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精选120句

admin 句子 2023-10-09 10:39:18

网络语言的特点

1、网络语言的特点论文

(1)、语言从来就是一条滔滔不绝的河流,它会不断吸收并且扬弃(扬长避短,发扬,摒弃一些腐朽的)一些词汇,这些词汇是一个时代的秘密心脏,也使语言文字本身保持了必要的活力。语言生态是平衡的,遵从整体协同和循环自生;语言生态是进取的,倡导竞争共生和优胜劣汰;语言生态是整合的,追求健康发展和文明调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催生网络技术革命,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世界,网络世界的人际交流和传播使语言成为时尚,这也正是语言进化的网络表现。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和语言。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段革新,人类生活将不断改变,语言作为生活的手段和样态也将随之不断演变。

(2)、网络语言情绪能量的发挥,需要以网络语言的大规模传播、使用为前提。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像基因一样的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模因(meme),能够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并像病毒一般传播(何自然,何雪林,2003)。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谢朝群,何自然,2007)语言本身的运用促成了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这一过程反过来也说明了语言的流传原理,即语言是通过其使用者(宿主)的模仿、复制而得到传播和保存的。

(3)、在语言产生之初,人们交流最普遍的方式是“口耳相传”,这种交流方式对交际时空有着严格的限制,要求交际双方处在相同的时间,地点之中。“口耳相传”的交际方式能够传递出言语之外的多重信息,如:眼神、动作、表情等视觉信息和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听觉信息。和其他交际方式相比“口耳相传”的交际方式能在相同时间内传递出更大的信息量,但这种“口耳相传”的交际方式对交际时空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而且所传递的信息内容转瞬即逝。网络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交际时空对交际主体的种种限制,实现了网络交际的时空无阻碍化,交际信息可长可短,可连续亦可以间断。网络将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一个聊天室尽情地畅谈,尽情地“侃大山”。

(4)、一是,2010年11月10日,网络词语“给力”出现在了《人民日报》头版新闻的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这个看似普通的标题,却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转正”的标志,也由此带动“给力”的高频使用,“给力”也毫无悬念地当选2010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

(5)、所谓群体传播,“是指非组织群体内成员与成员之间自发的、非制度化的传播活动。其最大的特点是群体成员自发集聚,彼此之间互不相识。”(隋岩,李燕,2012)作为人类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形态之群体传播早已存在,但互联网技术下传播手段的不断丰富,打破了长期以来物理空间对群体传播的限制,使得这种传播形态在无限广阔的网络虚拟空间中广泛流行。网络群体传播打破了长期以来社会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局面,正在日益强烈地影响着社会传播结构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网络群体传播的流行也使得情绪传播的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使人们不在同一场所,也能通过网络群体传播进行情感仪式互动。也就是说,互动仪式不必非得要求同一物理空间的“身体集聚”。

(6)、90后群体在现在的网络文化中,更多强调的是二次元文化,主要来自跟动漫、游戏等有关系的亚文化的传播。在二次元文化上,传播的是一种“颜文字”,即在网上回复留言变成符号。

(7)、李未柠归纳指出,在2016年,网络群体发生变化,90后成为原住民;在互联网文化里很重要的是二次元文化;以颜文字为代表一系列网络热词的产生;90后网络平台是弹幕网站、网络直播平台;斗图与表情包大量出现——这是当下2016年网络语言的六大特点。

(8)、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9)、(3)发展: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存在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0)、变义造词:是“词义发展脱离本义而变成另一个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结果”变义造词不同于词的变义,词的变义和词的本义有直接隶属关系,词的意义不能脱离本义而单独成词,因此,词的变义从根本上说是“一词多义”。而变义造词的词义已经脱离了词的本义而成为了一个“新词”。网络上产生的一些新词语,虽然和本词语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但在意义上和本词语却有着天壤之别。如:“恐龙”本义指中生代的陆栖脊椎动物,在网络用语中指形象气质不佳的女网民;同样,“青蛙”本义指无尾目的两栖纲动物,而在网络用语中指形象气质不佳的男网民;再如“海龟”本义是指爬行纲海龟科龟鳖目的生物,在网络平台上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而后归国的知识分子。网络中的变义造词一般是借助形象色彩比较强的词语来比喻相应事物。

(11)、网络流行语现象是一个网络时代的社会现象,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紧密联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关注校园网络流行语,从校园网络流行语人手,将其与社会热点问题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开辟传播热点问题的新途径。

(12)、自媒体快捷、便利、交互的特点以及信息生产、积累、共享等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催生了词语及其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从生态学角度看,语言的多样性体现了良好的语言生态。在自媒体时代里,人们已深切感受到了语言的快乐,沉浸于从来没有过的语言欢愉之中。

