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三大代表作精选139句

admin 句子 2024-01-10 10:36:49

韩愈最著名的代表作

1、韩愈最著名的代表作有哪些

(1)、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门人李汉曾编其遗文为《韩愈集》四十卷,今有《韩昌黎集》传世。

(2)、他不仅写出了《马说》、《师说》等著名文学作品,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文被后代评价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3)、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代表作《欧阳文忠公集》

(4)、元和八年(813年),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编写。

(5)、世上有了伯乐,有了贤王的慧眼识珠,然后才能于万千中发现美玉,发现卓傲不群的千里马,发现定国安邦,为民驱策的志士能人。

(6)、对这种靡丽、不健康的文风,很多有识之士都很反感,提出改革文风。隋朝时,隋文帝甚至下诏要求匡正文风;初唐的魏徵等人,在编写《隋书》等史书时,都没有用骈文,相反还在著作中批评了六朝时期的文风。他们主张使用“古文”(指秦汉时所用的散体文),恢复秦汉以前那种自由、质朴、实用的文风。

(7)、元和十二年(817年),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8)、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9)、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0)、韩愈还有一篇类似俳谐而实质是抒发才高见屈、忧愤甚广的文章《进学解》。历来的论者都说此文源于东方朔的《答客难》和扬雄的《解嘲》,《新唐书》本传也说他“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其实这篇文章的意义要比“自喻”广阔得多。其中有“自喻”,却不仅是“自喻”,主要还是宣传选拔人材的观点。

(11)、  从以上诸多事例可以看出,韩愈是真诚地要排佛,骨子里却深烙着佛教文化的印记。为什么会这样呢?除前面所说这是一个思想界完全受佛学支配的时代大背景外,陈寅格先生还有更深刻的解说。在《论韩愈》中陈先生指出:“退之从其兄会谪居韶州,虽年颇幼小,又历时不甚久,然其所居之处为新禅宗之发祥地。复值此新学说宣传极盛之时,以退之之幼年颖悟,断不能与此新禅宗学说浓厚之环境气氛中无所接受感发。然则退之道统之说,表面上虽由孟卒章之言所启发,实际上乃因禅宗教外别传之说所造成。”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幼年时期所受影响是很难分开的。

(12)、2018年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发售啦!(点击查看详情~)

(13)、韩愈被贬到潮州做刺史时,当时潮州有一条江,江中有很多吃人的鳄鱼,成为当地一害,许多过江的人都被它们吃了。一天,又有一个百姓遇害了。韩愈忧心忡忡:鳄鱼不除,必定后患无穷。于是韩愈下令准备祭品,决定亲自去江边设坛祭鳄。韩愈摆好祭品后,对着江水大声喊道:“鳄鱼!鳄鱼!韩某来这里做官,为的是能造福一方百姓。你们却在这里兴风作浪,现在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时间可以宽限到五天,甚至七天。如果七天还不走,绝对严处。”从此,潮州再也没有发生过鳄鱼吃人的事情了。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称为“韩埔”,渡口称为“韩渡”,这条大江则被称为“韩江”,而江对面的山被称为“韩山”。

(14)、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刺史。韩愈任潮州刺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千余年来,使潮州文化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15)、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韩愈代表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韩愈代表作品——《马说》《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16)、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17)、创作背景:《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18)、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亦即暗喻朋友满腹才华,却被统治者贬谪于穷乡僻壤,无法施展,“颠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统治者的不识人才以及诗人和作者都怀才不遇的愤懑。

(19)、陶宗仪:通六经百家学,作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表里。

(20)、惠洪:予尝熟味退之诗,真出自然,其用事深密,高出老杜之上。

2、韩愈的三大代表作

(1)、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组织者,是古文运动的实际领袖。他以儒家的嫡系自居,高调倡导儒家道统,并用大量散文阐述自己的主张。北宋时对韩愈的尊崇达到极盛,欧阳修尊之为“文宗”,苏轼赞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孙明复(理学家)将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并称,石守道(孙明复弟子)把韩愈配孟子,秦观论韩愈是儒学“集大成”者,等等。韩愈成为北宋人眼中唐时儒家道统的旗手、表率。在这一片赞美声中,激怒(这“怒”字可能不妥,不过根据苏轼说:“契嵩禅师常嗔人,未见其笑”,大约不算谤僧)了一位高僧,这就是云门宗的契嵩禅师。

(2)、等到归返时韩愈还专撰文送与之,从弟弘亦同游韩门,有赠南归诗,俱见通志。唐·长庆四年(824年),区册被荐征至京师,试《金台赋》,授史馆纂修,后辞职乞归,教授乡里,以惠后学。

(3)、陶渊明为晋代文学家诗人,散文名篇有《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名篇。

(4)、跟韩愈一起领导古文运动的,是柳宗元。这个人,咱们下次讲。

(5)、1952年到1955年任广东省监察厅主任。

(6)、潮州就是现在的广东的一个地方。那时候的广东,可不是现在的样子啊,不仅经济不发达,简直可以说是蛮荒之地,瘴疠横行,去了之后随时都有死的危险。所以啊,当他的侄孙韩湘来看他的时候,韩愈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  其《表》攻击佛教徒“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汉末《牟子理惑论》就早已对当时攻击、非难佛教的这个话题进行过辨析。数百年间佛教早已将中华传统思想吸进自己的教义之中。如对君臣之义,牟子说沙门“修道德、崇仁义”与圣人无异。晋高僧道安更以佛教“佐化”为己任,提出了“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这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原则。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赞叹玄奘取经的大功德,肯定玄奘译经“泽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到韩愈生活的时代,皇室尊崇佛教,高僧大德为朝廷和万民求福祉,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至于“父子之情”,牟子就说过“至于成佛,父子兄弟皆得渡也”才是“大孝”。佛经里劝孝的内容很多,如《佛升㣼利天为母说法经》、《父母恩重难报经》、《盂兰盆经》等,更多的散在各种经文中。初唐四杰的杨炯就有《盂兰盆赋》,详细记述了武则天在如意元年亲自将盂兰盆恭送佛寺的一次盛大法会。到现在,虽然许多人已不知道“盂兰盆节”,但七月十五祭祖还是城乡传统习俗之一。所以到中唐了,韩愈还攻击佛教“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是有点像抡完三板斧的程咬金,属乱劈乱砍了。

(8)、 进入新世纪以来,旧书新读、旧史新论大行其道,“文化热”之后的“国学热”如火如荼,先秦诸子、史记三国、明清宫闱、官场秘纪等被专家和非专家们演义的淋漓尽致。欣慰之余,也曾想过,“国学”就止于先秦和史传吗?日前,和根通大和尚偶而谈及大颠禅师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交往的旧事,启发了我:中国佛教,这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怎样从根本上影响了儒学。在现代人眼光看来,儒佛相融表现最著者,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以卫道自诩却又受佛学影响甚深者,莫过于以排佛著名的韩愈。这也算是儒佛相融的一段佳话吧。

(9)、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等。

(10)、你觉得鳄鱼听得懂人话吗?会按照韩愈的意思办吗?哎,你还别不信,这些鳄鱼们还真的害怕了。据说,当天晚上,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等第二天人们去看的时候,鳄鱼们就都搬走了。

(11)、屈原为战国时期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2)、1954年10月到1955年7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

(13)、胡震亨:韩公挺负诗力,所少韵致,出处既掉运不灵,更以储才独富,故犯恶韵斗奇,不加栋择,遂致丛杂难观,得妙笔汰用,瑰宝自出。第以为类押韵之文者过。

(14)、千古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5)、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16)、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17)、韩愈,字      ,自称郡望昌黎,人称      先生。他和       一起发起了古文运动,代表作有散文             、            等。

(18)、两年后的光绪九年(1883年)冬,区家祠告成,而大名鼎鼎的陈家祠筹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祖祠和书院。

(19)、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为一代大家,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龊龊》、《县斋有怀》等,大都写得平实顺畅。他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20)、他关于:志同而气和,博爱之谓仁,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以为虽暂先别,终当久相与处,强学力行,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自知者为明,驾轻车,就熟路的论断,象瓦砾中的明珠,光彩夺目。

3、韩愈最好的二十首诗

(1)、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

(2)、  往事越千年,我们今天怎样看待韩愈排佛呢?

