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大名言及翻译精选107句

admin 句子 2024-04-10 09:17:00

论语十大名言

1、论语十大经典名句

(1)、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2)、从159000多字当中,选择其中约6000多字,按十个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5)、解释: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6)、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先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工作,自然顺风顺水,事半功倍。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8)、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些最终登临绝顶的人,体力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绝对是最有信念的。不自我设限,勇于进取,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9)、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公冶长》

(10)、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1)、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12)、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13)、知:知道,明白。 足:满足。 常:经常。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才会时常感到快乐。

(14)、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6)、语出《论语·雍也》。君子会去周济那些贫穷的人,而不会去周济那些富有的人们。

(17)、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18)、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1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

2、论语十大名言及翻译

(1)、解释:笑得真好看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妩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

(2)、出自《论语·子路》。人生最可怕的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一旦陷入这种状态之中,就会无限夸大自己的能力,致使自己利令智昏。一切品德高尚的人都有很好的修养,他们不但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而且彬彬有礼、与人为善。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之。——《论语·子罕》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6)、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军队是不详的器具,不是君子就不要使用该器具,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动用它。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论语中的名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10)、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13)、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译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之。——《论语·里仁》

(15)、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16)、其实孔子恰好是不赞成这样做的。《论语•公冶长》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再,斯可矣。就是说,考虑两次就行了,不必太谨慎。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18)、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9)、大意:君子不应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

(20)、大家往往把“畏”解释为畏惧。“畏”其实是“敬”的意思,《不是说君子害怕圣人之言,而是君子敬重圣人之言,敬重天命。孔子讲“后生可畏”,也是因为后生表现突出,所以他敬重他们、看重他们。

3、论语名言10句

(1)、出自《论语·卫灵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只要采取行动,就会产生错误,无论多么成功的人都是如此。但是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当错误发生时,勇敢地面对并坦然承认,反而会获得人们更大的尊重,使自己增长经验,获得信任的最好办法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5)、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

(8)、语出《论语•公冶长第五》:“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0)、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志存高远,乐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简朴,又有何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易,既然这样,倒不如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包容宽厚的心态待人,自然更容易被人接受,大家其乐融融岂不更好?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5)、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甘露歌》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

(17)、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9)、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20)、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4、论语名言大全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其静若何?红梅绽雪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

(4)、格物是修身治学的第一个科目,如果一个人立志读书修道,还因为自己穿得不好、吃的不好为耻,那就等于还没有入门,就不必和他谈论学问了。

(5)、过之,人皆见之;更之,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8)、语出《论语·述而篇第七》。在心中默默的记下所学的知识,对于学习永远不厌烦,教导别人也不疲倦,这三件事情,我做到了那些呢?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0)、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不确定。

(11)、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3)、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14)、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15)、《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16)、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7)、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粱惠王下》

(18)、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9)、古人做学问是为了自己修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境界。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人学习是为了毕业证,为了赚钱,所以很多学生刚考试完,就把书都丢掉了。

(20)、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5、论语的十个名言警句

(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民第十六》译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之》

(5)、恶人无知己。 恶名言英国剧作家兼诗人 约·德莱顿 《一切为了爱情》

(6)、解释:活着的事情都还没有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后的事呢?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9)、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0)、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1)、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2)、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13)、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1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1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7)、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领导好别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这样才能服众,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做到,别人就不会服气了。

(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之》

(1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0)、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1)、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3)、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