(13)、“求扩列”的意思是“请求添加好友”、“暖说说”的意思是积极回复点赞社交媒体状态、“xswl”是“笑死我了”的缩写……最近,一篇介绍“00”后网络语言的文章,让不少自诩互联网资深用户的“90后”网友表示,“00后”的世界我们不懂。

(14)、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寄生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Chat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霉女、青蛙、菌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专业”词汇。QQ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eng3声松2声,意为“竭尽”),等等。

(15)、    (5)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16)、“文明网络语言,共建清朗空间”是一个长期的使命,是一个全民的课题。为此,他呼吁,用你我的善语良言,来打造网络的绿水青山。

(17)、拓展阅读:校园网络流行语传播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论文

(18)、三是导致“听不进”。语言能够塑造思维。不规范网络语言的流行会使价值风向标悄然发生变化,一些低俗网络语言会销蚀社会正能量,导致对青少年网民进行思想引导、价值引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一些不良网络语言的传播,甚至会降低青少年对汉语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19)、网络语言是网络环境下出现的特殊语言形态。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计算机编程语言、网络术语(如“点击”“在线”“链接”等)和网民交流用语三类,狭义的网络语言特指第三类(俞香顺,2005:120)。本文关注的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即网民在网络空间中交流时所创造和使用的文字、图像、表情包等表意符号,往往以网络群体传播方式广为流传,成为网民之间的“行话”。网络语言“虽然主要在虚拟空间传播,却是人们对现实社会关注和情绪表达的产物”(王仕勇,2016),它们在建构情绪的同时,也推动着情绪的社会化传播。

(20)、作为话语的表情包:网络表情包的符号消费与社会学反思

2、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1)、如何界定今天的媒体?未来媒体是信息社会的夸克

(2)、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语言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副主编,《语言战略研究》《中国社会语言学》期刊编委,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督导专家。先后完成国内第一篇网络语言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主编《新华网络语言词典》(2012),撰写近三十篇网络语言的论文、研究报告等。

(3)、当汉语遇到互联网,产生了大量流行新词语,而这些新词语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打破了传统汉语文字的基本模态。网络语言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形态类型。

(4)、又比如颜文字里面的“58同坑”,指80后这代父母基本是1950年代的人,把80后、50后这两代人都坑了。

(5)、对网络语言表层娱乐元素的追求,一定程度能够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得网络语言表现出一种转移效应——人们不那么专注于网络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发泄社会情绪的深层内涵,而投身于其游戏外表所召集的群体狂欢。青岛大虾案被曝光后的第二天,就有以此为素材的段子在网络上流传,由此引发网友的段子接力,调侃旅游宰客、物质相亲、碰瓷敲诈等社会现象。网友们被事件挑动起来的紧张神经,也渐渐地在各种段子营造的“笑果”中放松下来。自娱自乐的网络语言狂欢、能够推动网络群体互动仪式的情绪基调从深层的宣泄压力向表层的戏谑调侃转换,避免负面社会情绪积累到临界点引发过激行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疏解社会舆论的作用。

(6)、附加造词:新词缀的出现是网络新词语的一个突出特点。附加造词是在新词缀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新词语。如:2016年网络流行新词缀“狗”,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单身狗”、“考研狗”、“求职狗”等一些列新词语,其中的词缀“狗”表示像狗一样辛苦劳作的人。“单身狗”是指还没有对象或是还未成家的单身人士;“考研狗”是指奋战在考研路上还未取得成功的人;“求职狗”是指多次求职而仍未找到工作的人。其中“狗”这一词缀被赋予了劳累、辛苦、可怜而又缺少关爱的语义色彩。“客”这一网络流行新词缀,表示某某网络领域的使用主体,由此衍生出“黑客”(指利用非法手段入侵他人计算机的人)、“威客”(指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互联网上帮助他人的人)、“拼客”(指具有某种共同目标,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一件事的群体)等新词语。

(7)、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8)、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以网络为媒介而实现的新的人际交流的`方式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网络流行语言。网络流行语不同于标语口号,也有别于广告宣传词。但它们比标语口号更有号召力,比广告宣传词传播得更快、更广。这些网络流行语被带入校园进行微改而在校内流行,形成了一套专属大学生的话语系统,被称之“校园网络流行语”。