(3)、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4)、韩愈文章之别开生面者,还有送序一类。在唐代,送序之文是常见的文体,前辈作者如王勃、陈子昂、李白、任华,所为送序,都很出色。但从多数文章的写法看,大抵不出一种格式。先叙离情,后缀风景,情致物态,尚似六朝。林纾所谓“狃于六朝积习”者,即指此类。但到韩愈笔下,送序之文就多种多样了。

(5)、其诗,其散文,结构宏远,富含寓意,读之让人呼之欲出;作为文学宗师,其谋断,气节亦为人折服。

(6)、  谈唐宋八大家必须从“古文运动”说起。汉魏六朝数百年间,骈体文过度膨胀,直至国家的整个奏议、论说、公文、信札等实用文领域全部骈偶化,只讲形式,内容空洞。到唐初,国家规定了《五经正义》,官家讲课,官吏考试都以定本为准,形式上严格对偶、六字交错、声律、用典的格律文成为规范,造出来大批不痛不痒、半死不活的文字。这才有中唐韩愈等振臂而呼,发出了“文以明道”、“惟陈言之务去”等古文运动的宣言。“古文运动”并不是单纯的文体、文风革新,古文家打着恢复先秦散行单句“古文”的旗号,企图以此复兴儒学,振兴儒家道统,同时也想用自由书写来抒发政治见解和实际生活的感情。

(7)、二是对柳宗元仕途得失的考量。韩愈认为,柳宗元被贬,一贬就是十几年,“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最后死于荒僻之地,这是其仕途受挫之失;但韩愈又说,柳宗元被贬,“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这是其仕途受挫之得。假如柳宗元被贬时间不长,穷困未到极点,或能出人头地甚至“为将相一时”,但“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文章千古事,权势转瞬间。“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仕途之上,韩愈也曾数次受挫,他说的这些,可谓发自肺腑,感同身受。

(8)、可是啊,他的脾气很直,肚子里憋不住话,该说的会说,不该说的也要说。有一次,一个地方发生了旱灾,老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也不救济百姓,所以韩愈就给皇上提建议,你想啊,这不是打皇上的脸吗?所以皇上一怒之下,就贬了韩愈的官,让他去做阳山令。在阳山,韩愈认真工作,爱民如子。很快就让当地有了很大的起色,老百姓都很爱这个韩大人,甚至给孩子起的名字,都是爱韩啊,钦韩啊之类的。由于韩愈政绩突出,很快,他又回到了朝廷来做官。

(9)、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连州知州石炳璋从阳山拓韩愈真迹,将“鸢飞鱼跃”四字刻于燕喜亭右后侧的卧龙石上,后有何健的楷书题跋:“韩公大字世罕见之,乾隆壬寅,健秉铎阳山,得四字于土人家,为之勒石。”韩愈“鸢飞鱼跃”石刻见于山东潍坊十笏园、广东潮州韩文公祠、广西贺州小西湖、肇庆七星岩等地,影响颇广。

(10)、胡仔:韩退之诗,山立霆碎,自成一法,然臂之樊候冠佩,微露粗疏。

(1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13)、王世贞:韩公于碑志之类最为雄奇,有气力,亦甚古,而间有未脱蹊径者,在欲求胜古而不能胜之,舍而就巳而未尽舍耳。奏疏爽切动人,然论事不及晁(晁错)、贾(贾谊),谈理不及衡(张衡)、向(刘向)。与人书最佳,多得子长(司马迁)遗意,而至于有所干请于人,则词漫而气亦屈。记序或浓或淡,在意合与不合之际,终亦不落节也。第所谓原者,仅一《原道》,而所谓辨者,仅一《讳辨》,其巳不作可也。盖公于六经之学甚浅,而于佛氏之书更卤莾,以故有所著释,不能皆迎刃也。而他弹射,亦不能多中的,谓之文士,则西京而下故当以牛耳归之。

(14)、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讽刺散文诗,由表及里,环环紧扣,反衬了作者经天纬地之才,于千难万难中提炼精华,书写瀚海一笔,流芳千古,为世人歇吁惊叹,撷取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明珠。(作者:凌波)

(15)、1972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d的核心小组成员、局长、副部长、顾问。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至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16)、这个最大最古老的祠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芳草街48号——区家祠,也被称为“林石家塾“。

(17)、陈沆:谓昌黎以文为诗者,此不知韩者也。谓昌黎无近文之诗者,此不知诗者也。……当知昌黎不特约六经以为文,亦直约风骚以成诗。

(18)、创作背景: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韩愈的朋友严谟以秘书监为桂管观察使(桂州总管府的行政长官),离京上任前,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此诗赠别。

(19)、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县)人。韩家曾是昌黎(在今属辽宁义县)地方的望族,所以他又自称昌黎人,后人则称他为韩昌黎。韩愈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长兄韩会抚养。可不久韩会又去世了,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小名十二郎。韩愈叔侄是由寡嫂郑氏抚养长大的,他们过着颠沛流离、含辛茹苦的生活。

(20)、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虽然时间不长,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4、韩愈最著名的代表作和名句

(1)、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2)、文学之宗,博学精深自不必言说。然之初屡试未第,不被人赏识,几乎灭了他的雄心。却丝毫不弃馁,顽强拼搏,终得正果。于《杂说马说》即可看出。

(3)、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哪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4)、屈原为战国时期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5)、韩愈到任潮州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了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竹竿山”。

(6)、昔日大宛国汗血宝马,千里拘竞,驰骋千里,何等荣耀!作者欣怀报国之志,奔赴长安,却屡屡受挫,遭人歧视,十年之久,抑郁离开长安!

