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案精选116句)

admin 文案 2023-10-12 10:44:48

孔子的论语

1、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4)、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7)、译文:孔子说:“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项而不去做,便是没有勇气。”

(8)、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9)、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0)、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1)、翻译: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2)、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3)、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14)、这句话言简意赅,就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

(1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6)、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翻译〗

(17)、晚上不睡觉,白天不学习,孔子很生气。本该学习的时间睡大觉,睡觉的时间却熬夜打游戏上网看剧,确实不对。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这一顿痛批成了后世老师们效仿的“千古名句”。其实学生天资禀赋不不可一个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孔子对学生昼寝这件事是持宽容态度的,爱睡觉的宰予后成为孔门弟子言语科的魁首,证明了孺子可教也。认识到孩子的不足,但是没有停下手中的雕刻刀,把“朽木”修炼成材,也许不是国之栋梁,但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解读:学不厌,教不倦,这是为师的基本品德。

(20)、孔子完全没有四种毛病,第他不会任意猜测,第他不会坚持己见,第他不会顽固拘泥,第他不会自我膨胀,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孔子的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孔子说:“德行不好好修养,学问不好好讲习,听到应该做的而不去做,有缺失不能立刻改正,是我的忧愁啊。”

(3)、看了汗颜,我们经常讨论哪里的东西好吃,成天琢磨的是买个大房子装修得舒服一点,做事时只怕自己吃亏,平时喜欢说大话,对那些真正有修行的人,还经常讥讽轻慢......这些和孔子倡导的刚好相反!

(4)、孔子与弟子开玩笑,花大心思做小事情,其实这是正话反说。用治大国的理念烹制小鲜,就能保证小鱼的完整性,也可以让其保鲜入味。回到现实中,用顶级思维来解决千里大堤上的一个蚁穴,有何不可呢?反观自己,用什么态度做事,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整天抱怨怀才不遇,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反倒成了被时代淘汰的小雏鸡了。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认真,保持着坚定、踏实和专注,尽最大努力追求和挑战自己的梦想,不留遗憾!

(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这句话不仅涉及到孝道,还包括如何与兄弟、与他人相处,然后才是自己的学习与提高。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回想近年来与孔子学堂相关的人和事,不胜感慨!感慨有幸认识诸多非常优秀的师长朋友,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精彩,为我的生命启迪了成长的智慧。在我构思这套《论语》表情期间,特别得到了孔子基金会秘书处二级巡视员康承宝同志的点拨指导,在业余时间使我能够把握创作的方向。在此,也一并感谢孔子基金会领导多年来在工作上对我的鞭策与培养,感谢同事同仁们相濡以沫的支持与鼓励。一路上有你们,苦一些也可以;一路上有你们,累一些也愿意。因为彼此遇见,让我发现了更好的自己!

(9)、最后不要自我膨胀,你再怎样了不起,都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像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学者,他事实上最崇拜周公,因为周公制礼作乐,把夏朝商朝到周朝,这个时候礼乐集大成,粲然完备,所以周朝才会有这么长的发展,后来的问题是礼坏乐崩,所以孔子有一个理想,我们用四个字来说,孔子的理想,就是承礼启仁,我把古代的礼接过来,开启一个新的局面叫做承前启后,那个仁就是真诚。因为所谓的礼坏乐崩,就是因为大家表面上行礼如仪,照样演奏音乐,但是缺乏真诚的心,那只是要空洞的形式,非常虚伪。儒家反对虚伪的形式,它要求你重新找到力量,由内而发,真诚,这样就对了。

(10)、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11)、大意是:我每天多次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努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守信了?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学习了。

(1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开篇第二章,就给出了君子为仁之本的答案: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山东博兴,有一家企业京博集团,其企业文化就是“仁孝京博”。大到企业,小到家庭,做好自己角色定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做人的根本。做到仁爱孝悌,就是一个有抱负有担当的仁者,就是一个修身齐家心怀天下的君子。“仁孝京博”这个生动真实的企业案例告诉我们,儒家思想在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的今日社会里,仍具备强大的经世济民的生命活力!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意思就是:看到有德行又有才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以能够成为像他一样的贤德之人;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从内心深处进行自我反省,看自己有没有他的毛病。

(16)、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1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同样出自《论语·里仁》,讲孝顺父母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18)、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安贫乐道”思想,这思想千百年以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的知识分子。

(19)、古人看重孝道,所以圣人首先会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当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就不要去很远的地方了;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没有因此对人进行十分严格的限制,而是说“游必有方”,表明如果确实需要去远的地方学习、办事,并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你去到了哪里。

(20)、《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3、孔子的论语是谁写的

(1)、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论语》

(2)、解释:活着的事情都还没有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后的事呢?

