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一句关于守信的名言名句精选64句

admin 句子 2024-01-03 09:10:24

孔子说的一句关于守信的名言

1、孔子关于信守承诺的名言

(1)、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松下幸之助

(2)、一言而适,可能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刘向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4)、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英国作家

(5)、一赏不可不信也,一罚不可不明也。赏而不信,虽赏不劝,罚而不明,虽刑不禁。刘昼《刘子》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7)、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8)、一次拉勾,一个微笑,一句承诺,品质在诚信中升华。●无论清茶是浓是淡,让清香永驻心间;无论花儿是盛是败,让芬芳永飘空间;无论距离是远是近,让真情永存心田。

(9)、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10)、释义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1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么多的中心德目,哪一个字才是老师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准则呢?而孔子所给的一言居然是:

(12)、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13)、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5)、儒家诚信文化十分丰富,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作挂一漏万的梳理,但愿能够对大家有点启发。我的发言完了,请多指教。

(16)、概念:反问修辞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观点的一种修辞方法。

(17)、关于人生成功的秘密与方法,坊间有许多的书籍与理论,需要用非常多的时间去学习与了解,然而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做总结,并且让人可以终身奉行,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孔子的弟子子贡,就曾经跟孔子提出这样的问题:

(18)、诚信是道德的底线,守法的基础,社交的规则,和谐的前提。

(19)、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20)、言必信,行必果。——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2、孔子说的一句关于守信的名言名句

(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2)、本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为了教朋友小珍叠花篮,履行自己的诺言的故事。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3)、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

(4)、体会:此处通过联系前后文以及人物的动作描写说明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5)、言行一致心口如一表里如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6)、处己、事上、临下、皆当以诚为主。——薛敬轩

(7)、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8)、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10)、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11)、 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西塞罗

(12)、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1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4)、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美)富兰克林

(15)、有没有发现,这几句话都是对宋庆龄什么的描写?(语言)在语言描写的基础上还有什么描写(动作),透过这些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宋庆龄什么样的特点(守信用)这也就带给我们一个启发:我们在描写一个人物的特点的时候,可以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

(16)、0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17)、为政者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政府必须首先建立公信。《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他如何行政,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要有充足的粮食、强大的军备、百姓的信任亦即政府公信。子贡追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该去哪一个,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再去掉一个,要去哪一个,孔子说“去食”,然后说了一句尽人皆知的千古名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现在已经习非成是,变成了对诚信重要性的普遍强调。但从原典本意看,孔子强调的就是执政者的公信。阐明的道理十分深刻,没有了粮食可以再生产,没有了军队可以再创建,而公信一旦丧失,政权将不复存在,一切将化归乌有。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塔西佗陷阱”理论,强调的也是执政者公信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与孔子的主张异曲同工。

(18)、释意:说话要讲忠诚,守信用;行动要忠实、有礼。而慈祥母亲的溺爱,却会出现败家子。

(19)、《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20)、首先,人为什么要讲诚信?在儒家看来,这是依道而行的必然选择。《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之道”即自然大道,“诚”就是“信”——真诚信实、真实不妄,这是儒家先哲对自然大道运行规律的深刻观察,从根本上揭示了诚信思想的实践来源和客观基础。所谓自然大道运行的“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规律、可把握。比如“四时之错行,日月之代明”,都有其客观实在的一定之规,这使得人们能够准确地去认知它、把握它,并遵循它的运行规律安排自身的生产生活,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大道这个“诚”的特质,普遍体现在它所产生的芸芸万物之中,比如动物的本能本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规律。作为万物之一的人,也自然具备“诚”的本质,本该依道行事、诚实守信。如果是这样,人性就能得到充分展现,社会就能和谐有序运行。但人与其他万物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既有欲望又有智慧,这既给了人类巨大的创造力、宝贵的自主性,也为人类抛弃“诚”的品质,违背自然大道运行的规律与规则,去追求自身欲望的满足提供了可能。当可能变成现实,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就相应发生了。这些问题的发生,会轻而易举地毁灭人类辛苦创造的文明成果,“不诚无物”。要解决这些问题,让社会发展归于正道,就要回到原点建立诚信,“诚之者人之道也”。儒家关于诚信本质的深刻论述,可以帮助人们从根本上建立起诚信立身、立业、立家、立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3、孔子说的守信用的名言

(1)、0语言犹如枝叶,行为犹如果实。——洪都拉斯

(2)、诚信的人,走遍天下有朋友;虚伪的人,踏破铁鞋无知己。

(3)、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4)、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美)马克.吐温

(5)、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6)、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7)、随便赞美别人,往往不符合实际;轻易许诺别人,常常都是不讲信用的。

(8)、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卢梭

(9)、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

(10)、“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我如果是前辈,不喜欢后辈不尊重前辈、我行我素的样子,那我也不会如此对待前辈。

(1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

(12)、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柯尼利亚·奥提斯金约

(13)、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14)、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刘安

(15)、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苏轼

(16)、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17)、人之所助也,信也。(先泰)《易传·系辞上》,《周易大传今注》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9)、甚至上帝也助诚实勇敢者一臂之力。——米南德

(20)、业无信不立,人无信难行!●钱多钱少,够用就好;位高位低,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谐就好;年老年少,诚信就好。●诚是爸,信是妈,没有他们就没家;诚是水,信是面,没有他们就没饭;诚是火,信是冰,加在一起才相融;诚是我,信是你,咱们永远在一起。

4、孔子说过的关于守信的名言

(1)、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2)、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德国诗人

(3)、诚信为人之本。——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鲁迅

(4)、孔子以“爱人”释“仁”,有爱就有好恶,他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仁人才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包括好恶取向,仁充当了道德判断的标准。“苟志于仁矣,无恶也。”立志于仁德,就不会为非作歹。他又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离开仁,何以谈得上成就其名,因此君子时刻以仁为行为准则,任何时间及场合都坚持不懈。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不仁之人不可能长处困境,也不可能长处乐境。仁者本身具备仁而安于仁,知者因行仁有好处而行之,有智慧的人同样以仁为行为准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