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ppt【文案117句】

admin 文案 2023-09-24 23:55:02

寓言故事ppt

1、

(1)、我读了这篇课文感到非常痛心的。特别是读了第四自然段,我看到的地球因为滥用化学品,空气、河水被污染了,花草树木也不能再生长。

(2)、师幼分角色共同完整随乐游戏,感受和表现音乐

(3)、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主要内容,理解寓意。

(4)、伟大的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从来没有直接告诉过别人半句道理或者知识,他只是不停的和人对话,对话的本质就是构建故事场景,让别人自己去思考,他认为道理并不能灌输给人,而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潜意识,只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自主启迪智慧。

(5)、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生的热情。因此,我为学生设计了一项作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原名叫《扁鹊见蔡桓公》,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韩非子》,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阅读。

(6)、读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我非常感动,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7)、商业的本质就是讲故事,看看我们身边吧,每天都有各种公司花费投入金钱在我们耳边讲故事,从广告、包装、促销、到电视、电影等等,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诞生……

(8)、“你写PPT时,别人在旅行;你看报表时,别人在旅行;你挤地铁时,别人在旅行。”

(9)、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10)、句式参考:我觉得这件事责任在     ,他                    。

(1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2)、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13)、教师和幼儿再次看图片,完整欣赏寓言,启发幼儿理解寓言。

(14)、通过角色体验、想象画面等方式读好课文的3自然段,感受风娃娃做了好事后的开心、自豪。

(15)、第一板块:品读课文第二至八段:找出风娃娃一共为人们做了几件事,这几件是不是都是好事呢?(把全班学生分为三小组来一起学习讨论,并派一位代表起来发言。)

(16)、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17)、你像苏菲这样生气会是什么表情?会做什么样的动作?请到前面来表演给大家看看。(请两三个幼儿表演过后集体表演,相互看一看,老师点评一下。)

(18)、《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到有些担忧。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了解到矿物资源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那样慷慨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可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

(19)、教师配合钢琴,带领幼儿熟悉已学歌曲《数星星》二遍

(20)、引导:你发现这些故事都是什么文体了吗?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2、

(1)、自读本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主题;感知四篇课文大意;弄清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识记并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她名叫——苏菲。(出示图1)仔细看一看,苏菲是什么样的表情,这样的表情说明苏菲怎么了?”(出示图2)

(4)、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扁鹊治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5)、晓之者(关心开导):“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6)、中(zhòng)伤            躇(chú)步跐(cǐ)蹈    舍然(shì)

(7)、难点: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8)、能够把一个个的琐碎点联系起来,然后再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呈现出来,并有侧重点的表达出最关键的环节,让大家自己去思考结论,这就是讲故事的能力。

(9)、吹断小树二年级语文风娃娃第二课时说课稿4说教材

(10)、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11)、知识与本领:温习查抄课后的生字词,能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12)、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13)、《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以对话为主,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朗读、分析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14)、待幼儿画好后,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的理由说给画面上的“美食小姐”听,或说给好朋友听一听。

(15)、看这样子,苏菲真的是太生气了。生气好吗?有什么不好?

(16)、参与游戏导入课题              

(17)、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18)、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19)、我班幼儿对音乐活动有很浓的兴趣,对音乐的旋律、结构、音色、速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基础,但在表现能力方面发展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女孩子优于男孩子,孩子对韵律柔和优美的作品表现优于激烈有力的作品表现。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选择教育内容时过于片面。

(20)、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3、

(1)、任正非说过这样一段话:《圣经》为什么那么普及,就是靠故事,小孩、老人都看得懂,每个人不同感受,所以能够传播开。佛教为什么推广不开,只有方丈搞得懂经文。

(2)、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3)、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申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

(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寓言的情节设计与寓意的密切关联,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寓言故事的再创作。

(6)、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词句的理解,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7)、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本课的第二课时。这节课以读为主,以读定教,通过学生入情入田地情感朗读,从而领会文章所蕴涵的原理。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本性化举动,不该以老师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动积极的头脑和情绪运动中,加深明白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绪熏陶,得到头脑启示,享受审美兴趣。本课的设计力图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现实,以学生的主体运行动为教学运动的中央,以情为基础,以读为训练的主线,让学生自主生长,自动探究,加强互助意识,接纳多种本领感觉阅读的兴趣,力图使每位学生都喜好念书,能自动地念书。

(8)、杏树问:“梨树,我们开出这么美丽的花,可怎么谢谢为我们松土的朋友呀!这朋友是谁呢?”

(9)、小结:当我们无法一下子找到答案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排除一些错误的答案,这样就离正确答案更近了。

(10)、(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11)、②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很多时候,比的不是块头、财富、狠劲,而是脑子。(依据:体型比蚊子大出许多的狮子在面对蚊子的攻击时,只会用爪子抓自己的脸,结果把脸都抓破了)

(12)、学法:自学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

(13)、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身体其他部位打节奏

(14)、幼儿能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乐器,初步掌握节奏音型

(15)、小结:中国古代寓言是传递古人思想、智慧的重要方式。阅读古代寓言,可以将寓言故事放回到古人的语境当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知道这个寓言的创作初衷。我们也要在寓言与现实之间建立联结,发掘出寓言的另外一些意义,达成寓言的个性化解读。

(16)、提问:谁能用“又…又…”来说说这个人呢?谁能来形容一下两个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17)、根据新课标的学段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8)、添头: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19)、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20)、习语文(Www.XiYuWen.Com)注册送积分,资料免费下!

