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诗句五年级上册【文案134句】

admin 文案 2023-09-25 12:21:23

爱国的诗句五年级上册

1、

(1)、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激烈角逐,评委们评选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雪枫小学张校长和解校长为获奖班级颁发了奖品及获奖证书。

(4)、《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5)、“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万马齐暗”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6)、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7)、《己亥杂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 

(8)、“看今朝,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已成为让世界景仰的颜色。”五(3)班的诗歌朗诵《厉害了,我的国》全面揭示了我国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历史成就。

(9)、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面对敌人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仅是文天祥的写照,更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勇烈士的写照。

(1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4)、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15)、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16)、林升:字云友,平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23—1189)。主要作品:《题临安邸》。

(1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8)、去年在惶恐滩头述说自己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叹息自己的零丁。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哪能不死呢?我愿留下这颗赤诚的心来光照史册。

(1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话译文: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20)、五(1)班《可爱的中国》在气贯长虹的朗诵中品爱国志士的赤胆忠心,浩气长存!

2、

(1)、南乡子(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唐代宋之问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3)、军中的号令像疾风暴雷一样迅速传遍全军,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旗杆上悬挂着敌国君主的头颅。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4)、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5)、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6)、雪枫小学五年级的师生用诗朗诵的方式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7)、译文:我就是城南那憔悴短小的李绅,多愁善感,乌纱帽上落满黄尘。苦读诗书,却不明白平生所历世事;阅尽世态,空留下未曾殉国之身。眼看着落日残照下的江山,还是叫一壶酒吧;不见那西风萧瑟中的天地,正要愁杀士人!任凭它蜂蝶为黄花老去而发愁,明月下的园林里,自有一派小阳春。

(8)、释义: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父亲。

(9)、《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315首,教材选的是其中一首。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万马齐暗”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個,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室息的现实状况。前两句表明诗人期盼一场急风惊雷,打破在清朝统治下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是传诵的名句。作者曾在诗末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乞撰青词。”诗人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借题发挥,奉劝老天爷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地降下大批有用之オ,挽救垂危的国家。全诗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等恢宏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10)、?《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1)、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而亡。

(1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3)、五(6)班《中华少年》时而铿锵有力,时而涓涓细流,他们感情充沛,用最朴实的语言,向祖国母亲倾诉自己的拳拳之心,立志要成为祖国的明天!

(14)、李清照(10-1)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1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6)、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18)、(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9)、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2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

(1)、译文:毫不吝惜千金为了买一把宝刀,用珍贵的貂皮大衣去换酒喝也能引以为豪。满腔热血应该珍惜重视,让它洒出去后还能化作碧血波涛。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4)、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5)、通过诗歌题目和借助注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而读懂古诗表达的情感。

(6)、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④直:简直。⑤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7)、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8)、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9)、 罗老师则在前两位老师的基础之上进行了重建。在课前预习要求时做到了更加具体有针对性,让学生提前关注了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等。教学过程中,罗老师以“对比”贯穿整个课时,并且有层次性和递进性:课前预习先从作者、写作背景进行对比,课中对比了诗景、诗情以及表达方式。另外,罗老师调整了板书,使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更加具象的展示出来。

(10)、入则无法家佛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12)、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1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4)、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5)、  五(2)班学生精彩演绎《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五(1)班的朗诵《我爱你中国》和五(4)班的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激情澎湃,将活动气氛推到了另一个高潮!

(16)、《金错刀行》陆游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17)、怎样理解《已亥杂诗》中的“风雷"“万马齐暗”两个词语?

(18)、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9)、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不让胡马越过阴山。

(20)、学校将“诗词大会”作为常态工作大力推进,不断丰厚学生古诗词文化,让每一位金桥学子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4、

(1)、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德,何患于不济(诸葛亮《戒外甥书》)。

(2)、译文:我只怨君主啊!你是这般无思无虑,始终是不能明察我的用心。

(3)、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4)、读古人爱国诗词,心中的情感愈发沉重。英雄逝去,留下的绝不仅仅是被人称赞的事迹,还有他们的精神。现世安稳,是有人曾替我们负重前行;和平生活,是有人在为我们誓死捍卫。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6)、悠悠书声,诵不完诗韵的悠扬铿锵,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词,给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让我们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做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7)、最后,也是古诗词学习最为重要的,那就是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9)、课后,老师们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评课。老师们指出,本次的诗歌研讨活动,两位老师都关注了诗歌的关联性,对诗人的同类诗进行了分享,回顾已学类似题材古诗,形成一个有系统、有前沿后续的诗词教学活动。诗歌教学入情入境,推进有序。关注了诗词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经历与情怀,这对感受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盛唐的繁荣,人民的自信促进了《从军行》的慷慨激昂;而中唐的日落西山,杜甫的忧国忧民引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难得的欣喜;宋朝南渡的无奈、国破山河与陆游一生的南望触及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悲愤伤感。教师并非就诗词而教诗词,而是激发孩子们探索的热情,引导学生课下多积累。

(10)、?赏析:诗人将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11)、《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三首古诗,对我们诗歌教学的课型研究小组来说,具有十分丰富的探究价值。虽同为出自大家之笔的爱国诗,但从各个角度来看它们却大有不同,这也为我们的诗歌对比学习和感悟理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探究条件,通过认真细致的文本分析,我们有了如下的设计思路:

(12)、——陆游《示儿》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3)、《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14)、我本为浩然正气而生,仅为国而死,浩气当还于太空,虽我将死,但担心可永存,可千秋万代照耀后世。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15)、如果有卫青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16)、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17)、-------------------------------------------------------------

(18)、国家安定,官员们挺胸抬头,兢兢业业,做事雷厉风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庄稼地里年轻人正在忙碌,庄稼长得茁壮,家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19)、活动在两个小主持人清脆悦耳的主持声中拉开了帷幕。比赛现场,参赛班级精心准备,认真选择参赛内容,诵读了歌颂祖国的诗词,学生们用激情昂扬的诵读,描绘出了祖国和美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

(20)、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流淌。

5、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示儿》《题临安邸》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相不同之处?

