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带给我的人生感悟150字(文案精选121句)

admin 文案 2024-03-17 10:09:40

苏轼带给我的人生感悟

1、苏轼带给我的人生感悟300

(1)、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___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3)、对啊。他站在命运的这头,回首看来时的路,风雨已经散去,而曾经纠结的情感也渐渐溶解,烟消云散。

(4)、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5)、正如余秋雨所说,苏东坡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贯穿五湖四海,崇拜者不计其数。但若不是因为历史的解读,又有谁能想到那些看似口出狂言的诗词,是苏轼在人生走向下滑坡时发出的一次次感慨?

(6)、都说,苦难能磨平一个人的棱角,对苏轼来说,黄州的经历让他更加看清了这个世界,对人生的感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他所有的桀骜不驯,所有的自以为是全部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个更加成熟的、全新的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苏轼。正如余秋雨所说的“黄州成全了苏轼,苏轼也成全了黄州”,苏东坡在这一段日子里,写成了“念如娇,赤壁怀古”,以及《黄州寒食诗帖》这样的名作。

(7)、——在王安石罢相后,新d派变质,而他又被被列入打击的目标,被指责他的诗文非谤朝庭。又被贬黄州,天祐年间新政曾一度罢黜。苏轼又回朝从政至宋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旧d派所不容,又一度再贬到今天的海南岛为官。苏轼的为官之路可谓是崎岖坎坷!所以,晚年研读孟子和老子的学说,无为而为之。自封为东坡居士,耕读种瓜,寄情山水。他的诗词充分反映了他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广泛的艺术情趣,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风格。他的学术著作有《苏东坡集》对后世影响最大。他在怀旧诗中表达了为官之路的崎岖和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诗曰如下:

(8)、    可他写完此词后,便感冒了。《东坡志林》卷一云:“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又譬如,苏轼在科举考试中的文章里用到了尧帝的一个典故。典故讲的是尧手下有个司法官,三次要判一个人死刑,尧本着宽大的原则,赦免了死刑犯。欧阳修一看,不得了,自己竟然不知道!赶紧回家翻书房,翻了许久,都没找到这个典故,纳了闷了,便去问苏轼,哪来的典故。

(9)、日落黄昏,入夜的风带着霜一般的冰凉,映衬仕途几浮沉,一生命运舛,叹人事岁月变迁;他只有醉一回,病一回,懒一回。

(10)、初春的风还是寒冷的,但是已经柔和了很多。一队人马轻快的奔驰在原野上,这一刻的他,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身处逆境。

(11)、而如今的我们,亦可以从他的一次次言语中摘抄到人生的启迪。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压力,而往往则无法排解。或许,我们可以从苏轼的笔下找到灵丹妙药。苏轼的一贬再贬反而让他名传千古,而我们可不可以借鉴他成功的根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笑对未来呢?

(1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钱穆父》

(13)、苏东坡的政治见解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君权民授”。在皇帝大力推行新法时,引起民怨时,警告皇帝“故天下归往谓之王,人各有心谓之独夫”他先用一连串的类比,引出人心对君主的重要性,然后反向说明,若失去人心的严重后果“人主失人心则亡”。他还针对恢复肉刑之说的谣传告诉皇帝,“千万不可用威权慑服百姓而使之从之”。这足以证明苏东坡对古今的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的正确认识。他清晰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道理,所以他明知会被贬官,仍然屡次上书力言“因推行新政,皇帝已失民心”。

(14)、最严重的一次,因为乌台诗案在监狱之中呆了100多天,当时面对的是生死考验,他自己都认为这次不可能活命。他被贬到黄州、惠州等地,生计都成了问题。

(15)、讲完了趣事,最后,还要回到东坡肉。我想探究的是,在贬官黄州时,是他人生的最低谷,那时的他,该是怎样的心境?因为几乎在同时,他写出了满怀悲凉的寒食诗,写出了雄奇奔放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大江东去。而现在,却在“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的雪碧草堂上,多情应笑我,挽起袖子,拎来一块富贵人家不屑一顾的便宜猪肉,在慢火袅袅中,开启一天的生活。这是怎样的无奈和悲凉。遥岑送目,烟火冷清,只有灶间的一点微火,给他一点心灵的慰藉。

