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论语十二章注音版精选97句

admin 句子 2023-10-05 12:14:36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章

1、高考必背论语十二章原文

(1)、孔子说:“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子在川34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5”——《子罕》

(4)、(助记)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5)、(翻译)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6)、老高考必背 64篇 +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五代史伶官传序》

(7)、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8)、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足,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9)、在《论语》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10)、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3)、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14)、在《论语》中,孔子用“     ,     ”强调人要讲“仁”,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意义。

(1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6)、十有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17)、周末放学回家的车上,或是出去玩的路上,依旧打开app播放,又能把一篇英语或是古文记得差不离。

(18)、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1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0)、周公吐哺,天下归心。6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高考必背论语十二章注音版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侯,“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hé),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卒,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章》)

(7)、(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8)、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

(9)、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2)、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3)、(陶潜《归园田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5)、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7)、子曰:“吾十有五13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18矩”——《为政》

(1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0)、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3、高考必背论语十二章成语

(1)、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2)、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3)、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4)、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智、仁、勇是儒家传统道德中的三个重要范畴,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人处事)

(9)、(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10)、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4)、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5)、(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16)、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17)、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18)、《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如文中1-9则)散文,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19)、(注释)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立: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学习态度)

4、高考背诵篇目论语十二章

(1)、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2)、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勉而语言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4)、(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6)、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8)、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9)、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10)、注释:三人:几个人,泛指多人。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智慧的人”“仁德的人”和“勇敢的人”这三种人的评价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

(14)、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15)、(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6)、老高考必背 64篇 +新高考必背古诗文之《种树郭橐驼传》

(17)、14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9)、(2018浙江)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

(20)、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5、高考必背论语十二章朗读

(1)、《论语》12章、《孟子》3章,《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转.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马说》、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关雎(关关雎鸠)《诗经》、.蒹葭(蒹葭苍苍)《诗经》《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5)、(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6)、早上起来,趁赖床的空当就把手机上的app打开,播放白云出岫的古诗文朗诵或是新概念英语。一边播放一边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收拾,基本能保证每天至少20分钟。

(7)、(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经》的重要性,认为《诗经》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11)、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2)、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1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15)、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特别警示:“焉”不要漏掉)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