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阳明心德精选93句

admin 句子 2023-10-09 10:39:39

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

1、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800字

(1)、对于阳明的信徒而言:无善无恶心之体——这就是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这是人生观,阳明在讲学期间也说过:“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但因为自己不够自信,跟不去努力,导致这位圣人被埋没在心中了。”多么朴实又深刻的认知。知善知恶是良知——价值观。对于“良知”,阳明先生说过:“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良知的力量如此强大,值得我们一生修行。为善去恶是格物——是方法论。

(2)、现如今,人与人交往,更多看重的是“三观”。到底何谓“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阳明先生曾作过一首诗:

(3)、记得之前看到海峰老师说过:阳明心学博大精深,书籍浩如烟海。如何提纲挈领,直指本真,领悟初心,取其精髓?

(4)、积蓄能量需要时间,不争一时长短,要赢得人生的成功,需要晦养厚积。

(5)、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6)、 收录进来的心得体悟,虽谈不上妙笔生花,却也不乏真知灼见;见解虽然精粗不但篇篇质朴纯净;文笔虽稍显稚嫩,但来自心底“诚”意,让人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7)、    今天的课程的确震动了内心!!知行合核心在于提升知的境界。对市公司部署落实不到位,是因为知的不到位!支局工作落实不好,也是县局没有让支局真正的知!只有知的境界提升了,才能产生行的内生动力!!!

(8)、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9)、稻盛和夫曾经在六项精进中提到一点“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单纯从文字上看,很容易理解,但当各种事情发生的时候却很难真正做到。所以“行之明觉精察处”往往就会去思考其中的究竟,细细觉察背后的差异到底在哪里,这也才是真正的“知”。“知”不是文字上的“知道”,不是逻辑上的“明白”。所谓“不要有感性的烦恼”,真正体验了整个过程,知道了其中细微的差别,才是真正的“知”。

(10)、    祝聊城邮政心想事成!!谢谢李老师带给我们的精神大餐!

(11)、如何才能内求和内明——从觉察自己的身心开始

(12)、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下学而上达,万物一体,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13)、陕西省阳明学会王海峰会长带您一起,追随一代“心学”宗师王阳明的脚步,体悟“知行合一”的智慧,探寻“万物一体”的玄机。

(14)、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5)、首先,重新理解了“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6)、生命由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共同组成的。我们把精神层面叫做“神”,物质层面叫做“身”。生命发生的时候,会由卵子和精子相结合形成受精卵,同时还有神的注入——精神层面的东西。物质层面来源于父精母血,比如说身体好坏、是否有遗传病,是由父母的基因决定的。

(17)、阳明心学经世致用:治心、动心、静心、安心,其要旨直指人心!经营企业、管理团队、家庭和睦、人生开悟,都离不开我们这颗心。 

(18)、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19)、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诚意”为主,去做“格物致知”的功夫,功夫始有下落,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没有“诚意”,去做“格物致知”的功夫,就会支离破碎,得不到真知,离“至善”的本体就会越来越远。

(20)、如何给孩子光明的前程?就是利益更多人。给孩子积下美德,就是赢在起跑线。

2、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阳明心德

(1)、“只说不做”的人即便是禅修,也只会是文字禅,仅仅停留在大脑上。实际上,文字只是我们表达意思的一种方式。当两个人心意相通时,无需文字表达,一个眼神就能够“一切都在不言中”,文字表达只是一种方便,同时也会存在瓶颈,会有语不达意和词穷的时候。所以,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字的理解”,便以为是‘知’,真正的求知精神,一定要与“行”结合在一起。

(2)、每个人心中都拥有无尽宝藏,我将持续开发自己的心中宝藏,本月至少找两位有业务对接关系的旁中心的小伙伴,征求相关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在接下来工作中去应用与修正!

(3)、    老师的课充满了正能量,希望李老师的课唤醒我们的内心,唤醒我们的良知,打开我们的思路,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做到知行合都能摆脱烦恼和担忧,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让我们心存光明,心想事成!