(16)、苏轼的一生是辛酸的,同时又是幸福的。年少气盛的苏轼为权贵而花费过很多时光,那段时光是繁忙的,却又是为自己当时认为的成功铺上垫脚石的;在朝廷上,因敢于直言进谏,不懂官场险恶而一贬再贬。初遇被贬之地——黄州,我料想他的心理一定是复杂的、不甘的、绝望的。

(17)、东坡肉我吃过不止一次。色泽红艳,汁浓味醇,闻之奇香。肉酥烂而不碎,味香酥而不腻。入口即有一缕甜香在齿颊萦回,让人不忍咽下。在你沉醉美味、连声喝彩的同时,你不得不佩服苏东坡的才思:他是怎么把破烂困顿的生活过得这么有滋有味,这么诗意浓郁?真是与猪肉的缠绵,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吃才。

(18)、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19)、《赤壁赋》中蕴含的这四个人生问题都由作者被贬黄州的遭遇所引发,由作者的悲伤苦闷心情所统领,通过对这些人生问题的分析,苏轼在逆境中苦闷、彷徨寻求精神解脱的心路历程,

(20)、苏东坡一生官无定职,居无定所。在朝则遭朋d攻讦,在野则遭奸佞陷害。中年丧妻子,盛时遭诗案。但是,不论境遇如何,他乐天知命之格调不曾改变,因言获罪却坚持“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苏轼带给我的人生感悟150字

(1)、人活一生,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我们虽然不能做到流芳百世,但也不能虚度年华,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____苏轼《琴诗》

(3)、    开头两句写出了庐山的丘壑纵横,峰峦起伏。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自然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个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诗人对此,由景物延伸到了对人生所遇实物的思考,文字朴实无华,却闪烁着哲理之光。

(4)、    苏轼为人不拘小节,笔者查阅了他的各种作品后和网络资料后,发现苏轼不仅妙笔生花,更是十分诙谐。苏轼写《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正是三月春寒料峭时,他冒雨前行,毫无慌乱,任人看皆是一派豪气冲天。

(5)、心连国家千万事,终不得付诸实践。在黄州的苏轼便是如此。他时刻心系国家、朝廷和人民,可是在黄州的他又能如何呢?只能空想,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国家,不是无奈而是渴望。我们的成长似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所期望的往往是与失望成正比例。相反如果把目标定得低一些,最后会有超出预期的成绩与收获,便会感受到努力与付出的结果,而不是每每都在失望中煎熬。同样的道理,如果凡事有个最坏打算和预期,那便不至于歇斯底里的疯狂。

(6)、这是苏轼仕途的深渊,却也是文化道路上一次伟大的蜕变。

(7)、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8)、无论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

(9)、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后来也比喻某人相貌、文采出众。

(10)、     鸭子常年生活在水中,首先知道了江水的变化的自然是鸭子,这说明了: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不仅用他饶有风味、见字如画的笔墨绘写出了初春的美景,更是将实践的哲理告诉世人,苏轼丰富的思想情感世界在笔尖已见端倪。

(11)、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2)、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

(1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朝廷最惯用的整人技量便是贬滴。但东坡先生的心胸是豁达开朗的,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却吟出两首赤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官场较量又如何呢?“谁怕,一裘烟雨任平生。”他如是说,挫折在他眼中微不足道,因为他是人生的巨人“莫嫌荦却坡头路,自爱坚然曳杖声”执一只竹杖,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他走出了脚下的那片土地,走向更远的寰宇。“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哪里?自是远处。他走远些,更远些,回望自己的人生。

(14)、    苏轼曾请求调离到离兄弟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但这一请愿始终未能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皎洁的月亮高高挂在夜幕之上,银白色的月光爬满大地,苏轼与弟弟苏辙,已七年未聚。此刻,词人面对这轮明月,感慨万千,感悟颇多,于是趁酒兴挥墨写下这篇千古名作。    

(15)、公元1080年,正当壮年的苏东坡由于名动一时的“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

(16)、一个人,在他忙起来的时候,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17)、他亲手创制发明的美食极多。仅用他名字命名的名菜就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豆花几十种,而最好吃又好看的名菜大概非“东坡肉”莫属。

(18)、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

(19)、我感到他的内心是十分开拓的。他并不否定人生,而是对苦难始终保持乐观的信念和超然的人生态度。他的诗词中虽也有矛盾苦闷的一面,但最后还是转为不断追求自我的主题,同时也含有他个人浪漫的气质。