(7)、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

(8)、醒后,韩愈只觉胃中似乎犹如有物体噎住一般,而且尚能记上其中一两字,笔法非凡。之后得缘见到孟郊,总觉得似曾相识,细想之下才惊奇地发现,孟郊就是那个梦中在旁大笑之人。此事在《异人传》中有记载,在《龙城录》中的记录也较为详细,据说韩愈醒后“笔势非人间书也。后识孟郊,似与之目熟,思之,乃梦中旁笑者”。

(9)、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10)、是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野志士和当朝君臣给对上了。天下不乏人才,而当政者有没有识别人才的能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一个有是发现的意思。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2)、文章中表现韩愈努力学习的句子是                                  。

(13)、译文: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14)、长庆三年(823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15)、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16)、这两部世界名著,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去读一读。

(17)、闻道有先后,                           。

(18)、千古名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9)、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全诗102韵,长达一千多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51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令人读来,虽觉十分详尽,却又颇为烦琐。再如那首著名的《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极写一场山火的强猛酷烈。这是一种超乎常情的创造,惟其超常,所以生新,惟其生新,所以怪奇。怪怪奇奇,戛戛独造,乃是韩愈在诗歌艺术上的主要追求目标。

(20)、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5、韩愈的代表作品

(1)、韩愈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自幼就因为家风的影响而对文学有着多于常人的兴趣和认知。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韩愈的小故事吧。

(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中国人耳熟能详,但作者是谁有多种说法,黄佐、屈大均等著名学者认为作者是区适子。

(3)、韩愈行文之超越前辈者,除了上述文体的独创之外,还有吐辞造语之精工,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关于这一方面,前人和今人已经多所称道。例如《进学解》一篇之中就有“业精于勤”、“刮垢磨光”、“贪多务得”、“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等,都已传为流行的成语;还有一些成语如“提要钩玄”、“焚膏继晷”、“闳中肆外”、“啼饥号寒”等等,也是从这一篇的语句中凝缩而来的。

(4)、据记载,韩愈纵欲且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为衰退。他经常服用壮阳药,古代的壮阳药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韩愈听他人建议,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鸡,等公鸡长大后再食鸡肉,使公鸡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从而间接获得硫磺的壮阳功效,可是这样吃多了还是使他死于此。宋陶谷《清异录》记载:“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但是,“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5)、高棅:今观昌黎之博大而文,鼓吹六经,搜罗百氏,其诗聘驾气势,崭绝崛强,若掀雷决电,千夫万骑,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而莫能止者。

(6)、区寿年,广东罗定人。早年投入粤军,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大名鼎鼎的第四军中任职,紧接着参加了南昌起义。1931年,任第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师长,奋起抵抗日军。

(7)、1956年7月至1961年12月,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8)、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0)、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11)、好了,咱们还是来说说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韩愈也是个诗人,不过韩愈写诗,不走寻常路,追求的是险怪。讲究的是意象奇特。当然了,这样的诗歌,读起来就不容易懂,咱们也不去追究了。幸运的是,他也有一些诗歌,是正常的。他的代表作品,除了上面的那首,还有一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2)、韩愈在官场上一直不得意,但在文学上的成就却越来越大,写下了《杂说》《师说》等传诵千古的好文章。在《杂说四》中,他以“伯乐相马”的典故,批评当政者不懂得识用人才。

(13)、韩愈在年少之时曾有一梦,梦中有一个人和一卷丹篆,自己被迫强行吞下丹篆,旁边还有一人在拊掌大笑,顿时觉得惊恐不已,随即便醒来了。

(14)、梦事中所讲的“丹篆”即为道教咒符之文,常以丹砂书之,笔画呈云迥篆书。韩愈明确反对佛教信仰,但颇信道教丹药。至于道教的符咒之文,实际上并无兴趣。对于韩愈梦中会出现“丹篆”,可理解为两点:第一就是韩愈对文学的追求所产生的梦魇,他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书法,笔势特别,所以便在梦中以人们常见的“丹篆”显示了出来;第二可能就是在暗喻韩愈等人所提倡的“古文”意趣,“丹篆”正是根据秦汉古文字大篆小篆之形演化而来的。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其行为思想皆可影响其睡梦中的境况,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想”。

