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寓意简短一点精选150句

admin 句子 2023-10-23 10:38:09

掩耳盗铃的寓意

1、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5字

(1)、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把戏罢了。

(2)、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不管捂不捂住自己的耳朵,钟都会响,所以我们要敢于面对现实,对自己诚实,对别人诚实,如果不小心犯错了,也要主动承认错误哟。

(3)、     于是,他决定去偷回来。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铃铛,铃铛就会“叮铃叮铃”地响起来,该怎么办才好呢?

(4)、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5)、春秋时期,有个贪婪而又愚蠢的人,自己不愿劳动,见到别人的财物,总要想办法弄到才心安。

(6)、春秋时侯范氏被灭族,有个人趁机去他的家里偷东西,相中了一口钟。他本来想要背着钟逃跑,无奈这口钟形态巨大他背不动,于是这个人想到用槌子把钟砸碎。但是砸钟的响声很大,他担心别人听到钟声后会赶过来把钟夺走,就先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再去砸钟,以为这样做后别人就听不到钟声了,实在是太荒谬了。

(7)、故事中的偷钟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钟的后果,但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

(8)、掩耳盗铃为汉语成语,为偏正式语法结构,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如用来形容他人时,一般是贬义词的感情色彩。

(9)、(8)悖(bèi):荒谬。(8)恶(e):害怕。

(10)、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

(12)、掩耳盗铃的成语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一个人到范式家偷了一口大钟,由于钟太大背不动,就想用锤子砸碎,为了不引起注意,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可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做法,毫无益处,只不过在自欺欺人罢了。

(13)、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掩耳盗铃的现象。有些人不喜欢、不愿意接受某事就采取排斥的态度,主观上不认可、不承认,闭目塞听。

(14)、眼看快到手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他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他在院墙脚     看见了一把大铁锤,心里顿时有了主意,高兴地自语道:“真是天助我也。”他忙不迭地抡起铁锤,想狠地割大钟砸下去,想把大钟砸成碎块,然后再用麻袋装回去。可是,大钟发出的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并且,那“嗡嗡嗡”的余音久久地在院子上空回荡,把他的耳朵都要震聋了。他很害怕别人听见了钟声会跑来抢他的钟,就赶快用双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于是,他听不见钟声了。

(15)、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16)、掩人耳目[yǎnréněrmù]: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17)、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18)、于是小偷找了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可是当他敲钟的时候,钟声传到了很远的地方,人们听见之后蜂拥而至,便把小偷捉住了。掩耳盗铃的故事的寓意2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19)、(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20)、找出文中写偷铃人动作的词:掩、伸、偷、碰(板书)再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2、掩耳盗铃的寓意简短一点

(1)、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2)、读了这则寓言,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3)、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寓意,我国有着很多故事,这样的寓言故事对于我们而言有着一定的启发,这也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传承所在,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寓意。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寓意1掩耳盗铃的典故

(4)、  学生通过读童话故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成语量。

(5)、一个人做了坏事,还编出一套理由来掩饰,()那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6)、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7)、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到最后,他也没有得到铃铛,反而被抓了起来。

(8)、意思: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9)、掩耳盗铃故事的寓意,我国有很多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不同的故事的寓意不一样,以下分享掩耳盗铃故事的寓意。掩耳盗铃故事的寓意1掩耳盗铃的寓意: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瞒不住的事情还要想法掩盖。

(10)、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1)、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文章,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12)、    有一天,他听说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便急忙赶到范氏家去,想趁乱捞点儿油水。谁知范氏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他好不懊恼,真后悔白跑这一趟。

(13)、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14)、   苦恼的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如果把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吗?

(1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16)、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17)、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18)、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19)、释文: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20)、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掩耳盗铃的寓意

(1)、 所谓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题材。

(2)、试问,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自己听不见钟声,就等于别人也听不见钟声吗?当然不是!要想别人听不见钟声,那就得捂住别人的耳朵才行!

(3)、“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

(4)、(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5)、掩耳盗铃其实是由掩耳盗钟演变而来的,寓意没有发生变化,告诉我们只捂住耳朵是没有用的,因为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识转移而改变。

(6)、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7)、把揉成一团的作品展开铺平,背面着墨色,再把作品粘到黑色的卡纸上,掩耳盗铃的作品就完成啦!

