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谚语及解释精选113句

admin 句子 2023-10-18 10:23:41

物候谚语

1、物候谚语大全100条

(1)、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2)、为了准确掌握霜冻出现的时间,可在田里插一块铁板,由于金属降温快,铁板上将先出现霜,表明将会有霜冻出现,这时便马上采取防霜措施。

(3)、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4)、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有关物候的谚语十条节气、物候与谚语把地球公转的轨道(3600)分成24个弧段,每150为一个节气。

(5)、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不经泡,也不像夏茶干涩味苦,而是有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6)、正月冷死猪(寒死龟),二月冷死牛,三月冷死播田夫

(7)、二十四节气也与物候密切联系,什么是物候呢?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气候及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规律,主要指人们观察动植物萌芽生长、开花结实、发情求偶、觅食繁衍在时令节气中的周期性表现。

(8)、江苏浙江一带乡间,白露一到,家家皆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的白露米酒待客。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此外,南京人还有喝白露茶的习惯。福州还有个传统,白露必吃龙眼。而浙江苍南、平阳等地,在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带白字的草药)",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以滋补身体。

(9)、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冬至大白霜,来年谷满仓。

(10)、具体表现是新梢上部50%左右的嫩梢及叶片受冻,花序基本完好,可在霜冻结束后,将新梢受冻死亡的部分剪除,促使剪口下叶芽尽快萌发,恢复正常生长。

(11)、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鹭飞溪河,洪水必然到。

(12)、(物候知识):下雨时雨会冲垮蚂蚁或蛇的家,所以他们会在雨来临前搬家。

(1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14)、“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

(15)、书的扉页上,用淡雅的手写字体印着拜伦的诗:“走进那从没有脚步踏过的地方,和人的领域以外的万物共同生活”。一打开,物候谚语,美丽的自然绘画、诗歌摘抄、随着季节更替,各类植物的生长习性,应有尽有,犹如一本诗意的自然百科全书。流连乡野,优游卒岁。即使相隔了长长一个世纪,恍惚仍能看到伊迪丝独自漫步英伦荒野,与万物秘密交流的身影。

(16)、“寒夜风云少,霜冻快来了”则是总结了“辐射霜冻”出现前的天气条件;

(1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18)、万物潜藏,至此雪盛也。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古籍《三礼义宗》中记载“大雪为节者,行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在这一天,气温下降,降雪增多。

(19)、"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今年9月8日6时17分迎来"白露"节气。白露之际,大地一片金黄,"秋老虎"逝去,进入仲秋时节,菊花遍野,枫叶传情,正是秋游赏景好时节。

(20)、但全国总体而言,白露时节降水显著减少。二十四节气中,全国的降水,总量减少最多的是寒露,其次就是白露。这两个“带露”的节气,仿佛是露多了,雨便少了。

2、物候谚语及解释

(1)、Givethejollyheavenabove

(2)、“霜打洼地”着重指明了地形对霜冻的影响等、据此就可用来进行预测。

(3)、“十一”前景区迎来降价潮 但力度可以再大点!

(4)、在养生保健上宜遵循养气润燥的原则,建议早睡早起,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白露也正是瓜果成批上市时,饮食上,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梨、柚子、石榴、葡萄、柑橘、白萝卜、菜花等,以及一些粥食,如莲子百合粥、山芋粥、红枣糯米粥等,可健脾补肾、清润肺燥。

(5)、Whiteasmealthefrostyfield--

(6)、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7)、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

(8)、“苦槠乌,十月初;苦槠颤,十月半。”苦槠成熟,已到农历十月初;苦槠落地时,则是十月中旬了。

(9)、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它包括三个方面: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黄和叶落等现象;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10)、1906年英国乡下的植物和2017年中国的植物,不少都是相同的,很多我们熟悉的名字。

(11)、AllIseek,theheavenabove

(12)、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下面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有关植物物候的谚语: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

(13)、(阴雨转晴)猪叼草,雪花飘。猫(吃水)晴狗(吃水)落。

(14)、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布谷布谷,种禾割麦。

(15)、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16)、1906年,她住在英格兰中部沃里克郡奥尔顿一幢叫「雏菊坡」的屋宅里,在那里完成了这本自然乡野日志。

(17)、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18)、“霜降见霜,清明止霜”是某些地区初、终霜冻出现日期的气候性描述;

(19)、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20)、诗中的每句都在描写这春江晚春的景象,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春天那生机盎然的气息,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物候现象。