(4)、    阴阳心学,精神的食粮。听了老师的授课对知行合一有了新的认识,心即理、致良知、事上磨有了新的感悟,做为邮政人,要用充满责任感和善意的言行,唤醒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将责任与感悟活学活用到我们的工作中,让思想是财富的源泉得到验证,让聊城邮政腾飞有了保证!

(5)、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6)、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7)、王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龙场悟道,是指王阳明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发配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在他万念俱灰的绝望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希望的曙光。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跳出了“以经解经”的圈子,走上了独立思考、探索人生的解脱之路。思考了七天七夜,仍未有结果。后大病一场,他发现朱熹的“格物致知”是不对的。

(8)、自从收到刘老师的书以来,三本书分别在家放一本、在办公室放一本、在包里放一本,零碎时间就翻开多读上几页,读书的过程中真有“心情愉悦”的体会。

(9)、硕果累累的人生,其根本就是拔本塞源,心、道、德、事。

(10)、分别如何产生?是我们心里所有的种子,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父母的影响、所有自己在意的、不在意的等。人生中的所有经历,会形成大量分别的种子。

(11)、    今天的课程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内心,触动了我的心灵!打开了我的心结。知行合知的到位,才能行持续力,责任越大,良知越大,用思想改变身边的人,心无旁骛,做好当下,无私的奉献,为企业的美好明天做出应有的贡献!

(12)、第家庭不幸的主要原因,希望对方多爱自己一点,多满足自己。所以,要主动爱对方多一点,成就对方。

(13)、大多数人读书仅仅是涉猎大量的书,以为自己已经“知”,但是从来不去实践,最终很难发现自己其实是不“知”,或者说不是真正的“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如果总是在实践,以为自己是实践专家,但是解释不清其中的原因和逻辑,并且对环境的变化完全不敏感。在这种情况下,看似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最终也是不“知”道。

(14)、二是转格物致知中“物”的弯子。意之所在便是物,这个物并不是指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具体有形状的物体,而是从开始到结束的一个事,生活中处处是“物”。“格”的意思是“正其不正以归于正”,认清了“格物”,我们就有了做功夫的方向。

(15)、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6)、一年多来,静坐实修也尝试过,没有很好的坚持,四月份听了子倩同道的分享后,从4月25日开始坚持静坐实修以来,每天坚持早、晚静坐,很少间断。第一个月静坐是默默地数呼吸、息思虑,有点单调、疼痛、麻木的感觉,坚持15分钟都困难。

(17)、做事是人格的展现,是建设心灵品质。拥有精神财富才能过上丰富的人生。

(18)、先生听完后说:“我并未让你放下工作来听我讲学,你的工作和生活亦是一场修行!”

(19)、    以前在听到“心”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人体内的那个心,那个昼夜不停跳动着为身体提供动力的心。在听到“心的力量”、“修心”这一类词的时候,总是当作那些烂大街的心灵鸡汤,对其不屑一顾。但在学习了阳明心学之后,我对“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永远要高于别人对我们的要求。

3、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30字

(1)、要想活在良知的状态需要做功夫。没有一定的觉察力,是做不到让自己“在状态”的,也就不能活在良知的状态。大部分人是活在本能的状态里、大脑逻辑控制的状态里,活在自己的判断和认知里,甚至是按照社会对你的期许、活成一个社会认为应该的样子,或者活成家人期望的样子,也就是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不停地压迫自己、压抑自己,然后用各种方法去调和自己的内外不一致。而真正的良知状态是自己内外一致,内外一致之后,状态才会越来越好。

(2)、关于“行”,不论人生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走到什么样的位置,如果能够做到“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人才不会轻易膨胀。纵观中国历史,往往只有经历过几次能上能下大波动的人,最后才能成就大事。在高峰期没有膨胀,在低谷期没有完全被打倒,一定是完成了对自己精微的觉察,把高峰和低谷的经验和历练变成自己难得的财富和能力。在一切都可以清零的背后,持续沉淀的只有自己的内心,心力和内在的力量的持续强大,才真正建立了成就大事的基础。