(9)、网络语言传播力强,不规范甚至低俗的网络语言绝会对语言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10)、3网络语言创新汉语的词汇: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每一种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这些新词汇具有促进书面语言多样化的作用,从传媒学的观点来看,网络语言中言简意赅的缩略语、含蓄美妙的数字谐音、形象生动的表情符号、中英夹杂和拼音化与数字化的倾向等,都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感情表达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所以说,它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11)、网络语言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传统语言的纯度被网络语言稀释的时候,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支持还是反对,它都将作为一种客观现象继续存在下去。汉语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坦然接受这种变化,是对语言发展规律的尊重。虽然网络语言给汉语的规范化、纯洁性带来极大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确实也为汉语注入了新鲜成份。许嘉璐在《文汇报》上指出:“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不能保证出现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我们的语文教学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辩证的思想去分辨和处理,不能一味指责,一棍子打死,要相信“语言在自身发展中有很强的自我清洗排污的能力。”语文教学对网络语言应持宽容的态度,让语言的使用者和语言发展规律进行大浪淘沙。

(12)、从不严格的意义上划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短信息……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恐龙、菜鸟、公鸡……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具有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人情味浓、个性化色彩强的特点。

(13)、    (5)钢铁.怎样看待新的网络语言(N).文汇报,2000-6-27

(14)、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2-

(15)、    (10)楚艳芳:近二十年网络语言研究纵观(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6)、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以网络为媒介而实现的新的人际交流的方式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网络流行语言。这些网络流行语被带入校园进行微改而在校内流行,形成了“校园网络流行语”。大学生作为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对社会热点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再加上手机的普及使他们能够获取及时的社会热点信息,大学生成为对社会热点反映最积极的群体,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关注校园网络流行语,从校园网络流行语入手,将其与社会热点问题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开辟传播热点问题的新途径。

(17)、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的观点直截了当。有些语言我们说它不雅,但不雅是不是就是低俗?“我认为在不雅和低俗之间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是‘俗’。所以我们至少不应该把网络语言只分为‘雅’和‘低俗’这两类,至少应当分为‘雅’‘俗’‘低俗’这三类,而雅和低俗一定是最少数的,低俗毫无疑问要清除。”

(18)、国内最早介绍“网络文化中的新语言”的文章中,列出了37个网络语言与英语的对照表,它们“基本源自英文的缩写,有些是从电报惯用的简语发展而来”,其中一些现今仍在广泛使用,如BBTW、CU、IC、OIC、P2P、U、Ur、VG等。由此可见,这种最初以“网络”来命名的新兴的网络语言和那些表情符号,也都是纯粹的“舶来品”。

(19)、社会热点事件催生的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情绪社会建构论认为,情绪是一种由社会创造、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虽然情绪角色建立在一种或多种生物性行为基础之上,但情绪的意义却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化和语言是重要的建构力量(Averill,1980)。互联网的兴盛促成了大众文化的繁荣,网络语言作为其中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在情绪建构和传播方面有着独特作用。那么,在互联网文化背景下,个体情绪是如何通过社会化传播“走向公共领域”的?网络语言在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有何影响?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探讨。本文以情绪社会建构论为基本理论框架,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资源,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探究互联网时代的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规律,希望能为有关情绪传播的进一步研究和社会情绪治理提供借鉴。

3、网络语言的特点外语词语多术语多

(1)、4网络语言的特点符合语言的发展方向。追本溯源,语言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人类从简单地发出几个不同的声音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字音并进行组合,乃至出现相应的文字的漫长过程。剖析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其与传统语言的产生原因如出一辙。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文化席卷而来,作为其载体的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以其简约性、形象性、诙谐性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网民在高速发展、变化巨大的社会中表达情感、描述社会社会现象的需要。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统语言的内容,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构建、传播和产生影响的重要载体,净化网络语言是培育健康网络文化的必然要求。

(3)、语法造词,是指运用语法手段,将词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统一于一个整体中来使用,这种造词法对于词素的内容和形式无所偏重。可见,语法造词既不是单纯的记音,亦不是简单的语法改造,而是在词素原有身份的基础上相互搭配,并按照一定关系结构而成的。具体包括重叠造词、缩略造词和附加造词。

(4)、的确,网络语言刚刚在网民的键盘上跳跃、进入国人视野的时候,网络交际场景还较为简单,如最初人们经常使用的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版(BBS)等,以及经常上网冲浪的各种网络社区;网络传播技术还没有现在这样强大,表现手段也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样,网上聊天和BBS就成为网络语言的主要策源地。网络语言更多地表现在词语层面的嵌入式使用,按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就是“语码混合”,即在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中,字母、数字以及电脑所能提供的各种符号,与通用汉语文混杂在一起。下文可以视为网络语言多语码混合的经典案例:

(5)、谭天自媒体矩阵运营总结(建议收藏、留言和投票)

(6)、语码输出的低效性与网上交流即时互动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得网络语言朝着义符化方向发展。

(7)、3网络语言的生动性:如今我们处于日新月异的网络与科技时代,汉语原有的词汇已不足以表达许多新事物,如果没有网络语言的帮助,人们在表达这些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而网络语言的出现则使得语言不断发展创新,填补了现有语言的欠缺。黑客,驴友,博客等新词汇应运而生。另外,网络语言也丰富了语言的语义.囧”字原本是光明的意思,但在网络上却用来表达一个无奈、呐喊的表情,简单一个字就能达到交流者所想表达的意思和想法,因此,网络语言的生动性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8)、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环境下人们情绪交流的新载体,反映的深层内涵是社会转型、矛盾凸显背景下普通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对传统社会道德的维护、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网络语言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活化石,记载着人类文明道路上的社会公共参与。有的网络语言甚至具有长久的生命活力,“说明它所反映的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未得到妥善解决,一种普遍情绪始终弥漫在社会生活中。”(常宴会,2016)因为雾霾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所以对“短暂而不自然的美好”的嘲讽才会从“APEC蓝”延伸到“阅兵蓝”再到“带路蓝”并在短期内继续保持变异的可能;因为旅游宰客乱象没有根治,“三亚海鲜”“云南导游”“青岛大虾”等饱含公众愤怒与无奈情绪的词汇才会被网友列入“中国四大黑”榜单。然而,即便促使其诞生的具体问题被解决了,网络语言所蕴含的深层次社会情绪也不会消失,而是表现出沉淀效应,会较为长久地储存在网络语言中。正如柯林斯(1986/2012:172-173)所言,“互动仪式随着时间连接成链条,其结果是最后的互动(通过情感与符号)成为下一次互动的输入端;所以情感能量往往会随着时间而累积。”

(9)、首先我想通过区分语言和文字这两个词语来观察网络语言特征产生的背景或者说内在需要。

(10)、精神愉悦带来思想活跃、思维创新,汉语新词的大量涌现正好反映了人们活跃的思想和创新的思维。流行语等新词新语充分展示了语言使用者的睿智及其无穷的创造力。自媒体的语言表达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可以张扬自己的价值取向,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维护语言生态的平衡、保护生态伦理的健康。

(11)、标新立异,词汇五花八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没有现实社会那般受限制,于是,被各种条例束缚着地人们,在网络上大显身手,奇妙的构思想法,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网络新词。

(12)、网络交际主体的特殊性体现在:网络交际参与者身份的虚拟性和网络交际主体的年轻化,这两方面都对网络语言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交际参与者身份的虚拟性将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进行了隔离。同时,也将言语行为和现实责任进行了隔离。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语境对言语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交际双方的地位趋于平等化,这一方面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创新。网友在交际过程中追求个性化的言语表达方式,大胆地追求言语创新,创造出了“1314”;“菌男”;“蓝瘦,香菇”;“么么哒”等诸多新词语,这些新词语的使用,促进网络语言风格朝着生动活泼、轻松自由的方向发展。当然网络身份的虚拟性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使用者为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而肆意使用一些污言秽语,如:“TMD-他妈的”;“WBD-王八蛋”等。这些词语往往带有暴力、恶俗的色彩,污染了网络交际环境。网络交际主体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表现在交际主体的年轻化,在网络交际群体中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他们在交际中追求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创造出了诸如“老司机”;“套路”;“洪荒之力”等网络流行词语,促使网络语言朝着幽默风趣的方向发展。

(13)、三 群体: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分众”

(14)、大学生向来是推行新思想、新文化的先锋,再加上各种媒体的交互作用使这个人群的思想空前活跃,当代大学生对热点事件的关注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体现出较强的持续性,以及对事件本质的关注。

(15)、网络交际时空的无限开放性,使得网络语言总体上具有新颖性的特点。

(16)、能否成为强势模因,首先在于模因自身的特质,是否具有竞争力。相对于传统语言,网络语言往往形式新颖、言简意赅,还常常形象风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而被理解、接受,从而被纳入人们的认知体系,完成同化和记忆过程。同时,网络语言的形式丰富多样,文字、符号、图片、表情包等,都可以成为网络语言的形式载体,其间各种要素的组合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网络语言文化,如段子接力、表情包大战等。这使得网络语言天生具有极强的表达力,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使用。同时,相比于传统书面文字和口头语言,网络语言尤其是符号、图片、表情包类网络语言在用于人际交流后,常常能够被收藏、保存以便后续使用,从而容易实现语言模因在人际网络中的传输。

(17)、危机?转机?互联网时代的主持传播(附一篇)

(18)、网络语言尤其是来源于社会公共事件的网络语言,带有鲜明的情绪特征。其根据模因原理进行群体传播,不仅能够反映社会现象,还能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传递和释放(刘越,2014)。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语言的流行过程,也是其所承载的双重情绪突破个体范畴,在人际关系网络间社会化传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语言的双重情绪基因通过群体互动发挥作用,从三个层面影响着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

(19)、    (8)张丹:语境研究略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20)、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了解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或电脑初学者,简直就像密码那样难以弄懂。

4、网络语言的特点

(1)、一是可以定期公布汉语禁用词和慎用词清单。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以定期公布汉语禁用词和慎用词清单,重点对教育、新闻、出版、互联网有关行业中汉语使用情况进行规范约束。有关部门要对汉语非规范使用现象采取纠正措施。

(2)、如上文所探讨的网络语境不同于日常交往的语境,表现在其交际时空的无限开放性,非语言交际手段的缺失和交际主体的特殊性。网络语境的这些特点对网络交际语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如今,互联网上各种类型的网络表情符号铺天盖地,标志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表情包是虚拟语言,是“图像句子”。表情包的出现,表现出网络社交时代人际交流方式的改变:由文字沟通向表情沟通转变,由文字到图像、由知觉到感官的跨越。表情符号形象生动、寓意深远,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

(4)、网络语言的幽默特点增强了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幽默感。

(5)、我们认为,文艺学上讲的文学语言是指具有文学性的语言,除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它还包括具有文学性的口头语和反常语,网络上的新生代词语也理应包括在内。一般说来,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有很大的不同,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探索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化手段作用于普通词语而使它们的结构更加突出,达到一种与日常语言不同的陌生化效果。众所周知,日常语言的“实用性”“通俗性”不同于文学语言的“无为性”和“独创性”,流行词语一旦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成为了我们的日常语言,它以实际的交流为目的,为达到普遍的可接受性而丧失了个性化的特点。

(6)、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播手段的丰富,促进了情绪这一特殊信息在网络空间中的分享和传播,个体情绪可能经过社会化传播产生巨大影响。从社会学角度看,个体情绪在社会网络间的传播实质是一场以情绪理解为内核的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互联网激活了群体传播的能量,使得群体传播成为互联网时代区别于以往其他时代的显著标志。在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中,网络群体传播解除了物理空间在场性对互动仪式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空间内通过弱关系连接更大的社会网络,促进情绪的大规模链式传播和互动。经过群体互动与讨论,个体情绪被整合成代表群体意志的社会集体情绪。社会情绪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和价值体系的功能。

(7)、作为人类特有的交流传播手段,语言可谓是最高级的表意形式,在情绪认知、表达等建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RomHarré(1986:13)甚至直言情绪是“某一文化中行之有效的语言游戏”。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文化对情绪的建构,实质上是通过将意义内隐于语言来完成的。由于语言的使用与交流情境、社会环境、道德规则、情绪感知等密切相关,RomHarré(1986:12)主张,情绪研究“第一优先点应当放在语言研究上。情绪词汇有哪些?它们是在什么条件下被使用的?”

(8)、就如同自然界里,既有野草丛生又有芳草鲜活,才是丰富多彩。但是若入公园,则百花苑内,不容毒草;桃李树间无杂木。人工之美,是以文化人文明进化的要求所在。

(9)、(3)方言谐音,是指用普通话读音的汉语词来表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方言词的意义,同样取其音而舍其义。如2016年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是广西壮族方言“难受,想哭”的谐音。“泥”是广西壮族方言“你”的谐音;“偶”是西北方言“我”的谐音;“稀饭”是四川、重庆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喜欢”谐音。因此网络流行语“偶稀饭泥”实际上是“我喜欢你”的方言谐音。可见,方言谐音能够表达出幽默诙谐的言外之意,促进各民族语言的融合。

(10)、标新立异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

(11)、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很多网络流行语的所涉者都是大众心目中代表权威的人物,而当媒体之后揭露的事实否定了权威人物这样的网络流行语越来越多的时候,一些大学生不会再对权威者的所有观念全盘接收,而增加了分辨是非、去伪存真的品质,促使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培养批判性思维。

(12)、二是导致“不会说”。一些青少年网民用外文字符、谐音字、数字随意替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如不加以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其语言的正确表达。

(13)、形象传神。网络交流中可以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造出许多生动有趣的表情和动作、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14)、    (1)云贵彬:非言语交际与文化(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4网络语言的灵活性:网络四通八达,无远弗届(多远的地方都能达到),它为使用者提了自由、便利的交流空间。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导致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又创造出多样性的语言形式。卡西尔指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网络语言集中体现了这一特征,网络语言的灵活性必将进一步激活人们刨造性的语言思维、进而推动语言的发展。

(16)、在颜文字的统筹下,又出现了一些特定的说法,比如“前方高能”( 在各ACGN弹幕网的视频弹幕中经常会出现“前方高能”之类的弹幕,是预示接下来会出现激烈的内容或画面),网民经常在下面给你留言的时候变成了“6666”,就是说你很好,完全用这种数字去代替;

(17)、FrancisHeylighen(1998)认为,模因复制要先后经历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输(transmission)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构成模因的生命周期。每个阶段都存在选择,意味着某些模因会被淘汰。语言模因的传播也不例外。由于激烈的生存竞争,语言模因形成了强势和弱势之分,强势模因才能得到广泛的复制(何自然,2008)。

(18)、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织编写、商务印书馆刚刚出版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为例指出,从众多研究报告中能够看出一个共同特点:

(19)、数字型:一般是谐音,例如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555~~~~`=呜呜呜(哭泣声,也是阿则最喜欢用的一个符号);886=拜拜了;

(20)、一是情绪化表达。一些网络语言片面追求情感宣泄,比较喜欢使用夸张、矫情的字眼。

5、网络语言的特点分析

(1)、“我好方”是“我好慌”谐音的说法,调侃f、h分的不太清出的一种说法,意思为当遇到某些烦恼和懵逼的境况的时候的一种比较调侃的说法,类似于“宝宝心里苦”的含义。除此此外,“我好方”一词也被用作“我有点方”的形式。

(2)、网络语言的第一个特征是它有着一些专属表达,如语气词的叠加、标点符号的灵活运用。在我们日常口语交流中,“啊、嗯、哦”这些语气词中所含的真实情感或含义往往要借助一系列辅助手段来判断,如表达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说话的语音语调等等,例如一个“嗯”字,既可以配合小幅度的点头来充满敬意地表示“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做”,也可以随着眉头一皱、音调上升来富含怀疑地表示“是吗,为什么和我想的不一样?”。而在网络交流中,我们无法知道这些辅助信息,但网络语言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一个“嗯”字如果让人难以捉摸,在表达肯定意图时,我们不妨说“嗯嗯嗯”,表示对对方的强烈认同,这也能让聊天气氛趋于和善,而在表达不解、惊讶时,我们不妨说“嗯???”,来表达自己怀疑的想法。同理,很多人认为一个“哦”字的回复会让人觉得对方很冷漠或者有一种不耐烦的态度,虽然这更多时候只是消息接收方自己的感觉,但我们不妨说“哦哦哦”来和善地表示“我收到了这个消息”。这些专属于网络聊天中的表达——或者说是聊天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部分交流情境,让人们的表达更加准确,甚至能从简单的字词中表达出情感。

(3)、字母型:造词方法好象仍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PP=漂漂(现在叠音词因为其发音的重复性,给人以可爱之感,目前尤为流行),也就是漂亮的意思;E文=英文;S=死。还有一些在英文里经常用到的(目前书面语也渐趋口语化):u=you;r=are;

(4)、✿投稿  wangluocb@vip.sina.com

(5)、2015年国庆期间发生的“青岛大虾案”是个体情绪借助网络群体传播建立的弱关系网络进行社会化传播的典型案例。2015年10月4日晚,一名网友用刚刚注册的、未经认证的账号在新浪微博爆料,其在青岛旅游时遇到宰客事件,点菜时38元一份的大虾结账时按38元一只收费,并@了青岛公安局、物价局等相关部门。次日,媒体账号@青岛交通广播FM897将其编辑成微博新闻发布,迅速引起网友和其他媒体关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仅该微博就被转发了5600多次、评论3000多条。“青岛大虾”也脱离“原产于青岛的海鲜”这一原始所指,成为代表旅游宰客现象的网络语言。图1所示的转发路径,直观展现了当事人的愤怒是如何在群体传播过程中通过社会网络中的“情感互动”发展为社会“众怒”的。

(6)、5网络语言体现了语言发展需要创新的要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鲜事物和极富时代意义的社会现象不断涌现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也必然要求语言以丰富的词语和新的组织规则来表达。网络语言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借用外来词或对传统词语赋予新意等多种手法,塑造出更加形象,更能表达出人们内心思想的词汇和句子。其轻松自由的创作方式和诙谐生动的语言特色为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表达需要,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7)、网络语言的盛行使现代汉语失去了语言的音乐性与字词的严谨性。

(8)、    (9)骆昌日,何婷婷: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情感性意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9)、网络语言的兼容性,突显了现代汉语的发展的方向。