(20)、所幸,他贬官所空余出来的时间带给了他大量的精神安慰。他开始远于官场,亲近田园自然,却仍心系国家;他不再为一次次的明争暗斗、争权夺利而拉拢人心,反去山水中作诗饮酒。贬官让他的地位低微了,思想却放松了、觉悟了。回头看来,或许我们还得感谢那朝皇帝一次次盛怒下所作出的决定。

3、苏轼带给我的人生感悟400字

(1)、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佛印禅师虽是个和尚,却和苏东坡一样有学问,一样有趣,也喜欢吃。有一次佛印禅师很郑重地邀请苏东坡吃“三白菜”席。东坡从来没有吃过什么三白菜,兴冲冲地来了。结果佛印禅师端来一盆白菜煮豆腐,说这就是三白菜。苏东坡说这怎么是三白菜?佛印禅师说,白菜是白的,豆腐是白的。苏东坡说,这才两白啊,哪来的三白?佛印禅师说,还有盐也是白的。东坡大笑,连呼上当。

(4)、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性情,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苏东坡遭遇了常人想象不到的挫折,他青年时期,人生道路走得异常顺利,金榜题名,后来又成为了高官,得到了皇帝的重视,但是因为政见不合,因为他性格过于直爽,遭到了权贵的排挤,遭到贬谪到地方当官。

(6)、那是在他被贬谪到黄州,终日耕田务农之后。大概是整天的体力劳动让他没有时间伤春悲秋,踏实收获的喜悦,又让他悟到,人生在名利场之外,可以追求的喜悦,简直太多了。

(7)、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西夏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d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8)、就是不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要扎扎实实的工作。苏东坡在他的人生之中,不管他是什么样的身份,都把每个角色演绎的非常到位,他的人生过得光辉灿烂,就是因为他把人生每一天,每一段经历,都给过的生机盎然。

(9)、生活是一种态度。快乐是人的本能。品味东坡肉,其实品尝的就是这种自我调理生活的能力,要的就是这种随遇而安、见土生根的坚硬的生命质感。

(10)、    这首诗有文学意义和物理意义。文学上,一支美妙的乐曲不仅仅是靠琴或者指头就行的 要兼备上好的琴弦,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的灵活技术。由于人对曲子的理解即思想感情不同,手指的灵活程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弹出来的曲子悦耳程度也不同。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物理上,声音的音质与介质的材料不同而有异。   

(11)、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12)、苏轼对文学界的贡献是巨大的,而他的人生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1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14)、这首词所包含的壮烈情怀,只怕是从古至今无人能及。作者苏轼,却能在人生遭遇险境的情况下,仍面带笑容,面对谜一般的前途吟诵出豪词壮语。

(15)、后来他被重新启用,回到京师做了大官,物质丰足之时,他也没有得意忘形。再到后来,他的人生起起落落,他有过反复的伤神与苦楚,但却始终未曾被打倒。

(16)、一天,他与友人刘倩叔共游南山。友人以蓼菜、新笋等野菜相待,他尝着这些淳朴而清新的美味佳肴,突然感慨了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17)、窗半掩,月半明,捧一本好书,在月下与东坡来一场跨时空对话。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已是反复读过数遍的了,语堂先生笔下的东坡是鲜活的,比起“百度百科”上冷冰冰的生平简介,不只是“名字和日期”的这样一本人物传记,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苏东坡。他没有李白的天马行空,没有杜甫的沉郁顿挫,没有李清照的清新绝美,但他却始终能做到与自己和解,不仕不隐,家国天下始终不忘,同时却亦能保持内心的高度自由,既“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这便是他超越过去文人的一点了。

(18)、他渐渐学会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在那不久之后,某天他出门遇到大雨,同行人都被淋得十分狼狈,他却若有所思。回到家之后,他写出了传世名篇《定风波》:

(19)、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20)、赏析:出自《和董传留别》,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同时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4、苏轼带给我的人生感悟800字

(1)、苏东坡的一首《记承天寺夜游》在无数文人的内心激荡起层层涟漪。东坡用诗一样的笔触,为我们展现出月光的优美极致,创造了一个凄清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这篇只有八十余字的文章,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诗人把一切想要言说的话语,都融进了一片奇异皎洁的月光之中,表达手法的高妙,历代文人为之赞叹。这一首借景抒情蕴涵丰富的短文成了一曲优美的绝唱!