(8)、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厌恶(恐怕)别人听到,可以;但怕自己听到,就很荒谬了。

(9)、(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10)、“成书不出姓名,以避近民之讥,此与掩耳盗铃之见何异?”——选自《答江德功书》寓故事

(11)、掩耳盗铃,汉语成语,读音为yǎněrdàolíng。原为掩耳盗钟。释义: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耳盗铃的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

(12)、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13)、自欺欺人[zìqīqīrén]: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14)、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15)、近义词语有自欺欺人、弄巧成拙,反义词众所周知。

(16)、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17)、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门铃。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他伸手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18)、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9)、掩耳盗铃的故事的寓意,我国有很多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不同的故事的寓意不一样,以下分享掩耳盗铃的故事的寓意。掩耳盗铃的故事的寓意1《掩耳盗铃》的意思和寓意

(20)、政府之间的交往,看似有模有样有心有意,实际上大家都清楚,我们玩的是掩耳盗铃。

4、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

(1)、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3)、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4)、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

(5)、(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6)、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7)、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8)、领会寓意并不难,看题目理情节,品人物析语句。

(9)、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原为掩耳盗钟。原文为: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10)、别以为自己聪明,可以掩饰所做的坏事,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11)、他伸手向上摘铃铛,但是,铃铛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去了。

(12)、掩耳盗铃:原词为掩耳盗钟,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3)、你们学了后面的一则寓言后,举办一个寓言故事会好吗?请更多的老师也来参加吧!

(14)、《吕氏春秋·自知》是一则捂住耳朵偷钟的寓言故事。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这则寓言故事,从一“得钟者”“欲负而走”到“钟大不可负”而“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又“恐人闻之而夺己”,于是“遽掩其耳”。

(15)、(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16)、师生参与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17)、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也就是古代的乐器〕,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小偷吓死了,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8)、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边音,第三声 

(19)、寓意:做贼心虚的人,欺骗得了自己,欺骗不了别人。

(20)、捂住自己的耳朵,并不能捂住钟声,人家照旧可以听到的,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5、掩耳盗铃的寓意简短10字

(1)、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2)、真正聪明的父母,要教会孩子哪五个立身之本?

(3)、范氏之亡①也,百姓有得钟⑤者,欲负而走,则③钟大不可负④;以锤⑤毁之,钟况然⑥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⑦掩其耳。恶⑧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⑨!

(4)、掩耳盗铃是非常错误的一种做法,只有真正认清楚事实,了解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决断,这才是智者的做法。这个故事不是让我们学会如何避免被发现,而是单纯教会我们要客观认识世界万事万物,避免犯主观臆断的.错误。掩耳盗铃故事的寓意4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

(5)、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6)、 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非生物。它的表现方法多为借喻,通过讲述故事,来借古喻今,借小寓大,借此寓彼。

(7)、不幸的是,就像他们已经看到的,这种一厢情愿掩耳盗铃式的做法实在是没什么效果。

(8)、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9)、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范氏院里有个精美的大钟,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10)、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11)、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12)、掩耳盗铃是由掩耳盗钟演变而来的,寓意没有发生变化,告诉我们只捂住自己的耳朵是没有用的,因为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识转移而改变。

(13)、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14)、    大家好!我是西安保利和乐金香槟幼儿园中二班的陶均洋,今年5岁了,我喜欢听故事、游泳、拍篮球,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掩耳盗铃》,希望大家会喜欢。

(15)、(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16)、《吕氏春秋·自知》中记述说,春秋时晋国六卿范氏被灭,百姓都跑到范氏家中拿东西,有人拿了一口钟,想背走,但钟太大,无法背走,便用锤子砸,结果钟发出巨大响声,那人担心别人听到来争夺,便捂着耳朵继续砸钟。

(17)、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寓意2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为一中国成语,本义为偷钟的人怕别人听见钟声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是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18)、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19)、掩耳盗铃寓意 :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

(20)、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很笨。一天,他想要偷别人的铃铛。可是,铃铛是挂在大门上的,而且只要一碰就会铛铛铛地响。怎么办呢?于是他想:我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铃铛的声音了吗?这真是个好办法呀!        于是,晚上,他来到别人的大门前,把铃铛拿下来,铃铛开始铛铛铛地响,他怕别人听见,马上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了。可是他捂的是自己的耳朵,只有自己听不见,大家都听见了铛铛铛的声音,跑出来,把这个笨小偷抓住了。

