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最多2句精选73句

admin 句子 2024-02-25 11:02:08

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300字

1、巴金的资料100字左右

(1)、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2)班的李佳朋,今年10岁了。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兴趣广泛的男孩。我喜欢下围棋、弹钢琴、打篮球、游泳和旅游,不过现在我最喜欢的事是看书,尤其是看历史方面的书和诗词,因为我相信书香可以润泽我们的生命。

(2)、在这个家的每个角落、每一处,从家具,到园中的草木,都能追寻到女主人的踪迹。尽管她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在巴金先生的书桌上,一直摆着她的照片;她的骨灰也一直放在巴金的床头,直到2005年11月25日,两人的骨灰掺和在一起洒向了大海。

(3)、   听完讲解、看完图片。我潸然泪下,我要向大钊爷爷学习,学习他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劳苦大众,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舍小家顾大家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待人热情、生活简朴、乐于奉献的高贵品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像大钊爷爷一样踏实、端正、真诚。

(4)、到了1942年夏天,抗战中成都的电力不足,常在晚上停电,巴金与吴先忧常在停电之夜在商业场二泉茶楼相会,有时也在商业场中段正娱花园茶座会面,躲过黑暗之夜。巴金当时最喜欢吃的是商业场前楼的酥油发糕,以生猪油和白糖上笼,蒸好,味鲜甜油而不腻,很爽口。还有华兴正街甜食店的鲜花饼也是巴金特别喜欢的美食。

(5)、   展厅里,有按顺序摆放的各种展板和实物,展示着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展览的最后,是象征鲁迅先生精神的三个大字“民族魂”。我非常喜欢。

(6)、下了山,我走过紫莹莹的薰衣草和红枫园,在淡淡的馨香里,沿着翠竹路,跨过一座长长窄窄的石板桥,在南湖畔,看一湾清水和一溪花开,看云朵在这里洗浴,看微风把湖水吹皱。

(7)、   走进巴金故居,首先来到一层的客厅,客厅里把放着书柜、钢琴、沙发等家具。巴金先生以前就是在这里与朋友们进行文学创作的交流,可以想象这里以前高朋满座。一楼还有一个太阳间,这里摆放着有书柜和很多鲜花。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巴金先生的书桌,他曾经在这里写下了《随想录》。从太阳间往外望去,可以看到整个花园。

(8)、   巴金故居在上海市武康路113号,是一个两层的小洋楼,小院四季如春、绿树成荫、花圃里鲜花绽放。巴金先生于1955年9月迁入,在这里巴金先生创作了《团圆》、《随想录》等众多作品。

(9)、(现代)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10)、   鲁迅先生的故居静静地坐落在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内。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11)、    孩子们妙笔生花,在他们的笔下我们不仅了解到当年那些名人的生存情况,思想状况还可以看出一个时代变迁中历史人文风貌以及发展轨迹。一篇篇文辞激昂的文章蕴含着孩子们对仁人志士的敬仰和赞美,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赤诚之心。这次“走近名人故居”语文主题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师生都受益匪浅。让我们共同前进,携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吧!

(12)、这就是他的笔名…是位通俗小说作家,他的《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在40年代是第一畅销书。这种情况可能类似于今天读过莫言、余华的人可能不多,读过南派三叔、韩寒、郭敬明的很多很多。对于小说而言,好看始终是硬道理。《无名书》是一部宏大的作品,共七卷,洋洋将近300万字,内容包含社会、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生命、人类,可谓包罗万象。

(13)、 清风,本名崔自河南永城市人,硕士研究生,知名讲师,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游走于全国各地讲学,国内多家大学客座教授,自由撰稿人,曾到美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游学、访问。2018年5月,赴西藏采风,至此实现了走遍全国的梦想。现居河南郑州市,酷爱写作,曾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300多万字,出版商战小说《挑战》第第二部、诗散文集《一缕清风,一弯明月》、《那年匆匆》、历史文化散文《风雨一叶秋——中国文化与历史漫笔》等十部作品,作品曾荣获2017第四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三木秉凤”杯夏季征文二等奖等。文章风格清新、婉约,深受广大读者们的喜爱。

(14)、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巴金什么时候租住武康路113号的房子,一直语焉不详,只认为他们一家是1955年9月搬进来的,但没有更为确切的证据,我一直觉得这是个挺大的遗憾。想不到,前几天在整理巴金先生书桌中的资料时,突然发现三张房租收据,偏偏就是最初承租时的收据,不禁让人喜出望外。这张凭条是用英文打字,有A.Springborg的手写签名,上方有中文写的一行字,复述了英文内容,后面还有明细。