(10)、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特点、机制与理论问题”(项目号:15ZDB143)阶段性成果。

(11)、网络语言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及使用者在网络中使用网络语言并不会考虑到其是否规范。因此,在构词上也表现出了随意性的特点。

(12)、被无数蚊子咬了不叫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

(13)、语义造词方法是以词素的意义作为基础,从它的变通和运用以造成新词的。具体包括“变义造词”和“比拟造词”。

(14)、(2)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到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具有一般语言的本质,与一般语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人们用以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网络语言的特殊性体现在其存在的形式,它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存在的。

(15)、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网络语言是人所看不懂的。

(16)、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际手段,扩大了交际时空的范围促进了交际主体的多样性,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网民在交际的过程中创造和使用了许多网络新词语,使得网络语言整体上具有新颖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网络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内容上:如前文所探讨的语音造词和语义造词实际上是借用原词语的形式“旧瓶装新酒”,赋予了原词新的内涵,创造出新的网络词语。如:“杯具”表示“悲剧”;“恐龙”表示形象气质不佳的女网民等。网络词语的新颖性另一方面表现在形式上,新词语改变了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重叠造词、缩略造词以及表情符号等手段来传情达意,大大地丰富了网络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如:“么么哒”表示“爱你”;“DIY”表示自己做;“”表示流泪大哭等。

(17)、(1)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18)、这是一段为国内报刊和网站广为报道的小学生作文的开头,曾被作为网络语言冲击中小学语文的佐证,实为一则虚假新闻。其中就混合了汉语拼音字母缩写、英文字母、数字,以及汉字、汉字谐音转写等多种类型的网络语言。而2006年前后由台湾输入,并经大陆新生代网民发扬光大、一时风光无两的“火星文”,则将网络语言的语码混合发展到极致,例如:

(19)、(2)音译词,是指用汉语词来表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外语词。音译词的意义与本义无关,只表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外语词的意义。如2016年网络流行语“狗带”为英文“godie”的音译词,是“去死”的隐晦说法。再如“博客”是英文“Blogger”的中文音译词,指使用特定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能够称之为“博客”的人,往往具有一定的才华,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因此将“博”和“客”两个字结合起来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表达意义的效果。

(20)、当然作为一个网红,鳕熊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很多自己的心得,就目前网络流行的如“满分”“666”“赞”“飞机场”等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1)、它新鲜,使人们很容易记住,满足人们的新鲜感。

(2)、重叠造词:重叠造词是在本词的基础上重叠词内的某个词素,由此形成一个新词语,和本词相比,重叠后的词语更能表达出活泼、轻快的语义特征。如:“东西”说成“东东”;“漂亮”说成“漂漂”;“害怕”说成“怕怕”。这些重叠后的新词语虽然在意义上和原词内容相同,但却表达出了一种可爱、俏皮的意味,并且也使得交际语言具有了形象性和音乐性的特征。

(3)、网络语言不是几句网络流行语,而是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具有特色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有很强的口语和方言特点,善于利用汉字形音义上的各种可能性,形成有想象力的超常规词句组合。“囧”“槑”等网络用语激活了沉睡在字典中的死字,“敲黑板”“开脑洞”等鲜活贴切的表达则体现了网友的创造力。

(4)、除了汉语中原有的词语外,大量的新兴字词参与其中。同时网络也演变了一些词义,或扩大或转移,或变化其情感色彩。这些词语都是新兴网络语言中的重要生力军,若不懂得这些词语,那就成了网络中的文盲——网盲了。如“这样子”被说成“酱紫”,不说“版主”说“斑竹”;“555”是哭的意思,“886”代表再见,这些大多都是与汉语的发音相似引申而来的;还有BBS、BLOG、PK(VS的升级版)等大量的英文缩写或音译词;除此之外还有用:-)表示微笑,用*()*表示脸红等。

(5)、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李未柠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网络语言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当今90后的特点。她认为,现在互联网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类人是由互联网的原住民所呈现的,这些原住民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90后。

(6)、汉字谐音:是指用汉字来表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词语。汉字谐音又可细分为汉语词的谐音、音译词和方言谐音。

(7)、当流行语逐渐变为日常语言丧失其新奇性之后,很快就会被其他更具新意的词汇所代替,流行语的诞生、使用乃至消亡构成一个周期循环,在循环往复之中语言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与更新,也正式在这种往复中,文学语言才显示出其勃勃生机。

(8)、四是戏谑性。一些网络语言倾向于调侃、戏谑,对社会共同价值理念和行为操守缺乏基本尊重。

(9)、其网络语言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青少年为主的网民知识层次低下造成的,再加上国家尚没有形成一定的机制来约束规范网民的上网问题,学校教育与网上教育背道而驰,而网络语言的泛滥只能让这些青少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破:网民恰恰是知识层次较高的人,对方完全与我国学校教育和国家教育背道而驰