(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5)、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第二个叫做你不要“必”,我一定要怎么样,坚持己见,好像人跟人意见不一样,你的意见胜过别人,就代表你比较聪明,比较有学问吗?不一定的。很多时候你只看到你要看的这一面,所以《老子》里面就一再强调:“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你不以自己所见为完整的真相,你才能够明,了解整体。你不要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你才能让真相凸显出来,像这种不管是什么学派,都需要有的修炼。

(8)、“学而时习之”,熟读经典、掌握技能,并适时地进行实践,这是孔子对学习的基本定义。

(9)、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0)、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1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2)、解读: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书中有黄金屋,有千钟粟,有颜如玉,而是为了自我人格的完美。这是老师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一课。

(13)、(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4)、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

(1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

(18)、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9)、贫困的时候不要阿谀奉承,还要心情舒畅,不因贫困而忧伤;

(2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孔子的论语十二章

(1)、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指导和修正我们的行为,也就是修行。如果不在行为上指导自己,学再多又有何用?知识再多也抵不过一台电脑吧。如果行为本来是好的,其实学不学并不重要。就像六祖慧能的偈诗:

(2)、(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3)、富裕是物质财富的丰盛,富了之后就要追求“贵”,也就是精神上的崇高。在追求富有的同时,也要让精神上富起来,否则便“穷得只剩下钱了”。富贵不是拥有豪车豪宅,而是知书达礼尊重他人,是不断提升修养兼善天下。富了以后要回应社会需求,多做好事善事。富而好礼,贵而有爱,强而有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当下,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我们的社会更需要富而为仁、富而好礼,不断提升社会公益事业,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6)、第一个“学”,古代的学,他学五经、六艺。五经是我们很熟悉的《诗经》、《书经》、《易经》加上《礼经》跟《乐经》。里边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生活的规范,以及音乐跟艺术这些,统统在内。六艺是六种基本的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礼跟乐前面有过,那是理论,这边是操作实践,怎么样让它落实。射是射箭,御是驾马车,书是书写,数是计算。

(7)、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没有任何损失。我不了解别人,就不会学习别人的长处,就不能进步;不了解别人,就可能不清楚事实,容易出错。所以孔子提醒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

(10)、孔夫子没恐吓人,把人生分了三个阶段,并且说了每个阶段要注意的问题。这里面的“戒”,就今天来讲,不是完全断绝。孔子不绝情,“戒”完全可以理解为控制。

(11)、译文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2)、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5)、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6)、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7)、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18)、我们中国,时至今日,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多呢,还是无敬畏之心的人多呢?我们对于自然、生死,有多少敬畏?我们对于法律、道德,有多少敬畏?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有多少敬畏?

(1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公西华问:“两人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您的回答不一样?”孔子说:“冉求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子路勇往直前,所以我让他保守些。”

5、明太祖朱元璋喜读孔子的论语

(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翻译〗

(2)、(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5)、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6)、由此可见,孔子办学的时候,并不是把传授知识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其次才谈学习文化知识。这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德才兼备”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条款明晰,更为具体可行。

(7)、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0)、孔子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11)、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论语》

(12)、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14)、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言简意赅,就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

(15)、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1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17)、孔丘(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0)、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凡人皆有好色之心,如果用这个好色之心来向贤者看齐,其进步可想而知。

(2)、当前,网络直播正火,一些年轻男女无所不用其极,靠拼颜值、秀下限、打擦边球的眼球经济,一时哗众取宠。网络直播正渐渐成为内容囊括人们日常生活娱乐、渗透到每一个生活细节的新媒体平台。同时,隐私的边界被不断拉扯到社会道德底线之下,不少粉丝深陷网络直播的漩涡之中,围观奇葩,窥探隐私,从而慰藉自己的寂寞。对此,孔子早有预见,提醒我们“非礼勿视”,上网需谨慎,戴上“有色”眼镜,过滤各类虚假或污秽的信息,防止思想被病毒感染,时刻保持清朗的心灵世界。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你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仪式感会让人产生敬畏心。某些做会议营销的,通常会做很多仪式。慎终追远,每个家庭都举行诸多仪式,人们的敬畏心也会产生,慢慢回归淳朴。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6)、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7)、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

(8)、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翻译〗

(10)、现在社会,畏高官的多,畏圣人之言的少,值得思考。

(11)、解读:教师是最崇高的事业,只要有人求学,就没有理由不教。

(12)、浏览朋友圈时,你最常用的动作莫过于“点赞”了。你知道吗,“点赞”居然是孔子的发明!孔子与学生在一起讨论“你的梦想是什么”,对曾点的发言十分赞赏,感叹说“吾与点也”。这是对学生曾点志向的支持和力挺的直接表态,毫不掩饰自己的夸赞之意。由此看来,孔子为学生点赞,应该是古籍记载最早的“赞”吧!今天人们表达这种夸赞和认同,就用“点赞”的方式,轻弹一下手指,传递一种友善、一种认同、一种鼓励、一种温度。向孔子学习,不要吝惜自己的赞,向先进点赞,向美好点赞,向快乐点赞,向感动点赞,向奋斗点赞!

(13)、生活节奏快了,什么事都讲究速度,一步慢,就步步慢。高铁都在提速,上高速公路也要安装ETC,节省过收费站的时间。在这样一个讲求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有时候有些事情还是应该慢下来。慢下来思考人生;慢下来陪陪家人;慢下来照顾一下不安的心灵。尤其是开车出行要慢一点儿,不要急。不对别人着急,也不对自己着急,慢下来的生活最有滋味。

(14)、上网时,你会发现文章后面的评论比文章还精彩逗乐。不是因为观点明确道理清晰,而是许多网友凭着一时感受对事情妄下评论,呈现出各种片面断言与批评的声音。喜欢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随便发表不负责的言论,对自己的工作反而马马虎虎、不求甚解,本身就是浅薄的表现。在其位,谋其政,做好自己,勇于担当,就能懂得别人工作的不容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并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是格局变小了,而是在你的时区里,沉下心来,担负起主人翁的责任,心无旁骛挖掘自身潜力,主动做好工作以求成长进步。

(15)、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6)、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