(15)、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16)、(现代)第十二章:1937年-1949年的文学创作2

(17)、   李大钊先生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对真理不断追求,并始终坚守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18)、四五十年前的情景从眼前掠过,在匆匆的人群中,我想象着、寻找着,就这样走过湖南路,在武康路口右转,来到了巴金的家门前。

(19)、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20)、武康路280弄64号:老上海的“老宅基”·钱宗灏/162

2、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最多2句

(1)、晚年的曹禺曾借用“王佐断臂”的故事说到“你也明白了,我也残废了。”文革后,曹禺非常想继续写作,却写不出好作品了。这是那一代人的悲剧。曹禺本能成为世界级的剧作家,要知道他写出《雷雨》的时候年仅23岁。曹禺的四大经典剧作,除了《雷雨》外,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我觉得读剧本还是挺有意思,但是戏剧毕竟是用来演得,只看文本很多东西可能体会不到。现在除了大城市,想找个像样的地方看出像样的戏剧还是真挺难的。

(2)、另外两份格式与此差不多,1956年3月10日签署的是:“今收到上海武康路113号房屋1956年1月1日至1956年3月31日止的房租计人民币肆佰叁拾贰元陆角正,此据。”1956年6月10日签下的是:“今收到上海武康路113号房租,自1956年四月一日起至1956年六月卅日止,计人民币肆佰叁拾贰元陆角正。”

(3)、1937-1940年,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市委直接领导下,华西协中成立了“中共协中支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4)、现代文学年表(中):3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

(5)、   寒假我们全家一起到上海游玩,出发前我就上网查找了上海有哪些名人故居,上海的名人故居有很多,因为我们上学期的课文里有一片巴金的文章,名叫《鸟的天堂》,所以我决定去巴金先生的故居看一看。

(6)、(现代)第十一章:1937年-1949年的文学创作1

(7)、这期间,吴先忧经常陪巴金去成都北门上吃甜水面和素面,是挑着担担卖的,做面就在担前两尺不到的木板上揉和面团。这种素面家常的也可做出,但不及街上卖担担面做得精细,味道鲜辣可口。当时北大街有一家卖卤麻雀的下酒菜,吴先忧经常和巴金去吃。他们都不喝酒,就是单纯的品尝。

(8)、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爆发了全国规模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成都,华西大学为首发起了第一次退学运动,华西协中就有150人毅然退出学校。

(9)、萧红萧军,连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萧红的光辉,实在是掩盖了萧军的存在,他只能甘当绿叶。不过在当时的东北作家里,萧军的名气实不小于萧红。他的代表作是《八月的乡村》,不过在我看来,对于萧军,不如去了解一下他的一生。萧军是个很有骨气的作家,延安时期他面对毛泽东的邀请,敢于说“很忙,不见”,延安整风文人们纷纷明哲保身,他依然故我,以至于被罚去东北挖了几年煤。萧军不愧于鲁迅学生之名。顺便说一句,萧军一生花边新闻也是不少。

(10)、也很有可能我早已在贫困中死亡。”巴金对叶圣陶的感激之情,是如此之深。然而,叶圣陶并没有据功,他说,“他们的名字能在读者的心里生根,由于他们开始就认真,以后又不懈地努力,怎能归功于我呢?我只是仔细阅读来稿,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取舍而已。

(11)、清风游记散文||薛福成,清末睁眼看世界的人

(12)、   草堂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诗圣而修建的,希望大家可以在心中永远记住他——杜甫!

(13)、      我想有巴老给您的短信,您借此为头再写个序不也很好吗?这是我的想法。

(14)、现代文学年表(上)1915-1927年: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

(15)、我已经听到溪流的声音了,抬头,却是远处耸立的青山。当我循着声响,来到花溪河畔,我便感受到它的美了。河道并不宽阔,但却婉约有致,靑荇在水中摇摆,从玉带桥旁的槐花丛里飞落的紫色小花,正悠悠地顺水漂远。前方,从桥洞倾泻而出溅起的雪白浪花,惊扰了这里的清静。

(16)、二轮复习12:第十一章:九十年代文学流派及其创作

(17)、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

(18)、武康路378号:贝祖诒、蒋士云夫妇旧居·薛理勇/173

(19)、位于贵阳市南郊17公里处的花溪公园,就是一处能够洗涤身心的喧嚣外的世外桃源。

(20)、二轮复习6:第五章:1976-1989年中国文学思潮

3、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300字作文

(1)、他们的作品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现代派小说。他们在小说里注入了意识流、心理分析等因素。如果你喜欢福克纳、乔伊斯的作品,相信你也会喜欢这三位作家。

(2)、      捧读了信我十分感动。当时巴金先生已是83岁的老人,竟是这样的认真和执著,且平易近人和豁达,因为自己长期生病,写字困难,实在无法为自己作品的新译本写序而向一个晚辈亲笔回信请求原谅。令我难为难当。的确应了我们家乡的一句古训——果实累累的树,枝头是低垂的。时下里有些远比他年轻,拿得起笔、敲得动键盘的人们,在作序这样的“小事”上,往往都不是亲自动笔,而是在由他人操刀,序写成了,毫无愧色地往题下大名一签,文章便成自己的了。我对先生的敬仰与缅怀,除了他的巨著和思想,他的勇气和人格力量,更为他这样的点滴细节而感念。

(3)、第十二章: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文学复苏(1976-1989)

(4)、   老舍故居是一个很小的四合院。一进院门,一种简朴、温馨的感觉扑面而来。小院里有两棵柿子树和一个大鱼缸。没想到普通人家院子里的东西在这位大文人家里也出现了,这又让我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正房有三间,分别是老舍先生的客厅、卧室和书房。我重点看了他的书房,里面陈设简单但是井然有序。他的书桌上放着一些小物件我认不出来,但是他那副厚厚的眼镜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有多少个夜晚,老舍先生戴着这副厚厚的眼镜在灯下奋笔疾书。西边的展厅主要介绍了老舍先生一生的经历。东边的展厅展示了老舍生前使用过的大量珍贵图书、手稿以及他的一些遗物。

(5)、   就在这座四合院里,鲁迅先生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文章。

(6)、朱自清:家喻户晓的散文家,《欧游杂记》值得读读。

(7)、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8)、武康路390号:意大利总领事府邸·薛理勇/181

(9)、   我凝视着院子里老舍先生的雕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他一生的经历和留给我们的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感叹和敬佩,我也思量着:我要向老舍先生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10)、我环溪而行,不一会,又登上形如凤凰的凤山。此山处在田圃阡陌的平地之中,也不高,此处有一“棋亭”,原叫“旗亭”。书上记载,“旗亭”之名是借唐人“旗亭画壁”和宋人“旗亭卖酒”的典故而来。但还有一种说法:在抗战时期,棋亭原是一座办公楼,每天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要在此举行升旗仪式,于是叫“旗亭”。后来,一些棋类爱好者常聚集到这里下棋,“旗”便改为“棋”了。陈毅元帅来到花溪公园游览时也曾参与到下棋的行列中,并写下了:“花溪棋亭位山腰,多人聚此费推敲,劝君让他先一着,后发制人棋更高。”的诗句。

(11)、武康大楼:一艘满载故事的巨轮·惜珍/228

(12)、郁达夫的《沉沦》出版的时候,青年们连夜坐火车去到上海去买,读得热泪盈眶。他们像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呐喊:“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郁达夫留给后人的是一个多情才子的形象,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找他和当年的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的故事读读。抗战时期,郁达夫曾在日军方面作中方卧底,抗战已经胜利,日军撤离之前被日军秘密杀害,让人扼腕叹息。郁达夫的作品多为中短篇小说及散文,风格多为颓废、憎恨、感伤,可以买一本他的精选集读读,重点推荐《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13)、走在摇曳着花枝的石栏小径,我感受着花溪的含义。花溪河中,由沙洲、礁岛组成的芙蓉洲,犹如一座神秘的桃花岛,让人很想一探究竟。浓荫里,哗啦啦的溪水清亮地流淌,雪白的黄心柳花,一簇簇开的正旺,沙洲或小岛上各种奇异的花束,不甘冷落地探出头来,偶尔飞起的白鹤,映着远处黛色的山峰,这是一幅水泼的静影画。

(14)、也许是草长莺飞竞自由的季节,公园里,草色青青,树木葱茏。睡莲池,铺满了小小而圆圆的叶片,橘黄或粉红的花朵,就像雨后娇艳的蔷薇,伸出水面,在绿树的环绕里,默默而娇羞地绽放。

(15)、现代文学史里少有的北方作家。电视剧《潜伏》里有这么个情节,中共地下d有一个联络站是书店,他们表示有消息需要传递时的暗号,是挂出“《师陀文集》到货”。师陀,人如其名,不是靠才情写作的作家。师陀的作品不受当时的意识形态论争左右,这在那个大时代是很难得的。推荐他的《果园城记》、《结婚》。

(16)、武康路40弄4号:颜福庆旧居·李天纲/33

(17)、吴先忧为人正直,作风朴实,为人非常谦和,对学生非常尊重,谆谆教导,几乎从不训斥学生。不论多么调皮的学生,见到吴先忧都规规矩矩。这不是基于权威的震慑,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18)、如果稿子可取,又感到有些可以弥补的不足之处,就坦率地提出来跟作者商量,这些是所有的编辑员都能做的。还有一点必须说明,那两年的编辑工作是徐调孚兄跟我一同做的。”

(19)、1928年12月,回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20)、1983年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中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4、巴金资料50字

(1)、   虽然这次参观妈妈没有和你一起去,但看了你的文章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全文以游览的顺序为记叙线索,以大钊爷爷事迹为感情线索,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真实的情感跃然于纸上。作为一个籍贯是大钊故乡-乐亭的孩子,从小听家人讲述大钊爷爷的故事,这次的参观也使你对大钊爷爷的敬仰之情得到了深化。

(2)、我坐在床沿上对五岁的男孩讲故事,躺在被窝里的孩子睁大眼睛安静地听着,他的母亲走过来望着他漆黑发亮的眼珠微笑。孩子的十岁的姐姐练好钢琴上楼来了,一进门就亲热地唤“妈妈”。母亲转过身去照料女儿,带着她到浴室去了。楼下花园篱笆外面响起了一对过路的青年男女的快乐的歌声,歌声不高,但是我们在房里听得很清楚。……

(3)、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凤和村人。1925年七月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因作战勇敢,曾升任营长、团长,先后参加台儿庄、昆仑关以及缅甸同古、棠吉等重大战役。因屡建战功,1939年,成为陆军二百师师长。

(4)、曾任贵州大学、东南大学教授的柳诒征先生在《放鹤洲观水》中云:“麟山晴雨意无穷,莫便匆匆唱恼公。随性奔腾千尺雪,任人笑傲一溪风。”

(5)、      知您爱人很忙,那资料的事到十月份我回京后再说吧,不用着急。谢谢。

(6)、这里的巴金陈列室,原名憩园,曾是文学巨匠巴金与萧珊在此举行婚礼并完成名作《憩园》的地方,这里还有何应钦旧居。公园里有两座小洋楼,公园东侧的叫东舍,西侧的叫西舍,原来都是花溪的招待所,朱德、陈毅、贺龙、周恩来、邓颖超以及国民d蒋介石、蒋经国、蒋纬国父子,冯玉祥等都曾在此下榻。

(7)、看来,很多问题还是一个谜。比如最初造这座房子的人的身份,他住了多久?在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这二十多年中都有谁在这里住过呢?暂时还找不到确切的资料支持,希望更多亲历者和历史研究者能够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岁月中解开这些谜。

(8)、周奎之子周际华就有诗云:“山村篱落隐斜晖,一径风花扑面飞;婉转歌声牛背隐,牧童身带绛云归。”意境非常美妙。任过清代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的吴振棫也赋诗赞曰:“始觉田园好,村烟带阁斜。”对公园建设有着很大贡献的刘剑魂和李大光这两位县官,也为花溪留有诗作。前者诗云:“柳岸风柔筚路燔,清辉楼上一凭栏。水中华阁连瑶栋,云里清溪绕翠峦。”后者吟道:“园林掩映嵌山坳,亭榭参差立水边。花外平畴千顷浪,树头初日万家烟。”

(9)、                 巴金七月十四日”

(10)、台湾方面,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影响至今不息。

(11)、   今年寒假,为了了解老舍先生,我和妈妈乘车前往老舍故居。那天天气很好,冬日午后温暖的阳光,柔柔地照射在胡同里,给小院增添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我和妈妈信步走了进去。

(12)、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13)、山脚下的戴安澜将军墓园安静肃穆,沿阶而上,可看到墓园两侧将军生平简介及对他抗日功绩的评价。墓前方,是将军半身雕塑,墓墙上,书写着他恪守的座右铭:“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这应是他做人的写照吧。将军灵柩虽然早已迁走,但这里依然是民众祭奠之处。也许是清明节刚过去没有多久,塑像及墓前,摆放着黄白相间的花束,表达着人们对于民族英雄的崇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