4、

(1)、(3)小组合作,借助情境课文分角色朗读,揣摩赫耳墨斯的“三问”,体会寓言寓意。

(2)、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3)、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4)、(1)寓言是作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的文体。

(5)、(2)一位同学进行范读,其他同学评价。评价角度:音准、语气语调、停连等角度。

(6)、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请大家一起把课题念一念。

(7)、在学法上,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发展的学堂。

(8)、师:如果以后你也遇到了一只刮胡子的小花猫,你会和它说什么?

(9)、之:国人道之(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有闻而传之者(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闻之于宋君,问之于丁氏(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④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10)、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11)、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讲述游戏规则。每组8人,由4人搭房,4人合力运砖。

(12)、幼儿跟随教师在有鸡鸣的乐曲伴奏下做公鸡的动作进场。鼓励幼儿按音乐节奏、情绪饱满地做动作。

(13)、先听老师范读课文,然后提出自读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明确了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4)、联系有关词句,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懂得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15)、(1)教师做出走来走去的动作,请幼儿观察。

(16)、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就()。

(17)、嗯,小朋友们,看清楚了吗?这个字呢就是,头。好啦,现在小眼睛仔细看好哦。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字呢!我们刚刚跳舞的时候也有用到他哟(晃动老师的手)

(18)、同法关注──“放”:除此之外,教材还有哪些地方为我们作学习准备做了提示?你怎么知道的?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小练笔、选做题、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要求等。

(1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0)、⑵请个别幼儿分别示范乌龟走或兔子跑的动作。

5、

(1)、(3)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发言,形成小组结论,在班级内分享。

(2)、在整个板书内容的设计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故事的起因、经过到结果,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而揭示小故事,大道理。力求通过板书让孩子们能根据板书的内容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4(教学目标)

(3)、B.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若此求闻”)

(4)、《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本课时的学习,在课堂上充分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读读、画画、说说、写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发现,再相机进行引导。同时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语段特点,让学生感知句子连接的特点,并尝试迁移。

(5)、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6)、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五《如何突出中心》预习+教案+课件

(7)、教师的引导语不够精炼,提问启发性欠缺。当幼儿进行创编的时候,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提升,促进其他幼儿更活跃地进行创编;

(8)、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9)、教师提示语:胖厨师特别生气,他想了什么办法抓住小老鼠的呢?

(10)、《语言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基础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双基的学习与训练,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化品味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等。做好这些的前提,教师就要正确地把握语言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充分利用课堂的实践性,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11)、奈地坏何?(“奈……何”译为“对……怎么办,把……怎么样”)

(1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13)、“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这些古代故事现在都已成为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由古代故事演化为成语的还有很多,我们不妨积累一些。

(14)、幼儿互相帮助带好头饰,在老师布置好的果园里,一边听故事,一边表演。可提醒幼儿要把各种动物的对话说清楚。

(15)、教师把“不…不…”、“…来…去”、“又…又…”等句式词卡投放到语言区中供幼儿巩固、练习。

(16)、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出什么评价?请结合你的学习或生活说一说。

(17)、比如《圣经》这本书,它是世界上流传年代最长,范围最广,翻译最多的一本书,而且信徒无数,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里面全是故事。

(18)、第三板块:研读“做坏事”板块。这一板块我是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创设情境:让某个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现象,并问:当你碰到了风娃娃,你会怎样责怪风娃娃呢?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19)、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

(20)、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来,其来意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寥寥数字,就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

(1)、(第三段和第二段有着相同的结构,句子排列,感情变化。所以,这一段的学习就相对简单,处于半扶半放的状态了。只是通过观察图片体会纤夫们拉船的辛苦,及需要人帮助的心理,以此衬托风娃娃们在听到感谢后极其高兴的心情。)

(2)、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特点

(4)、(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5)、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其实各有所长。

(6)、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7)、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8)、①“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长庐子认为,天地并不是不会崩坏的,过分的忧虑天地崩坠是不对的,但完全不忧虑也是不对的。在天地要毁坏时,自然应该忧虑。

(9)、(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10)、好,那么现在跟随老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头这个字该是怎么写的?

(11)、教师逐幅图的向幼儿讲解故事的内容,一边提问如“小猴子先遇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话”,“小猴子又遇到了谁?”、“他们又说了什么话?”,“小猴子是怎样做的?”可以让幼儿手拿头饰进行回答,也可以组知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12)、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短小故事。寓言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来揭示生活哲理或道德教训。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单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的寓意便是其中心所在。

(13)、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学语文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会说会写。说话在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处最广泛。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如果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说话的习惯,不仅能为学生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他们今后从事学习、工作都是极有益处的。二年级语文风娃娃第二课时说课稿2说教材分析

(14)、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15)、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第2乐句和第6乐句是相同的。

(16)、过渡:下面是一篇关于赫耳墨斯的寓言,但小飞同学在阅读时,不小心滴上了墨汁,寓意看不到了。你能帮小飞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吗?

(17)、在主动的讨论中,孩子们理解了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寓言的内涵。我不想强调幼儿去学习讲这个故事,只想把它当成一个载体,让幼儿知道其实事物各有所长就够了。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幼儿始终兴趣盎然,主动畅谈,一边讨论,一边讲寓言。与其说是我在讲寓言故事,还不如说是他们讨论的结果。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师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是他们经验的调度者和指挥者。在两次比赛结束后,仍然有很高的呼声要求再次进行比赛,我又看到了幼儿之间的这种竞争意识和团体合作的火花了。

分享: