上安装木炭,通过调整电极间距离使之产生放电而发出强光,这就是电用于照明的开始。

(8)、他冒着生命危险(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实验,俄国科学家利赫曼即因此实验而献身的,同学们千万不可模仿去做。)证实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揭穿了有关雷电的古老神话,为电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由此发明了避雷针,使千万高楼大厦避免了被雷击的危险。

(9)、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表明,加法尼的电流不是来源于动物,把任何潮湿物体放在两个不同金属之间都会产生电流。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伏特在180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

(10)、直接用毛皮摩擦琥珀来生电显然效率低下,直到“起电器”的发展,才带动了电学研究的逐渐成熟。最早在1663年,格里克设计了一种硫磺球起电器。其实就是把硫磺做成球体,可以用手摩擦然后用手柄抓握,吸附轻小物体。1705年,豪克斯比受到启发,改善了设计,用中空的玻璃球或玻璃圆筒替代了硫磺球,通过摇动一个大轮盘来提供摩擦力,生成的电荷被储存在玻璃球或玻璃管中。

(11)、1752年6月,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费城风筝试验。这一天,狂风漫卷,阴云密布,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起,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风筝很快就飞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12)、风筝上闪闪发亮的,原来是一根针似的金属线,那是用来吸引电的前沿导体,就像捕鱼时使用的诱饵,风筝线末端则系着一条丝带,让人可以安全握着,丝带与风筝线之间又拴了一把铜钥匙,钥匙插在一个莱顿瓶中。

(13)、最早关注电的科学家大概是吉尔伯特,他在1600年的《论磁》中考察了电现象与磁现象,并仿造希腊文中琥珀(elektron)一词创造了“电”这个拉丁词(electricus)。吉尔伯特的思想很超前,贡献也很大,但在现代人看来有点“神棍”,他认为磁和电都是某种“灵气”的作用,磁体是生命的纯粹形式。他还是“磁疗”行业的祖师爷,他本人是个医生,推崇磁力能够活化身体、治愈疾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与磁在上流社会中的普及方式,主要都在保健医疗和娱乐猎奇的方面。而到了21世纪,磁化水之类的虚构保健概念仍然大行其道,也难怪18世纪的人们趋之若鹜了。

(14)、后来,富兰克林经常将闪电通过金属线引到自己的家里,他用闪电来敲铃,做了其它很多奇怪的东西。

(15)、雷是打雷,电是闪电,我们平时的电,就是闪电的电。

(16)、1750年,富兰克林在写给柯林森的信中,提到了用实验检验天火的设想。他设想通过树立一根30英尺高的金属杆接引闪电到木质房屋内。他本人并没有做这个实验,但信件被柯林森向欧洲科学界公开,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个法国人在1752年尝试了这个实验,据说成功了。后来的避雷针也是根据这个设计发展而来的。

(17)、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共济会会员,大陆会议代表及《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之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18)、英国人吉尔伯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他在当医生的同时,也对磁进行了研究。他指出经过摩擦后物体产生吸引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琥珀上,而且存在于硫磺、毛皮、陶瓷、火漆、纸、丝绸、金属、橡胶等上。这些物体是摩擦起电物质系列,把这个系列中的两种物质相互摩擦,系列中排在前面的物质将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将带负电。那时候,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思考,而他主张真正的研究应该以实验为基础,他提出这种主张并付诸实践,在这点上,可以说吉尔伯特是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开创者。

(19)、我讲着故事,也会停顿,除了互动,kiki也会不断的加入他了解到的信息。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发明灯泡的人,她对发明和科学家的看法,她对富兰克林做法的观点。

(20)、1880年,得益于爱迪生和斯旺的发明,白炽灯照亮了千家万户。它的原理是:当电流通过一根碳丝或金属丝时,碳丝或金属丝就能发出可见光,起到照明作用。

4、富兰克林发现电的故事

(1)、 (以下内容都是和孩子说的故事内容,我将这个故事的文档已经放在资料里,大家可以自行下载)

(2)、我们现在都知道闪电不是火,但是在王充那个时代,大家都认为电是神灵的时候,王充这个勇敢的看法,改变了当时的社会。

(3)、其实自然界中就存在着电,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和利用而已,所以准确的说电不是发明的,而是被富兰克林发现的。那他是怎么发现了电呢,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喜欢放风筝。这也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人是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面发现很多东西的,这对于我们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很重要。

(4)、于是,他发表文章,列举交流电的所谓种种危险,以攻击交流电的使用;他疏通纽约州监狱的官员,让他们答应将绞刑改为电刑,即改用特斯拉专利所提供的交流电的电刑。由于没有经验,当局所使用的电流太弱,犯人只被电得半死。据当时媒体报道,这种恐怖的景象,比绞刑可怕得多。从此,交流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引起了恐惧,便成了死神的同义语。

(5)、他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6)、富兰克林的风筝线是一根普通的麻绳,所以,他为了让闪电从风筝上引过来,他还绑了一根钥匙,钥匙是金属的,金属会将电导过来。

(7)、点击文章上方绿色小喇叭听听鲸鱼姐姐给大家讲的故事吧~

(8)、大家觉得雷电不是神灵发怒,是偶然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时候,纷纷开始研究,怎么样保护自己不被雷劈。

(9)、这里的mA就是毫安,也就是千分之一安,是电流单位。

(10)、18世纪,大多数家庭都要靠低效的老式壁炉来取暖。这种壁炉要不仅烧很多木头,还有大量的热量散失,不时迸出的火花也有把房子点着的危险。于是富兰克林炉应运而生。这个炉子也被称作“循环炉”或者“宾夕法尼亚壁炉”,一个中空的隔板,和一个用来阻止热量顺着烟囱流出的倒虹吸烟道。

(11)、过了几周,我突然发现,kiki有画完的一幅画,但是跟我们上次玩的植物吃东西没有任何关系。

(12)、大家知道, 安全电压为36V,也就是36V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13)、最开始,中国古代的人,他们看到雷电就非常害怕,吓得不得了。他们以为天上的神仙生气了,发怒了,要惩罚那个人,会把那个人电死。

(14)、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15)、关于跟闪电有关的故事,我这里还有一个想讲给你听。这里会出现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叫富兰克林。

(16)、爱迪生意识到交流电可以降低成本是无疑的,从经济角度来攻击交流电,势必要以失败告终。但他认识到,在19世纪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公众对电还怀有畏惧心理:电虽然可为人类带来利益,但它也可能杀人。所以,宣传高压的危险,是搅乱公众头脑最有效的办法。

(17)、《电流大战:爱迪生、威斯汀豪斯与人类首次技术标准之争》

(18)、发现:1752年7月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以危险的方式接引空中雷电,证实自然界电的存在。并以此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19)、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20)、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5、富兰克林 发明家

(1)、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客小镇7号楼203室

(2)、尼古拉·特斯拉是前南斯拉夫的发明家,与爱迪生同时代,他发明了交流电。

(3)、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1847年-1931年),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企业家,拥有超过2000多项知名的发明,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电气工程研究实验室来进行发明创造的人。

(4)、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发电鱼(electricfish)会发出电击。根据公元前2750年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

(5)、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6)、在求知欲的推动下,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空前的“风筝试验”,证实了他的理论。他笑着说:“当时,我本想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一个傻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