(3)、阳明弟子中有一位是地方官员,这个人每次听讲都是津津有味,意犹未尽的。

(4)、王学以心(良知)立言。又以良知释心,心(良知)就构成了王学的基石。他认为“心即理”、“良知”是心之本体。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得学而能的本然。

(5)、“神”所在的位置在人体的中丹田,即心窝里,所有的情绪都与它有关。人体内部有一条中脉,是从百会到会阴之间的一条线。人长大之后,这条线就慢慢地闭合,甚至没有了痕迹。后天接触教育之后,重点是训练大脑,“神”就被调动到了大脑。人体如同探测器一样,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与世界发生往来,经过后天的训练,感觉器官被弱化,唯一强化训练的是大脑,所以我们的大脑变得很灵敏的同时,其他地方也都变得不敏感了。“神”大多时候在大脑被用得很好,只有情绪发生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6)、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都是经历人和经历事的过程,都是与这个世界不断交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而这个反应的源头在“心“里。事实上,所有这些反应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次的机会,去思考为什么,去寻找究竟。事实上,“心”才是一个人真正不自由的源头。遇到事情的时候会莫名的烦恼,或者人遇到压力的时候会崩溃,哪怕现在看起来似乎是平静的,很可能只是因为还没有遇到更大的挑战而已。当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往往道理是无法解决的,哪怕表面上看起来没事儿,“心”里的不舒服却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而且越想把感受去掉,反而会却越强化。所以,一个人真正的不自由来自于“心”里。心即理是在讲,我们要寻求内明。

(7)、 我们先从《大学》说起。《大学》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诚意,就是诚其意,是不自欺。如闻到恶臭立即捂住鼻子绕着走,不是用大脑判断一下再立个心,去恶;见到美色当下就心生喜欢,不是用大脑判断一下再立个心,去好。做到如“恶恶臭、好好色”般不自欺的本能反应,就是诚意。

(8)、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9)、    相由心生,行为心声,世界是你慼知到的世界,是你认识到的世界,拂心尘,养心性,显良知,发正念,立正德,扬善行,心无旁鹜,专心做好当下,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象老师对待授课一样,用心,用责任,用激情做好每一件事。感谢李教授!

(10)、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11)、     每个人都有私欲,学习阳明心学,并不是为了消除私欲,而是不被自己的私欲所控制。只有能控制自己“心”的人,才是一个强者。我们要做“心”的主人,而不是“心”的奴隶。这是我对金老师所讲“心学”的理解。我不敢说阳明心学就是我所理解的这些,因为它太大、太深了!

(12)、    最后,对李老师给我们的心灵帮助,还是要从内心的角度出发,说声真的谢谢!并且,也要感谢王总、感谢市公司d委的培养,以及人力资源部所选择的这门博大精深而触动内心的课程!

(13)、    我愿老师带给的精神大餐!能打开我们的内心,理清我们的困惑安心,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做到知行合都能摆脱烦恼和担忧,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让我们心存光明,心想事成!

(14)、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15)、报名学习即会拥有700多位致良知的企业家同学

(16)、在这种谦卑的态度下于是我们有了信仰,因为信仰的缘故我们才能安顿内心。

(17)、    做管理要以人为本,精通人性。承认天生自利心,承认一生无明状,承诺终生致良知。成就他人,帮助他人。

(18)、“心即理”强调的是追求学问最终是内求和内明。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认识所有的字、词语、掌握了逻辑,串在一起便知道文章讲了什么。这些都是知识层面的知道,而真正的知道一定是内明。

(19)、从心学核心思想体系的倾向性来看,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是相通一气的。比如,“良知”一说,其实质与儒家的“性本善”没有什么不同;“致良知”与儒家的“克己复礼”没有什么不同;这样作为独立的哲学流派来说,未免有换汤不换药之嫌。

(20)、近200年来,西方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叫做化约论。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为了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假定把世界分成不同的细分部分,如果每一部分都知道了,整体组合在一起的世界也就弄清楚了。于是便有了很多分科的存在,一开始是自然学科,然后到社会学科。