3、物候谚语5句

(1)、词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五周年!“一带一路”再出发,习近平的这些提法意味深远

(3)、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

(4)、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卖薹菜。物候的农谚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5)、从中我们可知在一年的花信风中,梅花最先见,栋花最后开。经过二十四番花信风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反映物候的谚语,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在此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自然界的植物开始茂盛、丰腴,春作物也正值生长的旺盛期。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度以上,处处呈现的是夏日夏景。正可谓“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关于物候的诗句或谚语,并写明这表现的是那一种物候现象“黄荆叶子包得过一粒谷,桐子树叶子包得过一个蛋。”意为早稻该浸种了。

(7)、有位诗人说“尘世中没有什么我想占有”,因为我就是尘世的一部分,一棵树,一株小草,一朵野花,一种离群索居悄然出没的野兽。世界的喧嚣,诱惑,光荣与盛大,似乎已经离我远去。“就让秋天降落在我身上”,此刻,季节的交替犹如海上的波浪在我体内跌宕起伏。我们的确是泥里长出来的人儿,理所应当和自然一块活儿,照着时令过,春夏秋冬就是我们的一生。这就是万事万物永恒的生活。

(8)、气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可谓细致,所以人们又总结到:

(9)、「决定我们一生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昨晚的推送里,很多人划了这句重点。也许这个选择,不被多数人看好和支持。但沉浸在热爱的自然世界里,这个姑娘并不孤独。

(10)、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清明、白露的规模最大。

(11)、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12)、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3)、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飘飘晴;六月无风水也吼。

(14)、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荷花开,秧正栽。

(15)、三月植物:山楂新叶、啮蚀叶榆、款冬、小毛茛

(16)、每年的农历五月的时候,地里能够干旱起来的话,一定的干旱能够使农作物的根系向土壤发展,为后期的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六月份是一个降雨比较多的月份,如果能够连续阴天降雨的话,就能够很大程度上加快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速度。

(17)、在《乡野手记》的十月份章节,这首诗映入了眼帘。几经周折,确认了作者,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正是那本著名探险小说《金银岛》的作者。全书伊迪丝共摘抄了两首史蒂文森的诗,这是其中一首。

(18)、从春分时节的“玄鸟至”,到白露时节的“玄鸟归”,人们在燕子的迁来和归去中,品读季节的更替。群鸟养羞:“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秋高气爽,玉露生凉,鸟儿们敏锐地觉察肃杀之气,于是开始养羞(馐),即勤快地筹措越冬的“干粮”。

(19)、缸脚潮,下雨兆。蚂蝗沉水天气晴,蚂蝗浮水雨将淋。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物候谚语

(1)、一白早,二白好,三白栽也好不栽也好。意思是按三白草叶子的变化确定栽一季晚禾的时间。三白草,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从花序下最下端一片叶起,有1-3片叶先后成白色。当白第一片叶子时,栽晚禾早了一点;当白第二片叶子时,正好栽晚禾;等到白第三片叶时,就太晚了,不栽为好。

(2)、苦槠乌,十月初;苦槠颤,十月半。苦槠成熟,已到农历十月初;苦槠落地时,则是十月中旬了。

(3)、这本书不只有自然日记和物种手绘。霍尔登作为一个爱自然爱植物的文艺女青年,看到花花草草,就来了诗性,忍不住要把读过的诗句摘录下来。用诗歌来诠释自然的美好,也表达自己那颗热爱自然和乡村的心。

(4)、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不仅如此,还有我们的网红伍小兵老师和天天学农首席农技顾问吴宇鹏老师,为大家带来《克瑞森的高效栽培技术》和《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干货多多!

(6)、晨雾即收,旭日可求;晨雾不收,细雨不休。大雾不过过三十八天。

(7)、I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中华中医网。编辑/张亚娟, 校对/褚小彬、张术强。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8)、“给我我所钟爱的生活,多余的一毫不取”,给我头顶的欢乐天国,和近旁的幽僻小路,我希求的,不过一张林间的床,一片得以果腹的面包,以天为被,清澈的河水解渴,我希求的,不过是在自然的韵律中,生存,过活。

(9)、蝉小暑始鸣,谚云:唔唔须须(指蝉)叫,街上新米粜。秋分绝鸣。

(10)、鸡上棚,雨乒乓。燕子来,好种田;嘎鹅来,好过年。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鸟啼(宋)欧阳修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3)、诗句清·洪升: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暴雨洗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唐·白居易: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唐·岑参: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清·黄景仁:地无一片登临处,天送满城风雨来。