(2)、清幽无人的宁静世界中,自然流露出一种动人的画意与诗情,那股清逸、脱俗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3)、但那又如何呢?他仍然是那个名扬千史的人物,那个既能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词人,又能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细腻男儿。他用横溢的才华和乐观的心性,给了命运漂亮的反手一击。

(4)、我们是普通人,苏东坡我们学不来。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平淡的生活打理的精致一点,诗意一点。春有百花夏有荫,秋有明月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境界?

(5)、自古以来“明月”就是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他们见月生情,勾引愁思,或思人,或思乡,或思国,千般感慨,万般幽情,使得在文学的宝库中留下多少优美动人的诗篇。

(6)、以儒做人,以佛养心这一中国传统士大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在苏东坡身上体现颇为明显。苏东坡一方面坚持为民请命,造福百姓而在官场中沉浮,一方面以文会友,以佛清心而聚天下学人之所仰。所以他坚持理想而又清楚现实;为官则造福一方,为文则天下传诵。

(7)、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____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8)、苏轼靠他的诗词“惊涛拍岸”,使每一个阅读他文墨的人心中也“卷起千堆雪”。我们面对如今的“江山如画”,是否也能如他所愿,凭我们的实力成为“多少豪杰”之一呢?

(9)、就是要做一个有知识的人。才华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社会上走一遭,如果没有才华,没有特殊的专长,就没有办法安身立命,更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就谈不上发展,干什么吆喝什么,如果作为一个农民,就要有耕种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个士兵,就要具有打仗方面的知识。

(10)、赏析:同样出自苏轼的《蝶恋花·春景》,作者饱经沧桑,有惜春迟暮之情,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

(11)、译文: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12)、词中描述的是一阵初春时节,他漫步在山麓里,遭遇到一场春雨。扑面而来的山烟迷朦,雨水穿林打叶,别人都狼狈不堪,苏轼却不躲避,而是拿着竹杖,穿着芒鞋,漫步徐行,豪迈潇洒。他的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慨。人生的风风雨雨,官场仕途的黑暗和坎坷,让人感觉人世间的无常,但是苏轼的心态是坦然的,谁怕?一蓑烟雨便笑看风云了。

(13)、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14)、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15)、当你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这就是站起来的第一步。接受能改变的,承认不能改变的。然后从最细微之处起,让生活美好起来。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自《水调歌头》,人生哲理:人生不如意太多,人生的境遇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17)、苏东坡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考上了进士,当官之后,他也是变换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他不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还关注着其他的事情,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就去做,为老百姓争取最大的利益,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的。

(18)、问我平生功业,黄州惠州瞻洲。这足以评价苏东坡一生的政绩,他留给后人已经不仅仅是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等方面的成就,而是他一生乐观豁达,自我人格的完善,

(19)、苏轼的诗词是豁达的。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让我们了解到事物的多样性;酒后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亦能体现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骨肉情深。苏轼的诗词尚流传大江南北中,其思想却令人仰首眺望,自愧不如。

(20)、当初高中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只感觉这篇散文写得美,写得豪迈。当时也没有对其表达的哲理有感触,就听老师讲了几句,然后全文背诵,完了。真的,是真的阅历不够,不明白文中客的愁之处。

5、苏轼带给我的人生感悟1000字

(1)、还有几世的无奈。夜深人静、月挂疏桐,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孤寂的夜晚,一个人孤独的时候,总会满然四顾的寻觅,找到的只是更多的孤独,夜里冷寒的,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

(2)、王小波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拥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要拥有诗意的世界。”

(3)、厉害如赵匡胤,也只能躺在历史书里罢了。而自己更是渺小如浪花。所以很能理解客人的叹。所以现在很珍惜自己现在还算是青春的日子——碰到过很多人,发生过很多事,很美好。但想留,留不住。我们的青春都会失去,很多好朋友、曾经的恋人都将成为匆匆过客。

(4)、 第一点就是苏轼提及自己的孤独,在最艰难的时刻,很少有朋友给他回信,他只能靠自己一个人挺住,所有的苦水往自己肚子了咽,正是因为孤独,让他能够静下心来提及自己的过错,他说道:“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5)、东坡先生这种对于人生的困境或者顺境都淡然面对的处世态度值得后人学习。

(6)、第二个方面是“为政当容清议”。他说“一个好政权之得以保持,大部分在于不同的政见合理的发挥其作用。”他在奏议中再次反向论到“若使言无不合,意无不合,更唱迭和,何者非贤?”苏轼比较中国历代政府制度的异同,一针见血的指出监察机构存在的必要性、点明了监察机构对一个国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7)、当初我们就是纯粹的吃吃喝喝,一点也不高雅,完全不能和苏轼相比。苏轼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更重要的是有一手好文采——会写。“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仙笔下的鱼让人觉得味道好极了,苏仙笔下的笋让人垂涎三尺。

(8)、东坡肉的形状,与众多名菜的豪华奢侈显著不同,就是简单地方方正正的一块或者几小块。这是最简单的刀工。当时苏东坡的手中可能只有几把简单的做饭的家伙,还未必趁手,也只能勉为其难地切成这个样子,所以就那么整齐地摆放出来即可。佐料也是随手可得再简单不过的食盐、冰糖、酱油、葱姜、花椒和陈皮。但如此简单的材料在他的手下却百变华丽,成了至醇至厚的美味,成了登堂入室的大菜硬菜,关键就是火候。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慢慢来,别着急。火候到了,自然美味。不信,你开锅看看,润泽透明,香气沁脾。还有什么味道能让你如此着迷?其实哥做的不是菜,是心情,是文化,是欲说还休的无奈,是苦尽甘来的等待,是甘之如饴的精神安慰和补偿。入口即化瞬间美妙的感觉,是苦难人生最好的犒劳。简单材料,厚重滋味。这里边没有人生,没有哲学吗?治大国如烹小鲜。苏东坡独坐一隅,在慢火中,理疗着心灵的创伤,思考着人事家国,万千烦恼,随着袅袅青烟散去。美食,何尝不是实用而有效的心灵创可贴。

(9)、他的一生中,曾两度被皇帝提拔重用,又两度被贬谪。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贬出岭南的文人,最远竟被放逐至“天涯海角”的海南,也可见有些人对他嫉恨之深。

(10)、赏析:出自苏轼的《春宵》,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11)、他的身上,有老子的“清静无为”、庄子的逍遥和齐物的精神,能看淡一切,包括人生的失败挫折和仕途的风霜雨雪。在苏东坡前路迷茫,特别是在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苏东坡开始进入佛教,深受佛教的放下执着的解脱精神的影响。

(12)、后段描写的是作者在一阵微冷的早春寒风吹来后,看见山头的阳光斜照着,给酒醒后的他带来了一阵暖意。回头看看自己走过来的路,一片萧瑟,迷惘处,仿佛不知不觉中就这样的在风雨中过来了。感悟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正是如此吗?

(13)、好像总是这样。随着一个人年龄渐长,能使他快乐的事情,越来越少。我们抱怨着房价高、工资低、人生的各种艰难,在日复一日的叹息和回忆中,浑浑噩噩地过着一天又一天。

(14)、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15)、在他最艰难的那些日子里,他对诗文画艺的审美,使他对艰难的生活保持了一颗敏感明亮的眼睛;而他读过的书,对禅道哲理的深切体悟,又让他用开阔的心态,活过了曲折的人生。

(16)、有一次,佛印禅师弄了一条鱼,谁知刚刚做好,恰恰闻听苏东坡进门。佛印禅师赶紧把鱼藏到一个磬里。东坡一进门就闻见鱼的香味,口水直流。但佛印禅师并不提此事,东坡也不好直要,就变着花样说,我最近研究对联,觉得有一幅对联不太通,想请教你。佛印禅师一听讨论学问来了精神,说,你是个大学问家,哪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讲。东坡说,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你知道下联是什么吗?佛印禅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还不知道,积善人家庆有余嘛。东坡装作不解的念着:庆有余,庆有余,你这磬里有鱼啊?既然磬里有鱼,还不赶紧拿出来等什么?佛印禅师恍然大悟,好你个苏东坡,原来在这等着我呵。

(17)、这是一篇通过事件来写哲理的“小”文章,先从自己的事件讲起,过渡到苏轼,再到黄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面的苏轼。

(18)、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后人由此劝勉失意之人。

(19)、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____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0)、繁华的尘埃落下来,喧嚣散去忘记了悲哀,用一生等待,命运可有安排?

(1)、诗意的世界,在你一切顺遂的时候,可能只是赏月喝茶的锦上添花,但在一个人的逆境中,它可能会变成雪中的炭,寒风中的荫蔽,世俗否定下的盔甲。

(2)、在去世的前两个月,他们一家到达江苏真州。这一日,风清气朗,苏轼便在朋友的陪伴下到金山寺游赏。途中,他无意间看到了一幅自己年轻时留下的画像,顿时感慨万千。他望着画像,忍不住回想起自己一生所经历的坎坎坷坷,提笔写下了这首诗,道尽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3)、赏析:出自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溪水清澈,水底的石头就会清楚地显露出来,在水中游玩的鱼儿清晰可数,深林里寂静无人,只听鸟儿相互间轻快地招呼着。

(4)、“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苏轼情景交融的人生感悟,雨停了,山头夕阳斜照,回去的路上,既无风雨也不是晴天。走过的这么多的路,回首过往,曾经的人,曾经的事,都已经成为了过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无论如何,走到今天的苏轼都已经不再介怀,对待大自然的变化,正如他对人生的心态一样的,既无风雨也无晴。

(5)、人生的低谷并不难过,真正难过的,是自己这道槛。所以啊,在这个人面前,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慨叹,时代太糟糕,命运给得太少呢?

(6)、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苏轼《西江月平山堂》

(7)、一日,东坡在家做鱼,也是刚刚做好,佛印禅师来了。东坡急忙把鱼放到书架顶上。佛印禅师进门就闻见鱼香,而且一眼看见书架上的鱼,但他也不直要,而是说,我最近在研究古文字,有一个字不太懂,就是你这个苏字,特来请教。东坡说,这有什么不好懂的呵?佛印禅师说,你看你这个苏(蘇)字,是一个草字,一个禾字,一个鱼字。如果把鱼和禾换一个位置行不行?东坡说,行。佛印禅师说,如果把草放在下面,把鱼放在上面行不行。东坡说,这不行,这就不是字了。佛印禅师说,既然把鱼放在上头不行,那就把它拿下来吧。说罢就把鱼端下来了。

(8)、0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9)、一片大荒地,终于被他改造成有稻田麦田,桑林果园的小农场,他也在终日的劳作中找到了快乐,索性自封“东坡居士”。

(10)、    后两句谈到了游山的体会,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那是因为我就站在山里头啊!站在山里头,对于庐山面貌的认知,便只是冰山一角,是片面的是有局限性的,游山是如此,观察世上的事物也是如此,不能因为一个片面的认识,便下结论,这是主观的。由于人的身份、思想感情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片面的,带有主观因素的;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摆脱主观成见,理性看待生活。一首小诗引起世人不断的思考,这就是大文豪苏轼的魅力所在。

(11)、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12)、豪情万丈似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何必追求浮名万千,人世丑恶,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何不苦乎?不如醉于美酒之中,以诗为舟,乘着满船星辉,徜徉于人生之梦中,醉便罢了,醒又如何?

(13)、写这首诗时,苏轼已经是花甲之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大赦天下,年迈的苏轼得以从遥远的海南岛返回大陆,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苏轼和家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眼看快要到达目的地时,苏轼却因偶感风寒,自此便一病不起,不久就于次年的8月24日病逝于江苏常州。

(1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____苏轼《稼说送张琥》

(15)、假如问那个年轻的苏轼他愿不愿意去承担屡遭贬谪的苦难,得到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那个怀着一腔热血,想要针砭时弊的年轻人对他自己和国家都充满了希冀—而这正是千百年来初入官场的人们的通性。苏轼受到了与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一样的结果—他被贬谪了,却没有徐阶虽被嘉靖皇帝刻下“徐阶小人,永不叙用”却还能位级人臣的运气。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17)、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8)、赤壁赋(节选)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叶嘉莹教授曾评价:李白是“仙而人者”,而苏轼乃“人而仙者”。李白是不幸落入凡尘的仙人,终其一生都在凡尘的网中苦苦挣扎;而苏轼本为人,却能用自带的几分仙气摆脱人生的痛苦。

(2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东坡肉是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亲手创制的一道奇葩菜。他是在极度失意、极度灰暗,极度潦倒,情绪极度低落时来到黄州的。因为生活的拮据,只好自己开荒种地,故自号东坡。但因当地盛产猪肉且价格极为便宜,苏东坡便亲自研制,炮制出名誉千古的“东坡肉”。他在《蒸猪肉颂》诗中说:“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yan)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