4、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学生

(1)、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但是他内心有些遗憾:“老师讲得特别精彩,但是我真的很难每天都来听讲,毕竟身为官员要处理的大小事件很多,无法做到每天来听讲修行。”

(3)、“神”在受精卵发育的过程当中会不断注入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神”随时都在。后天“神”会分散,大多数人的“神”会逐渐被耗散,所以导致很难有专注力。真正的专注力实际上是能够调动“神”,聚焦在某个事情上。

(4)、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5)、所以,真正的“知道”,不见得是脑子的“知道”,而是一种内明。学问走到最后都是内明,而不是外在的“明白”,是要向内求。比如,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如果大家讲的都是工具模型,都是听起来都对的道理,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却总觉得不能切中要害,不够鲜活,往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文字只是一种载体,如果真的明白了,是可以游刃有余地换一种比喻、换一种说法,随时举例来说明其中的含义。

(6)、关于“知行合一“的理解有很多,比如,说到做到,只有做到才是真的知道,再比如,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等等。

(7)、二是要事上磨,静坐时气机流行比较弱,而事上磨时气机流行明显,更有利于感知心体和省察克治。

(8)、当一个人拥有求知精神的时候,一定会想要去验证究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当你“知之真切”时,一定会去“行”,“行”是“知之真切”的自然发生,或者说两者是合二为一的。

(9)、    老师的《阳明心学与人本管理》感受颇深,特别是老师讲授的“知行合一”,让我受益匪浅。知行合一不是“言行一致”不是“说到做到”不是“少说多做”不是“勇于实践”也不是“知易行难”,老师的精彩讲解教会我们“知行合一”是认真做好眼前的每件事,思想与行为是一体的,让思想自觉引导行动自觉,让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只有把“知”和“行”在思想上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10)、     思想是财富的源泉,必须变思想,且心要定、心要向利他转移。李教授的激情、哲理、案例,无不在印证着,世界是精神的,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心来工作、来生活,这是唯无他。同时,人的心思不能紊乱,心乱则会无思,只有定而后能静,心静则致远。李教授还教会我们,人之初,性本私,必须向利他看齐。这也许看似利他,实则最终回归的本质仍然是利己的,这也许就是道法自然、道法使然、社会和谐的一种境界。李教授从阴阳心学中带给我们的发明,折服了我们每一个的内心,心学就是心学。懂得了心学,财富不求自来,福报不求自到。感谢李教授!

(11)、 刘长志,民间学者,年逾不惑。生于苦寒之地,幼长于山野,弱冠从戎,历十数年解甲。其人宗于道,贵于贞;其学源于先秦圣人,学不师授;其志以合天地之道,通万物之机为乐,以循理恬愉为务,以正本清源为己任,弘圣人之道于天下。

(12)、王阳明一生写过许多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中有两篇是被贬贵州时所作。在《象祠记》一文中,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13)、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行道就是修身,修身就是行道,在修身中聚德,在聚德中内圣。

(14)、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5)、在11月2日美容讲师训中,以及11月9日沈阳线上排毒营课程中,就已结合本次学习的感悟进行了内容的输出,例如讲到开拓市场,引导市场讲师及业务伙伴要转变观念,起心动念即为答案”的相关内容,当讲到客户维护的时候,融入了“你有多真诚,顾客就有多信任你”引导市场伙伴从卖产品到爱客户的行为转变,并输出了坚信“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力量”等相关内容,获得了培训现场的市场讲师以及业务伙伴们的共识;同时我也将会在今天即将开启的一直持续到11月17日的“纳势乘风、宜享未来”纳宜热疗精英店长训的主持过程中,融入文化持续输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相信与市场的文化链接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持续恒久的带动,持之以恒必将给市场带去信心,助力伙伴拓展市场的行动更有能量。

(16)、从小立志做圣人的王阳明,以圣贤为目标,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心怀天下,文武兼修。王阳明兴趣广泛,象棋,箭术,刀枪棍棒,排兵布阵,书法,诗词歌赋,道家养生之术...

