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古诗配画 一等奖(文案精选114句)

admin 文案 2023-10-06 11:15:56

端午节古诗配画

1、端午节古诗配画怎么画

(1)、《已酉端午》(元)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其中最为经典的“忠魂一去讵能还”写出了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3)、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4)、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6)、宋代诗人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7)、继续给龙舟涂色,龙舟的身体我们涂上红色,龙头涂橘红色,龙角涂黄色,浪花涂蓝色,云朵也用蓝色描边。

(8)、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鱼家傲》

(9)、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0)、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11)、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ai)?(《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13)、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4)、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已酉端午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15)、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16)、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诉衷情》

(17)、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古老的传统节日,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历代文人墨客以端午为题,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吟诗词感古人端午情怀,让我们从关于端午节的古诗配画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18)、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19)、人闲春荡荡,帐暖香扬扬。飞光染幽红,夸娇来洞房。----李涵《感讽六首》

(20)、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2、端午节古诗配画 一等奖

(1)、一一李隆基《端午》释义: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2)、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4)、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5)、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6)、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7)、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梦令》

(8)、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齐天乐杨无咎(宋)疏疏数点黄梅雨。

(9)、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0)、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11)、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12)、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13)、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4)、(《九章·涉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15)、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16)、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7)、吃粽子一直是我的钟爱,也许清香的荷叶味儿更具有端午节的气息。

(18)、——《九歌》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19)、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篇二:和端午作者: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20)、冲波突出人齐譀,贻厥后昆芳;有客同心当骨肉,馆驿楼前看发机,不能洗得直臣冤。粽包分两髻,敢为泥深恋草堂,忠魂一去讵能还;相邀情重携蓑笠,向水觉芦香。

3、端午节古诗配画手抄报

(1)、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2)、《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3)、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4)、篇九:端午作者:江南靖士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5)、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6)、因为此篇演唱同前一篇是连接的,少司命、大司命已在场,故再没有下神、迎神的话,但此一篇的宾主关系与上一篇相反。上一篇后半是女巫以少司命口吻所唱,故此篇开头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唱出,来赞颂少司命。

(7)、《齐天乐》(宋)杨无咎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8)、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9)、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10)、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11)、《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群公共保昌,时清日复长,而追没后踪,楚人哀不容,榴花忽已繁。明朝端午浴芳兰;端午》(现代)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兽头凌处雪微微,村童仍着旧衣裳,艾叶黄酒可驱邪。

(12)、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陆游《三峡歌》

(13)、端午李隆基(唐)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4)、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15)、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6)、那么,第一节(有“荪何以兮愁苦”句)也应为男巫所唱。由歌词内容看,四节为少司命唱词,六节也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17)、在端午节插艾和菖蒲也是端午的重要习俗。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文天祥的诗歌《端午即事》中也有体现这一点。我们大部分同学的配画中都有这些事物的可爱形象,以及这些传统习俗的来历。此外,饮雄黄酒、吃绿豆糕等端午习俗也在同学们的作品中有所体现,端午的风俗人情跃然纸上。

(18)、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9)、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4、端午节古诗配画简笔画

(1)、——《离骚》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2)、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4)、第六节都是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所唱,先是回答少司命的问话:“我等待你,要陪你到咸池去洗头,在阳阿之地晒发。因为一直等你不来,所以在云端恍然而立,临风高歌。”

(5)、我们围坐在妈妈的身边,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只见妈妈娴熟地把三四张芦苇叶放平,用剪刀裁平芦叶的一边,在左手的掌心,折成圆锥状,然后用右手在面盆里足足抓一把米,投进去,如果再讲究一些,会在米里放进一枚红枣或者花生、赤豆之类。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7)、译文:今天是端午节的缘故所以去拜访街坊邻居,不要问我手腕上的百条丝线,只需要把粽子沾着砂糖吃。

(8)、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9)、少司命一开始就赞叹的也是兰草,同样暗示了生子的喜兆。“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是说来参加迎神祭祀的妇女很多,都希望有好儿好女,对她投出乞盼的目光,她也回以会意的一瞥。

(10)、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

(11)、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12)、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13)、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14)、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15)、现在开始涂色啦,我们先给主题涂上黄色,给粽叶涂绿色,粽子涂肤色,在它们的脸上画上腮红。

(16)、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8)、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19)、▲系彩丝  题: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20)、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罗志仁《木兰花慢》

5、端午节古诗配画

(1)、zòngyèxiāngpiāoshílǐ,duìjiǔxiézūnzǔ,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lóngzhōuzhēngdù,zhùwēinàhǎn,píngdiàojìjiāngsòngjūnfù.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2)、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3)、篇八:端午日赐衣作者: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4)、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5)、宋代诗人张耒在《和端午》中是这样缅怀屈原的:

(6)、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明·边贡《午日观竞渡》

(7)、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8)、▲养鸲鹆 题: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9)、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0)、览香囊无语,谩流泪、湿红纱。----白朴《木兰花慢感恩囊悼双文》

(11)、吃粽子一直是我的钟爱,也许清香的荷叶味儿更具有端午节的气息。妈妈会很早就从河边的芦苇荡采来芦苇叶,煮在锅里,然后将珍藏好久的糯米用凉水泡在面盆里。

(12)、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3)、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4)、篇七:端午作者: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15)、译文秋天的兰草和细叶芎藭(xiōng,qióng),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嫩绿叶子夹着洁白小花,喷喷的香气扑向面孔。

(16)、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17)、而蘼芜之根主妇人无子。故《少司命》引之。”

(18)、(宋·刘克庄) 餐菊饮朝露,平生不歠醨。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乙卯端午十绝

(19)、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端午日》(唐)殷尧潘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20)、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情人手腕上系着五色丝线,篆文书写的咒语符篆戴在头上,以避邪驱疫。在天青色纱帐中,她睡得格外香甜。在庭院中花树下摆好酒宴,在窗前轻摇彩扇,当歌对饮,往日的美景历历在目。当时曾在她的石榴裙上题写词,今天窗外的石榴已经凋残,曾经的欢乐已逝,光阴似箭,沙洲上柔嫩的蒲草在风中摇曳,茫茫如一片青烟,请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春风和煦中燕子已生小燕,连绵细雨中梅子已渐渐黄圆。正午的骄阳正烈,美人是否也在幕帘中沐浴香兰?想她一定会回到绣楼,剪下菖蒲浸酒,自饮自怜。怅望中我仰望苍空,看那一弯新月冉冉升起,那清淡的月光伴随着我,来到这海角天边。

(2)、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3)、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4)、《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不似今朝豆味香,果然夺得锦标归。骑父稚子香囊佩。

(5)、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现在许多城市、乡村,仍有给孩子带香袋的习俗。

(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7)、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8)、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五日(选一)陈子龙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9)、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10)、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11)、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如今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和端午》是北宋诗人张耒的七言绝句。

(12)、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

(13)、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14)、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篇四:临江仙作者: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