(15)、区家祠堂的位置面向广东贡院,背靠着的就是广州百年历史上最权贵人士居住的地方——豪贤路,从黎遂球到刘永福,从汪精卫到朱执信等等都住在这里。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够建造占面积如此大的一个祠堂,可见其实力的大小了。

(16)、韩愈为文的又一特点是突破传统写法。例如墓志铭这一文体,在韩愈笔下,便颇有新的特征,形式多样,甚至“一人一样”(李涂《文章精义》)。与墓志近似的文体,还有哀祭之文。这类文字韩愈也有独创,不同寻常。例如《祭河南张员外文》,茅坤就评为“奇崛”。姚范以为“他人无此”。刘大櫆也说:“祭文退之独擅。”至于《祭十二郎文》,曾国藩虽然认为这类文章“究以用韵为宜”,但他又说:“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就是说,韩愈之写祭文,也是变化不测的。

(17)、  韩愈排佛的代表作是《论佛骨表》。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李纯迎法门寺佛舍利入皇宫供养,韩愈冒天下之大不韪上了这通表,谏迎佛骨。结果当然很惨,虽保住了性命,却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作刺史。南下途中写了那首有名的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明心迹。 

(18)、千古名句: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19)、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20)、建国后任柳州市市长等职位,1984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政协副主席。

(1)、许学夷:①唐人之诗,皆由于悟入,得于造诣。若退之五七言古,虽奇险豪纵,快心露骨,实自才力强大得之,固不假悟入,亦不假造诣也。然详而论之,五言最工,而七言稍逊。②退之五七言古,字句奇险,皆有所本,然引用妥帖,殊无扭捏牵率之态。

(2)、愈生三岁而孤                     日记数千百言                       

(3)、韩愈曾任吏部侍郎,当时吏部的吏员中令史的权势最重,因为是吏部过去常关锁着,等待选补任命的官员不能到吏部来见面。韩愈上任后,将关锁放开,任凭候选官员出入,他说:“人们之所以怕鬼,是因为见不到鬼;如果能够看得见,那么人们就不会怕鬼了。”

(4)、罗贯中:韩愈佛骨一表,忠谅有余,功齐孟子而力倍。然终不能移宪宗之惑者,盖不探其本,而直以事佛得祸为言也。岂不惜哉。

(5)、韩愈也说到柳宗元会被“用事者”所“累”的原因。因为他年轻有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又因为他年少无畏,“谓功业可立就”。这两条正好符合“朝士有名而求速进”标准,而成为王叔文的“密结”对象。血气方刚、勇于为人的柳宗元,自也不满“贞元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则更易为“借改革以营私”的“用事者”所用。韩愈写到柳宗元在被贬期间按照当地的风俗尽己所能施行惠民之政时,明白表示“子厚在台省时”不如日后为司马刺史能“自持其身”。

(6)、这种文体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故,看起来非常的华美,读起来又朗朗上口,很有韵律。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时候,受到了很多限制。

(7)、千古名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元和九年(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9)、《宫市》篇。“宫市”是唐德宗贞元末年的一项弊政,《宫市》一文,写了宦官去街市为宫室购物时巧取豪夺的恶行,他们往往致使百姓“将物诣市……空手而归”。韩愈以“名为宫市,而实夺之”一言蔽之,但“谏官御史数奏疏谏”,德宗“不听”。直到唐顺宗永贞元年,“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

(10)、据说欧冶子也是区氏先祖,后世子孙单姓为区。

(11)、  其“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这是从古以来,儒家经常动用的“武器”之所谓“夷夏之辨”,他们认为中原以外其他民族事事不如天朝。实际上唐朝文化是多元的,建国之后便兼收并蓄,并未歧视外来文化及宗教,只不过韩愈所处的时代距“安史之乱”不过几十年,普遍对其他民族心存忌惮,以儒家自命的书生和大臣们为了挽救日下的政局。又抬出“夷夏之辨”的论调做他的立论武器罢了。

(12)、师者,                                。

(13)、薛应旗:陆贽、韩愈不久于朝,唐之所以杂夷也。

(14)、千古名句: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15)、千古名句: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16)、创作背景: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17)、区棠亮,女。1914年生,广东佛山禅城张槎大富村头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d。曾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任林伯渠秘书。