(14)、Lettheblowfallsoonorlate,

(15)、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学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16)、它是生活在英格兰爱德华时代(1901-1910年)的乡村女教师伊迪丝·霍尔登的一本自然手记。记录了1906年这一年间,她在居所附近观察到的物候现象和自然风情:草木鱼虫鸟兽,阴晴雨雪,无所不及。

(17)、“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物候。

(18)、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在这一天,许多地区会形成大范围降雪,雪花飞舞,漫天银色,而在我国西北、东北地区有雾凇出现,附着在树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

(19)、缸穿裙,大雨淋;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

(20)、(物候知识):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如果寒冷,产生霜降,收成就会受到损失。

5、物候谚语及其生态学道理

(1)、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2)、比如闽西客家用“桐叶能包蛋,就能断霜雪”,“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等物候现象来反映春天来临的迟早;用“田鸡”(一种蛙类)的鸣叫表示要到春耕插秧季节,而大雁南飞又表示秋天来临。同时利用动植物对时令节气的反映来预测未来天气,如用动物的有“鸡早(宿)晴,鸭早(宿)雨”,“狗食水,要下雨”,“雨蛙叫,风雨到”,“大水蚊扑灯,将有大雨淋”,“雨中蝉儿叫,就要天晴了”,“蚊聚堂中,不雨也风”,“红圈(蚯蚓)滚沙有雷雨”,“蚁公搬家有雨”,“塘里鱼打花,日日有雨下;塘里鱼咆(浮)头,有雨唔妹愁”,“籁卡(蜘蛛)结网齐,落雨还爱等;籁卡结网破,落雨落唔停”,“大蛇出窿有雨落”,“猪拤(含)草,寒流到”,“燕子低飞雨,高飞晴”,“鹅叫风,鸭叫雨”等等。植物方面表现的有“铁线草发白,要落雨”,“新竹高过老竹尾,来年做大水”,“春上(天)桃花向上开,雨水少;向下开,雨水多”,“桐子花初开时,赤色主旱,白色主涝”等等。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我国东部和西部的物候现象也不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春季和秋季都比内地来得迟。因为海洋吸收太阳热量多,春季不如陆地升温快,到了秋季,海水的热量散发慢,所以沿海地区的秋季也比内地来得迟。就以山东来说,烟台在沿海,而济南在内陆,每年烟台苹果树开花要比济南晚半个多月,正好花期避开春寒,这是烟台苹果丰收的原因。烟台的秋天也比济南来得迟,苹果有较多的成熟时间,这使烟台苹果更美味可口。

(5)、这是从天象方面综合了“混合霜冻”出现前的天气条件;

(6)、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7)、还有一则谚语,乍读起来令人窃喜:“白露后,不长肉。”但它指的是荞麦。白露后,反倒是很多人秋膘上身的时节。

(8)、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9)、黄荆叶子包得过一粒谷,桐子树叶子包得过一个蛋。意为早稻该浸种了。

(10)、客家人刻苦耐劳,乐观积极,晴耕雨读,热爰乡土,对自然现象观察入微,对时令气象掌握准确,他们总结的物候和农谚很多,至今仍有有益的作用。

(11)、(动物物候)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绝鸣、迁徒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县内常见的物候动物有:

(12)、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出生在工程世家,祖父辈皆是著名的灯塔设计师。可史蒂文森并没有按照期待那样,往建筑或者工程设计方面发展,反而对那些来自海岛的奇幻冒险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他仍然开启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13)、“江南水乡春风早,北国阡陌花开迟”,充分表达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物候现象的不同。南京桃树一般在3月31日开花,北京的桃树要到4月19日才开花,相差19天。

(14)、“三候始电”,由于雨量渐多,伴随着是雷声和闪电。这是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从云间凌空劈下的闪电,古代的文人们将这些自然的现象,想象曾佑生命的神仙,写进了作品中,于是在中国的文学上就出现了风师、雨伯、雷公、雷母这些神仙的模型。伴随着此时节气开放的,是24花信风中的海棠、梨花和木兰花。

(15)、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16)、这样一个孱弱的身体中,满怀着怎样的温柔,才会说“多余的一毫不取”,同时又有着多么坚韧的生命力,才会呼喊出“我不会向秋天屈服”。

(17)、云走东,雨不凶;云走南,水满塘;云走西,水产陂;云走北,晒死贼。

(18)、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黄和叶落等现象;

