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简介50字【文案63句】

admin 文案 2023-10-02 11:28:43

谭嗣同简介50字

1、

(1)、  翁瑞午,字恩湛,吴江人。是翁绶祺之子。翁绶祺是翁同龢的门生,官至广西梧州知府。翁瑞午随赵叔儒学书画,随况周仪学习诗文,也会唱京戏昆曲,深得梅兰芳赏识。又随丁凤山学习中医推拿。

(2)、1945年,《新华日报》华中社社长范长江随陈毅到安徽采访。当到达天长县时,他突然灵感涌动,对出了阎锡山的“绝对”: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3)、《潼关》是清朝谭嗣同所作。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公元1878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4)、钤印:黄幻吾印(白)长留天地间(朱)碧梧小馆(白)寥轩沉韵(朱)梅花作伴(朱)

(5)、简介:谢稚柳,江苏常州人,名稚,字稚柳,号壮暮翁。现代著名书画大家,书画鉴定家,绘画史论家,诗人。曾任国家文物局全国书画鉴定组组长,上海博物馆顾问,上海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第四届理事。

(6)、简介:陆小曼,江苏常州人,陆眉,别名小眉、小龙,近代女画家、作家、翻译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

(7)、9月28日,清政府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谭嗣同和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杨深秀斩首于北京菜市口刑场,史称“戊戌六君子”。在行刑前,谭嗣同横眉冷对,正气凛然,面对屠刀,他面不改色,对着上万名围观者大声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使得刽子手不寒而栗,使在场观众为之震撼。这年谭嗣同才33岁。

(8)、简介:周之冕,明代画家。字服卿,号少谷,长洲人。卒年不详,活跃于万历年间。擅花鸟.

(9)、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字仲甫。今安徽安庆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中国共产d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0)、公元1882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11)、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状况。

(12)、史可法率领四千军民坚守孤城,与来犯之敌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害,年仅44岁。事后,清军统帅多铎下令屠城十日以为报复,军民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13)、 组诗:汉语诗坛重要、实力、安静写作诗人,每人100行以内组诗。栏目主持人:宇轩970648655@qq.com

(14)、(简介):辜鸿铭(1818-19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15)、1881年谭嗣同年方该年盛夏,谭家宅院两棵高约六丈的梧桐树被雷劈倒其中一棵。谭嗣同后来于1890年,以梧桐残干,制成两张古琴,命名为“崩霆”与“残雷”,其中崩霆琴收藏于湖南博物院,残雷琴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谭嗣同十分珍爱这两张琴,据说他到北城口的文庙与友人纵谈国家大事,也要带着这两张琴。1898年他携带一剑二琴,为拯救中华民族于亡国灭种之难,北上京城准备一展变法强国宏愿。甚至在戊戌政变前夕,他还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面前,以琴音表达自己甘为变法维新流血牺牲的心声。在谭嗣同指下,七弦琴已不再是一般文人雅士休闲遣兴之物,而是爱国人士抒发情怀、保家卫国的剑戟利器。

(16)、33岁,变法遇挫而招致捕杀前,本有好友——京城大侠大刀王五等相助相劝,他却执意不愿脱身:

(17)、谭泽闿(1889-1948) 花鸟书法成扇

(18)、作为哲学家的谭嗣同,其思想主要体现在《仁学》中,它较为全面反映了谭氏哲学、政治、科学及经济思想。《仁学》的思想来源相当庞杂,不仅吸收了张载、王夫之、黄宗羲之思想,亦包罗儒、道、墨及陆王心学之思想;不仅包含佛教华严宗和唯识宗之学说,亦涉及西方基督教及数学、格致和社会学。作者将此多门众类思想熔于一炉,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19)、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廖仲恺等革命d人。1905年8月,他被选为中国同盟会评议部议员兼书记。先后担任过《民报》、《建设》等刊物的编辑,从事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宣传工作。1920年9月21日,他在虎门被桂系军阀杀害。

(20)、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d的主要创始人之他不仅是我d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2、

(1)、(简介):费丹旭(1802年1月29日—1850年12月4日)清代画家。字子苕,号晓楼,别号环溪生、环渚生、三碑乡人、长房后裔,晚号偶翁,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

(2)、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

(3)、袁世凯立即装出一副怒容,瞪视谭君说:“如果皇上在我军营,那么,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罢了。”于是两人共同商谈了救皇上的措施。袁世凯说:“现在军营中的枪枝弹都掌握在荣贼的手里,而且营、哨各级将官也大多是旧人。

(4)、感谢江湖,它的舞台有些大了,我跳不好这支舞

(5)、同时,他也期望自己的一腔热血能够惊觉苟且偷安的芸芸众生,激发起变法图强的革命狂澜。在他看来,这伟大的身后事业,就全靠出奔在逃的康、梁们的推动和领导。

(6)、作者 兰溪先生,原名:辛增路,男,1982年3月生,陕西省蓝田县人,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现居甘肃省兰州市,《诗刊社.子曰诗社》会员。中国诗歌网《散文诗苑》版块编辑。