(18)、  我们试对《论佛骨表》的主要论点做一分析。

(19)、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新唐书》

(20)、如果说一个祠堂古老,倒也不是什么拿得上台面的事情。但是有一点,这个区家祠绝对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是这个祠堂是老广州城里最核心的祠堂。

(1)、韩愈文章之“发言真率,无所畏避”,还不仅敢于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有时也敢于突破社会上的流俗之见。例如他写《讳辩》一文,是专为李贺不得应举而发表的意见。李贺之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便不得举进士。对于这样的世俗之见,韩愈是不以为然的。于是他便“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写成了极有说服力的一篇《讳辩》。

(2)、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良好的家境让雨果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很早就开始了文学创作,15岁的时候就在法兰西学士院诗歌大赛中获奖。1827年,25岁的雨果完成了诗剧《克伦威尔》,但是因为这个剧本不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没有办法上演。不过,雨果给这部作品写的序言,却成为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让雨果成为了这个流派的领袖人物。后来,雨果成为了上议院的议员,还被封为了伯爵,但真正让他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的,还是他的文学作品。

(3)、以上三篇短文写的都是贞元末年的弊政以及永贞元年对此类弊政的改革,韩愈对这种改革的赞赏,从“人情大悦”“市里欢呼”之类的字里行间烁然可见。对贞元末年的弊政,韩愈自有切肤之痛,因为上书揭示京兆地区“天旱人饥”之实情,请求赦免当年税赋,得罪李实而由监察御史贬为阳山令。所不同的是,在韩愈笔下,这种德政是唐顺宗主导的,没有挂在王叔文的那个“永贞革新”派的名下。韩愈之所以称王叔文、王伾为“用事者”,就是因为柳宗元被贬,并非因为他参与了这些使“人情大悦”“市里欢呼”的“贞元之末政事为人患者”的改革,而是他卷入“二王用事”的朋d圈子中去了。

(4)、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5)、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6)、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 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7)、韩愈在年少之时曾有一梦,梦中有一个人和一卷丹篆,自己被迫强行吞下丹篆,旁边还有一人在拊掌大笑,顿时觉得惊恐不已,随即便醒来了。

(8)、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

(9)、创作背景:是指出了花岛的隐约所在。因为隔着宽阔的江水,无法看清花岛的真面目,只是隐约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那就是花岛的具体位置。远望如红云,则近处其花之繁盛可以想见。

(10)、徐钧:排斥异端尊孔孟,推原人性胜荀杨。平生胆气尤奇伟,何止文章日月光。

(11)、区天民,广东新会人,生卒于1805——1886年。

(12)、《五坊小儿》篇。“五坊”是皇宫中饲养鹰犬的雕坊、鹘坊、鹞坊、鹰坊和狗坊,“五坊小儿”是在此“五坊”中供职的走卒爪牙。《五坊小儿》写的就是他们“张捕鸟雀于闾里,皆为暴横,以取钱物”的恶行。这也是贞元末年的一项弊政。韩愈说:“上在春宫时,则知其弊,常欲奏禁之,至即位,遂推而行之,人情大悦。”

(13)、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14)、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1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故卓马虽有千里之奇,干瘪羸瘦,郁郁不发,精神不振,美丽的才能气貌得不到体现。曰:天下无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不能按一定的规程办事,量才施用,于国于民一个善仁善治境界,通达惠服,其真真不识马也!

(16)、蘋(pín)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17)、韩愈性格开朗豁达,与人交往,无论对方发迹或是潦倒,他始终态度不变。年轻时同孟郊、张籍友善,二人声名地位还不高,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赞扬推崇他们。张籍终于得中进士,荣获官禄。后来韩愈虽然身份显贵,每当办完公事的闲暇,便同他们一起谈话宴饮,论文赋诗,和过去一样。而他对那些权豪势要,看作奴仆一般,瞪着眼睛不屑一顾。韩愈很善于诱导勉励后进,留在家中做宾客对待的&#x十分之六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仍和颜悦色毫不在意。他总以振兴名声教化、弘扬仁义为己任。帮助内外亲和朋友的孤女婚嫁的近十人。

(18)、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尽心的呵护,这样才能发挥他的作用;而统治者却不知如何招才纳贤,视若罔闻。

(19)、钟楼怪人卡西莫多相貌奇丑无比,又聋又跛,只能说勉强像个人。但就是这样的人,表现出的是真诚勇敢,纯洁高尚。他全身心地保护艾丝美拉达,为了自己心中的圣母殉情而死,和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