(17)、道在心中,路在脚下!正所谓-道正不怕路远!在两位大家长的带领下,我们携手并肩,共建美丽安然,共筑心灵家园!

(18)、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不当之处请同道们指正!感谢刘老师的正本清源!希望各地线下读书会能尽快开展起来,同道为鉴,相信当面的碰撞交流会有更大的收获!

(19)、阴阳心学------精神食粮!今天听了老师的一天的课,深深为他的用心、用情授课所感动!思想是财富的源泉,财富是思想的变现!心乱则无思,心静则致远!老师还教给我们阳明心学真人的责任-----立高志、勤学经、改己过、责人善。此心光明,万事可成!以人为本,打破等级,人人平等,用充满责任感和善意的言行,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天使,带好队伍,激发内在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用心用情把邮政的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获得客户的感知和认同!此心光明,心想事成!

(20)、    通过今天李老师一天的精彩授课,对人,对事,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首先,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学,心外无事;一切源自于内心,源自于内发,得先有想法,再有行动;第二:致良知。人是有良知的,我们要把良知贯彻到工作和生活学习中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定盘针和为人处世的准则,利他的准则去做事、做人,只要努力,我们人人都可以是圣人;知行合一告诉我们: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一体的,行随知变,要改变一个人要从改变其思想开始,思想是财富的源泉;所以,管理,一定要注意人本管理,努力的帮助人成为人;让人端正心态去做事,也更加说明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5、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分享

(1)、    忙碌是邮政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一定要摆脱烦恼与担忧所累,在分析量裁之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2)、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有几个被大家熟知的核心观点,知行合心即理和致良知。我对阳明心学并没有什么系统深入的研究,简单就这几个方面分享几点我的理解。

(3)、“心即理”,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生所有的问题,对一切学问的追求,都如同大树的分枝。要想知道根源,知道生命的真相,只需要从心入手,洞察自己的心就能知晓。

(4)、如果没有,那这件事情,产生了也会再消失。陆象山主张——“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王阳明非常赞赏这句话,他说:除了人情事变再无其他。

(5)、   金老师讲:“心”,不是血肉一团,不是我们体内这个供血器官。所谓的“心”,应该是我们体内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意识。我们的心决定着我们的思考方式,决定着我们的行为举止,决定着我们的目标。我们每个人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我们“心”的具体体现。

(6)、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7)、我们浮躁的内心出世安顿,安顿好后再回到这个世界中去生活,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中国几千年的哲学都围绕它展开,如何安排好自己这个最难安排的生命(安生立命),解决方案围绕着一条,把出世和入世加以统一。

(8)、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9)、小时,听爷爷讲过不少阳明先生的故事,对于这个集“立德、立功、立言”的古圣贤一直心生向往。6月底,在曲江的“终南海”,悄无声息,又热烈非凡的开始了我们的探寻之路。有幸与师兄师姐一起研习阳明先生的大学问,重新认识了这位可爱可敬的先生。此行不虚,收获颇丰。

(10)、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11)、讲师:王海峰,男,陕西省阳明学会会长、终南阳明书院院长。曾经涉及领域:演讲、培训、营销、商业运营。目前主要研究对象:阳明心学。

(12)、工作是最好的修行。我们的神需要专注集中的去用它,才能变得更加鲜活。任何一件工作,当我们用心专注地去做,慢慢就会得到工作对你的正向反馈,五年八年一定会成为专家。这时工作就变成了一个很好的修行途径。比如日本的武士道,真正的武士精神像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需要将心注入,又心无所住,在最接近死亡的职业里,人剑合如流水般通畅,是最好的清理各种杂念的方法,也是最好的补神的方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天赋变成天命。工作本质上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升华自己。让自己借由长期专注的工作而变得简单、变得干净,接通宇宙智慧的管道,不断激活自己的身心,工作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而真正成为管道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达己。在这个过程中,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慈悲。

(13)、比如我们反复阅读王阳明的书,任何时候去读,“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这几个词看起来都一样,但是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心态的情况下,读出的感觉会有很大不同。所以真正的明白是心里明白,而不是用脑子的明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