(7)、城:指潼关。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8)、他的“仁学”就是阐述“以心渡一切苦恼众生”的问题。首先他把精神本体“仁”——“心”提到世界本原的地位,并且强调“通”(即平等)是“仁”的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认为“仁为天地万物之源”,仁“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如电线四达,无远弗属”,这同以太能传光、电、磁的作用是一样的。他的“仁为天地万物之源”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借用“以太”而展开的。他说“以太”是一种目不得而色,耳方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的东西。宇宙由它所立,所生,“众生”由它所出。

(9)、任 政(1916-1999) 仕女书法成扇

(10)、简介:程十髮,上海人。有“上海书画三杰”之誉。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後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

(11)、简介: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贵州人。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12)、  邵章,近现代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字伯炯、伯絅,一作伯褧,号倬盦、倬安。浙江仁和人。清光绪二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奉天提学使。

(13)、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14)、浏阳文庙祭孔古乐创编于清道光年间,融乐、歌、舞、礼于一体,至今已持续约200年,被称为“中国古代乐舞的活化石”。说到浏阳古乐,不能不提邱之稑(lù)。作为监生本有机会考取功名,但他却一心扑在古乐研究上面。道光九年(1829年),浏阳县令杜金鉴聘请邱之稑担任浏阳古乐首任教习。

(15)、(简介):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16)、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船山先生”王夫之曾收藏过“独幽”七弦琴。传说他居住在湘西草堂时,常看到庭院地底发出一道碧光,于是王夫之顺着碧光出现的地方挖了下去,掘地数尺后看到了一个石匣子,匣子中放着一把用锦绣罗缎织就的套子装着的古琴。这把古琴,便是“独幽”七弦琴。

(17)、《长淮诗典》系列选本已经出刊《长淮诗典2016年选》《中国当代诗人100家》,《中国当代诗人档案》《长淮同题诗选》正在制作中。

(18)、款识:甲申闰夏中浣,润伯世弟大人属,龚自珍。

(19)、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史可法到扬州一带督师防清。1645年5月10日,清军重兵围困扬州,派人劝降,史可法写就著名的《复多尔衮书》,慷慨陈辞,拒不投降,不卑不亢。

(20)、这首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3、

(1)、事急矣!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更选将官,而设法备贮弹则可也。”乃丁宁而去,时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至初五日,袁复召见,闻亦奉有密诏云。至初六日变遂发。

(2)、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二日复召见。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曰:“君谓皇上何如人也?”袁曰:“旷代之圣主也。”君曰:“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袁曰:“然,固有所闻。”

(3)、(简介):俞樾(1825-1905),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4)、这次改造以浏阳地区地域文化为基础,融合浏阳当地特色,保证谭嗣同故居周边环境能够与故居的传统民居风貌相协调,实现故居作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所在街区的完整性。

(5)、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6)、谭君就直截了当地拿出皇上的密诏给袁世凯看,并说:“今天可以援救我们的圣主的人,只有您了。您如愿意救就救他!”又用手在自己脖子上一抹,说“如果不愿救,就请到颐和园控告我,把我杀掉,你可以凭这‘功劳’得到富贵呀!”

(7)、“浏阳会馆”坐落于菜市口地区的北半截胡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在此居住,因而这里又被称作谭嗣同故居。菜市口路西高坡下方就有一块“浏阳会馆”的石碑,与蓝色的垃圾桶并排而放,抬头就可见一个坡上的小院,北面墙上挂着1991年3月原宣武区文化文物局立的“谭嗣同故居”牌。

(8)、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9)、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10)、释文: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舒卷因风何所之,碧天孤影势迟迟。莫言长是无心物,还有随龙作雨时。少时写得坐禅影,今见问人何处僧。

(11)、(简介):何香凝(18027-19001),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1)  ,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d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12)、(简介):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13)、简介:黄君璧(1898-1991),字君壁,号君翁,祖籍广东南海西樵人。与张大千、溥儒称为“渡海三家”,均有很高的造诣,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一流的大家。

(14)、天地蜉蝣且寄居。醉乡苏子共云舆。洞箫幽咽盏盈虚。

(15)、(简介):刘步蟾(1852-1895(1-2)  ),字子香,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后,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规。1882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16)、继而随父宦游大江南北,远至甘肃,游历新疆,喜《墨子》任侠,爱《庄子》豪气。所谓“任,损己而益人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也。并常弯弓搭箭,纵马由缰,雪野千里,与狼共舞,甚至七八个昼夜不返,磨砺筋骨,放任血性。24岁便自写自印小册子《治言》:“庸医不杀人,能致人于不生不死之间;庸臣不亡国,能致国于不存不亡以不安。”

(17)、谭嗣同故居南北朝向,是全木结构的明清建筑,也是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筑风格。因此,此次改造辟有专门的木料加工房,按照明清风格对木材进行雕刻加工。

(18)、(简介):经亨颐(1877年—1938年),字子渊,号石禅,晚号颐渊,浙江上虞人。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留学日本。回国参加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校长,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

(19)、从学海堂到万木草堂,是梁启超由书斋向社会跨出的重要一步。在万木草堂的学习生涯中,梁启超不仅了解了天下大势和民族危难,立志为改良救国、振兴中华而奋斗,而且由于广泛涉猎中西书籍,大大地开拓了知识面,这为他今后在思想舆论界大展身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钤印:熙宝斋珍藏印(朱)元霖山房珍藏(朱)

4、

(1)、(简介):梁漱溟(1818-1923),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1)  。

(2)、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

(3)、康有为,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