(19)、(物候知识):一般下雨后都有蚯蚓,立夏蚯蚓出洞,证明雨水不小,那这一年的收成就比较好。

(2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2)、GivetomethelifeIlove,

(3)、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我们重点讲讲“风疹”的防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搏,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当我们了解了发病的机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治疗。

(4)、如果当夜露水特别浓,天气虽晴,也不会有霜冻出现。

(5)、以前我最喜欢的白露谚语是:“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可是,蚊子们似乎并不在意这则“古训”,把人折腾得不行不行的,看来还是另一个谚语更靠谱:“白露蚊,咬(烦)死人。”

(6)、下面是一首流传于北方的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

(7)、前几日翻阅伊迪丝·霍尔登的《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又惊又喜。1906年,英国乡村女教师伊迪丝每周都会从野外采摘当季花朵,植物枝条,带到课堂中,为学生制作自然观察日记。于是,便有了这本手记,详细记录了英伦乡野一年四季的自然植物风光。

(8)、这句话说的是南方,如果到了春分不下雨的话,今年的雨水可能会比较少,所以种稻子收成差了。

(9)、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鹭飞溪河,洪水必然到。

(10)、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11)、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或者是含有物候学的谚语当天气发生变化的时候,地面上的一切东西,包括动物、植物等,都要感受它变化的影响.因此,这种因天气变化而发生的动植物的特殊生活现象,假如出现在我们人类对天气变化的感觉以前,就可帮助我们预先知道天气的未来变化.*蚂蚁迁居,天将雨.(河北正定、邢台)*蚂蚁垒窝,要涨大水.(广东)*蚂蚁筑防道,准有大雨到.(广东)*瓮穿裙,大雨淋.(山东临淄)*水缸和石柱出汗,天有雨.(广东)*盐缸还潮,阴雨难逃.(浙江义乌)缸穿裙,是空中水汽太多而凝在缸壁上的现象.山戴帽,是锋面气旋里低云淹没到山顶的现象.云层移近山地,由于地形抬升作用,云层往往把山顶盖住.蛇过道的原因和蚁搬家相同,都是因为空气湿重和混浊的影响,不得不“外出”.*蚯蚓上路,出门有雨落.(广东)*蚯蚓拦路,不满三天雨就到.(广东)由于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呼吸是依靠皮肤进行的.土壤中的氧先溶解在皮肤表面的黏液里,然后渗进皮肤,再渗进毛细血管.当土壤过于潮湿,土壤中的空气减少,会影响蚯蚓的正常“呼吸”.所以,在将要下雨时或雨后,常看到蚯蚓爬出地面.*早出蚂蚱,涝出鱼,都说蚂蚱是鱼子.(河北沧县)蚂蚱即蝗虫,它的卵生在泥土中,天旱地干,就容易系殖起来.鱼卵生在水里,大水对于鱼的生长适宜.当土壤过于潮湿,土壤中的空气减少,会影响蚯蚓的正常“呼吸”.所以,在将要下雨时或雨后,常看到蚯蚓爬出地面.*旱出蚂蚱,涝出鱼,都说蚂蚱是鱼子.(河北沧县)蚂蚱即蝗虫,它的卵生在泥土中,天旱地干,就容易繁殖起来.色卵生在水里,大水对于鱼的生长适宜.*蜻蜓低飞,不是风就是雨.(浙江义乌)下雨之前,空气湿度大,苍蝇、蚊子等小虫的翅膀沾上了水分,增加了重量而不能高飞,而蜻蜓为了捕捉这些小虫,也掠地低飞盘旋.*燕低飞,定下雨.(河北)下雨之前,高空风大,搅动激烈,所以燕子只能低飞.另外,下雨之前,昆虫飞不高,所以追捕昆虫的燕雀为了得到食物,就要跟着低飞.*鸡回笼早,天气晴好;鸡回笼迟,大雨将至.(广东)家鸡性喜干燥,雨前水汽浓重,鸡笼里特别湿闷,所以它不愿意早进笼去.*蜘蛛添丝天放晴.(浙江义乌、江苏无锡)蜘蛛是靠结网捕捉小飞虫为生,它对空气湿度的反应特别灵敏.阴天,空气湿重,蜘蛛网易受潮,粘性比较差,很难捕捉到小虫.到了天气转好的时候,空气湿度逐渐减小,蜘蛛才开始活动,忙忙碌碌添丝结网,以备捕捉小飞虫之用.。关于物候的诗句(举两例)苏轼的《春江晚景》

(12)、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13)、“枫树落叶,净棍落劫。”枫树落叶了,天气逐渐变冷,要挨冻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