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四字名言名句精选103句

admin 句子 2024-01-05 09:19:15

孔子四字名言经典

1、孔子名言四字词语

(1)、(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2)、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8)、(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孔子《论语》

(9)、(译文)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0)、“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的意思。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

(11)、(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出自:孔子《论语》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4)、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15)、(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1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释义:君子做事以道义为基础,依礼仪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这样真是个君子啊!

(17)、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1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9)、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2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孔子四字名言名句

(1)、今天一起去看看,到底孔子说的哪些被我们深深的误解了……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出自:孔子《大学》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译文)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8)、“君子,俞于义。小人,俞于利”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11)、(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不带任何功利,纯洁而不含杂质,容易让人心地亲近;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甜蜜得酒一样,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

(1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1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6)、译文: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17)、译文: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18)、(出处)《孟子·离娄上》译文: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20)、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3、孔子 四字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6)、然而他们理解错了,中庸不是中规中矩,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7)、译文:我喜欢吃鱼,也喜欢吃熊掌;如果让我选一个,我会舍支鱼而吃熊掌。我热爱生命,也热爱仁义,如果让我选择其我会舍弃生命而取仁义。

(8)、译文: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9)、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10)、(译文)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1)、译文: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1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他接受命运,却不甘于屈服;他理解世俗,却不同流合污,他就这样坦然的`把当下做到最好,一层层攀爬他面前的阶梯,每一次进步,他都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新人。

(1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6)、有望得到的要努力,无望得到的不介意,则无论输赢姿态都会好看。

(17)、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

(18)、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20)、出自《论语-颜渊》。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4、孔子4字名言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学而》。礼仪的作用是要与人们和平相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设置这些礼仪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状态,并不是把人约束起来。

(4)、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君子在言语上迟钝,但做事情却能十分敏捷。

(5)、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6)、这句其实是互文见义。其实原意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译文: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降到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让他的内心痛苦,劳累他的筋骨,饿乏他的身体,使他穷困潦倒,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称心如愿。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强他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

(9)、(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孔子《中庸》

(10)、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换来同情,后者却可以为你赢的成功。

(11)、(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孔子《中庸》

(12)、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13)、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14)、孔子(BC551年9月28日―BC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5)、(孔子语录)有教无类。--出自:孔子《论语》

(16)、“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17)、他悲伤地感叹着“吾道衰矣”,又义无反顾的把火种交给工匠和农夫,他揭开了知识高墙的第一块砖,转身时,听见高墙内旧秩序的瓦解,这是他对自己的背叛。

(18)、(译文)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19)、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全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0)、其静若何?红梅绽雪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5、孔子四个字名言

(1)、(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孔子《论语》

(2)、然而他们理解错了,中庸不是中规中矩,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3)、(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自:孔子《论语》

(4)、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一般人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理解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

(5)、(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自:孔子《论语》

(6)、(译文)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7)、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9)、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1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13)、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14)、(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孔子《论语》

(1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16)、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7)、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只是想要速度,却往往达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会出差错,反而适得其反。

(18)、(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9)、一不影响生活作息,二不影响家庭团聚,三能养家糊口。

(20)、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

(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孔子《论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