(1)、   三大寓言家:①希腊的伊索 ②法国的拉•封丹③俄国的克雷洛夫

(2)、这种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掩耳盗铃,欺骗不了大家。

(3)、原文: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4)、“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就如钟的响声一样,只要人碰了它,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发出声音的。现实中,也不乏有人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其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5)、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6)、    大家好,我是中一班的毛钰雯,今年6岁。我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我喜欢唱歌、跳舞、画画、搭积木……我搭的积木,每次都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课上,跟老师学本领;课后,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在家,听妈妈讲故事。这些都是我每天最开心的事。希望以后能学到更多的本领,掌握更多的知识!

(7)、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8)、    突然,他发现院中柴堆里露出一片亮光,便走过去,扒开横七八的柴火一看,原来是一口大钟。他仔细审视了一番,断定这口大钟是用上等的黄铜做成的,不禁喜出望外,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他迫不及待地去背钟,可是那钟又大又高,沉甸甸的,不要说背了,连移动一下都不可能。

(9)、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引申到生活中就是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10)、(1)害怕人家听到来夺取自己(已经偷到手的钟),就立即捂住自己的耳朵。

(11)、(1)逃跑(2)马上,立即(3)害怕,担忧(4)钟声

(12)、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13)、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以前学过的……;课外看到的……;听大人讲的……)老师及时肯定:真不错,书上的东西记得这么清楚,还能让课外知识丰富你们的大脑。这都是学知识的方法!

(14)、掩耳盗铃寓意 :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

(15)、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16)、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17)、①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18)、故事就是这样了,到最后,他也没有得到铃铛,反而别抓了。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寓意3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19)、(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0)、课件: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   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把他抓了起来。

(2)、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含贬义,用于批评场合。掩耳盗铃故事的寓意2掩耳盗铃的寓意:就是告诉人们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就如钟的响声一样,只要人碰了它,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发出声音的。

(3)、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4)、掩耳盗铃的意思是: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掩,遮盖;盗,偷。

(5)、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6)、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7)、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

(8)、你找藉口来掩饰贪污的事实,这种掩耳盗铃的技俩,早晚会被发现的。

(9)、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0)、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11)、比如方案明明已经出现问题,但为了不影响发布会,稍作简单修改仍按既定日程进行。再如把缺点和错误掩藏起来,以优点示人,就以为自己是完人,没有缺点了。

(12)、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3)、弄巧成拙[nòngqiǎochéngzhuō]: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14)、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15)、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办法掩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的话,终究会自食苦果。

(16)、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17)、就是因为你上次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掩耳盗铃导致了你这次考试没有及格。

(18)、出处:出自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19)、典故的意思是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20)、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得到了一口钟的百姓,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可以背起来,他就打算用锤子毁掉它。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害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    大家好,我是中一班的张彦晨,今年6岁了。我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小女孩,爱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平时在家爱听妈妈讲故事,我喜欢跳舞,打鼓,听故事。在幼儿园我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我喜欢我们的老师,老师教我唱歌跳舞,学画认字,演讲故事;我也喜欢帮助小朋友们,希望大家都喜欢和我做朋友!

(2)、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3)、读音:nòngqiǎochéngzhuō。

(4)、从前,有个自私、爱占别人便宜的人。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办把他弄到手,甚至去偷。

(5)、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铃铛。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

(6)、造句: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方面一定不能掩耳盗铃,要的是实事求是。掩耳盗铃故事的寓意掩耳盗铃意思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以为别人也听不到声响,但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掩耳盗铃的成语源自于掩耳盗钟的故事,谁也不能改变钟响的事实,如果闭目塞听只会自食恶果。

(7)、    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一定听不见,就放心大胆砸起钟来。每砸一下,都要用双手捂住耳朵,待钟声响过后,才松开手再砸。这样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8)、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9)、近义词:自欺欺人 ( zì qī qī rén ) 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

(10)、(2)担忧人家听到,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担忧自己听到(就捂住耳朵),这就大错特错了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