(3)、透过这一幅幅手抄报,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用心,更看到了孩子们对于爱国诗的那份独特的情感。为了了解此诗,孩子们不仅查找了作者简介,还查找了写作背景。相信完成手抄报之后孩子们对诗作的理解更加深刻。

(4)、孟夏时节,草木葱茏。为庆贺祖国成立70周年,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6月13日下午,东洲小学五年级全体师生齐聚卓越礼堂,举行第三届母语节系列活动之“我爱你,祖国”爱国诗歌朗诵比赛。

(5)、童声颂华年,童心述衷情,朗朗诵读声,句句都是五年级孩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比赛过程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6)、本次比赛,所有班级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都想把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她们或和诗以歌,或以武表意,或手语传情……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有时声音低沉,有时声音高亢,有时语速急促,有时缓慢,用不同的声音陈述了对祖国的热爱!

(7)、 饶佳老师从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当时场景的细节描写,使得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老师引导学生抓词句深挖作者的言下之意;通过拓展作者的生平各时期代表作促此诗领悟;联系现今时事图片感知古今相通的家国情怀,把对祖国的爱落实到现实之中。

(8)、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9)、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0)、   生吾炎黄,育我华夏。待之有为,必报中华。祖国,您用七十年的沉淀,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我们坚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建设祖国之大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中华少年。   我“中华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定会在五星红旗的照耀下茁壮成长,为建设祖国积蓄无穷的力量!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2)、?《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3)、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拿破仑

(14)、“示儿”这个诗题意思是:给儿子看。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写给儿子看的。

(15)、译文: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16)、透过这经典名篇,我们新时代的少年唤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7)、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1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赏析:这首诗手起笔落,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间。诗人借古讽今,爱国之情溢于言表,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19)、五(4)班《放歌中国》,用激情澎湃的朗诵祝愿伟大的祖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灿烂辉煌!

(2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赏析:陆游至死不忘恢复中原,他以激昂热切的笔调,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诗人爱国报国之情。赤子之心,永生不灭。

(1)、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白话译文: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

(2)、本课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3)、    为了让孩子们将内心的那份真挚情怀表达出来,五(1)的孩子开展了诵读主题班会。

(4)、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5)、 如今的中国,已是每个中国人最亮眼的名片。五(7)班带来的《大写的中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6)、韩老师通过解读教材以新角度进行重建:将单元日积月累中的《凉州词》纳入本篇课文,以边塞诗《从军行》和《凉州词》为一类,师生教用结构进行学习;二课时以爱国题材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对比感受国与家的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依托的关系。

(7)、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的灵魂和脊梁,让我们将这种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8)、2020年11月4日,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讲话,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校五年级组隆重举行了以“祖国梦雪枫情”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

(9)、白话译文:听闻君做了汉将,胡虏的铁骑停止了南下的侵略。出塞外竖清沙漠,还朝来拜为羽林郎。

(10)、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1)、《己亥杂诗》中第二百二十首,此诗,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

(1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3)、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14)、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5)、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16)、两首诗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风,收复失地,恢复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达的方式不同。《示儿》是以“悲”写情,诗人在临终时还在关心着国家的统希望儿子在家祭的时候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题临安邸》以"怒"写情,通过对统治者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感情。

(17)、雪枫小学张校长为获奖班级学生代表颁发奖品和证书

(18)、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20)、这句诗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的情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1)、   五年级组以班级为单位,号召孩子们“自由组团、自选内容、自创形式”,积极参与到此次朗诵会的“海选”之中。他们虽无统一着装,却有共同情感;虽无激昂伴乐,却有高亢语调。同学们饱含深情地诵读着对祖国母亲的爱。

(2)、 华夏文化撑起了我们人格的脊梁,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五(8)班带来的《爱我中华》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3)、按照比赛顺序,各班参赛的同学陆续闪亮登场。各个节目朗诵风格各异。比赛全程井然有序,激情的诵读将大赛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一次次激荡起师生们的爱国情怀。一首首爱国诗歌,或抒发对祖国历史的缅怀之情;或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期待之情;或赞美了祖国在新时代的飞速发展,表达了炎黄子孙的自豪与骄傲。

(4)、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5)、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锋

(6)、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    七十春秋过,江山万里红。七十年,承载了中华儿女无数的光荣与梦想;七十年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长空乐曲如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勤奋东校五年级组精心准备了一场以“诵读爱国诗歌 争做博学少年”为主题的爱国诗歌朗诵会。

(8)、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9)、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10)、白话译文:军中的号令像疾风暴雷一样迅速传遍全军,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

(11)、诗意: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12)、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13)、“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家国情,是融在中华儿女血液里的基因。我们在诗词中感受一代代人的爱国情,我们感受、领悟,更将这份情延续不衰。

(14)、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马雅可夫斯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