(10)、  过度盛行,影响空前绝后。中国母语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一定的语法结构,但现在网络上的有些语言的结构与原来的语法结构相违背,使得一些语法知识混淆,影响中国母语的学习与传承。

(11)、虽然研究者意识到了社会关系网络在情绪社会分享过程中的作用,但情绪是如何沿着社会网络传播的呢?社会网络中的哪些因素影响着情绪社会分享行为?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Collins)结合社会学理论传统,提出了情感传播的互动仪式链(interactionritualchains)理论,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上述问题。柯林斯(1986/2012:19-150)认为,“互动仪式链”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人与人之间在微观层面通过具体情境中的人际互动结成际遇(encounter)关联。这种人际关联随着互动在时间和空间方面不断延展,由此形成了如同一个长的互动仪式链般的宏观社会结构。互动仪式得以成立,所依赖的核心机制是高度的相互关注(mutualfocus)和高度的情感连带(emotionalentrainment)。在互动仪式中,人们关注共同的对象,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群体符号、加强群体团结,而参与其中的个体则获得情感能量(emotionalenergy)。情感能量是“一种采取行动时自信、兴高采烈、有力量、满腔热忱与主动进取的感觉。”(柯林斯,1986/2012:81)

(12)、在“嬉皮笑脸”的外表之下,网络语言还有着“一本正经”的内心,具有内涵丰富的深层情绪。例如,“青岛大虾”表达了人们对于旅游宰客现象的愤怒、对某些部门不作为的不满,对“茶叶蛋”“榨菜”的调侃则反映出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后民众对境外丑中言论的嘲讽和对自身生活的满足。这种深层情绪实质是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道德判断和情绪评价。无论是嘲讽、抱怨还是赞美、骄傲,都是对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维护,显示出社会控制的功能。

(13)、社会建构论认为,情绪的社会分享和传播,一个重要目的便是“限制不受道德欢迎的行为或形成合宜的动机和意愿。”(Harré,1986:80)因此,饱含道德判断的深层情绪是激发网络语言群体传播的重要动力。网络语言的大规模群体传播又反过来促进了深层情绪的传播与整合。

(14)、而随着我国网络应用的推广、网民人数的增加,网民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网络语言,如在我国第一部《网络时尚词典》中,就收录了诸如:斑竹(版主)、恐龙(女性网民)、青蛙(男性网民)、大虾(大侠)、东东(东西)、伊妹儿(e-mail的谐音)、MM(美眉)等;还有288条“数字代码语言”,其中多数已不为网民所知、所用,只有个别还在使用,如1314(一生一世)、1414(意思意思)、520(我爱你)、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555(呜呜呜哭声)、7456(气死我了)、88(拜拜)、886(拜拜罗)等。

(15)、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汉语规范化教育。开展网络用语辨析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违反汉语规则的行为,清楚语言文字使用的“对错美丑”。学校可以组织演讲、征文等活动,引导学生热爱汉语、正确规范使用汉语。

(16)、(3)网络语言与一般语言的内在一致性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17)、我们不妨静下心来逆向分析一下,什么是语言发展的瓶颈和阻碍?如果我们把这些阻碍解决了,对语言就是有利的;这些阻碍没有解决,那就是不利的。我方认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贫瘠”以及“沟通交流的障碍”是语言发展的最大的阻碍。而网络发展带来的大量的信息吞吐,激烈的思维碰撞和更多元的人的行为的调动,就好比是从单纯的打字阅读,到多媒体的运用。这种趋势所起到的作用,正是对突破语言的静态的瓶颈真正有利的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如果一个新的语言产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也不可能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

(18)、网络语言99谐音也可以是(救救)。一般现在网络游戏里会打意思让奶妈救救我的意思,一般是对奶妈说的,让对方赶快给他加血;

(19)、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浓郁浑厚。网络拉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距离,无论距离多远,交流都只在一瞬间。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语言交流,许多网络语言也出现了地方方言,让人惊喜吃惊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词。

(20)、网络语言的娱乐特性也为社会舆论引导提供了新的思路,提醒官方和大众媒体以符合群体传播心理的方式疏导社会情绪。从网民嘲讽富人“有钱就是任性”到政府工作报告告诫官员“有权不可任性”,从网友集体吐槽“APEC蓝”到主流媒体大方反思“APEC蓝”,官方以网络语言的形式真诚回应蕴含在网络语言深处的社会关切,对于网民来说无疑是一剂疏解心情的良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